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2013/06/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憨山大師在《示馬居士》法語中,以學道之人的五種心來開示馬居士。憨山大師所講的學道人的五種心主要為以下五種: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業之本;第三要真真看破,世間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虛華不實;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惡業,將來一墮地獄,受種種苦,無人救護;第五要知現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間。若此息一斷,則再求今日參禪學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況受用富貴乎?

憨山大師所講的修道之人的五種心,是學道之人應當銘記在心的箴言,學道之人若具備此五種心,則對於目前一切虛華境界,自然冷淡,心地自然清淨,向道之心也日久彌堅。現對這五種心作簡略論述,希望能對同修有所啟示。

第一種心是要為生死心切。

學道的目的是為了斷煩惱、了生死。人活在世上,要經歷諸多磨難和痛苦,如果再不珍惜人生,作惡多端,以後還會在六道之中輪迴,求出無期,苦不可言。一個學道者從入道之初就應當認識到生死輪迴的苦楚,從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只有堅定了為生死的心切,學道者才會心無旁騖,專注修學。在修學的過程中,學道者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塵世的污濁和人世的矛盾痛苦,從而能夠發起出離之心。

第二種心是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業之本。

佛教講人生是苦,許多哲學家也認為人之所以有痛苦是因為我們有身體的存在。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人若要脫離人間的各種痛苦,就應當了卻生死輪迴,由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人一旦能夠修行成就,就可往生極樂淨土,永不再受人間之苦。

憨山大師為了促使修道者認真修道,特提醒學道者要時時想到身是苦本,想到自己在五濁惡世中所受到的各種苦難,更加增長自己的道念,從而積極向上,早日成就。

與此同時,憨山大師認為不僅身是痛苦的根源,而且,人心也是產生妄想和造作惡業的根本。佛教講一切唯心所造,凡夫之心妄念紛飛,現代社會的各種聲色貨利都在誘惑著修道之人,如果修行者沒有一顆堅定向道的決心,便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種誘惑所俘虜,從而見異思遷。修行者若不能在修行過程中心如止水,就會被妄想所束縛。若是所產生的妄念是邪惡之念,就會成為造業的根源,有時還會在惡念的驅使下造作種種惡業,學道不成,反而墮落。因此,放生偈語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忘。心忘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所以,學道之人只有熄滅妄念之心,才能夠真正專注道業。

第三種心是要真真看破,世間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虛華不實。

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人之所愛,很少有人能夠看破。我們常說「名韁利鎖」,意思是說名和利就像韁繩和枷鎖一樣束縛著人的自由,使人得不到解脫。如果我們能看淡一些這些名利,我們將會過得輕鬆而充滿樂趣。

然而,在這個充滿慾望和追求享受的時代,人的慾望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也許是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功名利祿成了人們奮鬥的目標和人生的目的。歷史上有多少英傑,有多少文人墨客,因追名逐利而落得鬱鬱寡歡,無奈和悲憤。無論是官場、生意場,還是其他社會圈子,成功者、青雲直上者畢竟是少數,於是生活中演出多少為名利所困、所擊敗的悲劇。

名利確實可以給人帶來許多好處。恰當的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往往容易催人奮起,服務社會。然而,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有滋有味,不妨在名利的砝碼上減輕幾分,看開名利,看淡名利,才能活出生命的本色,不為浮名微利而斤斤計較,也不因得到名利而飄飄然,要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

作為一名學道之人,在面對功名富貴之時,首先應當想到,一個人縱使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知名度,最終也是要離我而去的,沒有一個真實的存在,到人身死命終之時,只有自己一生所造的善惡之業跟隨自己,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當學道之人看破名利之時,他才能夠不受名利的誘惑,進而能夠安心修行。

第四種心是要怕今生造下惡業,將來一墮地獄,受種種苦,無人救護。

學道之人應當明因識果。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始終要將因果放在心中,時刻銘記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時常畏懼惡報之苦,在日常修行生活中,時刻要想想如果人造作種種惡業,將會遭受境遇不同的苦報,或來世或生生世世在地獄之中受各種各樣的苦難。

