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達照法師:得定的過程

達照法師  2011/07/06  大字體  護眼色

初禪得定,需經過粗住、細住、欲界定(明鏡暗鏡)、未到定。

粗心住的特點是什麼?進入粗心住以後,雜念是減少了,但雜念少並不等於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亂想,心念還在六根門頭跑來跑去。

一般人專注地坐了幾天就會有這個感覺:強制自己的念頭,幾下子還可以,但是一會兒就開始跑掉,然後把心收回來,再強制,再收回,再強制,在週而復始的強制過程中,終於感受到可以定上一會兒了,這個「定上一會兒」,就是粗心住。如果連這個感覺都沒有,那你粗心住還沒有。  

粗心住的境界就是三句話:

第一,用精神意志去控制、矯正自己的身心,用心去造作,讓自己身體坐的端正。

第二,要有一個方法,不淨觀或其它方法,讓心有所專注。

第三,在身體矯正、心有所專注的基礎上,感受到自己終於定了一會兒。這個「定」就是粗心住。用意識去專注,這樣的定,每個人可能都有。坐禪的人更會有這樣的感受。這是最膚淺、最初步的。  

粗心住有受用以後,感覺自己定下來了,這個感受很重要,就是剛才說的三個標準。如果沒有身心穩定的感受,那就不是粗心住,身心停在那裡,感受不到那種定,那也不叫住。只有心定下來了,哪怕一分鐘或者兩分鐘,這一、二分鐘就是粗心住。  

有了這個住以後,我們就知道:住的感覺是不錯的。平常我們住不住,就要進一步努力去實現這個住,然後慢慢就會習慣這種身心穩定的狀態。有些人坐禪習慣了,一坐下來就喜歡盤腿,紋絲不動,有很多居士就是這樣。當我們習慣了這種穩定的身體姿勢以後,再慢慢引導到第二個細心住。  

第二個叫細心住,細心住的心念是很微細的,身體不必用心調正,自動平衡。習慣了這樣一種身體的狀態,坐久也不疲倦,這就是所謂的持身法,佛經裡經常要講到的。

有一個三昧叫持身三昧,就是一坐下來,身體就停止在某一個狀態裡,不用力氣也不會倒下。特別是有些人結手印,手印舉起來要費力氣的,結果入定了以後,想放下也放不下,有一股氣像冰凍一樣把你整個凍住,但又沒有僵硬的感覺,非常自然,非常舒服,很自然地就與定相應。

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如果感覺愉快、心甘情願,一切疲勞都會消解。如果感受不到那種愉快,打坐半小時、一小時以後就會覺得很疲倦,好像在完成作業,那是沒有進入粗心住。  

從粗心住進入細心住的時候,身體就會自動調整,而且坐久不累。如果繼續坐禪,就能進入真正欲界的禪定。前面兩種叫住,不叫定。因為它是不穩定的、暫時性的、機遇性的。

所謂機遇性,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心什麼時候粗心住,什麼時候細心住,只有功夫越來越精細的時候,它偶然出現讓你感受一下,接下來會不會再出現就沒有把握,如果是定就可以把握。今天進入禪定,明天想繼續,就可以從這條路繼續進入。  

粗心住和細心住,三個方法最根本的區別:

第一粗心住是用意識刻意讓身心停留在某一個狀態,細心住不用刻意就能把身體自然坐得端正,這是身體上的一個標準。

第二在用心方面,粗心住一定要依靠一個方法,併用心專注於這個方法,比如數息、念佛,一定要抓住一個方法,讓自己的心定下來。而細心住不刻意於方法,自然而然念佛、坐禪、呼吸,沒有太大的分別心,心念細下來之後,任何一個方法都能安住,因為心已經變得聽話了。

第三,粗心住的感覺是住在這裡,但快樂的感覺不明顯,只是讓心「終於定了一下」,而細心住能夠感覺到住的歡喜,微細的、隱約的感覺到生命有一種快樂和法喜生起來了,這三點是粗心和細心的區別。  

有了細心住以後,進入欲界定就成為必然。

細心住所生起的一種法喜,與平常生活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生活中我們總是追求外在的物質快樂,吃和穿的快樂、遊山玩水的快樂、長得漂亮的優越感,好像都是一種快樂。但跟細心住相比,相差太遠了。

