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息滅妄念的三招

本性法師  2013/11/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息滅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禪師有參禪三重境界說: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這讓我覺得,這三重境界說,與息滅妄念的三個層次,有異曲同工之妙。

妄念,佛法說,是條河流。上念接下念,念念相續,川流不息。無論,你是學佛、工作、生活、戀愛……,皆雙足沒於妄念河流中。如何息止剎那生滅的妄念,入得寂靜?

佛陀智慧啟示我們:要透過三個層次,應用三招。第一招: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裡,觀,即是察,也是照。

通過這四觀,了知異、滅的真諦,了知身、受、心、法之空性,徹悟世界真空之本質。

第二招: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這四觀,重在體悟世間的存在一面。這存在,雖虛假,暫時,但不失生與住的真諦。我們佛教,稱此為有。這有不是恆常的,只是現象,只是一種物相,為此,稱之為妙有。

第三招:觀身在身,觀受在受,觀心在心,觀法在法。

這是對第一招與第二招感悟後提升的新境界,非住空非住有,非滅空非滅有,而能在非空非有之狀態中,了知、融入、自在,猶如入了三摩地,離苦離樂,居於禪悅,有餘涅槃。

在第一招,於實際應用中,要求我們控制好眼、耳、鼻、舌、身、意,勿放任之,意在使我們不執著於不貪戀於色、聲、香、味、觸、法。

在第二招,於實際應用中,要求我們妙用眼、耳、鼻、舌、身、意,要正確引導之,勿使入了邪徑,而應生住於健康的色、聲、香、味、觸、法。因為,既然事物妙有,一時無法抹殺,便要方便珍惜、隨機妙用。

在第三招,於實際應用中,是第一招與第二招的辯證綜合,既不執著,也不放下,既不積極,也不消極,既不以空為悲,也不以有為喜,契入中道,只在當下,享有當下,生於當下,住於當下,異於當下,滅於當下,珍惜於當下,解決於當下,自由於當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本性法師文章列表

你東想西想,定不下心來,最後毫無所得

【又善男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等。不著內想。不著外想。...

【推薦】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

為什麼一念佛就邪念頓生

問: 請問法師,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邪念頓生,為什...

你對「感受」還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我們開始不再隨順我們的感覺而走,我們一個修行者,你...

切記別在死物上用功夫

妄想是個假的,可是因為一個假的生出來了,很多假的跟...

我們每天都在想什麼

一個人身體上最寶貴的,就是大腦。大腦會為我們每天思...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臨終越難離開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們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個例子,...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日常如何修行淨土

這是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摘下來的開示淨業學人日常如...

積德才能延壽

【原文】 龍眼 宗伯陸公①壽九十七而嗜龍眼,龍眼遂價...

學佛就是要出離苦惱

現在常有很多人來找師父開示,我問開示什麼?他說他要...

跟大勢至菩薩學念佛

國人一般比較熟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其大慈大悲...

慧律法師《讓你贏,我也沒有輸》

釋迦牟尼佛自認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沒有煩惱。...

消災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消災吉祥神咒」消災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經當中藏字,藏...

宏海法師佛教祖庭朝聖參訪之行

華嚴宗祖庭華嚴寺 阿彌陀佛! 那我們現在在華嚴宗的祖...

改變命運的方法

大家都想改變命運,不想改變命運的人恐怕很少,因為人...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住」應作何理解

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為...

佛度六師現神通

昔日佛在王捨國竹林精舍,廣受君民尊敬供養,因此引起...

歷境驗心,二六時中都要檢驗

要把功夫用熟啊!歷境驗心,二六時中檢驗檢驗,用功有...

念念不被驕誑染

各位善知識,禪宗一法是心地法門,不可離開心地以外用...

寧可執著這個有,也不能去執著那個空

一般的人喜歡談空性,談無相,認為談空很高妙,他不知...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問: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師答:...

阿難的多聞第一

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對阿難尊者的多...

正如法師:一切生命都可以成佛

01、生命平等、至高無上、無限尊貴,不論形體。 02、...

【佛教詞典】有對觸

為「增語觸」之對稱。於六觸之中,與前五識相應的觸之...

【佛教詞典】二變

【二變】 即因緣變與分別變。據成唯識論卷二載,有漏之...

【視頻】妙華法師《吉祥從心開始》

妙華法師《吉祥從心開始》

【視頻】文殊八字真言咒

文殊八字真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