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往生西方是誕生,不是死亡

大安法師  2016/11/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往生西方是誕生,不是死亡

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是肅殺的意思。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當然,從稱理和表法的意義上來說,這個「西」在季節上代表秋天,秋天有它肅殺的氣象,但秋天也有澄清、清淨的意思。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方位的建立,也代表著自性堅固的意思。在五行裡面,這個「西」代表金,金是堅固的意思,比喻自性堅固的佛性。所以不要抓住西方代表肅殺的一面,就斷定這是比喻死:死了之後,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了,就「墮渺茫」了,不是這個樣子,這是斷滅見。

很長時間以來有些人為什麼不敢念佛?你勸他念阿彌陀佛,他就覺得:「哦,你要我念阿彌陀佛就是到西方去,到西方去就是死。」實際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法身慧命誕生的那一刻。只要建立這一期業報身苦難、牢獄、茅坑的感覺,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那種富麗、輝煌、安樂,那種常樂我淨,才有一種神往。這是生命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為什麼人要有信仰,尤其信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一種窮微極妙、華麗至極、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就使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年老的人還是年輕人,對於他未來的生命就有一種很美好的憧憬。如果沒有這份信仰,人活得很黯淡。尤其是到了中老年,好像過完一年就離墳墓近一步,真的是很可憐。

有一年我們東林蓮社弘法小組的幾位比丘師父,到一個地方去慰問那裡的一些安養院,回來跟我講了此行的感受。他們先是到了一個由佛教居士作院長的安養院,那裡的老人非常認真地念佛,笑得很燦爛,活得很陽光。這些老人都是念著佛號迎接他們,以後大家共同念佛,感覺很好。然後,他們緊接著就到了另外一個安養院,馬上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那個敬老院的老人不念佛,一個個顯得沒有精、氣、神——無精打采、面色無光、陰氣沉沉,很木訥的樣子,見到出家人也都不知道恭敬。

所以說,讓老人念佛是非常重要的。

我有一年到寧波居士林,他們的安養院辦得不錯。那裡有一個念佛的殿堂,幾百個老人早上都要去念佛。我跟他們開示:一天至少念三萬聲佛號。他們真的就認真地念三萬聲佛號。這些老人原來不念佛之前,天天盼著子孫後代前來看望。那這個時代的人又很忙,孩子們有時來不及看,老人就埋怨,關係搞得很矛盾。現在他每天要念三萬、五萬聲佛號了,談到子女反而會理解地說:「看不看沒關係了,不來看也很好啊,看了還耽誤我念佛,完不成任務了。」這個心態就比較好。

念佛行人對未來那種光明的憧憬,是把他生命的潛能、精神品格提升上來的一種強有力的力量。如果沒有這份信仰,他以為死後什麼都沒有,他就恐懼,他就不安,他就無奈。

所以談到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能墮到那種渺茫、斷滅的狀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

看到蓮華跟佛出現在空中,該怎麼辦

問: 請教老和尚一個修行上的問題,遇到了境界。如果有...

錯過班車 意外免禍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一則有關念佛消災免難的感應故事。 在...

二六時中都不要忘記這句佛號

很多念佛人對於淨土理念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艱...

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供養三寶這兩門了

在末法時代,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法都攝六根,淨念相...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呢

問: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三輩九品是真實說還是方...

淨業行人要有覺知,要在今世了脫

問: 密宗與淨土都是從淨門入,二者之間有何區別?是不...

念念不離阿彌陀佛

一個參禪開悟的人,他是要選擇求生淨土的,這是一個反...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安法師:極樂世界是物質世界還是心靈世界

《大乘起信論》告訴我們,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我們...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才能專心

這是正常情況,不能說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亂,這是...

你要修福修慧,這句名號就完全具足了

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來比喻智慧的深廣,...

涅槃的含義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臥姿的不同。臥...

頭腦發脹時,可以觀想眼前一片綠地或清水

時間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兩個七馬上就結束了,大多...

學佛人要閉是非之嘴,開念佛之口

釋迦牟尼佛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中說,在末法時期...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愛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萬別,所立功課不應...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蘇州人吳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眾。民國十年,朝禮...

沒空的哥哥

人生無常,把握當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

文殊發塔下的深思

大約三年前,偶然在佛教卡通《貧女乞齋》中觀看了文殊...

法顯大師歷時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願力行無膽怯 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 這是《佛...

晝夜念佛四十年,八十八歲留偈往生

道乾。字世禪,嘉禾(浙江)雙溪陳姓人家的女兒。年十...

善根福德因緣,究竟指的是什麼

問: 經裡佛說善根福德因緣,究竟指的是什麼?為何有師...

通過茶去領悟禪的義理

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

【佛教詞典】捨言

【捨言】 p0972 瑜伽十五卷十七頁云:捨言者:謂立論者...

【佛教詞典】擇滅

梵語 pratisajkhyā-nirodha,巴利語 patisavkhā-nir...

【視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故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故事

【視頻】廣州光孝寺法師的元旦賀詞

廣州光孝寺法師的元旦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