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大安法師  2015/10/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發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發之心,發成佛度眾生的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這就是菩提心。具體體現在菩薩的四弘誓願。

通途的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從發心菩提到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無上菩提,它都是很有次第的。要說起這個菩提心的功德、妙用、實踐,也是一大課題了。

這個菩提心,在淨土法門中有它特定的內涵。它可以含攝通途菩提心的內涵,同時也不能僅僅局限在通途菩提心的詮釋。所以有不少人看了《無量壽經》中談到的三輩往生都要發菩提心的這句話,就得出個結論:你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這是一個往生條件的問題,這個條件必須要把它界定清楚。

怎麼去理解這個菩提心?善導大師有個基本的詮釋:從厭苦開始,就是厭離我們娑婆世界的苦,來求往生極樂淨土。到那裡圓成自性的無生法忍,再到這個娑婆世界來度苦難的眾生。這就是菩提心。

這個菩提心在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裡,表達得像層層剝筍似的,跟我們淨土法門的理念立即掛上鉤了。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是什麼?是願度眾生心。願度眾生心是什麼?就是攝一切眾生往生淨土之心。

到了蕅益大師,對這個菩提心有一個更為單刀直入的詮釋: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你對淨土法門具有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這個問題,我們要把它辨識清楚,這個菩提心的核心內涵還是信願。如果能發出通途的菩提心當然更好——要提倡;如果萬一通途的菩提心發不出來,但是他有深信切願,照樣可以往生。

所以九法界眾生就站在他自己法界的定位上,只要具足信願都能往生!這才符合四十八大願的根本宗旨。實際上也有聖言量的依據:觀經的下輩三品往生,都是先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再發通途菩提心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文化永恆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問: 一種文化或體系,想永恆,想眾生信服,必定有它核...

【推薦】能往生的人的資格是什麼

問日:天親菩薩迴向章中,言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已經明心見性,何必還要再求生淨土

天如惟則(1286-1354),是元朝臨濟宗禪師。禪師幼年於...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問: 請開示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大安法師...

為何臨終見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問: 為何臨命終的時候所見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徹悟祖師一生的行業

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接引會不會是魔所現的

請看下面。第三個疑問:寧保非魔疑。就是有人問,臨命...

臨終昏迷助念還有作用嗎

問: 臨命終時被業力牽引而流轉六道,這個業力是今生還...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問: 請師父開示,是否得了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更易得...

念佛念經持咒該如何發願

問: 念佛念經持咒該如何發願?迴向給一切眾生是否功...

打坐只觀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嗎

問: 我打坐,觀察身體內自然氣息的運轉,但是我不持佛...

在寺院擔任執事,怎樣作才能服眾

問: 在寺院擔任執事,怎樣作才能服眾? 大安法師答:...

【推薦】誦經如何達到最佳狀態

我們說讀誦一部經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隨聞入...

什麼是十信位

接著我們來看看菩薩的果位。這個菩薩的果位是根據《菩...

不了解佛法的人對皈依的誤區

現在有許多人因為覺得佛門是勸人向善的,所以願意皈依...

沒有上鎖的門

鄉下小村莊的偏僻小屋裡住著一對母女,母親深怕遭竊總...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別的地方

前幾天,有幾位女眾想出家,我說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

略論佛教的時空觀

人類對宇宙時空的思考與探索從未止步,眾說紛紜,可謂...

我們往生的電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關於第十八願末學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

把不妄語作為口業的最高準繩

口業,我們第一句話是病從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應...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淨土法門

問: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淨土法門? 慧律法師答: 不見性...

激揚生死凡夫之厭欣心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迴...

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一個修行人有八種思考模式,我們首先先了解的,我們要...

【佛教詞典】三解脫門

【三解脫門】 p0195 瑜伽二十八卷三頁云:復有三解脫門...

【佛教詞典】楚石

(1296~1370)元代僧。明州象山人,俗姓朱。名梵琦,...

【視頻】《佛遺教經》解析(有聲書)

《佛遺教經》解析(有聲書)

【視頻】眾生本來是佛嗎(懷化蓮華寺)

眾生本來是佛嗎(懷化蓮華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