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下生者,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間的善法,只是修世間的善法;上福,就是他是一個很有孝心的人,能夠行孝就是這個世間最大的福報。具諸煩惱的凡夫人。
所以他既沒有出家,也不是居士,就是一個孝子,看看這一類人。他所修的法是什麼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這個根機就是他天性純良。孝養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所以知恩報德的一個行為,就是要孝順父母,贍養父母。
所以儒家文化非常強調孝,「百行孝為先」,孝道是天之經、地之義。孝是建立人格的一個基礎,你能夠在家行孝,在社會朝廷就能夠盡忠。忠孝是一體的,所以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一個人行孝,他就能積累福報。
佛經講,你能夠拜家中的父母,功德等同於拜等覺菩薩,所以一定要孝順父母。最大的罪過就是不孝養父母,甚至殺害父母。能夠孝養父母的人,他的性情就非常的調柔,非常的善良。善良,他就有一個仁慈之心。
仁慈,這個「仁」是二人為仁,就是他有一個同體的惻隱之心,看到其他的眾生,乃至動物遭受苦難,他都會有惻隱之心、不忍之心,去幫助,去恭敬。所以這種人他就是發自天性地去做好事,行善事。這種人從來沒有遇到佛法,也不說非得要出離生死去求佛法,他只是天性純良,自然而然地行孝養父母的行為。
這種行為,實際上他就修到了很大的福報,福德很深厚,由這個深厚的福德,他就有感應。感應什麼?就感應到臨命終時,有一個往生善知識,修淨土法門的善知識,來為他詳細地廣說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名號功德、西方極樂世界種種清淨莊嚴快樂之事,也詳細地說法藏比丘發的四十八大願以及大願的核心。
這種孝子臨終時才遇到佛法,臨終遇到淨土,而不是一般的佛法,是淨土法門,那是佛法當中最為圓頓的佛法,這是一個難信之法。但是就是由於他孝順父母、行世仁慈的福德太深厚了,福修到一定的深厚程度,這個福就會變為智慧。這個智慧就會令他一聞到就產生信心,因為信心屬於般若智慧的範圍,這叫福至心靈。
福德到了一定程度,心就靈光了,一靈光他就有智慧了,一聞淨土法門,馬上相信了。願意發願求生,馬上就命終。命終,他的神識就像壯士屈伸臂間,說明時間很短他就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這一品都沒有談佛來迎接的事情,但實際上佛也會來迎接。可能在他的意念當中,他沒有念過佛,在心海當中還顯現不了這個圖像。但是阿彌陀佛也會來接他,所以他也是借助阿彌陀佛的願力,很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