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專訪大安法師:堅持信仰,敦倫盡份

大安法師  2012/02/13  大字體  護眼色

主持人:對淨土有興趣的人初學應從哪裡下手比較合適呢?

大安法師:學習淨土法門,對一般的信眾來說,或者一般沒有接觸佛教的人,還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為他猛的一聽、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極樂好像不可琢磨,虛無飄渺。

再加上我們受的這種現實教育,常常是對彼岸的東西,宗教性的一種東西,和那些封建迷信掛上鉤,所以在這樣一個心態之中談淨土,大家首先在信心的方面會遇到一個挑戰,他第一念就是表示懷疑,信心不能產生,這時候又加上現在這些生存壓力很大,世間的事業就夠他忙乎的,哪有閑工夫管這些。他甚至會覺得你弄這些東西是吃飽了飯沒事幹。對生命本有的關懷,他不一定能上升到這個層面。

那麼生命當中這個當務之急是什麼,他會本能的認為當務之急是解決我的吃喝住行的問題,但是在聖賢的眼裡可能就不只是這樣,你比如說孔子跟子貢的一個對話,在治理國家當中有三個要素,一個是足食,一定要有物質生活,第二是足兵,要有國防力量,第三是民信。信譽,帶著道德的力量,那這三種力量如果同時俱足當然很好,如果三者去掉一種首先去掉什麼?這是子貢問的。孔子說那就去掉足兵,去掉國防留下足食和民信,那子貢進一步說,如果在足食和民信之中還要去掉一個,要去掉那個?這就是很嚴峻的選擇了,孔子回答是去掉足食,去掉足食就等於說飯都沒得吃,會餓死的。一般人肯定說,我在餓死的情況下還講什麼道德不道德?還講什麼信不信人無信不利?但是這種道德的力量,心性的價值,道德的價值是超越肉體的,所以說是民無信不立。

這是聖人價值觀的確立,我們凡夫價值觀的確立經常是鼠目寸光,對生命本體的關懷一下子是提升不了的。那麼淨土首先是要講最終極的關懷問題,就好像一個人出差去城裡,首先要解決一個住的地方,所以安心立命在什麼地方,生從何來、死向何去,我們的生命在無量流轉的過程當中用什麼樣的狀態來應對,所以修習念佛是在一切生命要素裡面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像離不開陽光一樣,離不開空氣一樣,但這種認知可能只有佛菩薩來告訴我們,凡夫他不可能有這種認知。所以一般在生存壓力很緊張時候,他就覺得他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做這些事情,但是無論信與不信,跟他去講都是有必要,也有價值的,這個南無阿彌陀佛他聽進去了就是一顆金剛種子,遲早能夠破土而出長出菩提樹的,生命就有一個本質上的飛躍。

主持人:如果修淨土的話應如何處理好修行和生活之間的關係呢?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雖然是有很終極的出世間的關懷,但是它是不離開世間法的,實際上他是能夠幫助世間法的,所以淨土法門為什麼講淨業三福?是你首先要從孝敬父母開始,要從孝開始。對你的兄弟要敬,要做到孝敬,孝敬就是孝悌兩個字,這是成就人格的重要基石。由孝的展開,他就會有那種天下大同的這樣一個胸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把對自己父母的那份孝,擴展到其他年老的人。你把對自己子女的那份慈愛,擴展到其他幼小的人,那你就是君子的胸懷、賢人的胸懷甚至聖人的胸懷。

一個人他的福報的大小、智慧的淺深,就看他的胸懷。胸懷越大,福報越大,智慧越大。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他的智慧就會淺,福報也會小。佛法修行為什麼談佈施,佈施就是打開心量啊,因為眾生都是與生俱來就有慳、貪的毛病。慳就是慳吝,自己有的東西不肯給別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你看小孩,給他個東西他緊緊的抓住,眼睛還要盯著其他的東西。貪就是什麼,別人的東西想佔為己有,這就是貪,就是這種意念的慳貪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種族關係就形成了很多矛盾鬥爭,為了一點土地,可以不惜大規模的屠殺,慳貪是病,佈施是藥,這個藥一下去,慳貪就沒有了。無論是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實際上你佈施出去會反彈回來,是利益了自己。

一個人能得到財富,他得大富貴怎麼來的?是從佈施裡面來的,越佈施越富有,一個人的智慧是從哪裡來的?是從法佈施裡面來的,法佈施是從世間法裡來的,你把你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無條件的教會給對方,你就開發了你的智慧,在出世法中把你了解的佛法無條件的傳授給他人,你就開發了你的智慧。無畏佈施,別人處在恐懼當中你給他安慰,走夜路不敢走,你陪他走一段,能影響人的健康長壽,身心還安樂。所以這個佛法對於世間的道德人格健全,具有不可低估量的價值。
你在世間把人作好了,你的人際關係就和諧啊,家庭就和睦啊,心量打開了,你就有智慧啊,智慧它是種能量啊,這個能量你在從事一家企業,或者做一個公司,或者教書育人或者從事治病救人這種醫療的工作,你就能把它做的很好啊,因為你有智慧嘛,你做的很好,你成功了,你的福報也就在裡面了。那麼這樣的智慧是從哪來的,是從我們對心性的一種顯發,從修心養性裡面來的。

