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醫學一直是主張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膩厚味。佛教的朔望齋戒則被認為有利於修正月潮引力對於人的情緒的影響。現代的醫學研究進一步指出素食者可能比非素食者更健康。不過,作為一名素食者,不必過分強調素食對健康的好處,最重要的是改變對生命和世界的態度。
曾任國際素食者聯盟主席的馬克斯威廉·格林(Maxwell G.Lee)先生說:「生命是一個整體,每一部分都在相互影響。人類對其他生靈的態度、飲食習慣、如何看待大自然等,都會直接影響人口和人類存亡。」
他還認為,作為一名素食者,不必過分強調素食對健康的好處,而應該更重視素食主義作為一種道德情操所能帶來的影響。近年來,素食主義已發展成生態保育和生態倫理的一部分。
然而,怎樣才算一名真正的素食者?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素食者?在成為素食者的道路上,你會遇到哪些麻煩?這正是當下中國有心素食的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終身吃素的條件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素食者,不僅從自己健康的角度考慮,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我們環境生態的和諧與安寧。
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素食者,首先得接受素食主義的理念。這並不難,只要你是一個有理性、不執拗的人,同時又有機會接觸一些素食者,或看到與素食主義相關的一些文字。有關素食營養、人道和環保低碳的理念,並不高深玄妙,反而是非常朴實和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一旦了解之後,稍微與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對照嘗試,你就能立即體會到素食的好處。
接受了素食理念之後,對於有些性格堅定果決的人,馬上就能改掉吃肉的習慣,從此長年茹素,毫不困難。這類人在佛教中被稱作是「善根深厚」的人,按一般世俗的眼光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起碼也算得上是能做大事的人。
但人群中善根深厚或能做大事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雖然接受了素食理念,知道吃素比吃肉好,但要下決心戒肉吃素,一般都要經歷一個適應過程。畢竟發願終身吃素,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捩。
如果你覺得立即改變吃肉的習慣困難很大,也不妨慢慢改變。比如考慮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儘量不再吃牛肉豬肉等,等到習慣了,再逐步放棄雞鴨魚和海鮮之類;也可以先實行每天吃全素一餐,習慣了之後再增加次數。
佛教徒由吃「花齋」過渡到吃「長素」的經驗,也可以作為現代素食者的經驗借鑒。先是固定每月初一、十五吃齋念佛,全天茹素;然後漸漸增至每月「六齋」、「八齋」、「十齋」。其「十齋」日子為每月農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
另外,每年有許多佛菩薩的紀念日,一般統計下來有四五十個之多。在這些日子裡,善信們也都是吃素念佛,潔身淨心。做到上述要求之後,佛門中還有「三齋月」之說,即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全月長素齋戒,念佛行善,其功德會比平日加倍增長。
只要一個人能如此由少漸多地堅持下來,不急不躁,不間不斷,達到完全戒葷吃素,終身「長齋」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如果你並不是一個宗教信徒,但也想安全舒適、順順利利地由習慣肉食過渡到完全素食,那麼也有比較平穩的方法可以施行。除了前述的階段性漸漸適應之外,最好還要想方設法增加對素食的信心,這是最為重要的。
一般前功盡棄的例子並不是身體不適應,而是信心不足,抵擋不住長年習慣性的飲食方式和外界的誘惑。
為此,建議初期吃素者多跟素食朋友來往,積極參加素食者團體的各種活動,多了解素食的方法和相關知識,這是樹立和堅定信心的最好辦法。
盡量不要參加非素食的公開筵請和私人的吃喝聚會,要等到半年至一年以後,待素食的習慣真正養成,方可隨心隨緣與非素食者相處。
