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尸婆羅尊者本緣

2016/11/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尸婆羅尊者本緣

過去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城中有一位月光長者,饒財多寶,象馬七珍、金銀寶器不可稱計。遺憾地,月光長者沒有子息,他常求禱於天神,以及一切天地鬼王、梵天、山神、樹神、五道之神、鬼子母等,無不奉祀祭禱,懇求得賜一子。

不久後,月光長者的夫人有孕,長者十分歡喜,給與夫人敷設軟好床座,甘美佳饌,著好衣裳。經過了八、九月,夫人生了一男孩,面如桃華之色,顏貌端正,世間希有。這小兒一出生,兩手捉執無價摩尼珠,開口說偈道:「此家頗有財,寶物及谷食,我今欲惠施,使貧無有乏。若此無物者,財寶及谷食,今有無價珠,常用惠施人。」

家人們聽到出生的小嬰兒,竟然開口講話,無不嚇得東奔西跑而驚呼:「怎麼生出這種鬼怪呢?」唯有父母愛愍幼兒,沒有逃走,夫人向兒輕聲問道:「你是天神嗎?還是鬼魅或羅剎?可不可以告訴我,你是誰?」小嬰兒對母親說:「我不是天神,也不是鬼魅羅剎,我是父母所生,是人,不用懷疑。」夫人非常地歡喜,於是向月光長者述說。

長者心想:「這是什麼因緣?我應該去問尼犍子。」長者於是抱著小孩至尼犍子處,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向尼犍子具說此事。尼犍子聽後告訴長者:「此兒為福薄之人,留之無益,應該要殺除。如果不殺他,則門戶衰耗,全家皆死。」

長者思惟:「我一直沒有子息,為此懇天求地,無處不禱,歷經這麼多年,才生下這個兒子,今日怎麼忍心殺兒子呢?我應該再去問問其他的沙門、婆羅門,來解除心中疑惑。」

當時如來成佛未久,一般人尊稱其為「大沙門」。月光長者想:「我可以去向那位‘大沙門’請教!」於是長者起身,便抱著此兒前往拜見世尊。可是走到半路又猶豫了起來,心想:「長老梵志年過耆艾,聰明黠慧,眾人恭敬,而此沙門瞿曇,年少學道未久,豈能知道此事的因緣?恐怕他也無法解開我的疑惑,算了!我還是回家好了。」

這時有位天神,是長者昔日舊交,遙知長者心念,便在虛空中告訴他:「長者,你應當前去不要躊躇,一定能獲得利益、得大果報,而且能到達甘露之處。如來出世甚難遭遇,如來能降法雨甘露,令諸有情時時得受滋養。長者!有四事雖小確不可輕慢。哪四事呢?國王雖小不可輕;火苗雖小不可輕;龍子雖小不可輕;學道之人雖然年少不可輕。長者應知!有此四事最不可生起輕慢之心。」

天神便說偈言:「國王雖復小,斬害由其法,小火雖未熾,焚燒山草木。神龍雖現小,降雨隨時宜,學者年幼稚,度人無有量。」月光長者聞此心開意解,十分歡喜。隨即來到世尊的住處,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告知世尊事情原委。

世尊對長者說:「這孩子有極大的福德!將來長大以後,會帶著五百徒眾,到我座下出家學道,並證得阿羅漢果,此兒在我聲聞弟子中福德第一,無人能及。」長者聽了,踴躍歡喜向世尊說:「當如世尊所教,絕非如尼犍子所言。」這時長者又對佛陀說:「唯願如來悲愍小兒,與比丘僧眾共同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默然受請。長者見世尊默然應允,即從座起,頭面禮足而退。隨即回家備妥種種甘饌飲食,敷好坐具,次日清晨便自語:「時已到,唯願世尊慈悲應供。」

世尊知時已到,便帶領比丘眾,前後圍繞入舍衛城長者家中。長者見佛與比丘僧眾,次第安詳坐定後,即親手斟酌種種飲食,以歡喜心循序齋僧;等僧眾們食畢,又為除去缽器,行清淨水。之後,更取小座,恭敬地坐在如來面前,一心渴仰佛說妙法。此時長者稟白世尊:「我今所有居家田業,將全數給予此小兒,唯願世尊慈悲,為兒立名。」世尊說:「此兒生時,人皆東西馳走大叫,以為是尸婆羅鬼,今日就為他立字‘尸婆羅’。」

