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他人的缺點」幾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慣,我們從來沒覺得這個習慣有什麼不對,而佛法為我們指出:對於凡夫來說,會看到他人的缺點,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心被污染了;對於佛菩薩來說,永遠看不到眾生的缺點,世界永遠是完美的,因為佛菩薩的心是清淨的。
經典中說:由於內心污染和清淨的程度不同,所看到的外像也就有了千差萬別。例如一杯水,地獄眾生看到的是鐵汁;餓鬼眾生看到的是膿血;海洋動物看到的是住所;人類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甘露;佛陀看到的是圓滿大法界。
無始以來,我們一直都不明白這個真理,我們從未發現——自己的心不清淨,才是導致我們看到別人缺點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心不清淨?佛法進一步為我們揭示:因為我們的心是無明的產物。譬如一棵樹,樹根是有毒的,無論它的枝幹花葉多麼茂盛、美麗,結出的果實一定也是有毒的。同理,凡夫的心建立在無明之上,那麼,由心而生的眼、耳、鼻、舌、身、意,無一不是無明的產物。因此,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幾乎都是錯誤的。這樣的前提下,怎麼可以去觀察他人的缺點、評判他人的是非呢?
在佛菩薩眼裡,我們的所作所為就像瞎子摸像一樣,一味堅守各自的錯誤觀點,不肯退讓,互相嗔恨,導致永無休止的糾紛和爭鬥,產生一系列輪迴的痛苦。
因此,在沒有證悟佛果之前,我們絕不可以觀察他人的缺點、議論他人的是非,否則會引發不堪設想的惡果,導致我們在輪迴中越陷越深。
如果我們總是觀察他人的缺點,怎麼可能保持清淨觀?只有盡力觀察他人的優點,把一切眾生視為親人,才能逐步建立起清淨觀。否則,心裡明明看到他人的缺點,還要強迫自己觀想出一個清淨觀,這是非常困難的。
進一步說,在觀察他人優點的同時,我們還要反觀自己的缺點。這種反觀越持久、越深入,自心的污染越能減少,內在的優點越能得以展現。如果我們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則難以清除自己的污染,更難以破除無明、認識自心的本性。現在,我們看到的宇宙和生命都是虛妄的、有缺陷的、不圓滿的。當我們能時刻反省自己,最終認識自心的本性時,就會發現自己本來是佛,同時也會發現:一切外境皆是淨土,一切眾生都是如來,這就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的道理。當我們自己達到完美的時候,世間一切都將變得完美,這就是「心淨則萬事淨」的道理。
修行人和俗人的差別何在?唯一的區別在於:俗人的六根都在外散,包括觀察別人的缺點;修行人不跟隨六根,而是往內觀察自心。
因此,當我們再次觀察別人缺點的時候,要立刻意識到自己違背了修行人的根本原則。如果學了很多佛教理論,卻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學佛的目的何在?如果努力多年修法持咒,卻沒有修正自己的不足,修行的意義何在?
總之,學佛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觀察他人的缺點,而在於依靠佛法的智慧,時時刻刻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修正自己的不足,突破自己習以為常的錯誤觀點,拔除內心無明的「毒根」,認識自心清淨圓滿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