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懂得快樂的意義

達照法師  2015/0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懂得快樂的意義

懂得生命的意義以後,我們還要進一步懂得快樂的意義——快樂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什麼是快樂呢?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一、五欲六塵是凡夫快樂的根源

我小時候在農村裡面長大。農村的小孩子都在地上爬著長大的,他肚子餓了,隨便看到什麼東西,都會拿到手裡往嘴裡塞,甚至看到雞糞也可能會往嘴裡抓。他們的快樂有時候很天真,只要有幾顆小石頭,就可以坐在那裡半天玩過家家;城市里面的小孩子也一樣,有時候他拿到幾本童話書,往那裡一坐就可以看上半天。大人不屑的東西,小孩子卻樂在其中,因為他的標準很低,要求很低,他不懂得要求更多的東西。而我們成長以後,往往會把世間的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這五欲和六塵,作為我們快樂的根源。

按照凡夫眾生的業力慣性,滿足「我」的慾望就是快樂的,這個快樂對我們而言是最直接的。小孩子喜歡吃糖,給他幾顆糖哄一哄他,他就快樂了,就笑起來了;大人想要獲得某一種地位權力、名利財色,當得到時,那種快樂感是最直接的。當這些外在的條件滿足了你的慾望,你就感覺到快樂。這種滿足慾望的快樂,按照佛法所說是「有苦的快樂」——普通人所追求的快樂實際上是「苦中作樂,以苦為樂」。

二、滿足慾望而獲得的快樂都是暫時的

人們滿足慾望的渴求,導致了自我心靈的矛盾和糾結。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經歷過情緒的矛盾——兩個念頭在那裡打仗,心情鬱悶,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是情緒的戰爭。有些人對於「學佛不學佛」也要矛盾,「出家不出家」也要矛盾,「這個地方去不去」也要矛盾,「這個事情做不做」也要矛盾……人們往往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因為找不到回家的路,失去了生命的方向感,矛盾自然而然就生長出來了。

而且我們還要知道,所有靠外在條件獲得的快樂,都會在獲得之後,慢慢地變得不再是快樂,這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個矛盾。我們從小到大,不停地在追求。當你想要的結果被追到手的時候,你馬上會發現,這不再讓你感覺快樂了。大家有沒有看到,從小學到初中到大學到工作,從這個工作到那個工作,從這個職位到那個職位,從這座山到那座山,從這個風景區到那個風景區……人生的每一次追求,在追求到了之後,你都會發現,這不是你生命真正想要的東西。

然而我們最不想要的,都不可避免地來了。大家都不想要衰老,但是都走向衰老了;我們最不想要死亡,但是到最後都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死亡。前段時間,中國的國學大師文懷沙老先生,他的夫人去世了,他給他的夫人寫了一副輓聯。上聯他寫好了,叫「人人走向必然,這兒就是必然,誰個例外」。當時準備為他夫人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裡開追悼會,他身邊有人就把上聯發給我,叫我給寫個下聯。我寫的下聯是:「事事都需放下,哪日不曾放下,何必今朝。」

大家把手伸出來看看,你手上有什麼東西?全是空的!其實你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情,到了你的手上,又不在你的手上。你以為你擁有了這一把鑰匙,這就是你的家,其實不一定是你的家;甚至這個身體也不一定是你的,每天兩眼一抹黑,「三魂七魄夢中去,不知明朝來不來」。所以,每天都要放下,要是放不下,估計天天都得失眠。

事實上,人生中靠滿足外在慾望而獲得的快樂,都是暫時的。而且這種快樂,是你內心先需要一個東西,一旦擁有了你覺得快樂。假如覺得不需要它,你擁有再多,你一點快樂的感覺也不會有。有些人視錢財如糞土,你給他錢,他一點都不會覺得快樂,反而覺得這簡直是負擔,甚至是毒蛇;而對於需要錢的人,你給他錢,他就快樂了。情感也是如此。

所以,靠外在物質來滿足自己的人,他獲得的快樂就像走馬觀花,看了就過了,剩下的是兩手空空。為什麼很多人在物質享受的背後,感受到的是精神的空虛?因為他的內在沒有一個真正永恆的價值標準。

三、物質對精神的腐蝕

那麼內在精神追求的標尺到底在哪裡?如何才能讓我們快樂?