當然,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素食者,最重要的是改變對生命和世界的態度。從改變生活節奏和價值取向開始,令自己的生活變得清淡、簡朴、從容、自在。不僅從自己健康的角度考慮,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我們環境生態的和諧與安寧,進而去探索生命的本質,最後獲得人與世界和諧一體的最終歸宿。這樣,素食便可由簡單的改變飲食習慣,而漸漸走向「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古典素食養生觀
農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
「素食」在中國古代的含義並不等於「不吃肉」。漢語「素」字本義是指白色、乾淨和質樸。
有專家作過考證,素食在中國古代有三種含義:一是指蔬食,此義與我們現代意義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種瓜果植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然純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區別只是現代人已很難吃上他們理念中的「天然純素食」;第三指無功而食祿,那已是社會學領域中的事,與本文之旨無關。
按照中國傳統的養生學,人不應該追求濃烈肥厚的飲食,「平易恬淡」才是養生的硬道理。隨著佛教傳入,南北朝有「菩薩皇帝」之稱的梁武帝,使素食成為中國大乘佛教的鮮明特色。
梁武帝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此前的佛教徒,即便是釋迦佛祖在世的印度,也是允許修行人食用「五淨肉」的。自梁武帝以後,素食便一舉成為中國漢傳佛教的一大標誌。因此,要說從古至今最自覺、最徹底、最無私地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素食主義道路的群眾,當公推南北朝以後的中國佛教徒。
古老的中醫學一直是主張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膩厚味的。藥王孫思邈在《備急千金翼方》中說:「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故食最鮮餚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
這裡說的「鮮餚務令簡少」,即是說一定要少吃葷食,不要因貪鮮味而傷身體,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較弱,更要三思而後食之。孫思邈還進一步說:「老人所以多疾者,皆有少時春夏取涼過多,飲食太冷,故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於人,宜常斷之。」
在《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飲膳正要》、《本草綱目》等中醫古籍中,都記載有用蔬菜製作素食的飲食療法。
宋代是中國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據《東京夢華錄》和《夢粱錄》記載,北宋汴京和南宋臨安的餐飲業中,已經有專營素菜的素食店了。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有100多種食品,其中大部分為素食,包括花卉、藥物、水果和豆製品入菜等,還首次記載了當時有「假煎魚」、「勝肉夾」和「素蒸雞」等仿葷技術。此外,陳達叟的《本心齋疏食譜》也記錄了20種用蔬菜和水果製成的素食。
至元明清三代,素食的發展愈加繁榮,素菜在各種文獻中的記載也非常豐富。據日本學者木宮泰彥的《中國交通史》記載,明末高僧隱元和尚東渡日本時,曾帶去了中國的素食烹飪製作技藝,其冠名為「淨素烹飪」,把佛教高超的精神修養落實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清末薛寶辰曾有素食專著《素食說略》,其中記述了200多種素食,其生動性和豐富性已大大超過了前代,真可謂是琳琅滿目,洋洋大觀。
佛教在「齋戒」問題上的態度,對中國的素食人群是最具號召力的。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而作為在家佛弟子的居士們,則應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自然就只能吃素淨的食物了。
佛教的朔望齋戒,在今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的支持。按照潮汐理論,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力主要是施加於地球上的水體中的,它往往是通過海洋潮汐的定期漲落體現出來。人體的水分佔了身體的80%以上,而且,人體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也與海洋中鹽分的濃度幾乎是一樣的。因此,每當朔望日(即農曆初一、十五日),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
