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須得無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眾生

大安法師  2024/02/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須得無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眾生

疏文  又喻二人救溺,直入水救,彼此俱溺。有方便者,往取船筏,乘之救接,皆得免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要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眾生,如得船者。《彌陀疏鈔》

龍樹菩薩為警覺凡夫菩薩,不至錯走路頭,唐喪功夫,又施設三喻,悲心勉進此大乘行人,必先往生淨土,得無生法忍,乃自利利他之當務之急。此段疏文為第一——救溺喻。

喻云:譬如二人,各有家親眷屬,為洪水所溺(喻溺於生死苦海),頭出頭沒,情勢甚危,亟須垂救。一人悲情甚切,不顧利害得失,直接跳入水中,意欲救度親眷出水難。然自己不善水性,亦無救落水者的方便智慧。淹水者見有人泅水而來,不由分說,緊緊抓牢,最後二人俱溺水而亡。另一人見親眷落水,亦悲心意欲救濟,然自忖不善水性,便以方便慧力,往岸邊近處,取一船筏,乘船前往救濟引接親眷,自他悉皆得脫水溺之難。

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未得無生法忍,不能於生死苦海救度眾生,如第一人,直入水中,自他俱溺。若自揣根機,有自知之明,先念佛往生極樂,親近阿彌陀佛,證得無生法忍,再來生死苦海救度眾生,如第二人,乘大願船,往來於生死苦海,撈漉一切有緣眾生,誕登極樂彼岸,慶快平生。

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有一偈頌,與此救溺喻,若合符節。偈云:「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撐到岸頭。等得篙師登陸後,更移新棹入中流。」(《省庵法師語錄》)

意謂:以一條破船,欲救落水者,勢難成功。(喻未得法忍的凡夫,煩惱厚重,身心俱皆陋劣。若以具縛凡夫之資質,欲救濟沉淪生死苦海的眾生,是不可得的。)唯有拚命趁早將這條破船撐到對岸去。等到「篙師」(船師)成功登上彼岸,趕緊換一艘堅固新船,再到生死漩流中救度有緣眾生,方可濟事。

此偈喻指淨業行人亟須信願念佛,懇求往生極樂淨土,於彼土見到阿彌陀佛,證得無生法忍,如同獲得一條新船,此時便可自在往來兩岸中流,廣度眾生。如鵝鴨入水,自在無礙。茲有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之保護層,不會成為落湯雞,自他俱益。

省庵大師一生精進念佛,四十九歲時,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諸弟子雪涕膜拜,祈願大師住世度人。省祖回答:「我去即來。」可見省祖往生極樂後,必以「新棹」,入生死中流,大作救度眾生之佛事。吾輩淨業行人,當倣傚省祖之作略,用以自利利他之準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阿彌陀佛也是古佛應化

在《大佛頂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談自己...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捨...

想到這末世還有阿羅漢,我才不會孤獨

前些天,我領著一個小朋友參訪一座古寺,古寺歷史厚重...

戒律的十大利益

當比丘出現某種不如法行為,佛陀便會根據所犯製定戒條...

行山願海,以行填願

修行人發的願要廣,不僅僅是度自己,不僅僅是度自己的...

優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在將要入涅槃時,化導並降伏了阿波羅囉龍王...

印光大師的棒喝教學

德山棒,臨濟喝,開創了禪宗宗師的棒喝教學法。臨濟義...

從淨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贈

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贈,器官捐贈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集經》中沒有這句經文,這是以訛傳訛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億...

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

總結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可歸納如下幾項特質: 1、三...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問: 西方極樂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現在。雖然遇...

佛教素食觀對於改善生態的巨大價值

佛教素食觀的核心內涵 佛教從慈悲觀念及業報輪迴思想出...

佛教徒找工作應該注意什麼

一次,文殊菩薩化現人身路過一個屠夫家門,看見有幾個...

發願生西方,永脫生死輪轉之劇苦

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

聖嚴法師《`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

念佛是眾生出輪迴的捷徑

淨土行人要努力讓自己念出的這句阿彌陀佛,如沉舟溺子...

你們專注的是錢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裡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

【推薦】怎樣把福報留住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可以化...

聖嚴法師《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問:法師常勸人遇到困境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凡夫菩薩道的種類

智者大師把凡夫的菩薩道,分成三類: 第一個叫做事六度...

黃龍三關

大略是這麼三種關口: 對於破本參後,就是見性,但未了...

為什麼別人總看我「不順眼」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討厭一個人,不管他吃飯...

越追求物質享受,心就越散漫

現在高科技,電腦,尤其是手機,可以上網。我看到許多...

【佛教詞典】天帝釋

【天帝釋】 p0370 瑜伽四卷十六頁云:又天帝釋,有普勝...

【佛教詞典】波缽多

(飲食)餅糍名。大日經疏七曰:播缽吒食,是不起面飽...

【視頻】慧律法師《根塵必需依靠而立,各無獨立之性》

慧律法師《根塵必需依靠而立,各無獨立之性》

【視頻】夢參老和尚《念經犯睏該怎麼辦》

夢參老和尚《念經犯睏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