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聲阿彌陀佛,唯佛與佛能究盡

大安法師  2016/06/27  大字體  護眼色

一聲阿彌陀佛,唯佛與佛能究盡

【原文】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稟此也哉!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

【譔者】

蕅益大師(1599~1655),諱智旭,號西有,淨宗九祖。宗說俱通,歸心淨土。臨終跏趺而坐,面西念佛,舉手而逝。一生著述宏富,其《彌陀要解》,印祖讚譽:「為自佛說此經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譯文】

所以一聲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娑婆穢土五濁惡世當中,現量親證的無上正等菩提妙法。現在釋尊以無盡大悲,將此果地妙覺,和盤托出,毫無保留地授與我等濁惡凡夫。

此念佛一法,乃是十方三世諸佛所行的境界,只有佛與佛方能究竟洞徹,不是九法界眾生靠自力所能信奉理解的。

……如果不是釋尊本師來入娑婆世界濁惡世間,示現證得菩提,以一切種智、同體悲心,見證淨土殊勝奇妙,修行念佛一法,並慈悲宣說這個念佛法門,那麼我等眾生怎麼能聽聞稟受如是妙法呢?

【按】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此乃釋尊於菩提樹下現量證悟的境界,亦是成佛之法。

釋尊以同體大慈悲心予以宣說,吾人如能信受,即是以佛知見為己知見。信願持名,當生了生死成佛道。直捷圓妙,無餘無欠。

蕅祖這一詮釋可謂驚天動地,吾人不可草草讀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奶奶病重念佛痊癒的經歷

從我記事開始,奶奶就信佛。記得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

相信阿彌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如果你在臨命終時還會想家親眷屬,說明你這個厭離娑婆...

淨土法門是佛為末法眾生的預設濟度

這一節是談濁世津梁,預垂濟度。 我們先要了解這個時代...

淨土信仰對晚年白居易的積極影響

白居易作為唐朝士大夫學佛的代表,他的佛學思想,尤其...

淨土行人不可忽視的熏習力量

《大智度論》裡談到這麼一位國王,是虔誠的優婆塞,也...

心跟佛號接觸時,會產生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當我們開始在佛堂中,憶...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

如何處理做義工與念佛修行的關係

問: 學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

打坐常會昏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打坐常會昏沉,應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問: 如果對世間的妻子兒女、財產、事業等等還有留戀之...

對佛所說的淨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淨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體是佛的果覺境界。也正因...

居士入寺規矩禮儀

佛陀教誡四眾弟子,形儀必須莊嚴整肅,內檢其心,外束...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痛苦是人生的枴杖,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只有精神...

念佛能消業障,為什麼還會遇到障緣

問: 師父,剛才說到念佛消除業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此二相須,共成一苦。障...

天乘四種禪定之初禪

定境的淺深,有四種差別。所以古人說:禪中無慾,欲中...

流通佛法,須具內護外護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

星雲大師《如何解決你我他之間的紛爭》

世間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尤其有我有你再加...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

五隻烏龜換一頭牛

有一對父子,雖然家境很貧困但卻能父慈子孝,生活得和...

是非當教育 磨練真功夫

現在的社會很複雜,苦難的眾生布滿每個角落,我們要發...

【佛教詞典】三身形量

【三身形量】 p0188 佛地經論七卷十五頁云:如是三身,...

【佛教詞典】觀行

於心觀理,而如理身行之,是曰觀行,又觀心之行法也。...

【視頻】香港慈山寺的一天

香港慈山寺的一天

【視頻】慧律法師《完美沒有句點》廈門南普陀義工參訪開示

慧律法師《完美沒有句點》廈門南普陀義工參訪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