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仁清法師  2016/09/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

2、或作變易染違犯,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調伏無違犯。

4、伺求過短無誠心,以惡威儀無羞愧。

鈍根根性未成熟,於廣教法難持受。

或生違緣諸怖畏,不起信解生邪見。

增長邪執絕聽受,多生非福致衰惱。

得法在手妄傳佈,如是不說皆無犯。」

此條是關於法施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提供法施。

1、對於他人來請教法理、修行方法、儀軌或求經書論典等,若懷有「嫌棄」、「瞋恨」、「恚惱」、「嫉妒」等心而「不施予」,或作「答非所問」、「非正法理」的「顛倒錯誤」的「變易」相似答案,皆為「染犯」。

2、若因「懈怠」、「懶惰」等而不施者,則是「犯而非染」。

3、若是因自身生病不能「堪為」,或自己的修學不夠,「法未通利」,或為調伏對方的傲慢等心,或為方便示現「佛法珍貴、難遇難求」等而不施予者,不犯此戒。

4、如果求法者懷著「不誠不敬」的心,來故意「吹毛求疵」、「伺求」「過失或缺點」的;或沒懷「羞愧」心而顯現的「粗惡威儀」的;或是鈍根根性,聽受 「深廣教法」的根基未成熟,難以受持所聽所聞的;或聽受後會生起違願的;或聽受後會生「怖畏」的;或聽受後不但不生信解反生邪見的;或聽受後會增長邪執從而「斷絕」「聽受」佛教其他經法的因緣的;或聽受後生起「邪見邪行」而造「非福(惡)」之業,於現世「損壞」福報,於來時得「惱害」之惡報的;或「得法在手」後,為「名聞利養」、「增益傲慢」而「虛妄傳佈」的。對以上幾種來「求法」者,「不施予」「不犯」此戒。

關於會生「怖畏」,是指難以接受所聽、所聞、所證。《華嚴經》和《天台四教儀》認為:大乘菩薩道的五道十地,指「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在見道位(初地菩薩)前的加行道位時,又分為: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法位。當行者修行到了「忍位」時,對於佛教所講的空性,才會在「概念心的理解上」有了能接受的相對真實的正確了解和「堪忍」,因為了解空性就會摧毀一個人無始劫來對「萬法」的「顛倒」認知。有一次,當宗大師講解空性時,在座的一位弟子突然緊緊抓住自己的衣服,顯得非常驚恐,似乎長期以來的「我」等什麼也沒有了。宗大師觀察後說:不必驚慌,你已經真正了解空性了……釋迦佛在二轉法輪時才講甚深空性,正是因為在初轉法輪時聽眾根基不夠的緣故。

昔時,提婆達多曾向佛陀和阿難求學神通,都沒被應許,因為佛陀和阿難知道他學了神通後,會造更大的惡業,現世衰損福報,來世墮落地獄……

以上若是違犯,就會障礙「攝善法戒」的「佈施度」功德的圓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仁清法師文章列表

極樂六塵皆說法

又,若據法所顯義,則無非佛事。如香飯光明等,當知法...

五種不淨的說法

我們很多同修都喜歡給人講說佛法,宣傳佛法,介紹佛法...

受持菩薩戒的心得體會

我受菩薩戒的經歷和感受 某天,引領我入佛門的大師兄說...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羅門

有一天,摩訶迦遮延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眾,來到婆那國...

戒能長養一切諸功德

這是說戒能生長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

在家居士對「四種清淨明誨」應該如何理解和處理

問: 在師父講到的《四種清淨明誨》中,淫、殺、盜、妄...

忍力不堅固,而欲度眾生的尷尬下場

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因為從佛教的根本情懷來講,是為了...

如何正確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關係

問: 現在修淨土宗的人,對持戒念佛的理解總有偏頗,...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脫

引言 天在人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它是美好、自在、...

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整個一心三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內觀,就是安住清淨...

善識其心,善用其心

一個人去鄰居家借斧頭,邊走邊想:會借給我麼?難說!...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問: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師答: 阿彌...

感恩、懺悔可以清除業障垃圾

修藍博士說,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要想因為什麼問題...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

問: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聽說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該如何理解

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

【佛學漫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經》漫畫版本...

注意足下 細微處見精神

日本的禪寺,往往都在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注...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

佛法的修行,要有這九種心

一、信心,要信三寶、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議。 二、因...

你以前見地超卓,為何現在反而變得這麼平庸

【原文】 予未出家時,乍閱宗門語,便以情識模擬,與一...

【推薦】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個念佛人為什麼他的種性高貴?《無量壽經》說,念佛...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

1.生平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蹟多不詳...

在十月懷胎中,為胎兒增福改業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視。從佛教的觀點來看,...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

【佛教詞典】貪煩惱

(術語)六大煩惱之一。貪慾之情惱亂有情之身心者。...

【佛教詞典】三惡尋自性

【三惡尋自性】 p0198 大毗婆沙論四十四卷三頁云:問:...

【視頻】佛七共修一支香(文殊講堂)

佛七共修一支香(文殊講堂)

【視頻】淨界法師《念佛拜佛的根本用心》

淨界法師《念佛拜佛的根本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