這個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都談心性治學啊,像大學裡面講,從格物致知到治國平天下,從明明德,到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才能止,止之後能夠得到樂,之後能夠把自己的心性安定到至善的境界,所以從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從天子到貧民他平等的都以修身為主,一個民族每個人從上到下都要修身,那麼怎麼修身呢,孝、悌、忠、信、禮、儀、廉、恥,大家都修這八個德目,全民上下都修這個八目,你說這個社會還能不和諧嗎?還能不長治久安嗎?現在我們道德的滑坡,就是由於大家不修這八個科目,不信因果,不信輪迴,沒有敬畏感,帶著這種猛烈的貪嗔煩惱,造種種惡業,才搞的這種殺盜淫妄,從此呢大家生活的都不安全,所以佛法在我們現在這個道德低迷的時代更能發揮作用,為什麼黨中央也看到這一點,政府要發揚宗教構建和諧的積極作用,所以你們這個做網絡的、做媒體的積極的去傳播佛法,不僅是學,要落實到行動當中,才能產生一種力量,善的力量,有善的力量就能夠抑制惡的力量。如果惡的力量佔上風,善的力量邊緣化,那我們整個社會就很危險,不安定,甚至這個民族的命運都有可能衰危,所以佛法實際上最終是關係到我們這個民族的興衰。

主持人:有一些喜歡佛教的朋友,學佛之後就是不顧事業呀,家庭啊,四處去求佛,這樣反而帶來不協調,請問法師怎樣看待這種現象呢?

大安法師:學佛是智慧的教育,應該是越來越和諧的。高僧印光法師對學佛人提倡要敦倫盡份,就是對於世間的五倫關係都要處理好。你是什麼角色就要把責任承擔起來,如果對於這個角色和責任都不承擔,就不是一個學佛人應有的態度和行為了,有些人學佛非常執著,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本份他不做,天天想入非非,天天這個道場那個道場的,天天像追星族那樣,追這追那,他搞錯了,這個居塵學道、敦倫盡份,你只要對佛法產生信心,你在家裡,作為兒子,孝養自己的父母,做為丈夫你要對你的小孩妻子負責任,作為一個妻子也該要盡到自己賢內助的責任,你把這些作好了,哪會把家庭搞的亂七八糟的?那些把家庭搞的很破裂的是自己有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要相信淨土一法,你盡到了你的責任,就是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嘛。觀經講,中品下生,中品下生怎麼往生呢?是一個從來沒有聞過佛法,但是天性很純良、孝順,對一切生命都很慈悲的人,是這麼一個人,等到臨命終時遇到一個人給他講淨土法門,因為他一生都行善嘛,他一聽就容易相信,一相信他就發願求生,一發願求生就是非常自在的就往生了,如屈伸臂頃,把胳膊伸開的這樣一個自在就走了,所以世間的善法是往生淨土的一個基礎,如果一個信佛的人連世間的敦倫盡份都不做的話,是他往生的障礙,是他對淨土法門義理的不了解。

淨土法門他有個要修的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就有一個恆順眾生的,眾生歡喜,諸佛歡喜,你連家裡的眾生都不歡喜你,那諸佛會歡喜你嗎,阿彌陀佛會歡喜你嗎?那有人會說,我學佛家里人反對,家里人反對,你就不要去面對嗎?不要覺得學佛是居高臨下,別人怎麼孽障深重啊,怎麼不學佛啊,怎麼不吃素啊?你一下子給人家過高的要求去要求他,他接受不了啊。家裡也可以搞一國兩制嘛,他吃他的葷,你吃你的素。你為什麼要強迫別人呢,要善巧方便。

主持人:現在互聯網早已普及,很多朋友通過網絡這種方式來探討佛法,交流佛法,一些意見不相同的情況下,可能會有一些言語的這種交鋒,法師能否針對這個作一些開示?