細心住的快樂是從外到內、從粗到細,快樂到心裡去的。有了這個鮮明的對比,我們會生起一種真正的善法欲,希望身心能夠回歸到最根本或者最原始的寧靜狀態。欲、念、進、慧、定五法的力量,這時候就會起一種作用,並希望這種作用能夠使禪定更加深入、快樂、微細。通過這些努力就可以進入真正欲界的禪定--欲界定。  

第三個叫欲界定。粗心住的狀態是要用心將妄念捉回來,進入欲界定後,心非常的安詳,心念也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會隨時冒出來,心念自動平穩,不必用力去調整它,此時的心任運不動。  

以上三種定還不能稱為真正的禪定,只能稱為普通的定。因為這三種定只要通過坐禪,或者練氣功都會得到。練太極拳的人如果懂得練拳的內在精神,也會出現這種狀態。如果再學一些佛法,就可以住在這種狀態中。  

如果一整天坐下來,腦袋是模糊的,這個不叫欲界定。欲界定是身心的感受都非常清楚,在清楚的狀態下進入定,才叫任運不動。一般情況下,不會自動生起動搖。坐著沒事,突然想起看書就去看書,那是不會的,坐禪的這段時間,一般不會無事生事。有個孩子在那裡鬧了,自然而然對孩子說上兩句,心也不會動搖。

欲界定比細心住是更進一步的,但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會有效果。如果欲界定像石火電光,今天是這種狀況,明天不是這樣,這還不算是堅固的,只能算是偶爾。欲界定功夫有兩種狀況,一種是面對欲界六道,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這些狀況的出現,心不會被擾亂還是定的。

另外一種,是偶爾的狀況,前面有粗心住、細心住的層層功夫,坐在那裡心是定下來了,然而一下坐還是不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文章列表

佛知見與眾生知見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華會上才把他實際的事情...

北宋高僧死心悟新禪師

好,各位有緣,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的內容稍微久遠一點...

明暘法師:禪宗史話

第一節 禪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傳 禪學是佛教根本教...

禪宗五家七宗——楊岐派

楊岐派為臨濟宗之支派,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楊岐宗...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

星雲大師《什麼是禪》

今天和大家講的題目是《什麼是禪?》。凡是對佛教有研...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禪定之前的四種狀態

修欲界定先要坐禪,在坐禪的過程中,依據心態的不同分...

達照法師:覺悟要在身心功夫上點滴做起

所以知之一字,眾妙之門,我們大家正因為知道了以後,...

達照法師:生命的內在景象

平常人講:你這人要自覺一點、思想要有覺悟。這裡所指...

煩惱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楞嚴經》裡講:煩惱都是客人,叫客塵煩惱。你喜歡把...

淨化我們的語言,減少口舌是非

俗話說:禍從口出。說話不得體,常常會傷人又傷己,引...

聖嚴法師《改變世界,從心安做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預言竟成真

有這樣一個師父,他剛出生時,人們就叫他大和尚,這究...

佛心本有

有一學僧請示盤珪禪師道:我有一個天生的毛病-氣短心...

去市場買肉,該怎麼做才如法

問: 師父慈悲,我這個問題還是剛才那個問題,因為沒...

虛雲老和尚論《西遊記》

世上流傳的《西遊記》、《目蓮傳》,都是清濁不分,是...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我們想要超越三界的塵勞,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昏沉與睡眠的過患

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及後世生天及涅槃樂。 我們經...

打坐中如何觀想

問: 打坐中如何觀想? 惟賢長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

聖嚴法師《死亡並不可怕》

佛教認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一般人很容...

親歷讀誦《地藏經》的殊勝感應

當我提筆寫出近一年多學佛感想時,心中感慨萬千,似有...

【推薦】婚姻的五面鏡子

原則一:不是去要求,而是向內求 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

【佛教詞典】泥縛些那

(衣服)一作泥伐散娜,泥婆娑Nivāsana,譯曰裙。西域...

【佛教詞典】破僧違諫戒開緣

含注戒本·十三僧殘法:「不犯者,初諫便舍;若立非羯...

【視頻】惠空法師《四種禪法的比喻和所緣境》

惠空法師《四種禪法的比喻和所緣境》

【視頻】阿彌陀佛傳(漫畫版)

阿彌陀佛傳(漫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