健康的人是快樂的,每天讓自己全身的細胞活躍起來,不是在那裡懶洋洋的、不死不活的,這樣我們是快樂的。而心靈的健康比身體的健康更加重要。因為,行善積德,我們是快樂的;內心保持平靜,我們是快樂的……

但是對於這些,我們有能力自己掌握嗎?大部分人都缺乏這種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掌握身心健康的能力。

世俗的追求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臨時的,而且背後會帶來更多的痛苦——不但追求到的快樂會失去,而且一旦習慣了這種物質享受,「免疫力」會很快下降。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物質條件變差,他的痛苦遠甚於從沒有過物質享受的人,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相信大家都曾有過這種感受。

小時候,我的家鄉交通不方便,往往要等一個小時才等到一班車開往溫州。那時候的公共汽車像拖拉機一樣,是用柴油做燃料的,又吵又顛;從文成到溫州要花費五個小時,早上出發,晚上趕不回去。哎喲!那個時候有車坐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沒進過城裡。但是現在,即使讓我們站在那裡等二十分鐘車,可能就受不了了。家裡有車的人如果去等公交車,等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可能就會抱怨:「怎麼還不來,車怎麼還不來?」

一旦享受慣了,人的內心承受力、「免疫力」下降得很快。物質是腐蝕我們心靈的一種重要毒素,除非我們的心靈已經根植了抗腐蝕的能力。其實物質本身不會腐蝕人,是我們自己誤會了,是自己養成的那種習慣和依賴,讓自己很容易脆弱,很容易受傷。

追求物質的享受,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的直觀感受。比如說,我們走路要走一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走得很累,而有人搭便車幾分鐘就到了,那我們就直接地感覺到:這個痛苦是因為缺乏物質(車)帶來的,我只要物質條件好了,有車了,我就沒有痛苦了。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感覺到痛苦的時候,就試圖通過科學的發展來解決問題。所以你看,當今的科學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啊!科學發展給我們人類帶來的福祉是非常的多、非常的豐富、非常的精彩。但是我們要看看,自己的心靈有沒有被腐蝕。如果我們沒有被腐蝕,就能恰到好處地去享受這些科技帶來的成果;如果被腐蝕了,我們的心靈反而會更加脆弱。以前科學沒有發展的時代,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的抑鬱症病人,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抑鬱症病人?就是因為人的精神被腐蝕了。

這個問題,佛法或者傳統文化給了我們很好的解答。它們是把物質和精神連在一起來看待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文章列表

人不應該被壓力打倒

時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順、情感糾葛、社會壓力等種種原因...

可否先做世間事業,然後臨終才念佛

問曰: 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

《善生經》對幸福人生的啟示

家庭有四種倫理,一種是父母與子女的倫理,一種是夫妻...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許多人在一生之中,會不...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 名言熏習。 這個名就是名字,言...

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與慈悲 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地方,...

星雲大師《殘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殘障人士,我總是想起家鄉那個踽踽獨行的小女...

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聰明睿智的人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講究道德的人...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參禪會出現的三種習氣障礙

你在參的時候,過去的種種習氣煩惱,就會在身心中翻出...

達照法師:把心門關起來

所以心是改變我們生活、命運的關鍵所在。要學會關心,...

生死都是一種痛苦,如何能權衡於期間呢

問: 生死都是一種痛苦,而我們又如何權衡於期間呢?...

我們現在最大的不安定有兩種

我們現在最大的不安定有兩種:一種叫做生存欲,就是你...

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

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不宜泛講。泛講,乃講經...

【推薦】淺談念佛法門

前言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才有六道輪迴的業報,如...

古代大德誦持《大悲咒》的感應

廣恩禪師:閉門絕食,念誦大悲咒。時值隆冬酷寒,霍氏...

虛空無為具足三個特性

在憨山大師的《百法》批註中,他的意思是說:第一個虛...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這個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從忍從心。心...

在無為法契證上談證位

修行需要修清淨心。但是在我們的執著、五欲六塵還憧憧...

經常這樣觀想,佛菩薩的力量就跟你合而為一

【時諸大眾聞說地藏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稱讚功德。皆獲...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麼念佛 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持名念佛...

水陸法會的殊勝之處在哪裡

水陸法會,即然被認為是漢傳叢林經懺佛事之最,那麼,...

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們學習《淨行品》偈頌的第一〇七願: 入其家已 ...

《信心銘》中的用功訣竅

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照自...

【佛教詞典】靜慮波羅蜜

梵語 dhyāna-pāramitā。為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十種...

【佛教詞典】羯磨通塞

子題:白文、緣本雙陳、緣、本、單牒根本、羯磨通示綱...

【視頻】界詮法師《2016新春開示-佛法改變自我》

界詮法師《2016新春開示-佛法改變自我》

【視頻】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十三)提婆達多品》

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十三)提婆達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