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是什麼讓中國人一臉愁容

2013/09/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是什麼讓中國人一臉愁容

中國人好像總是不快樂,學生抱怨作業多,白領抱怨工作累,婦女抱怨家務忙,官員抱怨應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究竟是什麼,讓中國人一臉愁容?

1.沒有信仰

為什麼我們周圍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領救濟,甚至街頭要錢度日卻整天樂樂呵呵?為什麼這麼多華人有些人事事順意,卻仍然鬱鬱寡歡?說到底是華人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我們中國人,拋棄了信仰,又沒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學,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駕馭快樂手段,導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選擇了不快樂。我們每個人的快樂、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觀念和態度。就像彌爾頓說的:「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沒有信仰就容易把價值觀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較上,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嘆自己的不幸;比較別人的得志,憤然自己的失意;比較別人的快樂,放大自己的苦痛。

2.愛攀比

中國人的一生似乎都用來攀比。孩子從小就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比較成績、能力、拿的獎狀多還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畢業出來工作,又被比較工作夠不夠好、薪水優不優厚、福利多不多......長期置於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比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習慣性地養成攀比的習慣:我比不比別人優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別人好......甚至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停不住用來攀比。

攀比成習慣,自然不快樂。別人有了自己沒有,於是要努力去擁有,擁有了如果能快樂固然好,最怕是擁有了之後發現別人又上了新的層次,從而又增煩惱。更別說有些東西是人窮盡一生都沒辦法擁有的。西方諺語說:一個人幸不幸福、快不快樂,不取決於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來自於鄰居看自己的眼神。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

3.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我們可能沒有創造美的能力,但對於大自然創造的美,對於他人創造的美,我們是否去欣賞了呢?我們似乎總是腳步匆匆,對自然美、藝術美、心靈美、生活美、創造美,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渾然不覺。

如果我們能為了欣賞路邊的美麗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腳步,因為葉子隨風搖曳飄落的美態而心頭柔軟,看到小孩純真無邪的笑臉而心生喜悅......那麼,我們能感受到快樂的時刻將會多很多。

4.不懂得施捨

宋代張商英說「樂莫樂於好善」,一個懂得付出而不是單單索要的人才會快樂。施捨不是富人的專利。向災區捐贈幾個億是施捨,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也是施捨。

「大嘴美女」姚晨擔任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區代言人的第三個年頭,過去三年,她先後到過菲律賓、泰國和埃塞俄比亞的難民營。她說:「作為公眾人物,我就像大喇叭。把身處困境中的人的事情告訴別人,讓更多人關注他們。每當我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這份工作,有夢想成真的感覺。」

姚明則說:「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終目的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淨化自己,使自己昇華,到最後,得到幫助的是我自己,讓我感覺到我對這個社會有用。」

5.單調與規律

中國人缺少生活的熱情與娛樂,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學生的生活是三點一線,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單調得似乎只有學習和書本。職場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飯和睡覺,寶貴的週末時光僅用來休息也不夠,而難得出去郊遊或娛樂。也許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遊玩,卻是身體不爭氣,經不起四處出遊、大吃大喝了。

為什麼富士康在短短的時間內會發生多起「跳樓」事件?因為人不是灰色的螞蟻,人生過分的單調和規律會使人失去快樂。

6.焦慮無處不在

中國人也無時無刻不出在焦慮之中。焦慮社會不公、焦慮沒錢沒權、焦慮物價依然飆升、焦慮食品不安全、焦慮子女教育、焦慮環境污染......似乎總有焦慮不完的事。但是,只有無憂無慮的人才會快樂。總在憂慮,哪有時間快樂?

7.壓力太大

中國文化一向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責任總會或多或少地賦予到中國人的身上,形成他們的壓力。中國人面對的壓力非常多,工作的壓力、成家的壓力、撫養子女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等等,而在這些重壓之下,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緩解這些壓力,日積月累,這些壓力帶給中國人的不僅僅是不快樂,甚至傷及他們的健康。

8.不敢堅持做自己

《三傻大腦好萊塢》裡的拉加,戴了很多戒指,每一個戒指都代表了別人對他的一個期望:媽媽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中國人也同樣被很多人期望著,從而不能堅持做自己。一個人要成為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兒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夥伴、同事的好搭檔,唯獨不能成為想要的自己,自己總和自己打架,這個人就是不協調的,自然也很難真正的快樂。

9.心靈的封閉

早在1979年,美國有個學者就寫過一本書,The Closingof the American Mind(《美國人心靈的封閉》),書中說美國人的心靈都關閉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年美國青年人沒有了遠大的理想,只是熱衷於眼前繁華的物質世界,疲於奔命於瑣碎的日常生活。今天的每一個中國人是不是也將自己的心靈關閉了呢?要知道,即使在最窮困、最危險的境地,只要你能打開心靈,也總是可以發現使自己快樂的東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生如棋,如何落子無悔

我們從祖師語錄裡能夠看到,禪心從來不會停留在對過去...

印光大師提出的做人16字綱領

一、敦倫盡份 敦是敬重,相應,符合的意思。倫是倫理道...

時常惦記著死亡是否太消極了

問: 師父,有的人會覺得,時常惦記著死亡太不吉利或...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有一位年輕的學生,和同伴到遠方旅行,長途路遙不堪疲...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

怎樣知道自己的功課和使命

問: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這世間的功課和使命,怎樣知道...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

如是因如是果,煩惱痛苦是沒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從過去的妄想中走出來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廣大,它不但有現世的安樂,它更重要...

吃素改變對生命和世界的態度

什麼才是人?人的心裡是仁義禮智信,那是人。人的心裡...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癡

勤修戒定慧。要斷這個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貪著...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

問: 《佛說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

無著得道

過去,佛陀住在阿毗闍恆河邊。一天,有一位比丘來到精...

世界500強高管對女兒的忠告

兒女們不久你們就要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了。這是一個漫...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對自己、對他人有一個準確的定...

怎樣教育孩子成為陽光孝順的人

問: 我侄子今年十七歲,父母已離異,學習、生活主要...

宿緣所追,今復來矣

智者大師在天台教裡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師,他的...

慧律法師《什麼是禪 禪是什麼》

各位台灣大學的高材生,首先恭喜大家,進入台灣的一流...

迷亂由主,悟則必勝

佛陀說,我們修止觀的人就像熱湯一樣,魔王冤親債主活...

大安法師講述的5個念佛感應真事

念佛治癒肺結核 古往今來,淨業行人在念佛的實踐中,治...

人生是苦,人身難得

釋迦牟尼還是太子的時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如何用心力改變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論》說我們今天所對治的是無明、是妄想,而...

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佛教反對執著,但佛教讚賞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學佛也...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問: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慧律法師答: 墮胎...

【佛教詞典】兜羅

(物名)Tūla,又作妒羅、堵羅、蠹羅。譯曰楊華、絮、...

【佛教詞典】太子慕魄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與太子沐魄經同本。慕魂...

【視頻】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安頓身心

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安頓身心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毗盧遮那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毗盧遮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