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2014/03/14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曾經有一個去過非洲的人問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選擇離群索居獨自修行,對世界上發生的苦難不聞不問,這是否標誌著多數佛教徒面對苦難都習慣性的選擇轉過身去。而不是像基督徒那樣去幫助他們,有很多基督徒跑到非洲幫助那些吃不上飯的孩子。佛教徒在這方面做的很差。

我對佛教徒被視為逃避現實者很感意外。我想在此提供一些我的看法,希望可以對那些對佛教抱有疑問的人有所助益。讓非佛教徒了解什麼是佛教是佛教徒的義務。我想從一個較遠的話題開始說起。

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無比強大的敵人,一個戰鬥力超強的敵人,一個你現階段絕無可能戰勝的敵人。你要做的是什麼?和他死磕嗎?從第一滴血一直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這很悲壯,但絕對不是聰明的選擇。

最好的方式是你先規避,作戰略上的撤退,找個地方躲起來,練好武功,在你確定你可以戰勝他的時候,再回來找他,戰勝他,救回那些被他俘虜的你的親人朋友,收復淪陷的故鄉。大乘菩薩就是這麼做的。

目前我們每個人都面對著一個共同的強大敵人,那就是我們的無明煩惱。它統馭我們年深日久,在煩惱面前,我們幾乎不堪一擊。我們絲毫不懂得如何反擊煩惱,我們周圍的那些人和我們一樣,他們也被煩惱俘獲,被無明習氣左右,沒有自由,如果你想要解放他們,首先要解放你自己。

所以你需要有個地方,可供你修行。無論你採取那種方式,出家也好,閉關也好,往生極樂世界也好,都可以視為準備工作。如果你連自己的煩惱都無法抗拒,也無法為其他人提供幫助。因此那些暫時遠離塵世的人並不是選擇了逃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們需要時間來改變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將來可以幫助所有的人從煩惱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你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熟悉你的對手的招式,他所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學習如何對治。佛教徒選擇往生極樂世界並非一去不復返,他們只是暫時避開那些干擾他們的事物,他們會在此期間獲取戰勝無明的智慧和能力,這是戰勝無明必須的武器,然後再回來解救那些缺乏這種智慧和能力的人。

因此,把此類行為視同逃避顯然是一種誤解。有些佛教徒對自己的能力評估不足,他們的刀磨的還不夠利,手腳還不夠利索,在這種時候去和煩惱交手,失敗的可能性遠遠多於成功。這種事情在佛教裡不被鼓勵。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和一個比我更小的小孩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幾個比我們大的大孩的欺負,當時那個比我更小的孩子乘其不備直接跑了,剩下我一個人像接受安檢那樣舉起雙手前前後後接受檢閱(主要檢查兜裡有沒有零錢或是吃的零食),正在我很幽怨的在內心譴責他一點不講義氣的時候,那個跑掉的孩子帶著幾個比我大好幾歲的大孩子跑了過來,那幾個檢閱我的孩子見勢不妙立馬作鳥獸散,我這才明白,他不是逃避,只是去叫人了。

事實上,沒有任何思想系統比佛教更加正視現實。佛教徒從不試圖欺騙自己,佛教總是告訴你那些可能令你掃興的事實,佛教告訴你:好的會壞,盛的會衰,鮮花會枯萎,白紙會變黃,美人會變老,所以,認為佛教徒試圖躲避現實至少是非常的不了解佛教的表現。

一般人總是試圖逃避現實,例如,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愛人結婚之後對自己和結婚之前一樣。所以,我們注定要失望。佛教對於現實做出正確的評估,即不高估也不低估。只是如實的看待。

