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往生品位深淺之判別

大安法師  2019/11/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往生品位深淺之判別

問: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是以凡夫發心大小分判,而蕅益大師是以念佛功夫淺深分判,為什麼同一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分判,應該以哪一種說法?

大安法師答:善導大師對於九品往生的身份的分析,因為那個時候隋唐之際,有各宗各派的注經師,對觀經九品往生的身份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基本上是抬高了往生的身份。

比如說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所表達的那種境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量聖眾來接引,放出大光明,這時候神識到蓮台中,彈指一念間到了極樂世界,一去就能花開見佛,一見佛就能分身他方世界供養無數諸佛,在無量諸佛處聞佛授記,得無量陀羅尼,花開見佛得悟證無生。

這樣的一種功德是八地以上的水平,於是就有一些注經家認為,往生以後是八地以上,那種往生的身份一定要登地菩薩才能夠往生,或者是四地到七地的菩薩一往生得到八地菩薩那樣的功德。

那中品,上、中往生是不是要阿羅漢的水平才能夠往生呢?都把往生位格提得很高,這樣一來,上品上生是聖人的事,不是凡夫的事,凡夫沒有這種資格。

就在這種情況下,善導大師站在淨土宗本位,以他楷定古今的氣概告訴我們:九品往生都是凡夫,跟聖人沒有關係,上三品是遇緣的差異,是看他遇到什麼緣來分判他往生的差異。

遇到大乘佛法的緣念佛就上三品往生;

遇到小乘佛法的緣念佛就中三品往生;

遇到惡緣——不信因果,不信輪迴,斷滅見等等,身口意就造惡是下三惡道的,所以下三品是下三惡道的眾生,他遇到了這種惡緣,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聞信了淨土法門,信願念佛往生,就是下三品往生。

實際上我們這些人在見濁時代,都屬於下三品的範圍。所以我們要理解善導大師在九品往生突破了通途教理從功夫上去判的這種情況,完全是從信願發心的大小來分判他往生品位的高低,應該說這是一個淨土宗純正的本位的立場來判的,是很精闢到位的。

藕益大師實際說在往生這一點跟善導大師沒有差異,所以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對一個念佛行人來說,最關心的是往生問題,核心問題解決了,往生品位的高低和念佛的功夫還是有關係的,念佛念的比較清淨、比較多和念佛念的少的,(如一天念5萬聲和一天只念100聲),往生品位那肯定是有差別的。

祖師大德看問題、詮釋一個經文,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修學時空背景,給於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也應該是這樣的,就像看恆山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看的角度不一樣,但看的山還是那個山,這些祖師的詮釋、弘法都是應那個時代眾生的根基,加以側重點不同的宣說,但宣說的核心理念和聖言量是沒有差別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惡人不得惡報

問: 佛家強調因果報應,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看到的...

修學佛法,絕不可離開淨土法門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間,說種...

不信淨土的人有這四種特點

那怎麼樣才能信淨土法門呢?前面的偈頌談到多生多劫以...

為了念佛求生而示現在世間上的祖師們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

一念的皈命決定可以得救

我們很多人對自己往生這一事總是產生不了信心,覺得往...

厭離色身,欣求極樂

再看這個眾生濁。眾生濁就是我們的見惑還有思惑,它這...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問: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師答:...

一位瘋婆婆念佛痊癒的故事

佛號光明不可思議,功德亦不可思議。通過念佛真的能治...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

這個憶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慈悲,憶念佛的光...

彌陀名號是實相身

第三個偈頌,是法藏菩薩講: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時...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問: 作為佛弟子,該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師答:...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問: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善...

【推薦】修行就從生活中開始

佛法的智慧體現在生活中。會修行的人吃飯也是修行。很...

9種防癌的良好習慣

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都可能患上癌症。 與其罹患...

煩惱和生氣有意義嗎

大士閣有一副含義非常深遠的楹聯:上聯是 若能轉念無須...

淨土法門的起信之障--認知

起信之障,我們先談這是個難信法。佛在很多經典說,這...

道生長老:終身受持法華經

終身受持法華經 道生長老終生受持《妙法蓮華經》,並從...

佛教是如何看待夢的

有人問我,如果夢見佛菩薩,這是正知正見,還是迷信呢...

淨慧法師:頓悟成佛

我們在此打禪七,就修禪本身來說,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向鬼神祈禱就是邪見

世間人生病或者有危險災難等等不幸,不知道念佛修積善...

淨慧法師:人生的三大缺陷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有時候,我們考慮問題只是考慮自己。曾經有這樣的故事...

為眾生為三寶做事,哪會耽誤你的往生呢

如果德亮法師不能往生,大概我也沒什麼希望了。是吧?...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

【佛教詞典】清辨

梵名 Bhāvaviveka,或 Bhavya。音譯婆毗吠伽、婆毗薛...

【佛教詞典】心寶

(雜語)心中具無量之寶財,故曰心寶。宗鏡錄九曰:一...

【視頻】淨界法師《生到焰摩天的業因》

淨界法師《生到焰摩天的業因》

【視頻】妙境法師《圓通法師去竹林寺的故事》

妙境法師《圓通法師去竹林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