這時候,人的血氣要麼最盛要麼最衰,總之,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國外有研究發現:每當十五月圓之日,人們的情緒普遍會比平日更易激動,社會的犯罪率會陡增,車禍的發生率也大大高於平日;而到了初一新月之日,人們的情緒則普遍比平日更低落,抑鬱症患者會增多,自殺率也會增加,一些有精神性疾病的人會比平日更難於自我控制。
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一、十五的齋戒,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些古代的高僧大德,會說這時候吃素齋戒有更大的功德。而寺廟裡選擇這個日子誦戒講戒,的確也是因為人們在月亮潮汐最大值的影響下,最容易犯戒。
食素與人體健康
研究發現,素食者的血壓、膽固醇等都比非素食者健康,素食者也並未因素食而貧血和營養不良。
台灣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科,在上世紀80年代曾作過一個專題研究——「素食者之血壓」。這項研究是以政府登記有案的佛寺內的僧尼為對像的。自高雄到新竹,總共選取700人作為實驗對像。在另一個組,則以系統抽樣,選取40歲以上,非素食民眾5000人,根據他們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的比例,和實驗組配對以作為對照。
研究結果顯示,非素食的男性,從40歲到70歲的平均血壓,最高是134.1,最低是82.6;女性最高134.4,最低81.9。從29歲到70歲的素食男性,最高血壓是124.3,最低77.3。
結果證明,素食的年數愈久,血壓增加的比例則愈低。這項研究的另一結論顯示,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血壓與年輪迴歸線相比較,兩者的血壓都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研究結論告訴我們,素食持續年數愈長,因年齡增長而導致血壓上升的幅度也愈小。
探討素食對人體影響程度,台大醫院陳瑞三教授也作過一項調查。他花了兩年多時間,赴全台各地49座寺廟中,為249位出家人作各項檢查及血液分析;另外又選了1057位非素食者,及患有心臟病或血管硬化症者為樣本,作為對照組進行測試。從陳教授公佈的研究報告中,人們得出了如下結論:
素食不會導致貧血。
249位出家人,只有5人患貧血症,但這5人並非因素食而貧血,而是本身患有胃腸病或寄生蟲所致。
素食者不會營養不良。
陳教授對素食及非素食兩組作血蛋白鑒定,發現非素食者平均為6.1至11克;素食者則為6.6至8.8克。以最新儀器「電氣流動法」進行測試,亦證實素食者血蛋白完全正常,且比非素食者更加平和穩定。
素食者膽固醇較低。
膽固醇沉積過久,容易使脈壁變厚或變硬,而發生心臟病或血管硬化。經調查結果,素食者膽固醇平均為158毫克,非素食者平均為180毫克。
非素食者眼底網膜硬化較普遍。
經測試結果,素食者有16%有眼底網膜硬化現象,非素食者硬化比例,則高達40%。
台灣另一位健康專家王合民醫師對素食者建議說:「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菜、甘藍菜、蘿蔔,是鈣鐵及維生素B2的主要來源,茹素者應多加選食。但是,上述蔬菜卻不含維生素B12,因此,在食用時若能配以含有維生素B12的黃豆,則所獲的營養,可以和牛奶相當,而不用擔心素食會營養失調。」
怎樣才算素食者
大體的情況是,凡不吃動物身體任何部分的人,都叫做「素食者」。
其實,你是否算一名真正的素食者,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怎樣才能獲得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
大體的情況是,凡不吃動物身體任何部分的人,都叫做「素食者」,這是一般的理解。有些素食者也吃奶類產品,如牛奶、芝士、牛油、酸奶等,有些則凡是與動物相關的製品,如奶類、蜂蜜等均不吃。另外有些素食者吃蛋,有些則不吃。有些素食者(主要是佛教信仰者)不吃「五辛」(蔥、蒜、興渠、韭、薤),有些則不忌這類食品。其中也有一些相對個人化的原因,難以盡述。但不管怎樣,這些人都被稱為「素食者」。
只要是在素食的大框架範圍內,究竟吃什麼不吃什麼,完全由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心願來決定。畢竟世界這麼大,各地的物產、風俗,以及個人信仰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只要是做到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環境的負擔、尊重了每一個生命天然的生存權利,便都是值得稱道的。
