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2011/06/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知名的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長者,到長者住所時,因為房門太小了,頭不小心撞在門框上,富蘭克林痛得掉下眼淚,長者在一旁笑說:「是不是很痛?此行你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這個吧。一個人想立足於世間,要過得平安順利,就得要常常低頭,放下身段,千萬要記取這個痛的教訓,將帶給你不少的利益。」富蘭克林牢牢記住長者的教訓,從此把「低頭、謙遜」列入生活準則。20歲時,就創立了沉默、規律、節約、勤勉、誠實、正義、中庸、清潔、養生、平靜、純潔、決斷、謙虛等著名的13訓。學會低頭,對他成為一代偉人不無幫助。

有人問哲學家說:「從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學家道:「二尺高。」「為什麼這麼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嗎?」哲學家答:「所以,凡是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於天地間就要懂得低頭。」所謂「低頭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壞稗麥頭才抬得高高的。  漢代名將韓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陰的路上,有個不良少年看他不順眼說:「你看起來挺神氣,不過,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氣魄的話,你就來殺我;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一時之氣,從不良少年胯下爬過。他的低姿態,後來為他立了不少戰功。

古有明訓「伸手不打笑臉人」,真正的強不是用強,而是用柔。要想進入一扇門,就須低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得彎腰做好攀登的準備。行事能低頭,事情會更順暢;低姿態可避免嫉妒障礙。放下身段才能與人和平相處。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人生三十年

在警衛森嚴、陰風淒淒的閻王殿上,閻羅王威武地高坐在...

慧律法師《佛教與人生》

【我(們)擁有什麼?】 今天,來到新加坡這個地方,看...

【推薦】在不堅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世尊教誡比丘:在...

人生成功的原則--不忘初心

我們為人處世,永遠保持剛剛出來的那個心情。譬如現在...

聖嚴法師:不要讓人生空虛無奈

現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幾乎就是日復一日地上班、下班,...

人生如棋,如何落子無悔

我們從祖師語錄裡能夠看到,禪心從來不會停留在對過去...

人生的失敗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 李商隱《詠史》中說:歷覽前賢國與家...

達照法師:人生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就是現實的生活問題。 就是剛才講的,形...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學漫畫】女子的幸福之道與解脫之法

女子的幸福之道與解脫之法...

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

龍山的善國寺有兩個和尚:悟空和悟了。一開始他們每天...

真假故鄉

戰國時代,有一位在楚國長大、原籍燕國的人,年歲增長...

狗轉人身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好,各位有緣吉祥。 歡迎大家來到道場白...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不是在爭成敗爭對錯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

七不出八不歸,你誤解了多少年

年關已過,啟程出門工作的人多了起來,與此同時,有一...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學佛的人,不要去好奇這個那...

禍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輝曰: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佛菩薩度眾生決不說我是某佛

接手書,不勝慨嘆。汝何得瞎造謠言,謂燃燈古佛降生汝...

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現在很多人學佛,往往流於形式,喜歡聚會、趕法會,自...

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你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20歲時的人,會顧慮旁人對自己的看...

被餓死的阿羅漢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城中有一位婆羅門以乞討為生,...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

【推薦】古德論《阿彌陀經》少善根福德因緣與多善根福德因緣

《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出了三途的眾生為何又回來了

修行必須有善知識護導我們。地藏王菩薩就護導我們,他...

聖嚴法師《隨時轉換主觀的感受》

我們的身心是五蘊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沒有五蘊皆空的...

【佛教詞典】三輩

指無量壽經所說往生彌陀淨土之上輩、中輩、下輩三類眾...

【佛教詞典】界系

(術語)此係屬於欲界之法,彼系屬於色界之法等。有於...

【視頻】雲歸處--虛雲老和尚圓寂六十週年紀念

雲歸處--虛雲老和尚圓寂六十週年紀念

【視頻】界詮法師《居士來山參學-初結法緣》

界詮法師《居士來山參學-初結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