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牌位超度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慧律法師  2013/08/03  大字體  護眼色

問:寫牌位超度祖先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應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慧律法師答:對於把祖先集中起來,寫牌位送到某個地方去超度,站在慎終追遠、站在儒家孝敬的角度,也不算是壞事。我們中國人講求孝道,這個算是有點孝心,也不方便說是不對,或者說是批評,這樣說不過去。

而佛教的根本精神不在這個地方,法會的超度,重點在度活人。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講的經典,是為活人講的。超度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超越煩惱,度盡煩惱,度盡無明。所有的經典就是要度活人的貪、嗔、癡,把活人的煩惱度到清涼地;把活人的吝嗇度到...懂得布施;把活人的嗔恨心度到慈悲;把活人散亂的心度到禪定;把活人的愚癡度到有智慧的地方……

什麼叫做眾生?集眾多的煩惱而生叫做眾生。度眾生,度眾生,是度你心靈上的眾生,度煩惱的心變成清涼的心;度犯戒的心變成持戒清淨的心;度愚癡的心變成智慧的心……是度你內心裡面的眾生,不是度那些死亡的人。

不過,現在很多的法會都有寫上亡靈的名字,在座諸位,佛教要讓人家說:世、出世間法都受用。因此,佛教的法會度活人是真的,度死人、度亡靈是附加價值(附帶的佛教的一種威德力),佛教的重點是度活人,可是佛教的威德力是無限的,包括亡靈、亡者我們也讓他受用,所以人家對佛教就越來越有信心。

但是,如果我們搞錯方向了,百分之九十九都放在度亡靈,而我們內在裡面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都沒有度,每天都往這個地方跑,這叫捨本逐末,根本(解脫)沒有抓到。

佛法的設立是為了活人的解脫、自在;為了轉煩惱成菩提;為了轉凡成聖。佛法不是每天為死人而忙碌,是為活人現在的解脫打算;為未來的法身慧命打算。對於亡者,我們盡心盡力的給他迴向,可是,針對我們現在活著的人,佛教才能產生意義。

如果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是為死人而設立的,那麼,釋迦牟尼佛講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就失去意義了。釋迦牟尼佛講給五比丘聽,請問:五比丘是活人還是死人?是活人;請問:佛在世的時候,講給一千兩百五十個阿羅漢聽,這一千兩百五十個阿羅漢是活人還是死人?是活人;請問:佛陀為在家居士設八關齋戒,這八關齋戒是為活人設的還是為死人設的?是為活人設的。

所以,佛法是為活人而設的,度眾生,是度你內在裡面集煩惱而生的那個眾生,不是每天在度亡靈。亡靈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死者為大,死者為先。我們對亡靈也是要尊敬,也是要給他做功德迴向,但是,不能忘了你現在這顆心是煩惱、是無明;是分別、是執著,重要的是度這顆心,重點在這裡。佛教如果沒有抓到重點,就會取其枝末變成我們的重點,叫做本末倒置,顛倒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為了讓你拜,我來做點怪

問: 有一些同修講,廣東某一寺院有某法師講自己隨時可...

念佛法門如何取驗方為合法

問: 《淨土或問》中云:既學專修,當求靈驗,雖在目...

打坐只觀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嗎

問: 我打坐,觀察身體內自然氣息的運轉,但是我不持佛...

打佛七時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彌陀佛快來接引嗎

問: 請問師父,打佛七的時候,一直哭泣很悲傷,祈求...

西方極樂淨土是真的存在嗎

問: 西方極樂淨土是真的存在嗎?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

信佛後吃素,家人反對怎麼辦

問: 信佛以後吃長素,家人反對怎麼辦? 成剛法師答:...

佛法的大意

一、學習佛法以增進道德 增進道德是佛教的戒學。戒就是...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現實生活中...

怎樣知道自己的功課和使命

問: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這世間的功課和使命,怎樣知道...

慧律法師《清心語錄》

◆生命的序曲是幾聲的哭泣,而終結郤只是一聲的嘆息!...

慧律法師《靈感觀世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

慧律法師《佛教與人生》

【我(們)擁有什麼?】 今天,來到新加坡這個地方,看...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吾人多在學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

金錢是手段不是目的

金錢這個東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價值,手段的價值,...

【推薦】當遇到逆緣時,要觀照兩件事情

菩薩要善調自己的瞋心,因為瞋心的活動,對眾生的傷害...

十八隻狐狸吃葡萄(十八種心態,十八種結果)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開頭:在一位農夫的果園裡,紫紅色的...

素全法師:六道就在身邊

佛說六道輪迴,很多人曾經告訴我說:地獄看不到,餓鬼...

遇到這種情況,心裡是否感覺很風光

某某師!要是有人,你在那講經說法,或者你在放蒙山、...

佛號與菩提心之間有何關係

問: 請開示念阿彌陀佛名號與菩提心的相互關係。 大安...

割斷慾望之繩

有一則故事:一個年輕人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

妙高禪師

妙高,字雲峰,長溪人,他家世世以儒學為業,他母親臨...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

【佛教詞典】免人事

於禪林中,省略大眾陳述賀詞或舉行問候等禮儀,稱為免...

【佛教詞典】巴鼻

(雜語)又作巴臂,巴者把也。碧嚴集普照序曰:頌出衲...

【視頻】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視頻】夢參老和尚《觀照自心 老實念佛》

夢參老和尚《觀照自心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