世尊接著為長者夫婦演說妙法,從布施、持戒、修福生天等漸次增進,又說欲為有漏不淨的過患,出離煩惱之勝妙。夫婦聞法後,心開意解,生起淨信而不再疑惑。世尊見二人根機成熟,又為開示諸佛所說之常法——苦、集、滅、道四聖諦,令發歡喜增上道心。長者夫婦當下塵垢皆盡,得法眼淨,猶如新白之氈易染為色。二人因見法性,能分別諸法,盡除心中之疑,得無所畏,體解如來深奧微妙之法,隨即受持五戒。

世尊便為夫婦說此偈:「祠祀火為上,諸論頌為首,王為人中尊,海為眾流源,月為星中明,日為眾明最。八方及上下,所生萬品物,欲求其福者,三佛最為尊。」世尊說完此偈,即從座起領眾而去。

後來長者廣求五百童子,侍衛、陪伴尸婆羅。等到快滿二十歲時,尸婆羅來到父母跟前,稟白父母:「唯願二慈尊,聽許出家學道。」雙親即便應允。

尸婆羅及五百童子,頂禮父母雙足,告退而去,到世尊處,頭面禮足,站在一旁。尸婆羅稟白世尊:「唯願聽許出家學道。」世尊便聽許尸婆羅出家,未經幾日即證阿羅漢,六根清徹通達,成就八解脫。五百童子也同時求出家,未經幾日也各個成就羅漢果位。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二)》

省思:

如是因,如是果。富貴,從布施、持戒中來。尸婆羅尊者生於豪富之家,出生不但有雙手執珠之瑞相,還普告一切:「今有無價珠,常用惠施人」,無非過去生以來,常懷慈心布施眾生,因累世善願相繼、跬步積行所感得的勝報;反觀人人心中都有顆「無價寶珠」,發心行菩薩道,恆思利他,與樂拔苦,精進不懈廣行饒益,如此這顆寶珠便能光照十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

尸毗王本生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閻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裡,住著一位...

【推薦】好聲音長者緣

往昔,盧留城的王軍王被佞臣所惑,因而惡逆無道。一日...

宣化上人:三種布施

布施有三種:(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

靜波法師:佛教的布施觀

一、布施的意義與種類 布施,梵語dāna,意即布施。也...

珍惜每一片茶葉

抓一把茶葉丟進壺裡,從壺口流出了金黃色的液體,喝茶...

三輪體空是哪三輪呢

三輪體空是從布施波羅蜜來說。三輪是哪三輪呢?就是我...

千兩黃金的福報

有一個青年,二十歲的時候,就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了。...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千金買名,萬金買譽

凱琳在逛紐約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百貨時,在入口處有一...

【佛學漫畫】明心見性為什麼還要精進念佛

邁春法師的往生故事...

到處是路,何必憂慮

洞山禪師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學僧德照,德照就...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進大學,蔚兒就覺得和同宿舍的梅梅很有眼緣,就主動...

經常做很多夢,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問: 法師,經常做很多夢,是不是因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

靠自力到極樂世界去,東南西北怎麼辨別

如果靠自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第一是東南西北怎麼辨別...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憂道業勿憂貧

少年頃刻老還衰,須信無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惟賢長老:佛教對素食傳統形成與發展影響

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

人要自己行走才會真正成長

朋友老丁送兒子去省城上大學,按理說要第二天才能回來...

妙蓮老和尚念佛親見的不思議境界

1997年,我和一誠老和尚等八個師父到台灣去傳戒,妙蓮...

【推薦】懷的是畸形胎兒,要不要生下來呢

問: 如已經懷了一個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殘障的...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前面是講人,這裡講...

在業障重的時候,應先讀誦大乘經典

用我們的心修行,一心。我們無論念哪部經,都告訴你一...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都是為了一個利字。...

五戒與十善的關係

十善含攝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併稱。修五戒十善...

主導我們生命輪迴就是行蘊

那麼正念真如這一塊,什麼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

【佛教詞典】岸頭

(雜語)苦海之岸。無門關曰:於生死岸頭,得大自在。...

【佛教詞典】融三世間十佛

(術語)謂解境之十佛也。以解境之十佛,融眾生器智正...

【視頻】探索·發現《法門寺》

探索·發現《法門寺》

【視頻】慧律法師《佛法的偉大在於平等》

慧律法師《佛法的偉大在於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