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你就是佛啊!

振晨法師  2017/02/03  大字體  護眼色

你就是佛啊!

《六祖壇經·行由品》中,講述了六祖大師得法的過程,靠打柴為生的盧行者,初次和五祖弘忍大師相見,五祖問:「你是哪里人?來這裡求什麼?」

六祖回答:「弟子來自嶺南,來這裡只求作佛,不求其他的事。」五祖又問:「你這樣的野蠻人,怎麼能作佛呢?」六祖回答說:「野蠻人和師父您雖然身有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麼差別呢?」。

這則公案就表現出了六祖的自信,這也是建立信仰必備的品質。

修學佛法的人,應該具備自信,但不應該自傲與自卑,自傲就背離了佛陀的教誨,而自卑則不免辜負了本具的佛性。

《六祖壇經》機緣品中,有一位叫做法達的禪師,他七歲出家,常常念誦法華經。當他來禮拜六祖的時候,雖然拜下去了,但頭沒有落在地上,六祖知道他心中有罣礙,就問他,你平常修什麼法?

法達說:我已經誦了三千部法華經了。六祖就開示道:如果你念了一萬部,並且理解了他的經義,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就才算是在修道了。

由此可以看出,修行佛道的人,不執著所修的善法,就不會產生傲慢,自然就與智慧心相應了。

想要具備自信的品質,就需要像那些有自信的人一樣,將自己的自信付諸於行動,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了。當我們面對境界的時候,告訴自己,我是佛弟子,我應該踐行佛法,每一次面對生活的的考驗,從心裡大聲的告訴自己:yes I do。

唐代的靈訓禪師去參訪歸宗禪師,他就問歸宗禪師說:「禪師!什麼是佛呢?」歸宗禪師為難地望著靈訓禪師說:「這!不可以告訴你,告訴你,你也是不會相信的。」靈訓禪師聽後馬上說:「我是誠懇地來向您問道,怎麼會不相呢?」歸宗禪師點點頭說:「好!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訴你!」

然後歸宗禪師把嘴巴貼在靈訓禪師的耳朵上,細聲地告訴他說:「你就是佛啊!」靈訓禪師聽後,先是一愣,然後恍然大悟,放聲大笑說:「我就是佛!」

各位,我們也常常聽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是否在堅定不移的付出實踐和精力,去認識它使用它?所以修行在什麼時候發生呢?就在我們面對境界時的時候。

其實「信仰」不必到外界去追求,無需心外去尋覓,因為真理就在每個人的內心。我們本來具備。

通過信仰自性三寶,以清淨心看待一切,不再將人生的價值,寄託在外在的事物上,而是明白,我們本身具足無價珍寶,這也是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我們也不再執著外在世界的實有,妄生貪嗔之心,因為我們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我們再也不會對因果感到迷茫,因為了知善業感召善果,惡業感召惡果,努力的斷惡修善,這正是六祖所說的,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說,眾生皆有佛性,一切般若智慧,皆從自心而生,不從外入,我們不要捨棄自心的靈山,要向內心去提煉寶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摩大師血脈論

達摩大師血脈論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軍事賜緋魚袋任哲...

一切不離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禪堂裡是講心地法門,沒有什麼好講的,扯來扯去是消磨...

明海法師憶淨慧長老:活在當下

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師父(淨慧老和尚)的情...

虛雲老和尚參禪偈十二首

一、參禪不是玄,體會究根源,心外原無法,那雲天外天...

天乘四種禪定之四禪

四禪,亦名捨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

諸佛境界,實是吾人各具境界

圓頓大法,塵劫難聞,得與勝會,確是多生善根深厚,切...

【打禪七】與【打佛七】的異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時間,以七天為一週...

趙州禪師的「十二時歌」

趙州從諗禪師所著《十二時歌》情真意切,頗顯禪僧家本...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

人人都可以輕鬆背楞嚴咒

許多人都知道持頌楞嚴咒是很殊勝的,但往往一提起楞嚴...

藕益大師《十大礙行》語譯

我是修學淨土宗的初學者。淨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

欣往西方 厭離娑婆

阿彌陀經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

享受五欲的快樂,求生信願就不真切

佛一代時教所說的大乘經典,特別是般若系經典都是要讓...

四種水果降血壓、防中風

氣溫下降,血管就會收縮,冬天的血壓普遍比夏天要高;...

掃地的人能成就五種功德

古印度時期,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

淨土宗怎樣才能做到隨念往生

隨念往生這是我們淨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說,我們今生造...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問: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仁清...

不期無常到,君向何處去

二〇一三年舊曆新年之後,我先後遇上三位有緣老人去世...

宣化上人:為什麼要念佛

為什麼我們平時要念佛呢? 平時念佛,就是為臨終時作...

夏天的5種補腎食物

夏天正是補腎時!很多人都有一個認識誤區,以為到了秋...

【佛教詞典】三種精進

(一)成唯識論卷九所立之三種精進。即:(一)被甲精進,...

【佛教詞典】佛教史書

(一)印度:印度民族固無史書,然以梵文佛典中文殊師利...

【視頻】界詮法師《做功德一定要留名嗎》

界詮法師《做功德一定要留名嗎》

【視頻】大悲咒(靈岩山快誦)

大悲咒(靈岩山快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