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諸根寂靜的難陀

2011/01/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難陀尊者在舍衛城象華園中,靜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在佛陀座下出家,是多麼的殊勝一件事啊!就好比曇花一現般地難遭難遇。所幸今生我把握因緣出家修行,漏盡了煩惱,息滅心中種種的慾望,證得阿羅漢果,不再受生死輪迴的痛苦。’

就在此時,天魔恰好經過,知道了尊者心中的想法,於是飛到空中,向尊者俗家的妻子孫陀利說道:

‘汝今發歡喜,嚴服作五樂,難陀今捨服,當來相娛樂’

孫陀利一聽,信以為真,歡喜雀躍,立刻忙著為自己梳妝打扮、打掃屋舍,安排各種歌舞表演等種種聲色宴饗,等待難陀尊者的歸來。天魔所散播的謠言,輾轉傳到波斯匿王耳中。大王一聽,憂愁不已,立刻乘駕著白象,趕到了象華園中……

尊者看到波斯匿王前來,關心問道:‘大王,您一臉憂心忡忡,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波斯匿王回答:‘是這樣子的,我聽到尊者您將還俗的消息,不相信真有此事,所以特地來此與您當面確認。’

尊者一聽,臉上露出了微笑:‘大王呀,沒有見到的事是不能隨便聽信的,只有佛說的才可以相信!我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漏盡一切煩惱,三業清淨,得解脫自在,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怎麼可能還俗?’

波斯匿王聽了尊者的回答,放下心中的大石,很不好意思地說:‘尊者,我不知道您已證得阿羅漢果,所以才會聽信這樣的譭謗。我原先也是不相信,但因聽到孫陀利夫人歡天喜地地布置一切,等您回家,彷彿真有此事,今天才會前來與您確認。’

尊者進一步開示:‘大王呀,出家修行者嚮往著菩提涅槃的清淨和法喜,是不可能再重蹈淫慾的火坑。您觀察這個色身,骨頭就像枷鎖一般,身上的肉如成堆的石頭笨重,欲愛更像塗在刀上的蜂蜜,貪求一時卻後患無窮!貪念熾盛,如同果實繁盛,必令樹枝折斷;皮囊只堪暫時借用,卻不能長久;淫慾好比劍樹、毒藥、毒果……明白淫慾的諸多過患,就不會起貪著的心念。如果不明白這種種過患,妄想度脫生死橫流,契入菩提涅槃,是不可能的。大王呀,諸修行人傾慕菩提涅槃的究竟快樂,覺察了知色身的障礙和痛苦,視淫慾如避火坑,便不會再被迷惑。所以,大王對沒有見到、亦不明白的事,是不能隨便聽信的!’

波斯匿王聽聞難陀尊者的開示,疑惑全消,滿懷歡喜地離去。波斯匿王離開未久,天魔也來到了尊者的處所,欲引誘尊者,而說出一偈:

‘夫人面如月,金銀瓔珞身,憶彼姿容顏,五樂恆自娛,

彈琴鼓絃歌,音響甚柔軟,能除諸憂愁,樂此林間為。’

尊者知道天魔的用意,便作一偈回應:

‘我昔有此心,淫逸無厭足,為欲所纏裹,不覺老病死,

我度愛慾淵,無污無所染,榮位悉是苦,獨樂真如法,

我今無諸結,淫怒癡悉盡,更不習此法,愚者當覺知。’

天魔聽到尊者的回答後,滿懷憂愁地離去。

許多比丘聽聞此事,將之轉告佛陀,佛陀於是讚歎難陀尊者:‘難陀真是一位端正的比丘啊!他證得阿羅漢果,諸根如此清淨,心中沒有欲染;聽聞譭謗,心不瞋恚;遇到境界,心不顛倒愚癡。’諸比丘聽聞佛陀所說,歡喜地依教奉行,向難陀尊者看齊。

典故摘自《增一阿含經·卷七》

省思

是否曾經想過:色身的歡樂是真實的嗎?因為要滿足色身的慾望,我們追逐一切:希冀美名、欲得權勢,口嘗精緻美饌、眼觀風光美景、耳朵聽悅耳音聲、身著細軟華服、鼻嗅馥郁馨香……為達種種目的,不停追逐馳騁。得到了,暫時滿足慾念,不久又會再追逐更進一步的目標,欲心不曾片刻停歇,然而得到了,又如何呢?一切終有壞滅的時候。倘若求不到呢?欲心不得滿足,又墮入求不得的痛苦深淵之中……,直到生命的盡頭,才發現此生在意追逐的一切,全是虛妄不實!

什麼才是真實?能見聞覺知的心,人人本具,不假外求,始終常在,找到了這念心,才是真正的富貴,亙古長存,照天照地,這才是最真實究竟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這個充滿競爭與追求的社會裡,人們總是認...

玄奘大師的生死觀

子午嶺沿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之間的邊際徐徐東進,南折...

優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緣

(上) 佛住止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當時國內有一梵...

在苦中而不以為苦,是真正的滅苦

佛教所說的滅苦,有兩種不同的層次:一種是在自己滅苦...

欲為三界眾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體性、作用、分類以及欲為根本苦的原因,...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間的因果報應,跟人的善惡業力是直接關聯的,如影隨...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有誰綁著你

道信禪師十四歲就出家了,他一見到三祖僧璨禪師便說:...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不可思議的《法華經》

從前,有一個和尚,他每天誦念一部法華經,從經上他得...

【佛學漫畫】《淨土聖賢錄》生死大事,在此一舉

百劫千生的生死大事,就在此一舉。你要努力直往,不要...

「世間」就是個無相的大禪堂

開士行吟秋後菊,名花回顧夢中人。是誰人淡能如菊?一...

因夢出家--夢參長老的傳奇故事

觀夢自在,你相信夢嗎?你會按照夢中的意境真實去做嗎...

修學楞嚴咒有十妙

(一)妙清淨:至心持咒,身口意三業就能清淨,誠意誦...

文珠法師《楞嚴經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一、前言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

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

為何名為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過去修什麼法門,現在得名為觀世音呢?具有...

生命中的貪慾苦

有一個美麗得讓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質條件極度匱...

學佛得遇善知識是最大的福報

過去有個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醫治療。醫生告訴他:...

【推薦】佛教寺院養老——福鼎資國寺彌陀村安養院入住指南

1、彌陀村安養院的宗旨和緣起 資國寺住持賢志法師發起...

記憶力差該怎麼辦

問: 記憶力差怎麼辦? 萬如法師答: 經文咒語記不住,...

對治我們欺誑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欺誑,同名劫殺。菩薩見誑,如...

一切皆捨,了脫生死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說。立功者,造福家國、嘉...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情緒管理智慧

簡體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 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

【佛教詞典】無相方便地

即大乘起信論所立菩薩十地中之第七地遠行地。因此地之...

【佛教詞典】黑氏梵志經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有梵志名迦羅。具足五通,能...

【視頻】為什麼要懺悔

為什麼要懺悔

【視頻】惠空法師《雪峰禪師介紹》

惠空法師《雪峰禪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