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仁清法師  2016/09/13  大字體  護眼色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

2、或作變易染違犯,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調伏無違犯。

4、伺求過短無誠心,以惡威儀無羞愧。

鈍根根性未成熟,於廣教法難持受。

或生違緣諸怖畏,不起信解生邪見。

增長邪執絕聽受,多生非福致衰惱。

得法在手妄傳佈,如是不說皆無犯。」

此條是關於法施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提供法施。

1、對於他人來請教法理、修行方法、儀軌或求經書論典等,若懷有「嫌棄」、「瞋恨」、「恚惱」、「嫉妒」等心而「不施予」,或作「答非所問」、「非正法理」的「顛倒錯誤」的「變易」相似答案,皆為「染犯」。

2、若因「懈怠」、「懶惰」等而不施者,則是「犯而非染」。

3、若是因自身生病不能「堪為」,或自己的修學不夠,「法未通利」,或為調伏對方的傲慢等心,或為方便示現「佛法珍貴、難遇難求」等而不施予者,不犯此戒。

4、如果求法者懷著「不誠不敬」的心,來故意「吹毛求疵」、「伺求」「過失或缺點」的;或沒懷「羞愧」心而顯現的「粗惡威儀」的;或是鈍根根性,聽受 「深廣教法」的根基未成熟,難以受持所聽所聞的;或聽受後會生起違願的;或聽受後會生「怖畏」的;或聽受後不但不生信解反生邪見的;或聽受後會增長邪執從而「斷絕」「聽受」佛教其他經法的因緣的;或聽受後生起「邪見邪行」而造「非福(惡)」之業,於現世「損壞」福報,於來時得「惱害」之惡報的;或「得法在手」後,為「名聞利養」、「增益傲慢」而「虛妄傳佈」的。對以上幾種來「求法」者,「不施予」「不犯」此戒。

關於會生「怖畏」,是指難以接受所聽、所聞、所證。《華嚴經》和《天台四教儀》認為:大乘菩薩道的五道十地,指「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在見道位(初地菩薩)前的加行道位時,又分為: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法位。當行者修行到了「忍位」時,對於佛教所講的空性,才會在「概念心的理解上」有了能接受的相對真實的正確了解和「堪忍」,因為了解空性就會摧毀一個人無始劫來對「萬法」的「顛倒」認知。有一次,當宗大師講解空性時,在座的一位弟子突然緊緊抓住自己的衣服,顯得非常驚恐,似乎長期以來的「我」等什麼也沒有了。宗大師觀察後說:不必驚慌,你已經真正了解空性了……釋迦佛在二轉法輪時才講甚深空性,正是因為在初轉法輪時聽眾根基不夠的緣故。

昔時,提婆達多曾向佛陀和阿難求學神通,都沒被應許,因為佛陀和阿難知道他學了神通後,會造更大的惡業,現世衰損福報,來世墮落地獄……

以上若是違犯,就會障礙「攝善法戒」的「佈施度」功德的圓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仁清法師文章列表

紹雲長老留給溈仰宗法子的開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傳法 徒具虛文 所有到我這來接法的人,我都把這個...

淨業行人的戒律觀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這種三無漏學,戒又叫毗尼,波...

宣化上人:小心守戒

學佛的人一切一切都要很謹慎、很小心,所謂差之絲毫,...

《梵網經》和《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有區別嗎

問: 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

慳貪的小鳥

佛經中有一段故事──在某個城市郊區,有一片種滿枇杷...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

戒是一切善法之階梯

佛涅槃前,阿難尊者問佛:佛滅度後,以誰為師?佛告阿...

弘一大師:初發心者在家律要

凡初發心人,既受三皈依,應續受五戒。倘自審一時不能...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往生不是把佛號念好,而是要心不顛倒

我們學佛,我個人覺得一個人學佛,有所謂黃金十年,成...

【推薦】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認為身心世界是真實的

每一個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

戒殺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問: 為什麼在佛祖的說法中,極力提倡戒殺放生和持素...

如何掌握唯識的宗旨

唯識的宗趣應該怎麼掌握呢?更進一步怎麼掌握呢?看下...

找回曾經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時候,一毛錢一包的辣絲兒,一分錢...

各宗要略——禪宗

源流 佛教分顯密和教宗之別。宗指禪學,禪宗是以心傳心...

慧律法師《去貪則清涼》

學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從何下手呢?第一,要從去...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師)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們一般說知...

地藏經消業障法門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經中的孝經。佛在忉利天為母說...

21種口業與形成的災禍對應因果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

奶奶虔誠祈求觀音菩薩找回被拐孫子

《觀音菩薩普門品》大家都看過了,普門品裡稱觀音菩薩...

每天懺悔罪業,罪業的念頭是不是又會數數熏習

問: 請問法師,法師一直在講重罪問題,必須至少懺一年...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

持戒之人,所求如願;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對於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素食不會營養不良的道理與正確吃法

葷素之爭已經不知進行了多少年代。並且,越來越激烈。...

【佛教詞典】下乘

(一)指聲聞藏。為世親菩薩所說。[攝大乘論釋卷一] (...

【佛教詞典】佛國曆象編

凡五卷。日本天台宗無外子圓通(1754~1834)撰。彼研...

【視頻】慧律法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慧律法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視頻】昌臻法師《怎麼看待命相風水與神鬼》

昌臻法師《怎麼看待命相風水與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