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光孝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2016/07/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光孝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光孝路北端。據《光孝寺誌》載,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虞翻在園裡講學並種了許多頻婆樹和苛子樹,亦叫「苛林」。虞翻死後,施宅為寺,名曰:「制止寺」。光孝寺的歷史源遠流長。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寺址原是西漢初年南越王趙佗的玄孫趙建德故宅。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賜「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此後,歷代相傳,成為一方名勝。「光孝菩提」是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這對於研究我國佛教史、廣東歷史,以及認識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量,具有重要的價值。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光孝寺是嶺南年代最古、規模最大的古剎,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自創寺以來,常有中外高僧到寺中駐錫傳教弘法。東晉時期罽賓國三藏法師曇摩耶舍來寺擴建大殿並翻譯佛經,劉宋文帝元嘉年間,印度高僧求羅跋陀那在寺中創建戒壇傳授戒法。梁天監元年(502年),智藥三藏自西印度攜來菩提樹,植於戒壇前。《光孝寺誌》卷六曰:「智藥三藏持菩提樹植於王園寺戒壇前志曰:吾過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演上乘,度無量眾,復去尋流上至韶州曹溪。」梁普通八年(527年),達摩祖師駐錫本寺。

陣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印度高僧波羅未陀(即真諦三藏法師)在寺內翻譯《大乘唯識論》、《攝大乘論》等經論。唐高宗儀周元年(676年)禪宗六祖慧能與僧論風幡,剃髮於菩提樹下,開演東山頓悟法門。神龍元年(705)西域高僧般刺密諦三藏於此翻譯《首楞嚴經》十卷,宰相房融筆受。唐玄宗時(724年),不空三藏於光孝寺建立規模宏大灌項道揚傳授密法。

749年,鑒真和尚往日本傳法,遇海風漂至南方,遂在奧地弘法,也到寺中傳授戒法,受四時供養。唐宣宗時,馮仰宗之仰山慧寂禪師號小釋迦,受請入寺說法。明萬曆二十六(1598年)高僧憨山大師,在光孝寺講《四十二章經》,提倡禪淨雙修,重修殿宇,並撰儀門聯:「禪教遍寰中茲為最初福地,祗園開嶺表此是第一名山。」明崇禎十五年,天然和尚住持光孝寺發起重修殿宇,修興古跡。清乾隆年間至善禪師駐錫光孝寺,傳武藝名噪一詩。清光緒年間,鐵禪和尚得光緒帝賜「清修忠悃」匾。

光孝寺建築規模雄偉,為嶺南叢林之冠。它不僅在佛教歷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並且開創了華南建築史上獨有的風格和流派。原有十一殿:大殿、毗盧殿、西方三聖殿、觀音殿、羅漢殿、六祖殿、伽藍殿、韋陀殿、天王殿、悉達太子殿、輪藏殿;六堂:戒堂、風幡堂、客堂、禪堂、檀越堂、十賢堂;三樓:睡佛樓、鐘樓、鼓樓。由於歷史變遷,寺院幾遭破壞。1987年落實宗教政策,將光孝寺歸還佛教界,經過十年的努力,寺院現已修葺一新,至今光孝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伽藍殿、六祖殿、睡佛樓、洗缽泉、東西鐵塔、大悲幢、痙發塔等建築與歷代碑記文物。

建築群中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東旨時代創建,唐代重修,保持了唐宋的建築藝術,殿內採用中間粗、上下略細的梭形柱,大殿下簷斗拱都是一跳兩昂的重拱六鋪作,這種風格是中國著名古建築中所僅見的。六祖殿是北宋祥符元年創建的,內供六相慧能大師坐像。六相殿前有古菩提樹,為印度高僧智藥三藏種植, 「光孝菩提」為羊城八景之一。痙發塔是唐住持僧法才為紀念慧能大師在光孝寺出家剃度因緣而募款興建,塔內痙藏六祖頭髮,以石為基礎,磚灰砂結構,八角形,九層,高7.8米。每層有佛龕,嵌有泥塑佛像。大殿後還有一株千年訶子樹,為三國虞翻種植,真可謂千古遺珍。

寺院氣勢十分雄偉,殿宇結構工藝威嚴壯麗,特點鮮明,現存的建築是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重修,具有唐宋風格。大殿右側為供奉護法神之伽藍殿,左側為六祖典,建於北宋。大雄寶殿作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築,構築在高高的台基上,鐘、鼓二樓分建在殿之左右。

殿內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為釋迦牟尼,左右分別是文殊師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合稱為「華嚴三聖」。六祖殿前為瘞發塔,相傳唐高宗時,六祖慧能在菩提樹下削髮為僧,主持僧法才隨即將慧能頭髮埋入土中,爾後在該處建塔以紀念這位開創禪學南宗流派的大師。塔呈八角形,高6.7米,共7層,每層均有佛龕8個。造型獨特,是寺內珍貴的文物之一。寶殿台基左右兩側還有一對石法幢。

