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淨慧法師  2012/03/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沒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飯、人來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動念都是生活的表現。處在迷惑的狀態下,生活就是煩惱,而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就是生活禪。

工作上班都是生活,生活就是煩惱,而禪就是菩提。現在的人們,做事情時會有很多痛苦,但換個方式去看這些事情,會發現之所以有這些事情,是因為有很多人需要你。換個角度看,你就可以快樂地去做。

而禪的目標是讓我們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不要轉移你的目標,這是生活禪入門的基本方法。生活禪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飯也是生活,工作也是生活。生活禪的中心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覺悟人生,所以能夠安住在當下;奉獻人生,所以能守一不移。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種奉獻。

一念迷是眾生,一念悟就是佛

很多人以為信佛就是信神。其實不相信有神可以,但要相信有佛,因為佛就是你自己。佛說:眾生即佛,心淨即佛,心悟即佛,這個你要相信,信自己身上的佛性,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則皆可成佛。一念迷,就是眾生,一念悟,就是佛。信佛不是信神。但是,也正因為不相信有神,所以我們人類的敬畏之心淡薄了,沒有敬畏之心就可以為所欲為。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人可以不相信有神,但是要相信一個規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有這個敬畏之心,很多人就失去了約束。

恪守規律才有自在

怎樣能讓規律有個讓人警醒的體驗?就是賞善罰惡的能量。一切事物的存在,最後都是個能量而已,賞善罰惡的能量看不見摸不著,但感受得到,是宇宙的大法則,無論承認與否,這種能量都是存在的,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它不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針對芸芸眾生,不在這個眾生身上起作用,就在那個眾生身上起作用,因為生命是有共通之處的。佛說:法身只有一個,諸佛眾生同一法身。所以這種能量是普遍的,無處不在的,隨時可以發生的。要看緣,緣就是條件,條件成熟了,它就發生了。

但恪守規律是不是就不自在了呢?自在,不是說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一定的規範範圍之內才能真正有自在。比如國家有各種法律,但有很多人是自由自在的,因為他並不去觸犯法律。人總要有一些基本的約束,基本的約束有了,你才可能真正有自在。這就包括對規律的遵循。

而佛家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些都是人們基本可以做到的。遵守五戒了,你就自由,你就自在,因為五戒所戒的,都是對己對人都不利的事情,這些事不做,應該是一個人人格上的美德。

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所謂生活禪,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那麼生活禪的宗旨是什麼呢?就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佛教講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才能覺悟人生,大慈悲才能奉獻人生;大智慧就是自覺,大慈悲就是覺他。這就是我們學佛的宗旨,也是中國大乘佛教一智二悲的根本宗旨所在。

我經過將近70年學佛修行的體會,覺得我們人生除了生活以外,好像沒有第二件事。那麼什麼是生活呢?我們處在迷惑的狀態下,生活就是煩惱,有生活就有煩惱,有煩惱就該修行。煩惱體現在哪些地方呢?就體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穿衣、吃飯、人來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動念都是生活的表現。因為我們還處在迷失的階段,所以我們的心境、我們的生活也是一種染污的生活,染污的生活就是煩惱、就是生死。

既然煩惱在生活中,生活就有煩惱,我們怎麼樣來轉化煩惱呢?就要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來轉化煩惱,這就是生活禪法門。也可以說生活就是煩惱,禪就是菩提,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這就是生活禪。

起心動念中勤修「戒定慧」

當然這裡所說的禪,不僅僅是禪宗的明心見性、參話頭的禪,而是把所有的修行都融攝在生活當中加以落實。因此要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這四句話既是修生活禪的四句口訣,也是我們修一切法門的根本要領。

而修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戒定慧——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在生活中息滅貪瞋癡,在生活中淨化身口意。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內容。修行可以在一切地方落實,我們起心動念的每一個當下都是修行的最好時刻,處處可以落實,時時可以進行,將生活變為一種實實在在的修行實踐。

佛法落實在什麼地方呢?要落實在世間,世間實際上不等於我們這個塵世,世間就是煩惱,世間就是生死。要在生死中修行佛法,離開了生死、離開了煩惱,佛法也就沒有什麼作用了。所以佛法要在生死中求,在煩惱中求,在污泥濁水當中求。佛法是一種對治法門,對治我們的煩惱,對治我們的生死,所以要將佛法融化於世間。

將個人融化於大眾

最後要將個人融化於大眾。因為我們個人總是非常渺小的,佛說世間沒有一件孤立的東西。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就是仗因托緣而來,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還是仗因托緣而生存,我們學習佛法,成就世間一切事業都是仗因托緣而有。所以我們一定要將個人放在大眾中,不能離開大眾而尋找個人的安閑自在。因為個人的安閑自在正是大眾的成就,沒有大眾的成就就沒有我們個人任何一點小的成就。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感恩的心來面對大眾,面對世界,面對天地萬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無論晝與夜,應常念佛陀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佛陀。 ...

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

在法供養裡面,如說修行這是根本,也可以說七種法供的...

許多人學佛很多年,連正知正見都搞不清楚

現在信佛的人這麼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

學佛者的發心誤區

普通人因為從凡夫心出發,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麼學佛...

星雲大師:為何要學習

學無止境!人生該學習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生命本身即...

妙蓮老和尚《出世間名利》

我們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當然要!不過世俗人是求世間...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樣修行

汝處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當勿與彼同,則...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念觀音聖號要知道怎樣名為觀音?應顧名思義,因義知名...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人生修養的四大選擇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說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寶...

節儉惜福,念恩報恩

修行的機緣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會共同修行,所謂十...

如何做到無慾無求

1、從世間法來說 要做到無慾 在世間法上,所謂的無慾,...

淨慧長老追思荼毗法會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

2013年4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

蕅益大師《淨土玄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

您可知江上船隻多少

脫名韁利鎖,乘法船遨遊。 破我執自在,為蒼生奔走。 ...

邪淫的可怕

人們都知道殺業非常可怕,卻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們...

觀心無常,調伏我見的顛倒

以下的觀心無常跟觀法無我,偏重在調伏我見的顛倒。就...

猴子度惡人

無數劫以前有一隻猴子,它在深山中修行,它的心地非常...

一門出了七院士的錢氏家族

一門出了七院士,這在中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語 dasa disah,巴利語 dasa disā。為四方、...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土宗是比較特別的法門。我們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這個利他的心好處很多,會減少很多罣礙痛苦

最後講一個小故事,讓諸位去體會一下。這個故事不一定...

【推薦】洪應明《菜根譚》下集

一、樂者不言  言者不樂 談山林之樂者,未心真得山...

散步有八大好處

1、散步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跳慢而有力。 2、散步能...

經常這樣觀想,佛菩薩的力量就跟你合而為一

【時諸大眾聞說地藏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稱讚功德。皆獲...

【佛教詞典】四毒蛇

(譬喻)以四毒蛇喻地水火風之四大也。涅槃經一曰:自...

【佛教詞典】善知所有沙門婆羅門

【善知所有沙門婆羅門】 p1149 瑜伽九十五卷二十一頁雲...

【視頻】六字聖號(古琴純音樂版)

六字聖號(古琴純音樂版)

【視頻】慧律法師《惡性比丘,應默擯之不與共語》

慧律法師《惡性比丘,應默擯之不與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