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發揚十善精神,造福社會人群

學誠法師  2013/12/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發揚十善精神,造福社會人群

佛教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注重於品德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人際的友善、社會的和諧。「十善」是佛教的重要內容,大家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深入理解,進而產生信解,發揚十善精神,造福社會人群。

一、什麼是十善

佛教提倡的十善,即是規範我們思想、語言和行為的十條基本原則,包括:一、不殺生:不害一切物命,愛護生命;二、不偷盜:不竊取他人財物,保障公共財產和私人財產的安全;三、不邪淫:不做邪淫慾事,令內心端正,讓家庭穩定、和樂;四、不妄語:不起虛言誑惑他人,誠實守信;五、不離間語:不向兩邊說是談非而令他斗諍,說和合語,相互和睦;六、不惡口: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說柔和語,不損惱他人;七、不綺語:不以矯揉造作的言辭來博取他人的好感,言語端肅、正直;八、不貪慾:不貪著情慾塵境,少欲知足,身心安適自在;九、不瞋恚:不生忿怒之心瞋恨於人,內心柔和、慈悲;十、不邪見: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應相信因果、明辨是非,懂得緣起的道理。其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是行為的美化;不妄語、不離間語、不惡口、不綺語是語言的美化;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是心靈的淨化。

二、十善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就原始佛教的原義而言,十善業是世間善行的總稱,是死後不墮惡趣,往生天道的條件。如《雜阿含經》卷三十七講到:「十善業跡因緣故,身壞命終得生天上。」又,《中阿含經》卷三記載:「此十善業道,白有白報,自然升上,必至善處。」至大乘佛教時代,進一步提出了「十善為總相戒」的說法,賦予十善更重要的意義。《大智度論》卷四十六云:「十善為總相戒,別相有無量戒……說十善道則攝一切戒。」

由此,十善含攝一切戒,是規範我們思想、語言和行為的總則。大乘佛教還把十善視為出世間善行的基礎,如《華嚴經》卷三十五所載:「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以智慧修習……從他聞聲而解了故,成聲聞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不從他教,自覺悟故……成獨覺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心廣無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攝故、發生大願故、不捨眾生故、希求諸佛大智故、淨治菩薩諸地故、淨修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大行。又此上上十善業道,一切種清淨故,乃至證十力四無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十善業道經》亦云:「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十善不僅是世間善行的總稱、出世間善行的基礎、一切戒的總攝,同時也是佛教通俗教化的重要內容。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等與十善密切相關的理念易於普及、便於操作,利於佛教止惡揚善思想的傳播。並且,十善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文化溝通、對話、交流的良好平台。如,儒家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伊斯蘭教講「為眾人尋求你自己所希望得到的,那麼你就是一個信徒;善待鄰居,你就是一個穆斯林」,基督教講「行善的屬乎神,行惡的未曾見過神」等,即與十善精神相脗合。

三、倡導佛教十善

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國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共同構建和諧社會成為全民努力的一致方向。其中,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國學精粹以充實文化底蘊、加深精神涵養,倡導良好倫理道德觀念以優化人際關係、形成人與人之間彼此的良性互動,培養利益他人的慈心以增進互助、平息斗諍等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佛教是我國國學的瑰寶,佛教的發展與十善精神的弘揚,必將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道德的提升;同時,有了和諧社會的肥沃土壤,佛法的菩提樹必將枝繁葉茂、蔭蔽四方。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環境,佛教將舉步維艱;如果我們不努力倡導十善精神、促進社會和諧,佛教的生存將岌岌可危。

因此,佛教團體需要加強僧團建設,密切僧俗配合,凝聚廣大的善業力量,與宗教界及社會其他各界朋友們一起,發揚十善精神,開展十善事業,營造十善風氣。「二人同心,其力斷金」,讓我們共同倡導佛教十善,促進社會和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佛教十惡與十善

【十惡】 由彼三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眾生觸...

【佛學漫畫】人生十善

古人說從善如流,對於正確的指引理當如流水向下那樣,...

十善業道之除貪瞋癡三毒

不貪慾 經云: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與無明共為起三界輪...

受持十善業,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離殺生,得成就十離惱法 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

五戒與十善

松贊干布時期,大臣吞彌桑布紮最初翻譯的幾部佛經中有...

十善業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從大乘佛教的業果學說來看,對業果最重要的認識在於:...

淨心十要

總持戒律伏客塵,永斷淫根去無明。 永消億劫顛倒想,...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愚蠢也是天使的禮物

前不久看書,讀到一則這樣的寓言每個人出生時,天使都...

木魚之眼晝夜常醒

談到警醒,在大雄寶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魚...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來自《...

烤雞鴨背後的真相

學習傳統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鄉一趟,聞...

李炳南老居士《助念之意義與規矩》

助念即助對方往生。助念者對往生之道理與方法,必須清...

大安法師: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誰

問: 今生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誰? 大安法師答: 你...

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問: 去火車託運衣物,服務態度差到無所謂,被強迫保...

不淫戒的功德與淫慾的過失

《佛說不淫戒經》白話譯文: 何謂不淫戒呢?守持不淫...

搶不走

一日,臨濟禪師跟隨老師黃檗禪師一同下田工作。臨濟禪...

你要是做了,這才是真正保險

大家學完《地藏經》,我們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說...

三則高僧感應事蹟

癘疾獲瘳 齊代高僧僧遠法師,常住梁州薛寺。法師平日不...

聖嚴法師《懺悔與負責任》

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

人不能過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罣礙

百丈懷海禪師是唐代著名的禪宗高僧,我國叢林清規的制...

翻翻經書是否等於跟念經一樣

問: 我是緬甸華僑,我看經書有的時候不懂,那天有一...

禪修需調五事

禪修需調五事:第一,調飲食;第二,調睡眠;第三,調...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生中為長者子,正值燃燈佛住世,聽聞...

【佛教詞典】阿陀婆耶修妒路

(經名)經名。飾宗記八本曰:阿陀婆耶修妒路晉雲眾德...

【佛教詞典】好不唧

禪林用語。又作好不鯽溜、好不唧令。此語含有嘲弄、嘲...

【視頻】淨旻法師《佛說盂蘭盆經淺講》

淨旻法師《佛說盂蘭盆經淺講》

【視頻】大安法師《中品三生的往生條件》

大安法師《中品三生的往生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