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仁清法師  2016/09/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

2、或作變易染違犯,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調伏無違犯。

4、伺求過短無誠心,以惡威儀無羞愧。

鈍根根性未成熟,於廣教法難持受。

或生違緣諸怖畏,不起信解生邪見。

增長邪執絕聽受,多生非福致衰惱。

得法在手妄傳布,如是不說皆無犯。」

此條是關於法施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提供法施。

1、對於他人來請教法理、修行方法、儀軌或求經書論典等,若懷有「嫌棄」、「瞋恨」、「恚惱」、「嫉妒」等心而「不施予」,或作「答非所問」、「非正法理」的「顛倒錯誤」的「變易」相似答案,皆為「染犯」。

2、若因「懈怠」、「懶惰」等而不施者,則是「犯而非染」。

3、若是因自身生病不能「堪為」,或自己的修學不夠,「法未通利」,或為調伏對方的傲慢等心,或為方便示現「佛法珍貴、難遇難求」等而不施予者,不犯此戒。

4、如果求法者懷著「不誠不敬」的心,來故意「吹毛求疵」、「伺求」「過失或缺點」的;或沒懷「羞愧」心而顯現的「粗惡威儀」的;或是鈍根根性,聽受 「深廣教法」的根基未成熟,難以受持所聽所聞的;或聽受後會生起違願的;或聽受後會生「怖畏」的;或聽受後不但不生信解反生邪見的;或聽受後會增長邪執從而「斷絕」「聽受」佛教其他經法的因緣的;或聽受後生起「邪見邪行」而造「非福(惡)」之業,於現世「損壞」福報,於來時得「惱害」之惡報的;或「得法在手」後,為「名聞利養」、「增益傲慢」而「虛妄傳布」的。對以上幾種來「求法」者,「不施予」「不犯」此戒。

關於會生「怖畏」,是指難以接受所聽、所聞、所證。《華嚴經》和《天台四教儀》認為:大乘菩薩道的五道十地,指「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在見道位(初地菩薩)前的加行道位時,又分為: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法位。當行者修行到了「忍位」時,對於佛教所講的空性,才會在「概念心的理解上」有了能接受的相對真實的正確了解和「堪忍」,因為了解空性就會摧毀一個人無始劫來對「萬法」的「顛倒」認知。有一次,當宗大師講解空性時,在座的一位弟子突然緊緊抓住自己的衣服,顯得非常驚恐,似乎長期以來的「我」等什麼也沒有了。宗大師觀察後說:不必驚慌,你已經真正了解空性了……釋迦佛在二轉法輪時才講甚深空性,正是因為在初轉法輪時聽眾根基不夠的緣故。

昔時,提婆達多曾向佛陀和阿難求學神通,都沒被應許,因為佛陀和阿難知道他學了神通後,會造更大的惡業,現世衰損福報,來世墮落地獄……

以上若是違犯,就會障礙「攝善法戒」的「布施度」功德的圓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仁清法師文章列表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問: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淨界法師答: 自責汝心...

淨界法師:瑜伽菩薩戒本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

為何現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說雪峰的飯頭,溈山的典座,堂裡參禪堂外參禪,總是...

戒德具足,堪做世間之福田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向...

貪心致瘋狂

世間的人,有的人貪心大,在寧波有一個人騎摩托車,摩...

前世吝於法施,今生得愚昧無知之報

唐朝法雲法師,雁門趙氏之子,天性淳樸、老實善良,對...

愛佔小便宜,就會沒有人緣

阿美很喜歡佔小便宜,上學的時候,她經常借錢不還,拿...

勸持五戒詩

戒殺生 同是娑婆淪落人,歷劫互結恩怨緣。 亦曾多生為...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發財最快的8字咒

雨寶陀羅尼經比較長,我們只念咒心就可以。雨寶陀羅尼...

學佛就是要出離苦惱

現在常有很多人來找師父開示,我問開示什麼?他說他要...

李恆鉞《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前言 今天來講此題的目的,是以學科學的頭腦來觀察分...

不讀誦經典就一門深入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問: 末法時代眾生,以障深慧淺為主要特徵,不知一門...

禪門的十六字心要

達磨大師《悟性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

古代高僧淨土感應事蹟

淨土宗對佛教其它宗派影響很深,一直受到歷代高僧的推...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

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

姚庭若說:如果一個人能保持一生的節操,不造淫業,這...

「心與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裡

進入農曆五月,大家吃飯是不是沒有胃口?是不是覺得四...

順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師說:我們菩薩六波羅蜜,其實只有四個法門,就...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貴、最難得的選擇

普天之下的叢林寺院,擁有著堆積如山的飲食,只要手托...

因過去業緣,未能見佛莊嚴相

昔時,釋迦佛出現於世,為父王及大眾宣說觀佛三昧法門...

日日是好日

經常有人叫我看看這個日子好不好,或者問哪個日子好?...

向佛陀學習

釋迦牟尼佛陀為什麼有那樣超人的成就,而成為世界史上...

佛的不思議德相

【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隨眾生根。自然相應。...

【佛教詞典】空有二執

又作有無二見。指凡夫因妄想分別所生起之絕對皆有之有...

【佛教詞典】福果

【福果】 p1281 瑜伽三十六卷六頁云:云何福果?云何智...

【視頻】果清長老《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天眼普見、天耳普聞願》

果清長老《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天眼普見、天耳普聞願》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圓頓之教》

大安法師《淨土圓頓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