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淨界法師  2019/10/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譬喻是說明「達妄本空」,另外兩種譬喻是發明「知真本有」。我們看這地方兩段:一,喻妄因妄果其體本真;二,喻真智真斷不重起妄。

第一個,先從眾生這種虛妄的因果當中來解釋。其實眾生的體性是本來清淨的,虛妄是沒有根源的。這個虛妄沒有根源當中,我們把它分兩段:第一段是「無明本空」,第二個是「諸法如幻」。

「無明本空」,蕅益大師的大意是說,這一段是說明妄因本空,虛妄的因是空的;「諸法如幻」,蕅益大師是說明妄果非有,虛妄的果也是非有,這個眾生世界也是了不可得。

我們先看「無明本空」。這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喻無所從」。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陀講出一個譬喻。佛陀說,比如說有一個迷失方向的人,這個人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他就靠自己的直覺走到一個人群聚集的村落。來到這個村落的時候,他把南方當作北方,他一直認為這個是北方(事實上是南方),產生迷情。他往南方走,他一直認為他往北方走。佛陀就問這個問題說,他這一念迷惑方向的心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他為什麼產生這個迷惑呢?是「因迷而有」,是自己產生的,是迷惑產生的,由迷惑而產生迷惑,自生?還是他本來是覺悟的,由覺悟的心而產生迷惑,是他生呢?

富樓那說,這個迷失方向的人,那一念的迷惑之心,不是迷惑心生起的,也不是覺悟心生起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迷本無根」。這是關鍵。這句話,這四個字,道盡了我們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迷惑的心是根本沒有根源。

我講實在話,迷惑有根源的話,我們斷不了,我們只能夠把它壓制。為什麼能夠斷煩惱呢?因為迷惑沒有根源,找不到根。所以,你問它「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完了。它只就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一種「幻妄稱相」,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它根本沒有根源。

所以,你怎麼能夠問他是因迷情而有,還是說從覺悟而有呢?因為「悟非生迷」,覺悟不可能生起迷惑。所以說,富樓那尊者的回答,簡單地講就是「迷本無根」。

看佛陀的意思是同意的。看下一段。

佛陀說,這個迷失方向的人,正在迷惑的時候,假設突然間有一個覺悟的人告訴他說:「你這個方向錯了,你把南方當成北方了(你在高速公路你要往北走,你卻往南走了)。」指示他正確的方向。這個時候他轉迷為悟。

佛陀就問富樓那尊者說:那你的意思怎麼樣?這個人縱然過去迷惑了很多天,那麼他覺悟了以後,哦,我知道這個地方是往南,這個地方往北。那麼他迷惑還會再生起嗎?他一旦知道以後他還會生起嗎?富樓那尊者說,不會啦!他知道以後,永遠不會生起。這是講到譬喻。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佛陀這以下合法說,十方如來那一念清淨心亦復如是。

「此迷無本,性畢竟空。」身為一個眾生這一念清淨心,它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無明。無明本來就沒有根源,只就是一念的迷情的妄動,虛妄的動而產生了三界六道的輪迴。假設我們經過佛法的修學、戒定慧的觀照,把那一念的迷情的假名假相破壞了以後,又恢復到這個清淨的本性。

所以這個迷,不管是在迷的時候,不管是在覺悟的時候,它的體性都是畢竟空。

「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身為諸佛,他過去也是從眾生而來的,他心中的無明也是沒有根本的,但是因為一念的妄動產生一種相似的迷覺,產生一念相似的迷情。重點在「覺迷迷滅」,當我們覺悟的心生起的時候,我們正念真如,遇到妄想生起的時候迴光返照,問它說「你從什麼地方來」,保持不迷不取不動,這個時候覺悟的觀照生起,迷情的心就慢慢息滅了。這個時候,恢復覺悟的心就不再產生迷了。

這個地方主要是說「迷本無根」,就是這個迷惑的心是沒有根源的。所以它斷了以後,就不會再生起了,因為它沒有根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

不要透支明天的煩惱

現在很多年輕人沉迷於網絡遊戲,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

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問: 每天茶飯不思就是不開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

一直打妄想還說什麼五蘊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話頭,不知道又跑到哪裡去了。...

端心正念,這是最要緊的

當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念佛打妄想是什麼原因

問: 我阿彌陀佛念到今天,還是打妄想,這是什麼原因...

心律法師:不要自尋煩惱

週一,孩子賴著不願意上幼兒園,蕭蕭好不容易才哄著送...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參禪破宗門三關

過祖師關 參禪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關,力小...

憨山大師《心經直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

戒為無上菩提本,修行應一門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談得。就是佛教徒,但因為善根淺薄的原...

【推薦】用力少而收效大,淨土法門適合一切修行人

用力少而收效大,淨土法門的這個特點是適合一切人去修...

一切外境只是因緣的暫時和合而已

當情緒的波浪生起時,學會做一個觀察者,不分別、不評...

貪的對治方法

這講到對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捨貪吝。 若...

為什麼不能吃動物,卻可以吃植物?

反對素食的人的一種慣用的論點就:你們素食者是吃植物...

《黃帝內經》裡的三句話,把疾病的起源都講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於氣。 怒則氣上,容易腦溢血,眼睛充...

女人常生氣易得九種病

俗話說,氣大傷身。醫學上認為這很有道理,對女人來說...

【推薦】我們的福氣卡裡究竟還有多少餘額

我在讀書時,經常狂飲爛醉,曾有一個長輩告訴我,老天...

內心充滿對佛的信心,便能往生忉利天

心是所有法的先導,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腦,一切都是心所...

道濟禪師戒淫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敗己德, 夭壽折福殃兒孫,皆...

三種持戒之人

智者大師將持戒清淨的相貌分為三種: 第一種上品持戒...

聖賢處事,惟寬惟厚

弘一律師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經講過一篇《改過實驗談》,...

信願具足的判定標準

這個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是你實際在操作的...

【佛教詞典】漏質

(術語)有漏之體質,有煩惱垢染之身也。漏為煩惱之異...

【佛教詞典】心性

即吾人永恆不變的心體,亦即如來藏心、自性清淨心。...

【視頻】2021年四川尼眾佛學院浴佛法會

2021年四川尼眾佛學院浴佛法會

【視頻】阿彌陀佛(如觀法師地鐘快板)

阿彌陀佛(如觀法師地鐘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