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定對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大安法師  2011/12/21  大字體  護眼色

禪定的功夫對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自性具足著一切的善法,這善法裡面包括一切福德之法。這個內在的寶藏要靠禪定開顯出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個人心性更加穩定,他的智慧也會更高。為什麼有禪定就能開發智慧?因為我們的心性裡面本具無量的智慧,但由於我們現在的心太散亂了,外面的五欲六塵對我們的誘惑吸引太大了,所以我們整個的身心都奔馳到外面去了。越向外部世界奔馳,內在的東西就越弱,本具的智慧就無法開顯。自工業化以來整個的人類社會,面臨內心空虛、道德失落、信仰真空等種種問題,這跟人類越來越遠離精神追求,越來越向外部世界追求是有關係的。

所以我們要回歸到自己的內心來,哪怕一天只用十分鐘、半個小時。不要二十四個小時都在外面,連做夢都是競爭、拚搏。孟子為什麼說「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一天最好的時光是凌晨的三點到五點。你要在這個時候來辦自己的大事,修禪定的功夫。夜氣清明,剛剛醒過來最清明的時候,也是我們的良知良能、我們的佛性顯發得最好的時候,要在這時去做心地的功夫。功夫做得好,就可以統帥你一天的行為。你在這一天當中就會具有比較清醒的、智慧的眼光。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完全顛倒了。我們東方人原本的生活方式是早睡早起,現在是晚睡晚起了。去年有個居士勸一個人持午,那人說他能持午,怎麼持?午夜不吃。說明他平時連午夜都要吃東西的。

我們有幸聞到佛法,一定要修禪定的功夫。要知道外面五欲的快樂是不能長久的。五欲快樂當下的張力很大,但消失的也很快,樂極就生悲啊。惟有我們自性的、從禪定裡面產生的樂才是真實的、持久的樂,這叫法喜的樂。我們現在很可悲的就是享受五欲那種短暫的虛假的樂,很少享受到內心當中那種永恆的、自性的、法性的樂。當你享受到那一種樂的時候,你對一切五欲的樂都會放下,就會覺得毫無意義,味同嚼蠟。但是我們無法生起這個參照系啊。我們在苦樂這方面完全顛倒了。

佛告訴我們什麼叫真正的樂,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的樂是超越了苦樂對待的那種絕對、法性、涅槃的樂,這才是究竟的快樂。在那裡才能體現我們生命的真正的價值,是我們法身慧命的本原。那這種樂的得到要靠什麼?要靠禪定。散亂的心是沒有辦法的。就好像這盞燈燭,你在八級颱風裡面是點不亮它的。一定要在靜室裡面,這個燈燭才能夠正常的點燃,才能發出它的光亮。我們的內心要有這個靜室啊。我們五欲六塵的慾望就像風,一吹過來,內心的智慧之燈就被吹滅了。智慧之燈一滅,我們的內心就一團黑暗。你再去追求世間所謂的「幸福」,那正好是南轅北轍。

那麼怎麼修禪定?修禪定的方法很多。從淨土法門入手,能夠念佛就是最好的修禪定的方法。當你在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就不會再去想五欲六塵。當你不想五欲六塵的時候,你就在修止觀。這句佛號能念得孤明歷歷,就是止。能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就是在修觀。你有止的功夫,就會有定;有觀的功夫,就會有慧。所以止觀就能夠導致定慧。有禪定就會契入到無量壽的寂定,有智慧就能顯發無量光的照用,就具有寂照的功能。所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非常簡單,卻把大小乘的最精妙的修行都濃縮進去了,圓滿具足著止觀、定慧、寂照、無量光壽。念佛一法是單刀直入,直接在我們心性最核心的地方來展開禪定的功夫。

東林寺現在有幾種修行方法,一是佛七,從早上四點到晚上九點經行。在座的有些上海的居士包括我們禪學會的會員都到東林寺參加過一天十六個小時的念佛。還有百萬佛號閉關,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通過這些方法的修行,大家都有一種體會,就是自己念佛的時候,發現所有的事情都回憶出來了,平時回憶不出來的都想起來了,也就是妄想雜念也都起來了。如果他沒有正確的認識,就會覺得,我不念佛心裡還清淨,怎麼一念佛還這麼多妄想雜念。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你不念佛照樣有妄想雜念,只是你發覺不了。你能發現你有妄想雜念,是因為你在念佛。就好像這個屋子裡面,你看不到有灰塵。從窗戶外面射進一縷陽光進來,透過陽光的照射,你就發現有很多的灰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一束光明,這一束光明射到了我們無明黑暗的內心,透過這個名號的光明,我們才發現有這麼多妄想雜念。

