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靜波法師  2016/11/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古德法華偈頌云:「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意廣含藏,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潤,口內醍醐滴滴涼,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跟大家分享一下。

「六萬餘言七軸裝」,《法華經》有六萬多字,「七軸裝」應該是七卷的意思。

「無邊妙意廣含藏」,什麼叫「妙」?不可思議。輪迴是可以思議的。大家看著好、看著壞,都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是佛法告訴你,那不是真的,不是固定的。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都不是固定的,所以你才能夠解脫自在。

「白玉齒邊流舍利」,就是我們在讀誦的時候,口在讀誦,心裡在想,身體在相應。所謂的「舍利」就是法舍利。我要告訴諸位的是:骨舍利不如法舍利。骨舍利是戒、定、慧的結晶,法舍利就讓你能夠擁有這樣的結晶。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重視骨舍利,而不重視法舍利——就是我們讀的《法華經》,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紅蓮舌上放毫光」,人們都焦慮、苦惱,我們去轉化的時候,本來就沒有一個固定實在的焦慮、苦惱,我們就解脫了——火焰化紅蓮。「紅蓮舌上放毫光」,毫光是佛的徵兆,就是你可以作佛,你今天讀《法華經》你就可以有一顆成佛的種子。

「喉中甘露涓涓潤」,你在念的時候,你發現它是救苦救難的,它是解除我們煩惱的,它是細水長流滋潤我們自己的,當然也會影響別人。

「口內醍醐滴滴涼」,所謂醍醐灌頂就是妙藥。我們自己焦慮、苦惱的時候,就會讓我們清涼自在。

「假饒造罪過山嶽」,就是假使無量劫來,我們所造的罪業,像山那麼高,像五嶽那麼高,非常之多,讓人望而生畏。

「不須妙法兩三行」,我們現在,佛教的江湖上,經常有人說「消業障」,那我今天告訴諸位的就是:你身體做不到,就是業障;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就是業障;你思想想不開就是業障。前幾天,我們接待一個局長的妹夫。妹妹沒了,就說那魂在他身上,嚇蒙了,黑天白天不敢睡覺,蒙了。誰說的?是佛教徒說的。什麼樣的佛教徒?山寨版的,這種山寨版的影響更大,影響更廣。所以,我們要提高警惕,依教奉行,以法為師,依法不依人,很重要。如果我們真明白了,原來我們所造的罪業,也不過是「過去心不可得」,那你還糾結什麼?「不須妙法兩三行」,《妙法蓮華經》幾行就可以消你的業障,為什麼我們今天不珍惜呢?我們很多佛教徒不務正業,連三皈依都沒有做到,讓人很失望、很遺憾。所以,我們今天捫心自問,應當警醒自己,激發自己依教奉行。

《法華經》序品中有:「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這兩三句就可以度人了。什麼意思?

「以慈修身」,我們去結緣,要給別人歡喜,別人痛苦我們應該幫忙;

「善入佛慧」,心裡平衡,即使別人不讚嘆我們,不感恩我們,我們心裡也平衡。因為你要成佛,你要解脫,你憑什麼做交易?

「通達大智」,大智就是你明白,六道輪迴都是幻化的。

「到於彼岸」,解脫自在。

這個應該是又有「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我們現在在幹什麼?哪是大法?搞什麼狐仙、黃仙附體,這些個跟佛法有關係嗎?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這樣的東西是有廣闊的市場,打著學佛的招牌,做著跟佛法完全不相應的事情,這樣的人特別熱鬧,特別多。

在經文中有二萬日月燈明佛,都是同名同號。最後一位佛叫日月燈明佛,他未出家前有八個王子。因他為妙光菩薩說大乘經的因緣——妙光菩薩是文殊菩薩的前身,所以,日月燈明佛說《妙法蓮華經》。說多長時間?六十小劫。一劫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生住異滅,比我們的生命要長多了。說六十小劫的時候,佛身心不動,他不會動座位。聽眾怎麼樣?「聽佛所說,謂如食頃」,聽的人就像聽一頓飯的時間。可見,時間和空間是不固定的。所以我們老往西邊去找,找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告訴你,極樂世界在你心裡。你要想得開,你就沒有業障;你的心淨了,你的佛土就淨了,可謂法喜充滿、不可思議!當然,為什麼不可思議?因為你現在是人。你現在是人,你就永遠也想不明白;你如果改變了你做人的想法,就會明白,原來這是可以做得到的。

彌勒菩薩問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光明神通的瑞相,這是《法華經》的因緣。為什麼彌勒菩薩要問?因為他未來要成佛。為什麼要問文殊菩薩?他代表智慧。彌勒菩薩代表我們的未來,學佛者的未來;文殊菩薩代表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佛教徒。你如果沒有智慧,你是盲修瞎煉的;沒有智慧,你的方便就是隨便、是藉口、是一種愚昧、是一種誤導。文殊菩薩就對彌勒菩薩說:「今佛世尊欲說大法語。」什麼叫大法?就是大乘,大乘就不是小乘,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我們的局限和困擾。