下面讓我們回到正題,佛教並不認為在對方肚子餓的時候遞給他一塊面包就可以解決他的問題。這只能解決他短期的問題,令他暫時免於飢餓。當然,僅僅是這樣也是功德無量,我個人也很讚賞這些世間善行,但我更關心更關心如何讓他們在未來漫長的日子裡免於飢餓。這顯然不是往她手裡塞兩塊面包就可以解決的事。也不是發展經濟就可以避免的事。如果你想讓所有的人避免痛苦避免飢餓,你就必需有足夠的智慧,向他們指出痛苦之因。讓他們明白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如果非要讓我在給他面包還是究竟安樂的啟示之間做出選擇的話,我會選擇給他究竟的安樂。這樣看起來似乎殘酷,但是從長遠來看,對他的利益遠超一塊面包。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在提供面包的同時也提供究竟安樂的教法。無明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飢餓只是無明的結果之一,他只是無明的小嘍囉。所以佛教徒更願意去幫助這些人驅除無明,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相對於基督徒,佛教徒看的更遠。如果不解決無明,你就必需不停的餵他們面包。讓他們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遭遇這些才是最大的慈善。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獲取美好的未來。當然,我也不否認確實存在著一些對苦難較為麻木的佛教徒。他們只愛自己。但這不是佛教的過錯。佛陀並未要求我們愛自我。

因此,在你獲取這種能力之前,這種暫時的規避不是懦弱的表現,相反的,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去躲避只是匹夫之勇,對自己和他人都無益。當你面對的是一個無比強大的敵人,在你尚無能力制服它的時候,躲避並不是恥辱,沒有人會因為一個小孩避開老虎而譴責他。在這種時候和老虎硬碰硬只是缺乏智慧和理性的表現。

在佛教裡,最初你要躲著老虎,然後,你可以試著降服它,最後,你可以騎著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為什麼這麼用功還會生病

有病,你怎麼樣對待病?當然我們要看、要治、要吃藥。...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還是假

以前有幾個儒生,去拜見中峰禪師 ,提出一個問題說:佛...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嗎

皈依的對像是什麼 皈依就是皈依三寶,也就是佛法僧。皈...

不了解佛法的人對皈依的誤區

現在有許多人因為覺得佛門是勸人向善的,所以願意皈依...

有五種心態,決定五種果報

同樣的修行者,有五種的心態,決定你五種的果報: 第一...

如何辨別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優婆塞戒經》說:若男若女...

佛弟子們都會問的27個問題

1、問:家人不支持,反對我學佛怎麼辦? 師答:那是你...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當前佛教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改進

問: 您認為當前大陸佛教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如何加...

修行人的三大精進

正精進 處事不僅要精進,更要正精進,若只是精進而方向...

敬老養老是福氣

《論語》有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初讀此句,...

研真窮妄名之為學

我們修行的一個重點: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

大安法師:畜生也能具備信願嗎

問: 修淨土法門的行人,必須具備有信願,念佛才能往...

重僧寶之名義,防世人之譏嫌

嘗聞:驪龍頷下有珠焉,雨一切財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如何生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

問: 請問法師,如何生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 大安法師...

百忍成金

山東張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興。據說他發願,在他的一...

理觀讓你清淨,事修讓你莊嚴

問: 師父!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怎麼面對如灰塵的人事...

羅睺羅的眼淚

佛陀說:「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

一個人會著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個大家庭三界當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歡...

遇到逆境你會用哪種思想去面對

這個思想,剛開始比較不堅固叫思想,當這個思想堅固了...

依法為師

佛陀成道後,一日在優樓頻螺聚落的尼連河岸邊菩提樹下...

宏海法師:勸發菩提心文

(第一講) 好,各位大覺世間正法學堂的學子們,大家晚上...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略釋

在這篇願文中,智者大師闡明了修學佛法的目的和方式。...

幸福的能源

什麼是幸福的能源?就是愛與慈悲。 今天世界上兇殺、...

【佛教詞典】阿避陀羯剌拏僧伽藍

梵名 Aviddhakarna-sajghārāma。意譯不穿耳眾園。位...

【佛教詞典】我有邊死後有想論

【我有邊死後有想論】 p0650   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二頁...

【視頻】宏海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普濟寺

宏海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普濟寺

【視頻】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

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