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放下身心才能養身

真禪法師  2014/02/18  大字體  護眼色

放下身心才能養身

近幾年來,時常有人登門或來信,來電要我談談養身之道。在這些人當中,有年輕的、年老的,我感到很難回答。因為各入的體質個同,愛好個一,有人喜歡動,也有人喜愛靜。同時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出版很多,一些專家學者也歸納出個少養身的方法。對養身的問題,我也在不斷地揣摩探索,尋找適合我的體質和佛家用功辦道的方法進行養身修心。

俗話說:「要得身體好,早起早睡很重要」。我春夏秋冬都堅持早晨四時起床,晚上八時睡覺。早起嗽洗完畢後,先喝一杯淡鹽水,咀嚼幾片嫩生薑。因為鹽水叮以清腹,生薑可以祛寒。民間也有這樣說法:「上床蘿蔔下床姜」。然後在室外打幾套太極拳或八段錦,有時隨眾上早殿做早課,有時就在佛堂裡禮拜。我是一個佛弟子,認為清早起身拜佛,既是對佛陀的禮敬,也是日常修持法門之一。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拜佛亦不失為是一種鍛煉方法。恭敬而虔誠地拜佛,動作宜慢不宜快,上下起落,身體各個部位都在運動,俯下去腹肌收縮,起身時右手支撐。如此重複上下起落,即使在嚴冬季節,磕幾十頭或上百次的拜佛,身體就會感覺發熱並微微出汗,渾身關節筋絡都覺得無比的舒暢。

上午八時起,我開始工作,或接待來訪,或處理寺務,或外出參加有關會議活動。由於每天起身早,我中午要休息一小時,使精神稍事得到恢復一下。下午一時至五時,或接連工作,或雙膝盤坐看閱佛經,有時練練書法。每天一到晚上,除陪客以外, 一般在七時我就開始打坐參禪。所謂「禪」者「定」也,即靜慮的意思。參禪時,要萬事放下,照顧話頭。

按照禪宗的說法,這時只參一個話頭——念佛是誰:就參誰在念佛。抓住這唯三思念,窮追不舍,打破砂鍋紋(問)到底。如是反覆參禪用功,終有一天會悟出答案。這就是禪宗說的:「明心見悟,豁然大悟」。達到「無我」的境界。當然,這不是一天功夫所能奏效的。打坐參禪,切忌昏沉打瞌睡,要雙目微睜,端身正坐,後腦緊靠衣領,如此參禪,日久必有收穫。

我認為, 一般的人, 一天工作下來,晚上抽出一點時間,認真回顧一下白天所做的工作是有益的。總結一下辦事的成敗得失,以期從中找出經驗教訓。曾子曾經說過:「吾三省吾身」。古人尚且如此,難道我們連「一省」的時間都抽不出來嗎?

我數十年來堅持這樣做,可以說對思想修養,身體鍛練,獲益匪淺。一九八三年,我已年近古稀,日本佛教朋友請我陪他們沿著唐代玄奘法師取經之路訪問。當時,時值初秋,酷暑的炎熱尚未驅散,烈日當空,熟浪灼人。我們一行取道西安經蘭州,入敦煌出陽關,從天山腳下到爽西遊記鑼裹描述的火焰山,最後抵達吐魯番。在這三十餘天的訪問,有時途中馬糞作引,戈壁上行;有時車行一天,人煙不見,連一口水也喝不上,乾糧充飢,嘴唇乾裂。生活艱苦,行程疲勞,可想而知。

雖然經過這樣長途跋涉的訪問,但我的身體還能適應這樣的環境。回到玉佛寺時,唯一能反映出的只是皮膚曬得黑了些。還有一九八五年我赴京參加中國佛協會議,順道泰山,徒步登上玉皇頂;同年又朝拜四川峨嵋山普賢菩薩道場,不少同伴對攀登金頂,望而卻步,我卻饒有興致地份同數人登上金頂。雖然一天往返八十餘里,路滑山峭,行走頗不容易,但我臨晚回到下宿處,毫不感到疲乏無力。

其次,在生活上要甘於淡泊。我通常是早餐一碗豆漿,鹹菜一碟,幾片饅頭;中午一碗素面或二兩乾飯,一碗青菜豆腐,一隻水果,晚上喝些湯類。調料方面,我歡喜少鹽多醋,食時細嚼慢咽。我不愛甜食,飲食有節,定時定量。我尤喜愛吃雜糧,有時朋友送點蕎麥粉或玉米粉,我喜不自勝。人說冬天進補,我不以為然。我認為飲食的質量,對人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但食無定時,或者遇到精美可口的飯菜,就暴飲暴食,遇到不對胃口的飯菜就不吃或少吃,這樣腸胃就失去正常的運動,日久豈有不影響健康的道理。

除了以上講的起居有時,飲食有節,堅持鍛練以外,還有我認為很重要的,要時刻保持樂觀豁達,坦蕩無憂的思想情緒。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從呱呱落地到百年壽終正寢,都處在順境之中,做起事來樣樣得心應手。因為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中(漢譯為堪忍),順境和逆境總是伴隨而生的,甚至在某種情況下,或者某人的一生中,逆境要大於順境。這就是說,當一個人處於順境時要居安思危,處於逆境時,要振奮精神。回顧我的一生,也是順逆參半的。但我不為逆境所屈服,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思想情緒。說起來,這可能與我所學的佛學有關。佛經上說:「諸法無我,諸行無常。」

