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弘一大師《經典法語集》

2016/03/26  大字體  護眼色

弘一大師《經典法語集》

1.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2.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已則寡過。

4.在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5.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6.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已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7.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8.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9.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10.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11.不見已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12.德盛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13.智者達觀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惡。

14.步步佔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15.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16.惡,莫大於縱已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

17.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殃咎之來,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18.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華嚴經》)

19.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20.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常故,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21.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德養天下萬世。

22.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23.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4.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已,以弱字禦侮。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25.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26.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27.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28.公生明者,不蔽於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於惑也。

29.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30.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31.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32.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我以誠感之。

33.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自顧不暇,何暇治事?

34.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35.知足常樂,終生不恥。知止常止,終生不辱。

36.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37.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37.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39.律已,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40.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帶之以坦蕩。

41.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42.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43.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4.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45.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4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47.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48.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寬。

49.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50.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扁則戾。

52.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53.動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濤;靜而不擾,波濤悉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不變隨緣,真如當體成生滅;隨緣不變,生滅當體即真如。一迷即夢想顛倒,觸處障礙;一悟則究竟涅槃,當下清涼。

54.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於此當鎮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55.省察以後,若知是過,即力改之。諸君應知:改過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偉大之人格。故子貢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過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聖"。諸君可不勉乎。

56.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57.劉念台云:"學者遇事不能應,終是此心受病處,只有煉心法,更無煉事法。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功夫得力處。"

58.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慾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理趣六波羅密多經》)

59.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佛遺教經》)

60.世出世事,莫不成於慈忍,敗於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養情。德育,天地萬物皆歸我春風和氣之中;情養,乖戾妖孽皆消於光天化日之下;然後以之自成,則為淨滿自尊;以之成物,則為慈力悲仰。僅一念瞋起,百萬不過積恚所招;世局土崩,皆無遠慮所致;士生斯世,宜如何努力以障狂瀾也。

61.人情應酬可省則省,不必遷就勉強敷衍。

62.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當起十種深心。所謂正直心、柔輕心、堪能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

63.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64.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65.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66.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67.視人之善,猶己之善。視己之善,猶人之善。念念同觀,亙古無間。法界偕游四德城,方滿最初宏誓願。視人之惡,猶己之惡。視己之惡,猶人之惡。猛省力除,無令愧怍。法界眾生三毒除,彼我同歸無上覺。視人之樂,猶已之樂。視已之樂,猶人之樂。所欲與共,嫉妒永卻。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尋略約。

68.善惡性具,善惡性空。何喜何怒,如空御風。默持機咸,妙應無窮。大圓鏡智照不疲,豈似權乘作意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正如法師:貪心是紛爭之源

1、不貪,不是無為,而是為而不為。 2、看得開,想得...

【推薦】蓮池大師:竹窗三筆

竹窗三筆序 古有容齋隨筆。予效之竹窗之下。時有所感。...

洪應明《菜根譚》上集

一、棲守道德  毋依權貴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

二十三條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一: 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於業...

九大古語人生智慧,受益匪淺

01 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戰國策韓策》...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

看看這些話你也許會改變很多

一、 不要評價別人的容貌,因為他不靠你吃飯。 不要評...

證嚴法師:在生命的白紙上

△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 有...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沒有定的不淨觀是沒有力的

我們不要得少為足。有的人得了一點點修行的好處,就以...

思想不改變,生命的歷史就不斷重演

為什麼我們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懺悔...

蓮池大師警策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一切惡行,沒有比放縱自己慾望更大...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社會困亂之時,正是佈施的好時機

印祖第三天開示,重要內容講得差不多時,就談了一下當...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常人往往視逆境為外來因緣,總不知究竟的緣由為何?往...

善人則親近,惡人則遠避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

「法會」的原意究竟是什麼

談起佛教的共修活動,法會算是許多人認識佛教的入門磚...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裡的最後一天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認為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倒記時中,...

一句話

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單身...

修禪要除去比較的心態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

不要老掛起那討債的面孔

佛講一切法無相,尤其在《金剛經》中,明確講無我相,...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問: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大安法師答:...

弘一大師開示寫字的方法

一、 這一次所要講的,是這裡幾位學生的意思要我來講關...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

【佛教詞典】質直

【質直】 p1340 集異門論二卷五頁云:質直云何?答:心...

【佛教詞典】處處經

全一卷。東漢安世高譯於建和二年至建寧三年間(148~1...

【視頻】界詮法師《觀經四帖疏》

界詮法師《觀經四帖疏》

【視頻】颺帆絲路,慈渡嶺南--廣東佛教協會

颺帆絲路,慈渡嶺南--廣東佛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