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煩惱也沒用

淨界法師  2015/07/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煩惱也沒用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菩薩,我們內心要面對很多的境緣,你要斷惡、修善、度眾生,而這三個功德都必須在所緣境中完成。問題是,你今天要斷惡、修善、度眾生之前,對於所緣境一定要有所認識,你才能把菩薩道修好。

比如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弟子叫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羅漢。他成就阿羅漢以後,有一天想到他過去的母親,在禪定當中觀察到,他的母親因為過去慳貪的業力,墮入了餓鬼之中,受到餓鬼道飢餓口渴之苦。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就用禪定力帶著飲食,來到母親面前,給他母親受用。但是他母親心中的業沒有改變,他母親慳貪的業力跟飲食接觸的時候,變成猛火燒灼她的喉嚨。這個時候,目犍連知道,哦,拿飲食給母親吃,這是沒有辦法救她的,就請示佛陀。佛陀說:「你應該要七月十五,大眾師在自恣日的時候,仰仗大眾師九旬用功的功德迴向,這個時候來供佛及僧,用這個功德迴向,消她的業障。」

就是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我們往往想要改變外面的境緣,但是忽略了這個外境的存在是由內心業力的釋放。我們忽略了改變自己,而直接去改變外境,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是說你今天要去改變外境,那你要知道這個外境是怎麼來。

比如說我們行菩薩道,我們會遇到很多如意的境界,也會遇到一些我們不喜歡看到的、聽到的一些境界,當然我們一定就觸動煩惱、起煩惱,可能是貪,或者瞋,或者嫉妒、高慢等等。但是我們要馬上提起正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境,起煩惱是沒有用的,遇到不如意的境界,我們應該去懺悔,因為這個境緣會在心中顯現出來,就是一種罪業的反射。但是最可怕的是:當一個菩薩不能夠去判斷外境的來源,他就會在不如意的境界裡面造罪業。這個本來是一個果報,結果你在果報當中又造了一個罪業,那你這個罪業招感果報,果報又勾引你去造業,這個時候因果的牽扯,就沒有一個了斷的時候。

佛陀慈悲告訴我們:我們心跟境接觸時,你要知道,其實這個外境都是你心中的業力所變現,所謂的「循業發現」,你心中有什麼業,就發現一個什麼境相讓你受用。餓鬼道有慳貪的業,他就會看到這個水是猛火;天人有善業,他看到的是七寶莊嚴的大地。

所以,重點不在外境,而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什麼樣的業力,這都是我們在行菩薩道之前,應該對外境有所認識的。那你要認識,就應該透過這三個法門不斷的去觀察。前面這三個法門,都是針對資糧位的菩薩來安立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造我們的心念

從離苦得樂的一種心願,推動我們去修學佛法。離苦得樂...

吃葡萄的哲學

在一個果實飄香的秋季,一隻老狐狸無意間經過一個四週...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

聖嚴法師:不要讓人生空虛無奈

現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幾乎就是日復一日地上班、下班,...

證嚴法師:發揮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

做人的七品

生而為人不能沒有品,沒有品,生活就會與現實脫節,就...

隨順世緣看煩惱

我們的人生不過百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看來真的只有閃電...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在五濁惡世裡,眾生的身心障礙特別大

現在我們談談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三乘呢?...

待在能讓你的修行成長的地方

有著低劣業力的眾生,將目標投注在世間的顯赫與虛榮上...

執著越重,輪迴就越難出去

唐朝有一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講《金剛經》。...

你是人嗎

從佛陀的時代到現在,每當有人請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小偷與三皈依

從前有個老和尚,也沒住在廟裡,自己找了個破屋子單門...

快樂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方向

從前看童話書,有許多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這種故...

懺悔業障每天都要去做嗎

問: 請問師父,懺悔業障是否在向佛表達所做的業障之...

聖嚴法師:四重恩是哪四恩

在佛法上要報的恩有四種:一是三寶恩,二是國家恩,三...

信願持名,如何強化信願

問: 信願持名,如何強化信願?法門無量誓願學和一門...

碰到緊急關頭要記得佛號

念頭一起來就是佛號,碰到緊急關頭也是這個佛號。這個...

持咒打坐定中上升忉利天

有一位師父在那兒參禪六年出家,是真空老和尚的徒弟,...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

【佛學漫畫】四聖諦

《佛遺教經》中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

平常為何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佛教平常給人影響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稱念南...

佛陀關於末法時代邪欲盛行的開示

《禪秘要法經》: 千五百歲後,若有比丘、比丘尼,優...

【推薦】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

【佛教詞典】九種佛教所應知處

【九種佛教所應知處】 p0096 瑜伽十五卷三頁云:已說八...

【佛教詞典】聲緣

為聲聞、緣覺二乘之併稱。又作聲獨。聲聞,指聽聞佛陀...

【視頻】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聖號(聖一法師)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聖號(聖一法師)

【視頻】向外求的都是輪迴業(淨界法師)

向外求的都是輪迴業(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