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寧靜

學誠法師  2013/04/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寧靜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平靜與安詳。可是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享受這些,越來越沉溺於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心靈越來越麻痹與僵化。

當今越來越忙碌的社會,清閑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即便這麼一點點少得可憐的清閑,又大多被浪費在光怪陸離的聲色饕餮之中,內心沒有片刻的喘息餘地。比如到了週末,本來辛苦了一週,總算有清閑可以休息一下,但是有多少人願意安安靜靜地待在家裡,喝點茶、看看書,獨享一份寧靜呢?很多人一旦寧靜下來,就會感到無聊、躁動、空虛,然後像對待仇人一般把寧靜趕走,尋找各種各樣的興奮和刺激填滿自己的心靈。

興奮和刺激所帶來的快感是短暫的。心理學指出,人有一種「感受適應」的心理現象,也就是當感官持續受到某種刺激,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出現疲勞,刺激所引起的感受會逐漸消退。只有加大刺激的強度,才能達到以前的感受水平,而越來越強的刺激只會讓人更加迅速的疲勞,直至最後身心俱疲,再強的刺激都沒有用了。佛教稱這類不可持續的感受為「壞苦」。

所以,刺激固然誘人,但一定要適可而止,就如同山珍海味固然好吃,但不能頂飽。寧靜看似平淡,卻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飯雖然滋味一般,卻可以保證身體的營養和能量,不讓人挨餓。

寧靜來自於調養內心。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在當今資訊氾濫的社會裡,洶湧的信息洪流裹挾著所有人,乃至企業、國家都無時無刻不繃緊了弦。人如果長期處於高度的緊張狀態,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對於周圍環境的變化容易產生過度反應,在生活中製造出不必要的糾紛和困擾。如果人能夠平心靜氣地思考問題,就會降低誤判的風險,消除很多誤解和矛盾。

古人曾經流傳下來很多調心與養心的方法,禪修就是其中一種。當禪修達到一定階段,身心會獲得一種純然的喜樂,是任何世間快樂都無法比擬的。也有一些方法經過現代人的改造,失去了原有的真義。例如,瑜伽本來是古印度的修心方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輔助內心修煉,通過修行瑜伽達到證悟的境界在古代非常普遍,這樣的人被稱為瑜伽師,而瑜伽行派更是大乘佛教的兩大主要流派之一。不過,現代人大多把瑜伽當成一種鍛煉技巧或減肥體操,僅是為了身體健康,這就不免大材小用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佈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的大小嗎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認為佈施的東西要數量多、品質好,...

如何區別真心與妄心

什麼是真、什麼是妄,佛陀再加以詳細的料簡。這地方有...

你原本就很快樂

一個有錢人,不知道怎麼樣找到快樂,於是背了一袋子金...

思考方式決定你快樂或煩惱

有時候我想:人為什麼會生氣?其實人生氣的時候往往是...

通過外在的浴佛,來改變我們的內心

在浴佛法會的時候,我們要誦一個偈子,我今灌沐諸如來...

覺得環境不好,為何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九種無為法:九無為說,窮生死蘊,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行菩薩道要謹防五種心魔

人與人之間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壞是由分別智來判斷...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原文: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鞲者。佛四聖諦,...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每年農曆七月間,中國佛教界,盛行超度救濟的法會。一...

所謂的頓悟,都是從因地栽培來的

這個淨法的熏習,它的體性是無漏的,所以它跟阿賴耶識...

憨山大師《心經直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

其形雖寐,但聞性不昏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

心一定下來,那個舒服是難以言表的

現在講講念佛的感受。今天有居士來找我,她說她在念佛...

【推薦】地獄的境界從哪裡來的

有這麼一個例子,也是《安士全書》裡面的,在《萬善先...

沒有一個是求來的,都是修來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內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

聖嚴法師《苦報與福報》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豐富,也是最...

初學佛,不離名言;真見道,不帶名言

我們剛開始去學習佛法的時候,是要從語言文字,離開語...

每天拜佛的重要性

我們每天修行,必須要有一段時間來禮佛。禮佛一方面降...

念佛人臨終時要注意什麼

問: 請問老和尚,念佛人臨終時要注意什麼? 本煥法師...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

蘇州彭紹升:現居士身弘淨土,預知時至西方去

庭前有遺粟,鳥雀共欣欣。 迴首見人影,翻然入遠雲。 ...

愛的眼睛都能看到

2009年11月最後一個週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莫克小...

【佛教詞典】命根

【命根】 p0812   瑜伽五十二卷十頁云:復次云何命根...

【佛教詞典】四梵福

指得生梵天之四種福業。即:(一)供養如來馱都(舍利)...

【視頻】大力法師《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簡釋》

大力法師《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簡釋》

【視頻】大安法師《弘揚佛法是出家人的責任》

大安法師《弘揚佛法是出家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