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在商業浪潮中反思:寺院經濟的合理使用

濟群法師  2012/08/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寺院的財物通稱三寶物,也就是屬於三寶所有,分別為佛物、法物、僧物。佛物是佛陀在世時信徒供養他老人家的,只有佛陀本人才有資格享用,現在則可用於莊嚴佛像;法物是用於佛法的流通;而僧物則是用於僧人的修行、生活。在戒律中,又把僧物分為四類:一是常住常住,屬於僧團的固定資產,如房屋和土地,僧團中的任何僧人都有權享用;二是十方常住,屬於十方僧人所共有,如衣服、糧食、用具等等,十方僧人都可以享用;三是現前現前,是指施主指定了供養範圍的物品,只有在此範圍內的僧人才可以受供;四是十方現前,也就是施主並未有具體限定,只要在場的僧人都可接受這份供養。中國的許多寺院也稱為十方叢林,也就是說,僧團的財產屬於十方僧人共有。只要你是合格的僧人,就有權參加任何僧團的活動,有權享用任何僧團的財物。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對於寺院的財富,任何僧人都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都不能將之佔為己有。

無論通過什麼方式建成的寺院,都應該屬於十方所有。作為個人,以任何名義佔為己有,都屬於盜用常住物,罪過是很嚴重的。佛陀在世時度化了很多長者,他們信仰佛教後,將大量土地和精舍佈施給僧團,供僧人修道之用。所以,作為僧團可以很富有,但它屬於十方僧人,而不是某個僧人。在過去,十方叢林的住持往往是定期更換的,三年或五年一任,或通過前任方丈指定,或通過十方選舉產生,一般不會發生個人佔有寺院的情況。

但中國除了十方叢林之外,還有一種子孫寺廟。寺院住持由師徒間代代傳承,類似於古代的家族制度。而僧人繼承一座寺院,或通過個人努力修建了一座寺院後,寺院財物似乎也成了寺主的個人財產,現在海外很多寺院就有類似的情況。如果有一天,寺主不想過出家生活了,甚至可以將寺院通過法律程序出賣或轉讓。即使這種做法可以得到法律的認可,但卻嚴重違背了戒律的規定,絕對是不如法的。

如果是供養的財物,首先要考慮施主而不是住持的意願。施主希望將其用於寺院建設,那麼就應用於寺院建設;施主希望將其用來齋僧,那麼就應用來齋僧。不可隨意違背施主的願望。如果確實需要作出一些調整,也要事先徵得施主的同意。

財物的合理使用是一件大事,許多團體的矛盾乃至貪污腐化,都是因為財物分配不均引起的。佛陀深知眾生的貪著所在,因而在戒律中就財物問題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定。比如在接受信徒的供養方面,哪些東西可以接受,哪些東西不能接受;而在財物的擁有上,僧團可以擁有哪些財物,個人可以擁有哪些財物等等。此外,僧團的財物要平均分配,「六和」精神中有一條是「利和同均」,說的正是這個問題。當然,僧團也講究長幼次第,要優待年高臘長以及德高望重的人,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差別。

僧團的財富首先應用於僧人的基本生活,如衣、食、住及醫療等基本保障;其次是寺院的維修及設施的健全。至於發展,我認為應當大力開展弘法及文化教育事業。佛教能否得到普及推廣,能否健康發展,關鍵在於有沒有住持佛法的人才。自解放以來,佛教人才就已出現斷層,所以教界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發展教育事業;同時積極開展佛法普及工作,因為社會是提供僧才的土壤。在經濟力量許可的情況下,還可以致力於慈善、環保等公益事業,協助政府開展精神文明建設。

佛教有聲聞乘和菩薩乘之分,兩者身份不同,要求也不同。聲聞乘所發的是出離心,以追求解脫為目標,少事少業為原則。所以在聲聞的戒律中,比丘依乞食為生,身無長物,生活所需都來自十方供養。他們擁有的只是對法的追求,自然也不會有多餘的財物佈施給社會。而僧團的財物,都是施主供僧人修道所用,本身有明確的意願,不便挪作他用。再者,供養出家人的財物,普通人也沒有福報去消受。從這幾方面來說,僧物的確不可用之於社會。

但菩薩所發的是菩提心,是以自利利他為目標。所以菩薩要多事多業,多希望住。在菩薩道的六度四攝中,都是以佈施為首,包括法佈施和財佈施。以往寺院經濟不能獨立,自顧尚且不暇,自然也就沒有救濟社會的能力。而佛教存在的意義,關鍵還是以法佈施,開示迷濛,所以也就不鼓勵僧團致力於財佈施。長期以來,漢傳佛教雖然弘揚的是大乘,但僧人的修行生活還是受到解脫道的影響。所以在很多僧人的觀念中,總認為僧團的財富不應用於社會。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僧團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如果在維持僧眾生活和開展教育、弘法事業之外,還有能力以實際行動救濟、回報社會,我認為,這麼做完全符合大乘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出家人的錫杖具有哪些含義

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

夢參老和尚的一夢因緣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講講,講講我的歷史,說什麼呢?...

假冒佛教僧人四大騙術揭秘

揭秘騙術之一:經濟搭台,宗教唱戲,公司辦寺院騙取錢...

正德法師:我是如何下決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後,於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

穿千佛衣如法嗎

蓮池大師談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繡諸佛,雲千佛衣,此訛...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程?

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

出家是為了什麼

問: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應何去何從? 證嚴法師...

看護比丘,就等於看護佛陀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後,努力禪修...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我們現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

修行中的七種法供養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

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罣礙

正見輪迴是苦,我們才能生起解脫的意願,才能對世間的...

當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當代居士修學的困擾 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的...

怎樣辦喪事才有利於亡者?

雖然絕大多數人並不相信佛教六道輪迴理論,可許多人在...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

南亭和尚《地藏菩薩化度事蹟》

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我相信,只要是佛門弟子,沒有...

百千萬劫難遭遇——人身難得

那麼有沒有的來的話,我們這裡再給大家點及一下。首先...

不能改變今生,但你可以改變念頭

一切都是唯識所現,唯識無盡,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

善惡會影響壽命的長短

古語道:善惡一念間,境界全不同。善惡不僅屬於道德范...

憨山大師:八識規矩通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述 八識規矩者,...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孔夫子生在春秋時代,這個時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後期,...

持之以恆

有一位小和尚名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夠,做一件事只要稍...

喻解無生四句

宇宙間一切萬法是因緣所生,今試依《瑜伽師地論有尋有...

原來生命可以如此莊嚴地謝幕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聲聲佛號,...

【佛教詞典】勝行

(術語)謂波羅蜜多之行法也。唯識論九曰:十勝行者,...

【佛教詞典】生滅

欲明生滅之相,先明生滅之義。言生滅者:   一、生 ...

【視頻】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二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二

【視頻】惠空法師《禪宗祖庭朝聖之泉州承天禪寺》

惠空法師《禪宗祖庭朝聖之泉州承天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