大安法師:現在互聯網學佛法,當然,有它的便利,很快就能搜尋到有關資料,想學什麼網上都有,資訊非常發達,這是正面效果。不過這正面當中也包含很多負面。古人要求一個法啊,踏破千山萬水去尋訪善知識,他是踏破草鞋走遍千山萬水,這個過程,有時候是必須的!他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歷盡千心萬苦,他的恭敬心上來了,他聽個一言半語他當下就開悟了,和你做在房間裡面,用輕慢的心,用指頭點一點就出來一句話,你無動於衷啊,恭敬心上不來啊。所以現在學佛法的人很難成就,他沒有經歷這個尋求的過程,這是其一。

其二,現在人的分別心很重,都是喜歡在知識層面上了解很多,但殊不知心性上的東西是要單一,要簡單的,要一門深入的,你搞多了反而麻煩,那麼這個法門和那個法門他的門庭設施、目標指向、對應的根基、所治的煩惱各有不同。表面形態好像很矛盾,這部經說這部第一,那部經說那部第一,你如果一定要分清是那部經第一,那就把人弄的一頭霧水。當佛說《法華經》時,說《法華經》最高第一,說《華嚴經》,《華嚴經》最高第一,說《阿彌陀經》時,《阿彌陀經》最高第一,你也許認為連佛都矛盾,只有一個第一,怎麼有那麼多個第一,或者有無量個第一?佛說法要讓人產生信心,要強調此法的重要性。實際主伴圓融,當一法為主的時候,其他為伴,當你以另外一個法為主時,其他為伴,可以互為主伴,這不矛盾的。

我們總是事事都要考證,格格不入。你比如說這兩種藥在這裡,哪種藥最好,你抽像說哪種藥最好,你說不清楚啊。難到你建立一個評價標準,價格最貴的最好,好,一個病人來了,說價格最貴的藥治不了他,而價格便宜的反而讓他的病好了。那對那個病人來說,肯定是能治病的藥是最好的,那麼你進行評價的參照系是有問題的。所以在網上啊,他就會看到這些,他就會感到一頭霧水。

我常常接受提問,問的也是這些東西,那問這些東西你怎麼和他說呢,你只能說,都可以說第一。他問這個東西表示他還是不了解,所以就像,藥無貴賤,愈病者良。但眾生沒有這種智慧,網上看到的很多,一旦他接觸到什麼東西,之後又接觸其他東西,他往往不能融會貫通,信心很難產生。尤其對淨土一法,他對各種教法一下了解很多,先用這些教法來武裝頭腦,再來看淨土法門,他往往不相信。他說你不斷煩惱怎麼還有六種神通呢,還能得阿鞞跋致呢,這是不可能的,這不符合因果,他會用這個來反駁,但是淨土法門是徹底的法門,是大不可思議的,要在不可思議的層面去接納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往往學得太多還構成信仰淨土的一個障礙,所以互連網在這方面有它負面的地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老人的壽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問: 法師您好,末學家母為七十七高齡在家居士,受五...

大安法師對初學佛居士的問答開示

問: 我們是剛學佛的居士,今天來是請法師指點迷津。...

十方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能容納得了嗎

問: 十方那麼多眾生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容納得了嗎...

在家居士做三時繫念超薦亡人如法嗎

問: 在家居士做《三時繫念》給別人超薦亡人,如法嗎...

聖嚴法師《結了惡緣怎麼辦》

我們要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因為一旦與人結了惡緣,...

學佛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問: 學佛以後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剛法師答: 我...

學佛要先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嗎

問: 學佛主要就是要解決後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說在...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如何專一念佛

印光大師為什麼強調十念記數?這種十念記數法就是針對...

淨業行人如何勘驗自己是否深信切願

在臨命終時由兩種力量決定,一個是業力,一個是心力,...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蓮華里做什麼呢

下品中生者乘著那個蓮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

念佛求生淨土,為人生大要

念佛還不僅僅適合於我們這個地球的人道眾生,並且也是...

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

有兩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別...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人物雖異,心性是同...

解脫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為舟航

有人說,受了戒就有了束縛,而且還有犯戒的危險,犯戒...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三個旅行者同時住進一個旅店。早上出門時,一個旅行者...

印光大師痛斥弟子少管閑事

馬契西居士對佛法深信不疑,對印光大師更是佩服得五體...

養生貴在七個按時

1、按時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覺累了才去休息,其...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淨住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

聖嚴法師《做好人際關係》

問:有些人說做人比做事難。如果在職場受人冤枉,是要...

舍利弗和目連尊者遭誹謗的因緣

佛陀住世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與神通第一的目連尊...

財色名食睡

財 財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為你苦,夜夜為你忙...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們看這個家字,上面一個寶蓋,好像一個房子一樣,底...

惟賢長老《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

三學之含義 各位同學、各位居士: 我來到三學讀書會,...

【佛教詞典】無為

(術語)梵語Asa?sk?ta。為者造作之義,無因緣造作,曰...

【佛教詞典】世界

梵語 loka-dhātu,巴利語同。音譯路迦馱睹。意謂可毀...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被救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被救念佛)

【視頻】夢參老和尚《學佛人能長壽和發財嗎》

夢參老和尚《學佛人能長壽和發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