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牛斷三命

2012/06/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牛斷三命

佛住世時,弗加沙王由於讀誦了《十二因緣經》,體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樂,原來是煩惱的根本。於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將王位傳給太子。之後,便自行剃髮出家,發心追隨佛陀修行。

這天,他前往王舍城托缽乞食,沒想到在城門中被一頭剛生產的母牛觸抵而死。牛主人認為這隻母牛是不祥之物,心生恐懼,便將牛轉賣給他人。買主牽著母牛到河邊喝水時,卻被母牛從背後以角攻擊致死。買主的兒子非常氣憤,立刻將母牛殺了,並把牛肉拿到市場上賣。當時,有一位鄉下人非常喜歡吃牛頭,便買了牛頭併用扁擔擔回家。在離家約一里多的路上,他把牛頭掛在樹枝上,坐在樹下休息。過了一會兒,牛頭因繩子忽然斷裂而落下,牛角正好刺入鄉下人的頭中,此人當場死亡。

聽到這頭母牛一日之間連殺三人的消息,與弗加沙王非常友好的瓶沙王感到十分奇異,便帶領群臣來到佛前,恭敬頂禮後請示:‘世尊,有一頭母牛,一天當中連殺三人,是什麼樣的因緣,而有如此的果報?請佛慈悲開示。’佛告訴瓶沙王說:‘罪報有其原因,並非只是今生所看到的結果。’瓶沙王至誠祈請佛陀開示其因。

於是佛陀娓娓道來:‘過去世時,有三個商人一同到他國經商。有一次,寄住在一位獨自居住的老婦家中。寄宿本應付食宿費,但這三個商人見老婦無人照應,便存心賴帳,於是趁其外出時離開。老婦回家後發現商人們不在,便去詢問鄰居,才知他們已偷偷離去。老婦心有不甘,非常氣憤地追了出去,直到精疲力竭,才追到這三個偷跑的商人。老婦生氣地責備他們,並要求商人償付食宿費。但是,這三人不但不肯認帳,反而還說:‘你這貪心的老婦,我們已付過帳,你怎麼還來討錢?’說完,便對老婦又打又罵。老婦勢單力孤,既心有不甘又莫可奈何,於是詛咒商人們:‘我只是一個窮困無依的老人家,你們竟然忍心欺負、打罵我!我老了,也沒有力氣向你們討回公道,但你們加諸於我身上的種種惡行,我絕對不會原諒。我發誓,下輩子只要再相遇,一定會殺了你們,即使你們已修行成道,也要取你們的性命,才肯罷休。’

佛陀告訴瓶沙王:‘當時那位孤獨無依的老婦,就是現在這頭母牛;而那三位商人,便是被牛觸死的弗加沙王等三人。’接著又開示:‘以惡劣之言謗罵、污衊、欺凌他人,怨恨從此而來。若以謙讓、恭敬的言語待人,不但不會結下惡緣,也不會產生怨忿。所以說,口出惡言,猶如口含一把利斧,隨惡言而出,就會傷人傷己。’瓶沙王及大臣們聞佛所說,皆更加深因果的道理,歡喜奉行佛陀教誨。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一》

省思:

佛法說道,說話要說‘正語’,也就是說正直、清淨的語言。正語來自不犯口業上‘惡口、兩舌、妄言、綺語’的過失,也就是不惡言罵詈,不挑撥是非,不說輕浮、不正經、欺誑的語言。因此,口常說善語、正直語,以恭敬、謙讓、柔順他人的言語,作為待人接物上的應對進退,自然能夠遠離嗔怨,而與人廣結善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小妄語戒與大妄語戒

小妄語: 一、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 二、綺語:...

去除無明的習氣

人從無始以來,常因無明和習氣而使得自己意亂情迷、顛...

慧律法師:勿在道場說是說非

說是說非是極不可取的行為。你如何知道事情的始末、對...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

閑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間輿論

閑居之地, 指視昭然, 吾雖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切莫隨便呵毀僧伽

僧眾這麼多,當然龍蛇混雜,有聖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

十善業道之口業

妄語 妄語者,不誠實的言語,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業。...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養第一

憍梵波提,此雲牛呞。宿生為牛,食已轉哨,故受此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愛的細節

年底的時候,是遊子歸家的時候,更是父母期盼的時候。...

不樂於五蘊則解脫

昔日,佛在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時,有四十位比丘住...

愛的分配法則

從前,戰亂頻仍,到處是難民。在長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

微笑的冶金術

一位從事冶金行業的老闆去拜謁一位禪師,他問:禪師你...

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

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

《佛說法滅盡經》的預言

《佛說法滅盡經》: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

大安法師: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

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間一切幻化,如露如電。故祖師說:一切都是假,唯有...

大安法師:憶佛

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這是吾人心識內具的能力。我們...

見他人布施,要起歡喜心

如果自己沒有布施,見他人布施,要生起歡喜心。 如果我...

這個嗔恨心的破壞力,危害性最嚴重

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嗔恨、怨...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則區區趨名競利,雖百錢之物,亦不肯棄捨,而...

習慣成自然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技藝很好的廚師,經常被人請...

佛教的心理調適

一、三寶為依怙 輪迴三界中的我等眾生,悉是煩惱具足的...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

精誠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雙亡後,更是拋家散財...

【佛教詞典】異口同音

謂多人於同時發同一語。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大九·三八...

【佛教詞典】珊若

(雜語)Sa?juā,數名。俱舍論曰:十大跋藍為珊若。...

【視頻】淨界法師《虱子從哪里長出的故事》

淨界法師《虱子從哪里長出的故事》

【視頻】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