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是因如是果,煩惱痛苦是沒必要的

2013/07/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是因如是果,煩惱痛苦是沒必要的

1、自作自受,「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

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並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於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將於今生、來生或者遙遠的未來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處的環境上成熟它的果報。」

2、苦樂法則,「不論是凡夫還是聖者,他們身心相續中所有的安樂感受,下至地獄眾生得到一絲涼風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業的結果,絕對不會有從不善業產生安樂的可能;相反,眾生相續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聖者阿羅漢相續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惡業的結果,絕對不會有從善業產生痛苦的可能。」

3、因微果著,「業的規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業,也能感發極大的樂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惡業,也能感發極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長出無量的桃李果實,與此外因果相比,內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極為明顯。」

4、未作不遇,「俗話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豆絕對不會長瓜。如是因才感得如是之果。如果沒有修集能感苦樂的正因之業,就決不可能感受相應的苦樂報。」

5、已作不失,「我們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如果沒有以對治力懺悔,那麼在今生與來世乃至千萬劫後終將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絕不可能自動消失。

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如果未被邪見、嗔心等摧毀,也必將次第成熟樂果。」

因改變了,果自然就變了

我們經常處在這種狀態中:未得到的東西非常想得到,已經得到的東西非常怕失去。

這種患得患失也是一種痛苦。這是因為什麼?因為有貪心,有吝嗇心。

我們都不敢捨棄。你不怕失去、不怕得不到,心裡的這種障礙就放下了;放下的同時,就能夠擁有了,就不用捨棄了。因為什麼?真正的福報就在自己相續當中,在阿賴耶識當中。它不是說捨就可以捨掉的。該得到的一定會得到,不該得到的不會得到的;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不會是你的。

現在你認為自己得到了,其實這些東西不一定是你的,也不一定屬於你的福報,所以沒有必要去執著現有的這些福報。我們作為修行人,不要特地去想這個果。

為什麼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呢?菩薩不敢種惡因,不敢結惡緣,這是他特別在意的地方。果出現了,能解決的就解決,解決不了的也無法逃避。而凡夫不怕種惡因,不怕結惡緣,只怕感受果報。我們現在不能超越因果,但是可以轉變因果。

怎麼轉變?

從因地轉變。因改變了,果自然就變了。我們生活中有一些坎坷、艱難或痛苦,這時你只想擺脫、逃避是沒有用的。若是通過懺悔,真正把惡因、惡緣消掉了,顯現的果報自然會改變。你要改變這樣的現實,也是要從因上入手,從因地上改變。

你想掌握將來的命運,也是從因上入手,從因上改變。你懂得了因果,懂得了這些道理,心態自然就放下了。沒有必要怕失去,怕得不到。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

就是盡量去種善根、結善緣。作為凡夫,也許很多時候做不到,還會種下一些惡因,還會結下一些惡緣,但是我們盡量去懺悔,盡量結善緣、種善根,將來就好了。真想改變命運,就要這樣改變。這樣才能改變相續,才能改變命運。

如是因如是果,誰造誰受。患得患失、煩惱痛苦是沒有必要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痛中念佛時,此心常念「痛」多於念「佛」

念佛人體驗佛力,就如游泳者體驗水的浮力一樣。末學承...

生死長遠,厭患捨離

佛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一位...

果報的輕重取決於心

雖然果報現前有前後時間上的差異,但是它不離開一個原...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在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

在五濁惡世裡,眾生的身心障礙特別大

現在我們談談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三乘呢?...

這個利他的心好處很多,會減少很多罣礙痛苦

最後講一個小故事,讓諸位去體會一下。這個故事不一定...

多撿一些

鼎州禪師與沙彌在庭院裡經行,突然刮起一陣風,從樹上...

為何作惡多端,卻仍能安享天年

人生的禍福善惡因果之間,沒有另外一個做主的,就是所...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五福臨門」的因是什麼

有一句話這樣說:各有因緣莫羨人。一個人得到福報,都...

智者大師《五方便念佛門》

一凝心禪。二制心禪。三體真禪。四方便隨緣禪。五息二...

不殺生,不教他殺,不見殺隨喜

五戒的第一條不殺生,對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太有意義了。...

懺雲老法師:如何對治煩惱習氣

在煩惱習氣中,要是一時念不下佛呀,就轉個環境,掃掃...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蕅益大師把佛法的修學的目的以四個字來做一個總結,就...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著一個地方掘下去,一定見水。如果東掘掘,西掘掘,處...

妙蓮老和尚《塗糞喻懺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懺悔,懺悔才安樂。但是不可...

千金買名,萬金買譽

凱琳在逛紐約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百貨時,在入口處有一...

《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白話大意

印光大師原文: 甚矣,世人習為殘忍,事事以殺生為禮...

寧自啖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

佛說一大藏經,無非講因果二字。詳細分析起來,就無窮...

怎樣對待現代人的離婚問題

問: 現代人的婚姻很脆弱,離婚率很高,對小孩的負面影...

菠菜的營養與功效

菠菜的營養價值 1、通腸導便、防治痔瘡:菠菜含有大量...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

鬼道的十類

在《楞嚴經》的思想,是地獄受報以後,轉為鬼道繼續受...

可怕的黃金

一位僧人驚慌失措地從樹林中跑出來,剛好碰到一對在林...

妙境法師: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三惡道眾生的苦惱是很多很多的,他們很難念觀世音菩薩...

【佛教詞典】九種轉變

轉,指運動;變,指改易。謂外道不了法從緣生,本無自...

【佛教詞典】大悟

(術語)破無始之迷妄,開真實之知見者。觀無量壽經曰...

【視頻】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視頻】上海靜安寺-霓虹燈下的古寺

上海靜安寺-霓虹燈下的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