我常常勸一些專家學者,特別是文科的學者,去進行十天百萬佛號閉關。因為我們在哲學上常常講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講得那麼多,了解什麼是自我嗎?它不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你要了解你自己這個心啊!這個心是什麼?心是由念頭組成的,我們連一天到晚打的念頭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去了解這個心?連這個心都不能了知,怎麼有資格談自我問題?我在九九年第一次作百萬佛號閉關的時候,就深刻的感覺到:原來自己談玄說妙,連自己的念頭都一概不知道。透過那次閉關念佛,發現自己的念頭一下子是貪慾的念頭,一下子是瞋恨的念頭,一下子是什麼念頭……這時才知道心如瀑布,如狂暴的瀑布,湍急的瀑布。野馬般的心,怎麼把它拴住,把它定住?這是一個大問題啊!為什麼佛法入不進去,得不到法喜,就是因為我們的心太狂野了。於是它就像一個非常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一點東西都透不到它深層裡面去,阿賴耶識的深層沒有感覺。我們內心本具的無量無盡的寶藏就一點都開顯不出來,無量劫以來都酣睡在那個地方。所以一定要借助止觀定慧的方法,把這個妄想流截住。

禪宗也講香象過河。過河就是把我們的意識流截住,這個香像是一下子踏到底部的。截斷意識流才能夠涵蓋乾坤。涵蓋乾坤就是把我們自性的無量壽的 「地」的功能,和無量光的「天」的功能顯發出來,就涵蓋了,就顯發了,寂照了。涵蓋乾坤之後,才能隨波逐流。這時候的隨波逐流不是隨妄念的隨波逐流,那是隨著我們法性的流,隨著我們般若的流,身口意三業隨智慧行。到了那個程度才能像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禪宗說開始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過一段時間後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還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那第三階段的見山見水跟第一階段的見山見水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的隨波逐流,是隨著我們妄念的流、貪慾的流、無明的流在走,所以一定要有香象截流的這個過程,再回歸到隨波逐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最無上的香象截流,要做這個功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這裡本來就是地獄

無德禪師收了不少青年學僧,大家慕名而來跟他學禪,禪...

生死關頭不迷惑

在覺的能力處於選擇新的使用工具的關口的時候,完全要...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

【推薦】吃飯也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禪師,日日修行,也沒什麼別的嗜好,唯獨喜...

禪修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學習效率

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如果心力不能專一,注意力不能...

如何參究「念佛是誰」這個話頭

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就於提處,...

念佛怎樣才可以入定呢

問: 我在生活中,以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自警...

「上根人」看電視,「下根人」進禪堂

修行,最主要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

大安法師:內心有掛念,無法一心念佛怎麼辦

問: 我是一個初學佛的人,應該放下萬緣念佛,但總是...

有四種人不屬於淨土所攝之機

觀機逗教,真實不虛。淨土一法是何種根機的眾生得以信...

為什麼淨土法門要不斷地講世間的苦

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

為畜生道念佛有用嗎

問: 有時看到畜生道的眾生,我們在心裡為它默念阿彌...

要學會和佛的心相應

我們什麼時候能證道呢?這就全在於我們的信心,在於我...

只剩一具屍首,你還想她嗎

一個人的一口氣沒有斷,很像一個樣子。等到無常鬼一到...

星雲大師《對「業」的認識》

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幸的遭遇時,往往會說:...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信佛,對佛學感興趣,也願意學佛。但...

財色招苦,擁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我們經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人生...

入禪之門第二講:達摩禪法

如果說禪真正有門可入,那個門也僅僅是個方便,禪本來...

淨界法師:有五種因緣,菩薩不會賜給你財富和地位

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

子真牧牛

石鞏慧藏禪師隨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修行,一日在廚房工作...

消氣歌

消氣歌(一) 世間萬般事,哪能盡如意,遇事要想開,...

聖嚴法師《冤家路窄》

「怨憎會苦」是佛所說的人生八種苦之一,意思就是冤家...

【佛教詞典】獨參

學人單獨進入師家之室,呈上自己對公案之見解,稱為獨...

【佛教詞典】五海

五種具德之海。(一)指如來自證之無盡圓明性海藏中之五...

【視頻】七佛滅罪真言(仁炟法師)

七佛滅罪真言(仁炟法師)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佛光山)

南無觀世音菩薩(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