有些素食者甚至連一切由動物而來的食品,如奶、蛋、蜜糖、燕窩等與動物相關的食品都不吃,而且連一切與動物相關的製品也不使用,如皮衣、皮鞋、皮包等,這類人被稱為「嚴格素食者」或「純粹素食者」。
另外還有一類顯得更極端的,是只吃未經處理過食品的「純天然素食者」(Living Foodist or Raw Foodist)。這類素食者以西方宗教某些教派成員為主。他們不僅是只吃植物,而且只吃未經煮熟及加工,或不經農藥處理的有機植物。
這種素食模式當然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純天然,一般是飲食中有75%以上生的或天然素食,便可算是純天然素食者了。其中也包括一些常年吃水果、吃發芽類植物,以及常年喝果汁的人。他們不會飲用商店中出售的飲料,因為那些蘇打水、咖啡、瓶裝果汁等飲料都加工過,含有色素、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再屬於天然食物。
純天然素食者的飲食理念是絕對的健康與環保。他們認為生吃食物的人,身體和精神狀態都較佳,包括有更多的體力、更強健的身體,而且體重減輕,體內毒素被清除,有更強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病後也能更快康復等。由於不再需要煮食,因此不會浪費電力或其他燃料,能節省地球上的能源。
當前,除了少數孤絕的宗教信徒,有可能接近或完全符合的天然素食的標準之外,對於大多數的素食者來說,這種純天然素食對自然環境和農業耕作方式的要求太苛刻,幾乎很難做到。更何況在中國的傳統中,歷來有「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學思想,不贊成過於極端的做法。這種極端的方式更可能嚇跑那些本欲嘗試素食的人,對素食理念的全面推廣和傳播並無好處。
少數派的生活難題
中國人的人際關係體現在「吃」上,不少人擔心食素會影響社會交際,被別人視為異類,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作為這個社會裡的「少數派」,素食者要想按照自己的心願,過一種有別於他人的素食生活,自然會受到各方的壓力,遇到各種難題。雖然其中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但作為一個素食者,的確要承受許多真實的、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心理壓力。
所以,一個素食者要用自己對一切生命的愛心和耐心,來對待不理解自己生活選擇的親人、朋友,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會得到親人和朋友們的理解。因為從根本上說,大家不理解你的出發點,大多數也是善意的關心和愛護,一旦他們真的從你身上看到了素食的光明前途,一切都會改變了。
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往往都會體現在「吃」上。現在有不少人認為,素食的觀念可以接受,但擔心因此而影響社會交際,會被別人視為異類,失去朋友,失去生意上的機會。這種擔心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卻也是多餘的。
就筆者多年素食的經驗,絕大多數非素食的人們,是可以接受一個素食者作為朋友的。至於生意上的夥伴,一個素食者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畢竟連動物都不願意傷害,更不可能有意去傷害別人。
素食與非素食,其實只是一種飲食觀念的不同而已。非素食者認為最有營養的食品,在素食者看來卻正好相反。只要盡自己的本分做事,盡自己的真誠與人交往,自然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筆者的朋友非常多,盡管大多數是非素食者,但同樣能坦誠相待。一般與朋友結伴外出,飲食上雖偶有不便,卻並無特別的妨礙。
如今這個時代,是一個「個性異類」大張大揚的時代。素食主義已經成為全球的時尚潮流,現在吃素是相當方便的。在港台,幾乎沒有任何人對素食者另眼相看,沒有人會當你是異類,在西方國家則更是如此。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素食觀念的深入人心,素食族群會越來越壯大。
另外,民以食為天,現代的素食者口福是大大超過了過去,因為有那麼多現成的大豆仿葷食品供人食用,素雞、素魚、素肉味道跟真的相似,連素蟶子、素黃螺都應有盡有。一般的家庭只要去買來仿葷原料下廚就行了,我以為仿葷素品的意義在於,不傷生害命,照樣可吃到美味佳餚。
循序漸進地戒葷
