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定慧學有門入

明一法師  2013/11/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戒定慧學有門入

佛法的修行實際上就是修戒、定、慧,因為修戒可以讓我們得到福報。有了福報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就不會有障礙,我們做什麼事情就會很容易實現,就可以用更少的時間來實現自己更多的願望。而智慧是佛教目的,有了智慧我們可以輕鬆解決煩惱,有了智慧我們可以了生脫死,有了智慧我們可以幫助別人。所以修行不外乎是修福與修慧。《法華經》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修行結果阿羅漢是證到一切智;菩薩是證到一切相智;佛是證到一切智智。過程是一樣的都是修持戒、定、慧。如何修行要看各人的因緣,每一個人的用功方式一定是不一樣的,但產生的結果會是一樣——智慧。所謂八萬四千種法門,因八萬四千種根性而設。

這裡向大家介紹禪宗第四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這本書上把修行的方式和結果都講得非常清楚。比如書中解說:‘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淨?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心,亦不思惟,亦不觀行,亦不散亂,直任運;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獨一清淨究竟處,心自明淨。或可諦看,心即得明淨,心如明鏡,或可一年,心更明淨;或可三五年,心更明淨;或可因人為說,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須說得解。經道:眾生心性,比如寶珠沒水,水濁珠隱;水清珠現。’我們要怎麼才能開悟,才能了達事物的真相?前面這段修行的方法和結果祖師全給我們說出來了。

再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裡說的:‘深行菩薩入生死,化度眾生,而無愛見。若見眾生有生死,我是能度,眾生是所度,不名菩薩。度眾生如度空,何曾有來去。《金剛經》云:滅度無量眾生,實無有眾生得滅度者。所以初地菩薩初證一切空,後證得一切不空,即無分別智。亦是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是空。所以菩薩修學空為證。新學之人直見空者,此是見空,非真空也。修道得真空者,不見空與不空,無有諸見也。善須解色空義。學有心者,要須心路明淨,悟解法相了了分明,然後乃當為人師耳。復須內外相稱,理行不相違,決須斷絕文字語言,有為聖道,獨一淨處,自證道果也。’這裡就把我們修行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指出來了,讓我們能夠輕鬆入道,少走彎路。

還有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裡說的:‘略而言之,凡有五種:一者知心體,體性清淨,體與佛同;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恆寂,萬惑皆如;三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於法界之中,未曾有礙;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這又把五種用功方式也詳細地告訴我們,就看我們怎麼去做了。

又比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裡說修行的結果:‘真得心者,自識分明,久後法眼自開,善別虛之與偽。或復有人計身空無,心性亦滅,此是斷見人,與外道同,非佛弟子。或有人計心是不滅,此是常見人,亦與外道同。今明佛弟子,亦不計心性是滅,常度眾生,不起愛見;常學智慧,愚智平等;常在禪定,靜亂不二;常見眾生,未曾是有,究竟不生不滅,處處現形;無有所聞,了知一切,未曾取捨;未曾分身,而身遍於法界。’如此等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實在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導書。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這本書老和尚在2003年四祖寺禪七期間作過詳細的解釋,全部的文章在《雙峰禪話》裡面可以找到。各種修行的方式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要看各人的因緣,關鍵是要對準自己的情況認準一個法門,真正做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裡講的:‘得意即忘言,一言亦不用。’或者禪宗祖師講的:‘老鼠啃棺材’。知道了修行的方式以後,精進不斷,如救頭燃將來總有一天大開智慧得大成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

不注重福慧資糧的積集可否往生

問: 有些人也深信切願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資糧的積...

【推薦】持誦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這些大概法師們都給你們講過的,我重複一道,...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

聖嚴法師《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六度萬行 即是福慧二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福慧雙修的重要

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圓瑛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領袖,他三十六...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人體七個器官最怕冷

寒冷的冬天一來臨,對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驗。面...

諸經釋忍辱

《六度攝論釋》云:能滅盡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隱。...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現代人物質生活非常進步,但心靈依然空虛煩惱,這是為...

世尊降兜率入胎因緣

兜率天宮中,一生補處菩薩──護明菩薩,即將降生娑婆...

福是種來的,不是求來的

過去有一個人問佛陀說:我身體一直很不好,我到處求神...

三界的果報都是不安穩的

橋陳那比丘先講出一個譬喻說:世尊!這就好像是一個從...

培養不孝兒女的六招

看看自己作為父母是不是已經在培養不孝子女: 1.百依...

規範身口意三業

敬畏因果就要規範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身業不能去殺生,...

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的意思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

度眾生的心發不出來,這樣能否往生

問: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有云: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

妙觀察 善分別

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波斯匿王前往頂禮佛陀...

唐密阿闍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釋一行,俗姓張,為巨鹿人氏。本名張遂,於嵩山皈依剃...

無明雖然顛倒,覺性依然不動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整部《楞嚴經》都是在講這八個...

慧律法師《往生是現在的事》

往生就是現在的事情,就是當下轉念頭的功夫,絕對不是...

佛用什麼態度來對待眾生呢

針對我們這些背性、遭苦的眾生,佛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

【佛教詞典】三種布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以財物作布施;法施是說法...

【佛教詞典】振鈴

(儀式)密教之修法,或為喚召諸尊,或為表歡喜而振鈴...

【視頻】佛寺巡禮-海南三亞南山寺

佛寺巡禮-海南三亞南山寺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我所鳥》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我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