修學之人若能時常念及地獄眾生所受的各種苦難,想到假使自己投生地獄後無人救拔出離苦趣,那種對世間五欲六塵的貪戀之念就會減少許多,造作惡業的念頭也會當下熄滅。與此同時,他們的善念善行也隨之增加,為自己的將來種下了善根,將來也會遠離苦趣。

第五種心是要知現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間。

若此息一斷,則再求今日參禪學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況受用富貴乎?佛陀在世時曾問弟子:「生命在幾間?」許多弟子都作了不同的回答,佛陀都不滿意,其中只有一個弟子說:「生命在呼吸間。」佛點頭讚許。人的生命其實很脆弱,一息不來,一期生命也就終結了。

俗話說,「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看看我們周圍的人,少年夭折者有之,英年早逝者有之,能夠活到耄耋之年的人,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天災人禍、貧窮疾病隨時都有可能奪去人的生命,一個人也許剛才還有說有笑,一息不來,頃刻之間就陰陽兩隔。

對於生命如此短暫和脆弱,憨山大師要求我們要珍惜生命,善用人生來精進修道,不要將修行的事都拖到明天去做,要知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一旦學道者失去人生,再想用功修行,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更談不上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了。

以上是憨山大師向馬居士所開示的學道之人應當懷有的五種心。這五種心不僅是對馬居士的勉勵,就是對當今的修行者也是一種警策。願現世的學道之人,在身心放逸之時,多想想憨山大師的這五種心,你就一定能夠懸崖勒馬,心繫道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都以這個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時候修行是依著《占察懺法》...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一日,佛子羅睺羅等五十位沙彌,聽聞佛陀講述波斯匿王...

順境安適,般若無緣

每天晚上要給自己一個總結:今天我的言語行為、我的心...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檢視自我,清楚專注地活在當下

午後的陽光穿透深色窗簾,投射在雲來寺的會客桌上,照...

修道的第五難

學佛、修法很難,比如我們常說的四種難:人身難得、中...

行醫與學佛

人們在生病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醫生、醫藥,在患者眼中,...

【推薦】念佛法門的專修與雜修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剛好是第十九願的印證,你看蕅益...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學佛的兩種用心

佛學是一種心理學,最著重心理訓練和修養。楞嚴經說:...

弘一大師法語擇要

目中有人助緣多,心中有德福報多, 耳中清靜和諧多,心...

大乘行者回家的過程

問: 在〈信解品〉中,小乘聖者以種種譬喻自述回小向大...

各種水果的保健與養生功效

蓮霧: 解熱、利尿、寧靜神經作用。 鳳梨: 對人體組...

不後悔過去,不擔心未來

人們通常認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氣裡行走是個奇跡。但我...

請您來安排我的一切!

世上的一切,有多少人力不能為?至愛的親人離世,人命...

割十補百

電光易滅、石火難留,逝水絕歸源之路,落花無反樹之期...

【推薦】應在福中更修福,切莫福報造惡業

有的人不明白,為什麼做了惡事,卻沒有惡報。比如說生...

出家人可以贍養和照顧父母嗎

經常有人會問,出家人可不可以贍養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破除滅結,圓破識陰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

良師益友如何尋覓

問: 芸芸眾生中,良師益友如何尋覓?結交「益友」的...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

是夫妻就一起把它戒了吧

1、戒:在外人面前爭吵 夫妻在生活中難免磕磕碰碰,但...

聖嚴法師《為什麼要做佛事》

什麼叫做佛事? 廣義的說: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

《善生經》為現代人提供的保富法

追求財富是世人普遍的希望和目標。然而,世間的富人,...

從衣服看女人福報的走向

一個女人的福報走向,從服裝就可以看出來。夏天到了,...

【佛教詞典】三種成就

【三種成就】 指唯識宗所說的種子、自在、現行三法。成...

【佛教詞典】四類出家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即身雖為僧伽,但心猶有顧惜愛戀...

【視頻】妙境法師《建立正知正見與調心》

妙境法師《建立正知正見與調心》

【視頻】念佛發音不準怎麼辦(淨界法師)

念佛發音不準怎麼辦(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