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

淨界法師  2023/05/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

第二段他又說出第二個理由。為什麼要布施呢?雖然資財是無常的。無常是無常,我還是喜歡把它留在身邊。那麼這當中講出第二個理由,說由施能生他世樂。這個物資在你的身邊,是如此的無常敗壞。假設你能夠在將它還沒有破壞之前,把它布施出去,這當中會創造一種善的業力。這個業力就能夠引生你來世可樂的果報,你會因為這樣的善業力,來生會受用可樂的果報。由施能生他世樂。

關於在這段文,在《法句經》佛陀講出一段譬喻,來解釋這個道理。講到一個國王跟一個醫生的故事。說有一位大國王生病,就貼了一個公告,哪一個醫生能夠把我治好,我就賞他種種的珍寶、種種的東西。那麼就有一個醫生來應徵了。好,就被錄取了。這個醫生就住在國王的宮殿裡面,為國王來調理他的醫藥。但是在醫的過程當中,國王都沒有表示任何的供養,也沒有說要供養他什麼東西。這個醫生在為國王治病的時候,他也沒有盡全力。就是很平常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沒有盡完全的力量。

但是國王雖然表面上沒有說要給他珍寶,事實上,國王私下已經安排了他的大臣,去把醫生的房子翻修了一翻。根據醫生對他調理醫藥盡心的程度,把醫生的房子給翻修了一番。就根據醫生對它這個調理醫藥進行的程度,把他房子重新又翻修了一次。但是這件事情醫生完全不知道。他還是照正常的軌則,結果把國王的病給治好。治好以後,國王也沒講什麼。他就跟國王告假,當然他也不敢提,大國王的境界,誰敢去觸惱國王呢,就回去了。

回到家以後,一看,哎呀,我過去的房子怎麼不見了呢?變成一棟高樓大廈,外面很多的牛羊成群。問他家人,這個房子是誰的呢?說你去幫國王治病的時候,國王就為我們蓋大房子,把這個舊房子給拆了,前面的牛羊都是國王送的。他應該很高興,但是又很後悔,早知道國王對我這麼好,當初我應該更盡力的布施才對。

佛陀就以這個故事來勉勵我們菩薩,說我們布施亦復如是。由施能生他世樂,因為布施所產生的業力,你今生看不到,這叫異熟果。異時而熟。你今生布施的果報,來生才會看得到,我們往往到來生才會後悔。尤其是天人,天人他有天眼通,到天上去以後,有種種的快樂的境界。他會用神通去觀察一下,我為什麼會到天上來呢?噢,我前生就是怎麼怎麼的布施,他當然會很慶幸,但是天人也會後悔。早知道我今天會得到這樣的果報,我當初的布施應該更徹底一點,這個果報能更殊勝一點。

就是說,我們往往不能看到他世樂,使令我們在今生布施的時候,沒辦法盡力。佛陀告訴我們,由施能生他世樂。雖然你在布施的時候,你現在的環境一點都沒改變,但是在你的身心當中,已經創造出一種強大的善業,會引生你來世可樂的果報。

這是講到布施的功德。那麼我們不布施有什麼過患呢?不施現法亦生苦,我們不斷地積集資財,世界上的事情很奇怪,東西積集得越多,越貪心。我們凡夫的貪,他是不會滿足。你沒錢的時候,還不見得會起貪,你越有錢就需要越多。貪煩惱魔,貪火越大。貪求心越大有什麼過患呢?你就不容易滿足。

經典上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一個人少欲知足,他雖然睡在地上,也覺得很快樂。他覺得有個大地睡,心滿意足,比睡在大海中好。不知足的人,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的人睡在天堂,覺得天堂還有很多的問題,他心中老是想著更好的東西。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比如說我們在僧團就很清楚了,大家一起吃飯,吃同樣的飯菜。有些人吃得津津有味,少欲知足,有些人悶悶不樂。就是說每一個人的貪慾心,有厚薄的不同。所以說我們今天不布施的話,積聚很多的資財,在點點滴滴當中,就增長我們的貪慾。我們貪慾增加以後,不要說來生的痛苦,今生你就不快樂。因為你貪慾越強,所需求越多,就算生活得很好,你還是不快樂。所以講不施現法亦生苦,因為你增長了煩惱。

結論: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

人間的諸財就像流星,一剎那就消失。你決定沒有一個不捨的諸財物,絕對不可能有一個恆常跟著你受用的諸財物,你任何一個東西,遲早要施捨,就這個意思。這當中講出了布施的功德,也講出了不布施的過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懂得因果,更積極》

很多人以為佛教的因果觀念是消極的,其實不然,學佛的...

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 進入沙漠者的命運:有...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

貧而不貪,就有很大的福報現前

貪會招禍,大家看貪字跟哪個字特別近?貧窮的貧。貧而...

六十多歲的人該如何修行

問: 我出家十幾年,原先是專修淨土。但現在又雜修,也...

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富足

英國萊斯特大學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圖」,台灣在...

蠅頭蝸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兩皆虧負

【原文】 餘母舅金赤城守贛州,因入覲歸家,夏感瘧證,...

貪利養的提婆達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時,阿闍世王非常恭敬提婆達多,除了...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菩薩成就國土,要有兩種準備

這一科是與之授記。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權實不二...

住持正法,以戒為尊

原文 夫戒德難思,冠超眾象。為五乘之軌導,實三寶之舟...

居士的正淫範圍及其意義

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謂除產門所有餘分,馬鳴阿闍...

「多聞」比不上「反聞」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眾,應該好...

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有師言: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

印光大師:藥師法門儀軌

欲修持藥師如來法門者,應供藥師如來像。上海佛學書局...

【推薦】佛為什麼把親人之愛叫餓鬼愛

問: 佛陀為什麼把親人之間的愛,叫餓鬼愛,有沒有說...

淨土法門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們依然是講淨土緣起的第七門,就是為什麼說淨土...

學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遠都要記住學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

聖嚴法師《一心有滯,諸法不通》

問:唐朝牛頭法融禪師說:一心有滯,諸法不通。一旦這...

具足信願的人會散亂念佛嗎

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請教,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對自己、對他人有一個準確的定...

我為什麼走上素食主義

轉貼:小的時候,對於姥姥,一個27歲便守寡,獨自在艱...

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我認識一位化妝師。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

身體查不出病因,能否如願往生

問: 我生病十多年,發病時情緒不受控制,醫院查不出...

念念貪瞋癡,還有功德和護法神嗎

問: 阿彌陀佛。弟子最近看了悟達國師的故事,有個疑問...

【佛教詞典】隨犯隨制

(術語)對於大乘戒之一時頓制,而謂小乘戒為隨犯隨制...

【佛教詞典】乃至十念

(雜語)舉十念而上攝多念下攝一念也。無量壽經上曰:...

【視頻】慧律法師《星座屬相與農曆》

慧律法師《星座屬相與農曆》

【視頻】妙境法師《道安法師的學習能力》

妙境法師《道安法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