如果你吃肉的積習真的很重,請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參觀一個屠宰場。
一個人如果想要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最好不要魯莽從事,連根拔起,因為這樣會一下子因失去平衡而導致錯亂;應該不聞不問,努力去培養一個與之相反的習慣,並對新的習慣加以無微不至的關愛、呵護。一旦這個新的習慣培養成熟,舊的習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被取而代之。
作為一個「過來人」,筆者自然也採用了許多克服「肉慾」方法。下面是大多數素食者都採用過的共同方法。
首先,要購買一本全面介紹素食主義理念的書,再買二至三本素食烹飪方面的書。花錢買書是養成一個令你終身受益的好習慣的必要投入。你可以為此精力更旺盛,壽命更長,節約更多的錢,因為素食的開銷一般只有非素食的一半。
然後,你要認真從書上了解為什麼吃素好,並且記住這些道理,常常提醒自己。之後,再根據菜譜學習製作一兩樣令你喜愛的素菜,它們將成為你過去正餐中葷菜的主要替代品。平時盡可能採購各種素食原料,以增加素食的花色品種,提高吃素的興致。有很多用豆製品、面筋和香菇等原料製作的仿葷素食材料,可以經常買來代替肉食,例如素雞、素鴨、素魚、素火腿、素什錦……
參加素食協會或類似的沙龍聚會,要經常與其他素食者交流經驗和心得體會。若有宗教信仰,要經常去寺廟裡燒香聽經,多親近自己信賴的高僧大德,多與吃長素的老修行們一起共事,了解殺生受報、因果輪迴的道理。
當然,如果你吃肉的積習真的很重,在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之後,仍然還想吃肉……那麼,請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參觀一個屠宰場。我相信,那裡的血腥、殘忍、肮髒、恐怖……將像噩夢一樣緊緊纏繞著你不放。因此,你將再一次努力,直到成功。
事實上,許多素食者說戒葷就像戒煙一樣平常,甚至比戒煙更容易。因為戒煙的結果僅僅是除去了一個不良習慣而已,卻無法獲得更大的精神意義。而素食的轉變過程,會帶給你越來越愉快的心靈解放。
除身體更加健康之外,你還會因為正在投身於低碳、環保和仁愛的理想事業而充滿喜悅。你已經知道,素食是人類自然的飲食;素食對地球環境的損害是最低限度的;素食使人了解到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和有尊嚴的。
史幼波的綠色原則
選料原則
盡量自己種植,自己烹調。
盡量購買有機食品、當地出產的瓜果、買當地或附近地區生產的食品,不買急凍、空運、罐頭類食品。
盡量用優質過濾水(不用水龍頭水、白開水、蒸餾水)煮飯、燒湯。
盡量吃糙米、全麥粉面。如果自己或家人不習慣,先用三成糙米七成白米,習慣了之後再增加比例。
盡量買未經處理過的佐料,例如生芝麻、杏仁、南瓜子等。
多吃生的亞麻子油、山茶花油、優質橄欖油,不吃花生油、粟米油、麻油。
烹飪原則
盡量用蒸或煮的烹調方式,而不「起鍋」爆炒煎炸。
可以生吃蔬菜的都盡量生食(例如紅蘿蔔、番茄、青瓜、西芹、生菜等),不可以生吃或不習慣生吃的,盡量選發芽食材(例如豆子、小麥等)或搾汁(例如薯仔、苦瓜等),盡量將習慣於吃全熟的食物(例如粟米、西蘭花、菠菜等)改為吃半熟。
盡量用明火(煤氣、石油氣等)煮食,少用電器(電飯煲、電水煲、電磁爐等),更不用微波爐。
多用真空煲(省燃料又方便,也較能保存營養)。
盡量用中火白鍋加蓋(不加水或油)來燒熟多水的青菜(例如通心菜、白菜、菠菜等),盡量不用油炒。
營養增值原則
食豆類最好先催芽,方法是用水浸4至8小時,然後放在玻璃瓶內(可以用紗布包住瓶口,用橡筋圈紮緊),倒幹水分,置陰涼地方,然後每日換水(天涼2次,天熱3至6次),過2至4天,出芽後再吃;紅腰豆必須用滾水煮沸20分鐘後才可吃,否則可能中毒,若發了芽則可放心食用。
將小麥碎粉、海苔碎粉、小麥胚芽、芝麻、螺旋藻粉、綠茶粉等灑在粥粉面飯中拌食,勿加熱。
習慣將煮好的菜湯作為「底湯」,用來煲粥煲飯,營養更豐富。
凡是用米、豆、果仁,都先用優質清水浸一段時間,讓其中含有的天然有毒物質溶解。白米一般浸1至2小時,扁豆綠豆之類浸2至4小時,果仁及大粒的豆類浸4至8小時。
進食原則
盡量吃得簡單,包括少工序、少份量、少佐料種類、少調味品。
盡量不吃白糖,若需要甜味,可以考慮蜜糖或栗芯糖,亦可用少量的原糖(深色的蔗糖)調味。
盡量不將剩餘食物留到下一餐,絕不用保鮮紙保鮮。
盡量多吃芽菜(黃豆芽、綠豆芽、苜蓿芽等)及(小麥草、葵花子苗、蕎麥芽苗等),不吃五辛(蔥、蒜、韭、薤等),不吃蛋,不吃一切奶類食品,不吃惰性食品(冬菇、草菇等)。
盡量吃室溫食物及飲品,不吃冰冷或燙熱的食物飲品。
心情欠佳不吃、趕時間不吃。進食不言,細嚼慢咽,黃昏後不進食。
用感恩的心情吃飯,進食即是祈禱、靜心,即是感念萬類蒼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