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誰動了我的這潭水

濟群法師  2011/11/08  大字體  護眼色

今天這個世界,為什麼有那麼多問題?物質條件日益改善,自殺率卻居高不下;娛樂方式應有盡有,抑鬱症卻不斷增多。而從環境來說,看看這些年頻頻發生的各種災難,就知道我們生存的環境已經惡化多麼嚴重的程度。所有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源於人的心理問題,源於人類的生活方式。

因為我們的內心混亂,所以就會有混亂的生活觀念;因為我們的觀念混亂,所以就會有混亂的生活方式。現在有個流行詞叫做「某某控」,而這個「某某」,可以是娛樂,可以是衣食,可以是工作。更具控制力的,則是日新月異的電子產品,以及伴隨這些產品而來的種種功能,或者說,是種種誘惑。面對這些無所不在的誘惑,我們是無力自主的,只能被它們牽引著,不斷追隨一代又一代的新品。我們只知道新一點,更新一點;潮一點,更潮一點。卻不曾看到,這種追逐使我們的心變得多麼混沌,多麼盲目。

人類如果不建立一種智慧的生活觀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改變心態,也不可能改變生態環境的。佛教所說的戒律,就是幫助我們簡化生活,進而達到簡化內心的效果。如果把心比做一潭泉水,負面情緒就是其中的垃圾。我們的生活越複雜,製造的垃圾就越多,帶來的污染就越大。

平常的人,心總是在東攀緣,西攀緣,片刻不得停息。這就會使內心的垃圾不斷攪動起來,翻滾起來。通過專注一個所緣,其它念頭就不再有機會活動。當心漸漸平息,我們會發現,原來每個人內心都有認識自己的功能,都有覺知心念活動的功能。

所以在禪修過程中,需要有止有觀。這個止,就是使心持續地安住在一個對像上,以此培養心的專注力和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修觀。就像一潭水,當雜質沉澱下來,它就恢復了原有的清澈,恢復了原有的照物功能。這時再往裡邊扔一根草,扔一塊石頭,就會看得清清楚楚,但又不會去追逐這根草,追逐這塊石頭。

當內在的觀照力產生,我們才有能力看清內心的一切活動,在念頭生起的每個當下都清清楚楚。因為清楚,就不會盲從,不會隨轉。當我們對念頭和情緒保持距離,就有能力照破它,化解它。

事實上,這種力量是我們內心本來具備的。所以,佛教提倡「自依止」,也就是依靠自己。在修行路上,每一步都要靠我們自己去走,每一個障礙都要靠我們自己去跨越,沒有誰可以代替,沒有誰可以包辦。但僅僅靠自己還不夠,因為心靈世界錯綜複雜,有暗礁,有歧路,有陷阱,有幻象,沒有經驗豐富的老師,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隨時都可能迷失方向,半途而廢。所以,我們在自身努力的同時,還需要方法,需要有善知識的指引,也就是「法依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不是境緣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詞,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首...

臨事對人時,應抱持怎樣的態度

我們每天張開眼睛後,生活的二六時中,總會面臨許多不...

一切境界,唯心所現

我們修學淨土念佛法門,一定要對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聖嚴法師《兩個瞎子,兩種境界》

在我小時候出家的狼山,有兩個瞎子。一個是山上的法師...

用心來轉境

登山客都有爬山的經驗,陡峭的高山,直上很難,必須要...

內心創造了外境,外境又牽動我們的內心

整個修學佛法的目標,就是把我們的生命提升,從雜染的...

盎覆不吉蟲喻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隨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凡事都要隨緣,人必須隨著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濟群法師:可否帶著超度的心殺死蚊蠅

問: 可否帶著超度的心殺死蚊蠅? 答: 佛教所講的不...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何念

問: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提到都攝六根,淨念...

逆境現前是否也要違心接受

問: 逆境現前,比如下崗,是否也要違心接受? 濟群法...

佛教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積極意義

問: 佛教的存在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積極意義? 濟群法師...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

懺雲法師《修行法語·淨土篇》

○勸修淨土 餘少聞輪迴往返之說,輒自悲流浪五濁,悵...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

洗手間裡的宴會

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獨自帶一個四歲的男孩。主人也曾...

修行起來為何很困難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幾個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應當要先認識的。...

慈雲懺主:心裡憶佛,並作出善良的誓願

修習淨土法門,應該實行信、願、行三件要事,具備了這...

句句消歸自心

祖師們常常教誨我們,要做到句句消歸自心,如說修行。...

佛法宇宙觀之劫與世界

在此之前,我們講過了這麼多的國土呀,界呀,道呀,今...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

淨土法門是權法還是實法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聞言,淨土法門,全屬小乘。極...

聖嚴法師:識人識己識進退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許多人有關係,不能天...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

【佛教詞典】五事真俗分別

【五事真俗分別】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六頁云:問:相、...

【佛教詞典】真義有六種

【真義有六種】 p0919   瑜伽六十四卷四頁云:復次應...

【視頻】智海法師《觀音菩薩修證法門》

智海法師《觀音菩薩修證法門》

【視頻】大安法師《修不淨觀對治淫慾》

大安法師《修不淨觀對治淫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