當我處於逆境時,我常常這樣想,這不是我一個人在受這樣的遭遇,在我以外還有很多的人受著同樣的遭遇。倘能這樣想,那麼所受的痛苦就會減輕,承受的能力也就會增強。再說逆境也是順著條件的改變而轉化的,即佛經上說的:「諸行無常」。「行」者,遷流的意思,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時刻都是在起變化的,因此,不必拘泥於一事一時。還有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的,你即使懷著好意去處理一件事,往往也會發生誤解,甚至遭到惡意誹謗或造謠中傷。處於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精神上或身體上是痛苦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我一生中也碰到過不少。遇有這種情況,我想起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開導須菩提的一段經文:「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瞠恨。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佛陀這樣告誡學佛的人,要遠離一切相,不執著一切相。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真?這就要修學菩薩所修學的「六度」萬行法門。「六度」即精進、佈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修學其中任何一種法門,都可以達到菩薩的思想境界。因此,當別人誤解你的時候,不要產生怨恨情緒,也不要急於去申辯表明自己的心意,讓時間來作結論。這裹既要有修持禪定的功夫,也要有受忍辱的精神。

那麼這種精神從何而來呢?這裡又要談到無我相的問題。佛教認為:「萬物從緣起」。所謂緣聚則生,緣盡則散。拿我們的身體來說:佛家認為是由「四大」組合而成的,即地、水,火、風。究其實,「我」是不存在的。大家不妨試把人的身體分析一下,「我」在何處?身體那一部分是叫「我」的,所以佛家主張無我論,不要把「我」看得太重,乃至於執著我來,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佛教勸人修行常常這樣說:「來時光赤赤,去時赤條條,萬貫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裡說的「業」是指「業力」,即人生在世所為善惡之事。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以上說的是「我執」。佛教還要人去除「法執」。所謂「法執」,即執著我以外的東西,例如金錢、房屋等等,這是我的,別人誰也動不得。比如有人失落一件東西,說什麼也想不開,放不下,念茲在茲,耿耿於懷,徒傷精神。其實身外的東西不要看得太重,受金錢物質所左右,這是放不下的表現。我們學佛的人,要根據自己的力量修持「佈施」法門。所謂「佈施」即以己之財事分佈於他人,名之為「布」,舍己惠人,名之為「施」。

簡單地說,就是要有扶貧濟弱的慈悲心腸。佛教是以慈悲為本,所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能通過我們的「佈施」而使別人減少痛苦,獲得幸福快樂,這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我是個佛弟子,多年來,我遵循佛陀的教導,修學六度法門,將我一點積蓄以及弟子們供養我的香儀,都捐贈給上海殘疾人福利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當然這只是滄海一滴水。但滴水匯總可以成為巨川大海的。我每年捐贈以後,身心都感到無比的愉快和踏實。

我常常這樣想,假使全社會都能發慈悲心,將己之餘,奉獻一點力量發展殘疾人福利事業,鼓勵他們揚起生活的風帆,從社會重新獲得力量,人間樂事還有勝過於此的嗎,

總之,真正做到養身,要先放下。放下身心,不執不著,無我我昕,離欲離染,如此才能滋養生身和淨化色身。這是「幻化空身即法身」的養身辨證法,即是禪家的本地風光。否則,當一名守尸鬼,永不見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有煩惱是因為沒有學會放下

勇於舍棄並且敢於放下人生舶種種包袱,才能夠輕裝前行...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則自然能夠放下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

徹底打破蛋、奶、肉的美麗神話

約翰羅彬斯在他所寫的「新世紀飲食」一書及錄像帶裡,...

【推薦】能開素食餐廳,其功德不可估量

最近住院,發現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比如高血脂、高血...

星雲大師:健康最重要

人間什麼最重要?健康最重要!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健康,...

秤錘祖師散財施妻

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

常吃山藥的益處多

自古以來,山藥一直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品。雖然貌不驚...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學不學佛,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提前面對現實,為來生積集資糧

死亡好像還很遙遠!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很堅固,這個是...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

為何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問: 為什麼說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成佛不能分內外

一個人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成佛之後,所謂心轉則一切...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見)之人,能不能單獨頂禮供養

問: 在寺院中,如果我們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五百釋子不見佛緣

尊貴殊勝的毗婆尸佛示現涅槃,像法流佈之時,宿具善根...

【推薦】在淨土法門裡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

向佛陀丟擲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次與弟子們外出托缽。在途中,遇...

以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身語意

要知道由聞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對此獲得定解之後,...

你佈施出去的東西,最終還是你的

你佈施出去了,你就創造了一個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莫讓「疑念」佔據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一隻公的,一...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

沉香燒炭

世間低廉的東西人人都買得起,欲取之得之比較容易。高...

不信因果的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

【佛教詞典】悉曇三密鈔

凡三卷。日本淨嚴(1639~1702)集。收於大正藏第八十...

【佛教詞典】名聞

(一)指名聲廣聞於世間。與「名譽」同義。法華經勸持品...

【視頻】動畫: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故事

動畫: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故事

【視頻】大悲咒心咒

大悲咒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