屋簷斗拱層層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體現了中國唐代以來的建築風格。中國南部的許多寺院都仿照該寺的樣式。

寺內的睡佛閣,又稱風幡堂。相傳六祖慧能初到光孝寺,正趕上寺院信持邱宗法師在講解(涅經)。當時一陣清風吹來,佛閣頂上的旗旛隨風飄動,印宗法師便向眾僧發問:「這是什麼在動?」一僧曰:「此乃幡」。另一僧謂:「此乃風動」。慧能趨前插話:「此乃心動」。此話一出,印宗法師隨即走下壇來,納頭使拜慧能為師。從此慧能開壇傳法,後人把睡佛閣改稱為「風幡堂」。現在堂前依然掛側巨幡,迎風飄揚。

寺內有南漢時期鐵塔兩座,東鐵塔保存完整,全高7.5公尺,座寬2.28公尺,用盤龍和寶蓮花裝飾,每層四週遍鑄佛像,又名千佛塔,西鐵塔現僅存底座以上三層。兩座鐵塔為中國罕見,其體積和裝飾充分說明一千年前中國人民已掌握了高度的鑄造技術和造型藝術。1995年國務院將光孝寺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西鐵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兩座鐵塔。其中西鐵塔建於五代南漢大寶六年(963),比東鐵塔早建4年。該塔是南漢皇帝劉鋹的太監龔澄樞與他的女弟子鄧氏三十三娘聯名鑄造,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抗戰期間因房屋倒塌,壓崩了四層,今僅存三層。東塔鑄於五代南漢大寶十年(967),以南漢主劉鋹的名字鑄造的,四方形,共七層,塔高7.69米,塔基為石刻須彌座。塔身上鑄有900餘個佛龕,每龕都有小佛像,工藝精緻。初成時全身貼金,有「塗金千佛塔」之稱。

大悲幢建於唐寶歷二年(826),寶蓋狀如蘑菇,以青石造成,高2.19米,幢身八面刻有「大悲咒」,為寺內現存石刻中最早且有絕對年代可考者,但字跡己多風化。

據《光孝寺誌》載有三位開山祖師,即曇摩耶舍、求那跋陀那、智藥三藏;弘法祖師較著名的有:達摩大師、慧能大師、真諦、般剌密諦、不空等;歷代住持四十二人;繼席賢哲四人:曇諼、寄庵、敏言、憨山;紹法宗將一人,天然大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禪堂裡的香板是怎麼來的

香板,指形如寶劍的木板,是禪堂中法力極大的法寶。 香...

佛教在商業浪潮中反思:寺院經濟的合理使用

寺院的財物通稱三寶物,也就是屬於三寶所有,分別為佛...

寺院和廟宇是一回事嗎

人們常把寺院和廟宇混為一談,其實它們是兩回事。寺院...

寺院外牆為何大都漆成黃色

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我們在朝訪遊歷名川古寺時,...

在家眾可否在寺院用齋

【原文】: 俗人本非應齋食者。然須借問,能齋與食;不...

如何消除對寺院的不敬之心

問: 不敬來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兩次去九華山時,...

寺院與錢財

錢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出家人和寺院來說...

進寺院沒拜佛是否要負因果

問: 皈依後進寺院必須要禮拜每一位佛嗎?若沒拜是否...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如何消除對寺院的不敬之心

問: 不敬來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兩次去九華山時,...

張澄基教授《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朝代,...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現在,人們對肉食的慾望日益增長,一日三餐天天頓頓不...

念佛為何要求「一心不亂」

《阿彌陀經》要求學人執持名號七日一心不亂。 《無量壽...

反聞聞自性有沒有修持的具體方法

問: 請益法師,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貼在一...

【推薦】種好你生命的福田

佛家講三種福田:第一個福田叫做報恩福田;第二個叫功...

在家佛前自受八關齋戒儀軌

(一)唱八支香讚 八支齋體,受持夜朝,關閉諸惡長善苗...

我們的執著不同,就帶動了不同的人生

從五蘊當中的執著,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種人:第一種人是...

佛教徒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

何謂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義應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的執著於事業、有的執著於愛情、有...

少施獲大福報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淨住說法,當時城中有九十六...

【推薦】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裡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對治美色淫慾的《九相圖》

人們窮盡一生珍愛自己的肉身,抹脂塗膏,百般呵護。同...

極樂世界的人惡種子會起現行嗎

問: 淨土經典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無有惡趣之實,乃至...

要想修行,必須先清淨你的心

大家天天念《金剛經》,你體會到佛怎麼樣來善護念、善...

【推薦】在生活中積累福報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會吸引十隻蝴蝶...

【佛教詞典】心相

(術語)心之行相。即見分也。又為肉團心。即心臟之相...

【佛教詞典】僧官

(職位)僧官之公任始於支那。見僧史略中。【又】(雜...

【視頻】大安法師《鹿王之善心》

大安法師《鹿王之善心》

【視頻】妙華法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的現代闡釋》

妙華法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的現代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