日月燈明佛說完《妙法蓮華經》就入滅了,就滅度了,然後把八個王子就交給了妙光菩薩,妙光菩薩就是他們的老師。八個王子中最後一個王子叫燃燈佛。燃燈佛是誰的師父?是釋迦牟尼佛,燃燈佛給他授記的。請大家注意,我們現實生活中,居然在黑龍江出來一個燃燈古佛,特別可笑。但是,一幫傻子在那裡折騰,騙了太多的人。什麼叫末法?「聽邪不聽正,聽騙不聽勸」就是末法,末法的徵兆是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法華經》多好!可有幾個人真正地、認真地去讀誦?沒有幾個的。

妙光菩薩有八百弟子請教日月燈明如來講《妙法蓮華經》。這位妙光如來就是文殊菩薩的前身,這八百弟子中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求名」——貪名利養,求名、求利。發心比釋迦牟尼佛都早,但是他還是成佛了,只是成佛比較慢。他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他學佛非常早,雖然求名求利,但是最後他必須明白,他也必然要明白,這個名、利都不可靠,都是過程,你只努力就好。我們現在追名逐利的結果有太多的後遺症。如果有太多的後遺症,我們不安全了;如果我們不健康,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這個東西?所以,佛教徒不是怕追求,可以追求,可以努力,可以成功,但是我們所追求努力的不過是一個過程。當然,我們也可以去結緣。

「求名」就是彌勒菩薩,他原來是妙光菩薩的弟子。所以,今天——現在世,這位「求名」就是彌勒,向文殊菩薩請教——就是原來的妙光菩薩,佛教就講因緣的,這就是因果。我們現在江湖上居然有人會看因果,有人會超拔?這其實都是鬼話。誰給你認證的?在書中所說的佛法都是佛給印證的。佛說的才是經,至少是佛給印證的才是經,個人說的不算。所以,佛教徒從來不搞個人崇拜。但是,我們今天的佛教江湖很混亂、很糟糕,我也希望藉著我們讀誦《法華經》這樣一個因緣,大家要提高警惕。騙子的服務態度一定是最好的,這裡邊有太多的佛托,太多的故事,請大家一定要注意。

你究竟是要慧命,你還要熱鬧?如果你要熱鬧,那你跟著隨波逐流就好了;要慧命,你就應當耐得住孤獨和寂寞,要有規則,按規則辦事。此中因緣微妙複雜,不過是緣起,緣起甚深、甚深……所以佛法是清淨的緣起法,我們是染污的緣起,所以追名逐利、認假為真;佛菩薩是清淨的緣起,讓大家解脫自在。說無常變化;說無我,沒有主宰性、實在性;說解脫,要超越生死輪迴。所以,哪裡有什麼附體?說這些幹什麼?說這些就是別有用心,就是江湖騙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

(第一講)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

如何超度過去所造的殺業

如果以前有過殺業的話,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

學佛與懺悔

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

下品中生是什麼樣的情況

下品中生是什麼情況,這是指破戒的眾生。這個人先求受...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裡。一人受罪...

造佛像有什麼功德

造佛像是一個因緣,就是本經這個地方說的更以異方便,...

降低罪業的勢力,因為罪業會讓你臨終痛苦

建立佛號,引導佛號,調伏煩惱,這叫正修。 折伏現行煩...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觀音菩薩能不能讓彩票中獎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

真和尚不真,假和尚也難假

僧人,就是獨身,第一個是獨身;第二個是住在被縣、市...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財嗎

問: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財嗎 靜波法師答: 那要看...

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

我們講第一個問題: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什...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

印光大師: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疏

◎求子疏 伏以觀音大士,誓願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

信徒與固執的比丘

獲得世間利益的方法和證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絕對不同,佛...

學會從奉獻中獲得法喜

論語裡面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我們天天...

無常大鬼常隨身間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糞穢叢中,...

末法時代地藏法門的殊勝

問: 文殊菩薩跟地藏菩薩給您不同的啟示。 夢參老和尚...

十大菩薩名號隱含的義理

大智,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表智,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

歡喜恭敬出家人,母狗投胎成為公主

佛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佛法盛行的時候,有一位虔誠的居...

最珍貴最稀有的微笑

我在行醫的路上,曾經遇到一位患者菩薩,他雖然是一位...

捨咒來念佛

請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捨准提咒而專門念...

當死亡到來時,除了佛法的功德,其餘的都帶不走

你思惟死亡的時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餘的都帶不...

用唯識角度來闡述夢境的產生

夢中意識,就是做夢。我們做夢的時候是不夾帶前五識的...

【佛教詞典】師家

有學德之禪師,可擔當修行僧之指導者;一般又特稱為坐...

【佛教詞典】染污意與四煩惱恆共相應

【染污意與四煩惱恆共相應】 p0878   無性釋一卷十四...

【視頻】本源法師《什麼是菩薩》

本源法師《什麼是菩薩》

【視頻】絕美極樂國

絕美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