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善業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宗舜法師  2013/06/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十善業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從大乘佛教的業果學說來看,對業果最重要的認識在於:業果不虛,有因必定感果;而又因為諸行無常,命運可以改造。改造的途徑,即是修習善業。所以《十善業道經》中,佛對龍王說:「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常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那麼,佛教和其它宗教相比較,業力說有什麼特點呢?印順導師在《佛法概論》中,將佛教的業力學說跟其它宗教的神創說相比,認為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點,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依自力而非靠他力。人生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決定的,不是由外在的力量——神決定的,也不受神的支配。

第二點,在業力面前,人人平等。而神教則認為,神創造了人,人與人的差別是天生的。但在佛法看來,人沒有天生的差別,人都是一樣的,每一個人的命運,只不過是隨著自己的業力決定的。人生的一切,都是暫時的,無常變化的。

第三點,前途是光明的而不是絕望的。從業力的角度來看,眾生隨著自己的業力,未來前景總是光明的。而神教卻認為,一個人行善,就會永遠升到天堂,如果為惡,就會被打入地獄裡去,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佛教則認為,即使是地獄道的眾生,一旦業報受盡,只要能行善業,同樣可以再生天或往生佛國。

第四點,是善惡有報,勿用懷疑。即一個人所造的善惡業必定有樂、苦之報,只是成熟的時間有早有晚。

可見佛法世間因果觀的核心是業報輪迴理論,業力說正是佛教的獨有的特色。

既然明白了業力學說的原則,我們自然就會按照「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種行為」去做。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行十善業道,能夠使我們獲得種種殊勝的莊嚴:

能夠做到不殺生,即可感得長壽無夭、不為人害莊嚴;

能夠做到不偷盜,即可感得財寶最勝、集佛法藏莊嚴;

能夠做到不邪行,即可感得家人貞順,不為人污莊嚴;

能夠做到不妄語,即可感得離眾譭謗、所作必成莊嚴;

能夠做到不兩舌,即可感得眷屬和睦、同樂無諍莊嚴;

能夠做到不惡口,即可感得眾會歡喜、言無違拒莊嚴;

能夠做到不綺語,即可感得言不虛設、方便斷疑莊嚴;

能夠做到不貪慾,即可感得信解堅固、具大威力莊嚴;

能夠做到不瞋恚,即可感得得無礙智、諸根嚴好莊嚴;

能夠做到不邪見,即可感得生正見家、具菩提心莊嚴。

有這樣十種莊嚴,我們的生活當然是真正幸福的了!更何況依此而行,「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可見十善業道之法,也就是成佛之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殺生戒解說

殺生戒: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佛教的十善業

一、不殺生而慈心於仁 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

五戒之戒相釋

1、殺生戒 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

十勸世人

一勸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養爹和娘 勝如...

當下的念頭若是念佛,就不會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願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殃福追人猶影隨形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遊行弘化。當時...

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後可以染髮嗎

問: 請問法師,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可以將白髮染成黑髮...

各宗要略——律宗

傳流 從第一次結集,優波離尊者誦出律藏為最初律部。隨...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悲咒的功德從哪裡來

我們今天先講到這個地方。三卷過以後,整個《楞嚴經》...

淨土修行為何也需要明師、看經教

【原文】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

沒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廣修供養

在修行沒有成就前,一定要廣修供養。在唐朝,有位叫悟...

父母要我放棄病重的妻子,該怎麼辦

問: 法師您好!我跟妻子結婚快四年了,第二年妻子就...

如何稱呼出家法師的父母

問: 出家法師的父母、親人,弟子應該怎麼稱呼比較好...

莫把他人過失揚

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

當代素食觀念與餐飲業經營

如果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中國談論素食,許多中國人可...

佛法宗派大概

關於佛法之種種疑問,前已略加解釋。諸君既無所疑惑,...

不要有不捨之心

世間的慾念有善惡兩種,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開...

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諸病之源也

饑饉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嘗聞醫之治病也...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禮,德之范也。即禮是指規範,尊卑有序。《曲禮》曰:...

為何越修煩惱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師的《文鈔》當中,他說:有些人他越用功,佛...

你心裡的按鈕在哪裡

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他是一個光頭,這在當地是很特...

猴子度惡人

無數劫以前有一隻猴子,它在深山中修行,它的心地非常...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

【佛教詞典】牛戒

戒禁取見之一。古代印度外道中,有謬執牛行以為生天之...

【佛教詞典】十支論

以瑜伽論為本的十種支論,即百法論、五蘊論、顯揚論、...

【視頻】淨慧法師《家賊難防,識得不為冤》

淨慧法師《家賊難防,識得不為冤》

【視頻】天因法師《在家菩薩戒本》

天因法師《在家菩薩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