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常見佛教名詞釋疑

學誠法師  2016/03/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常見佛教名詞釋疑

網友:法師您好,「佛法僧」中的僧具體指什麼?僅代表出家人嘛?感恩。

學誠法師:僧為梵語,意譯為和合眾,即僧團,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稱為僧。傳統佛教中,指受過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團體而言,現在也包含了沙彌、沙彌尼。廣義而言,僧伽包含在家眾之佛教教團全體。

網友:請問什麼是「無明」?

學誠法師:無明是「癡」的別稱,指不通達真理,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狀態。泛指無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認識。

網友:法師,何為智慧?

學誠法師:智慧是一種抉擇的能力,抉擇自己的行為和苦樂。

網友:法師你好!為什麼說佛也叫二足尊呢?那「行足」和「明足」是什麼意思呢?麻煩法師開示,感恩法師!

學誠法師:二足尊,指於人中最尊最貴者,又以二足譬福、慧,佛圓滿福慧,故稱二足尊。明行足,明,即無上正等正覺;行足,即戒、定、慧等,佛依戒、定、慧而得無上正等正覺,故稱明行足。

網友:師父,弟子第一次聽說「惡取空」,請問是什麼意思?

學誠法師:惡取空,是對空性的謬解、執著,認為一切皆空無所有,便否定因果。此是極大邪見,弘一大師曾說:「經云:‘寧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因起有見者,著有而修善業,猶報在人天。若著空見者,撥無因果則直趣泥犁。」

網友:頂禮師父!請教師父,攀緣和隨緣,在處理具體事情,做選擇時有些分不清,有些困難需要特別努力心裡會煩惱是在攀緣嗎?您認為有判斷標準嗎?

學誠法師:隨緣與攀緣最根本的區別是:是注重因地的努力還是果相的呈現。

網友:阿彌陀佛。請問師父,有相修和無相修的區別是什麼?

學誠法師:一者立,一者破。有相修通過建立種種法相,來破除我們對世間虛妄顛倒的認識;無相修通過掃蕩一切,來破除我們對一切相的執著。二者有次第之別,若修行人違越次第,尚無基礎便直趨無相,由於內心煩惱堅固、無明深重之故,不但不能真正破除執著,反而容易堅固顛倒妄想。

網友:請問願力是願景帶來的力量的意思嗎?我最近時常誦讀金剛經,感覺心裡能舒服許多!謝謝您!

學誠法師:願力,是由理想、志願而激發出的內心力量。一個人的願力越堅強,戰勝困難的力量就越大。

網友:法師,執著即生煩惱,有些事必須要堅持下去,但執著和堅持有什麼分別呢?

學誠法師:執著與堅持是兩件事。該做的事情、該承擔的責任,都應該毫不猶豫的堅持;堅持的同時,心卻不能粘在事情上,否則便成為了執著。譬如走路,步步行,步步捨,不捨前一步,就不能邁開後一步,便是既堅持又不執著的好例子。執著便如同泥地行走,粘滯沉重、拖泥帶水。

網友:我想今生最好、來生最好,是貪念嗎?

學誠法師:人人都有慾望,慾望即是希望,沒有希望,生活就失去了動力。佛法不教人「絕欲」,而是控制慾望、淨化慾望。對於五欲的愛染是貪念,應當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少欲知足,身心才能泰然安樂;對善法的追求要永不知足,願力無限,生命提升、利益他人的動力才源源不斷。

網友:如何正確理解恆順眾生?菩薩講恆順眾生,可眾生卻陷在貪瞋癡中,豈不是恆順了五欲六塵?

學誠法師:恆順眾生,就如同醫生根據病人的狀況開藥一樣,各人體質、病症不同,所開的藥方也隨之不同。與他人相處時,用適合眾生根器的方法來度化眾生,採用種種善巧方便,最終將其引入佛道。例如對中國人說中文,對美國人說英文。

網友:弟子對「恆順眾生」有所困惑,弟子以為對外界的感知都是內心世界的反映,所以從個體的角度來講,在其世界裡,其判斷認知都是對的。哪怕在其他人的世界中多麼的愚蠢、錯誤。菩薩恆順眾生,是怕眾生生嗔恨心吧?所以暫時的任其錯下去,待以後有機會再教化?

