佛弟子文庫

極樂世界的四土生因

大安法師  2013/06/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極樂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悉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淺深、斷惑的程度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的境界,為何土所攝。天台家將十方佛國類分為四土,即凡聖同居土(凡夫與三乘聖人共居)、方便有餘土(聲聞、緣覺及地前菩薩所居)、實報莊嚴土(圓教四十一位、別教地上菩薩所居)、常寂光土(諸佛所居)。四土的差別只是就往生者的根機而論。在西方淨土本身並無此分別。極樂世界乃是阿彌陀佛依無漏善根所成的唯一清淨的淨土,而四土的差別乃是往生者唯識所變。

一、凡聖同居土生因

淨業行人信願持名,未斷見思惑,以一向專念之力,得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臨命終時,捨娑婆世界同居穢,生極樂世界同居淨。得生淨土,即截斷生死輪迴之苦,故名為橫出三界。帶業往生的凡夫依念佛功夫的淺深分為三輩九品。而十方世界凡聖同居土的凡夫,須斷盡見思二惑,方得漏盡通,始截生死流,出凡聖同居土而升方便有餘土,此名豎出三界,其事甚難。淨宗念佛帶業往生淨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如是方便直截,殊勝稀有,乃十方世界之所無。故知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勝於十方佛土,良有以也。

二、方便有餘土生因

若人念佛功深,以離雜亂之心專念一句名號,或系緣憶念阿彌陀佛相好光明,心口相應,字字分明,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達此境界,雖不求斷惑,而見思煩惱自然斷落,則從娑婆凡聖同居穢土,橫生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此土以伏斷塵沙惑的程度分三輩九品。

三、實報莊嚴土生因

若憶佛念佛曆歷分明,行住坐臥唯此一念,無第二念,不為貪瞋煩惱諸念之所雜亂,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徹,屬定門攝,未有慧故。若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於自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無念。誠如蓮池大師所云:「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曆歷分明。」(《彌陀疏鈔》)無念而念,念而無念,言思路絕,不可名狀,唯是一心,清淨本然之體,更有何法而得雜亂,是名理一心,屬慧門攝,兼得定故。念佛若達理一心,破一分無明,則生實報莊嚴土,同時分證常寂光土。

四、常寂光土生因

法身大士任運進道,四十二品無明,生住異滅四相,悉皆斷盡,即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而證究竟無上菩提,究竟無餘涅槃,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與常寂光土,以無明惑的多寡而區別。

一般來說,娑婆世界淨業行人,大多生在凡聖同居土。於中隨其功行淺深,分三輩九品(或無量品)。茲舉幾例以證。
天台智者大師,相傳釋迦之化身。臨終時,有弟子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

智者大師回答:「我不領眾,必淨六根(相似即、十信位——注);損己利人,但登五品(即隨喜、讀誦、講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種。此位圓悟如來藏性,圓伏無明煩惱,而見惑尚未能斷——注)。」

智者大師的回答,表明自己還屬凡夫,只能生到凡聖同居土。蕅益大師臨終示偈,表明自己的修證位果,「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蕅益大師自稱尚居名字即位,圓悟如來藏性,見地與佛同儔,而見思惑尚未能伏,何況乎斷?如論往生品位,蕅益大師亦只能生凡聖同居土。此世間大徹大悟人,亦多多是此等身份。二位大師的本跡不可測度,然其末後示位,以身說法,杜塞後人以凡濫聖之弊,恩德弘深,誠末法淨業行人之頂門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現在很年輕想往生,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嗎

問: 比如我現在還很年輕,身體又好,生活事業都好,我...

一邊念佛一邊追劇,這樣是沒用的

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要有佛,用這個聲音先攝住我們的...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此...

近代知識分子和淨土信仰

中國的佛教史上,知識分子與佛學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議...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第十八願 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

宏海法師:馬蹄無處避殘紅《徹悟禪師語錄》要解

第一講 各位大德法師,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緣,大家下...

業障很重,但不妨礙往生

比如你的命運要生絕症,生命要終結,那你忽然在這個時...

一旦選定往生西方,就應看成是極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選定這條道路,就...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把佛號重視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但這個法門是方便當中的...

【推薦】帶業往生對我們多麼的重要

那麼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問:臨終的時候以猛利...

切忌用「臨終十念」賭往生

有人說,《觀經》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那我現在就可...

五逆十惡也能感應道交

為什麼這些五逆十惡的人,十聲乃至一聲佛號就能往生?...

蜘蛛之絲

在印度有一個江洋大盜,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殘,殺盜淫...

淨土法門不談風險很大的轉世

通途佛法談到菩薩道慈悲心的問題,可能有人會發願要生...

人的相貌是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這是為什麼?人的相貌是這個...

禪修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學習效率

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如果心力不能專一,注意力不能...

印光大師一句讓人目瞪口呆的話

印祖文鈔中有一篇《示周餘志蓮女居士法語》,開篇第一...

肆意口業,墮畜難言

不誠實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貴,由於你不誠...

【推薦】佛教療養之法

吾人鑄形父母,寄跡乾坤,隨業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

多念無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經常念這句話。希望...

我曾親近過幾位長老,發現了他們好人緣的秘密

度化眾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大悲心,佛陀的大悲心是怎麼樣...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川中每出異人,有劉某者,皈依寶一法師,寶一庵中有湖...

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應化人間的故事

唐朝法順和尚,是長安萬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順,乃社...

為何有人先富後貧,有人卻先貧後富

復有業初樂後苦。若有眾生。為人所勸。歡喜行施。施心...

【佛教詞典】華皿

(物名)一作花筥,金屬所製,盛樒葉,或模仿蓮華花瓣...

【佛教詞典】本生安荼論師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說有大安荼,如雞子,分為二段...

【視頻】《稱揚諸佛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稱揚諸佛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惠空法師《大乘起信論》

惠空法師《大乘起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