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內心的善惡是苦樂的因

學誠法師  2015/04/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內心的善惡是苦樂的因

我們都有遠離痛苦,追求快樂的本能。肚子餓了,要吃東西,因為吃東西能夠緩解飢餓帶來的痛苦;心情不好時,會找人傾訴,因為傾訴能夠解除我們內心的痛苦。所以,從身心上,我們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

我們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觸,做了一點點好事,內心就會很快樂,或者自己偷著樂;當我們心裡面有善意、正面的想法時,我們也會有淡淡的喜悅與輕鬆。

以上情況共同的基點是我們內心當中善惡想法是得到苦樂的原因。佛教中業果法則的兩個原理能夠對此做解釋。

第一,所有快樂和痛苦的果報,都是相應的善因和惡因所感得的,善因會得到快樂的果報,惡因則得到痛苦的果報。就好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種什麼種子就收什麼果實。

第二,業的增長。《佛說稻芊經》中說因果分為兩種:外因果與內因果,它們都會增長擴大。外因果的增長,比如一粒小小的稻種,春天種下去,慢慢就會長成一株稻子,到了秋季就會收穫很多的稻穀,所謂「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籽」。內因果也就是業果,它也會增長、擴大,而且增長的程度是外因果無法相比的。最初即使只是種下微小的善因,將來也會感得極大的善果。

我們有離苦得樂的本能,但我們不是能夠時時保持快樂。當我們要去改變自己痛苦的狀態時,首先要去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讓我們的心中所想由惡念轉向善念,這樣我們眼前的痛苦就會減輕一點,快樂就會得到一點。不斷去轉換,不斷去增加正面的、善的力量,久而久之,行成正面的慣性作用,那麼得到的快樂就源源不斷。所以,這就是佛教講的「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通過這種方式來讓我們快樂起來。

同時,佛教也善於創造更容易讓人啟發善心的環境氛圍。我們可以看到,在寺院裡面,一群人在一起有學有修,聽經聞法,精進辦道,大家互相讚歎、互相尊重,法喜充滿,寺院三寶地就是最好的造善業、改善生命的地方。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有年紀大的,也有年齡小的,有出家眾,也有在家眾,彼此之間都親如一家,和睦友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內心充滿善意。內心和善了,就會散發出一種善業的力量,別人都能感受得到你的善心善意、善舉善行。如此下去,和善的氛圍就會越來越濃厚。這些都是大家發心的成就,只有大家共同發心造善業,凝聚善業,才能夠有這樣良善的環境氛圍,自己也從中得到最大的受益。

最重要的是,不僅著眼於自身的提升,同時還發心利益眾生。因為自己與眾生是息息相關的,自利與利他是一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今聞地獄心驚毛豎,發露懺悔願罪消滅

敬白道場說眾等,今為施主某甲及諸眾生,歸命十方諸佛...

老和尚們無一人在痛苦中圓寂

我在雲居山的時候,從21歲開始擔任僧值師。僧值師就是...

醫院是個好地方

最近因為有親屬做手術,我便頻繁地進出醫院。看到的聽...

煩惱痛苦的根本原因

歐洲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時候...

活在當下益處多多

有人曾問釋迦牟尼佛:梵行聖者,你們居住在樹林簡陋的...

欲為三界眾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體性、作用、分類以及欲為根本苦的原因,...

貪圖享樂為障道根本

一日,目連尊者因弟子生病,於是上忉利天詢問神醫耆婆...

印光大師談應對災難法語

即災殃翻為善導,轉熱惱直下清涼 (因鄰火延燒,物屋一...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罵我們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首先要粗衣淡飯,知足常樂。不重金銀名譽,因而無爭能...

念佛的兩大障礙

我們念佛的時候有什麼障礙要破除?一個是昏沉障,一個...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問: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方海權答: 在《三世因果...

太虛大師:以佛教的道理來使人類進步

導語: 不明佛教真相的群眾心理建設人間佛教,要先從...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臨終往生事蹟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陳,河南潁川人。母親懷孕時...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

彼佛國中有二菩薩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①,菩薩光明照百由...

生和死的四個層次

曹山本寂禪師的《語錄》記載:一次,有僧問曹山:我通...

《大悲咒》拔除一切眾生的苦難

和許多人一樣,我每天都要誦《大悲咒》,遇到不順心的...

念佛別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國禪師描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兩...

有情眾生色心的狀態--得

在百法當中,天親菩薩用比較特別的專有名詞,一共有二...

如何正確運用十念記數法念佛

問: 我平時用印光法師講得念十聲的方法記數,但我發現...

念佛如同醒夢

【原文】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

無生畢竟有生在,離相依然住相中

無生畢竟有生在。 無生是談理的,不生不滅的法性理體,...

【佛教詞典】垢清淨十相

【垢清淨十相】 p0882   瑜伽七十四卷二十頁云:云何...

【佛教詞典】三善根

(名數)對於三毒而立三善根:一無貪,二無瞋,三無癡...

【視頻】慧律法師《第一義諦》(六)

慧律法師《第一義諦》(六)

【視頻】惠空法師《免惡道苦》

惠空法師《免惡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