學誠法師:恆順眾生,是佛菩薩心懷慈悲,為了利益眾生,以智慧觀照眾生的根器及緣起,而選擇適合他的方法教導,並非隨順眾生的煩惱、錯誤。

網友:法身遍一切處,但法身為什麼不出現在垢中,垢難道在一切處之外嗎?

學誠法師:譬如陽光遍照大地,並無分別障礙,然而盲人卻不能看見太陽。

網友:請問「無一物」該如何解釋,是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呢?

學誠法師:做人的最高境界是達到智慧與慈悲的圓滿。因為智慧,所以沒有煩惱;因為慈悲,所以有永遠付出的動力。

網友:弟子有時見身邊剛入門的同修在佛法上有疑問,便盡己所能的給予幫助。但有些同修說這樣不好,度人之前先度己,否則會耽誤自己的修行。祈請法師開示,這種所謂的度人之前先度己,會不會與慈悲心相衝突?

學誠法師:「度人先度己」是修心原則,時時返觀自心,念念不忘宗旨,只有先調伏了自己的煩惱才能去幫助他人;「度己先度人」是行事原則,學佛之人要學習佛菩薩,放下自我,廣行大悲,在利他中才能圓滿自己的福慧資糧。這兩句話看似矛盾,其實各有針對,不能顛倒理解,否則前者成為自私的藉口,後者成為法鏡外照的理由,則走到了佛法的反面。

網友:佛度有緣人是什麼意思?

學誠法師:佛度有緣人,是對眾生而言的,眾生與佛的因緣有深有淺;而不是對佛而言的,佛對眾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猶如陽光普照大地,毫無分別,但高山和平原能夠接受到陽光照射,有些陰暗的山谷則終年不見陽光。但眾生與佛的因緣是可以改變的,就靠自己的發心來改變。

網友:怎麼解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學誠法師:「菩提本無樹」,謂諸法唯心;「明鏡亦非台」,指心幻無性;「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明諸法緣生,空無自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

【推薦】懷的是畸形胎兒,要不要生下來呢

問: 如已經懷了一個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殘障的...

慧律法師《佛教心理學》選摘

因為佛法這種東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為何開始信淨土,知識學多了,反而起疑

問: 弟子修學淨土法門有一段時間了,剛開始很相信,可...

出家要有什麼條件

問: 出家要有什麼條件? 濟群法師答: 關鍵是你的認...

一心歸命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問: 請問師父,何謂一心歸命,我們修行淨土的行者,...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

要想得菩薩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這個主宰和權威,都...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

慈心不殺為諸善之本

讀《悲慘世界》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徹心扉,不...

百丈禪師示大乘頓悟法要

問:如何是大乘頓悟法要? 師曰:汝等先歇諸緣,休息萬...

被心中的鎖鎖住了

中國古語說:蒼蠅不釘沒有縫的蛋。也就是說,蛋是自己...

突發疾病去世,如何判斷是否往生

問: 弟子的母親三年前接觸佛法,經常聽您講經開示,早...

公雞與蟲兒

有個兒童,才七歲,但常常找無德禪師,和他東南西北亂...

學佛的三個首要問題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佛體會。第一,佛是什麼...

甘心忍受消業障,業障就會消失

若當來世佛諸弟子,已佔善惡果報得相應者,於五欲眾具...

要遠離這五種相,才是「無分別智」

丁二、廣釋 分六:戊一、釋名無分別智;戊二、釋成立相...

牛腹蓄乳

從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開一個宴會請客。邀請許...

從小裁縫到大作家

這次,我們一行到浙江大學學習,我結識了一位學友,她...

魔鄉不可停

這個時代的共業就是這樣惡劣,你也沒有辦法阻擋的時候...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識

【瞭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這個時候,徹底了...

三大計劃解決婆媳矛盾

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

靜坐念佛如何對治昏沉

問: 末學是去年剛知道的念佛法門,平時比較喜歡靜坐念...

克服煩惱

有位年青人,他初進山時要求出家,老師父和他談過以後...

【佛教詞典】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經名)一卷,唐寶思惟譯。大梵天王請佛乞說咒。佛為...

【佛教詞典】印經院

(雜名)事物紀原引宋會要曰:太平興國八年置印經院,...

【視頻】喝酒害處多

喝酒害處多

【視頻】夢參老和尚《眾生緣念佛就現,眾生緣盡福報盡》

夢參老和尚《眾生緣念佛就現,眾生緣盡福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