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歷代高僧大德的惜福節儉

2017/09/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歷代高僧大德的惜福節儉

惜福節儉是歷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優良品格,也是我們增進道業和培植福報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擁有的每一點福報,時時處處都做到惜福節儉。

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師(673—754),俗姓傅,法號玄朗,字惠明,先祖居北地郡泥陽,為漢魏大族,隨晉室南遷,居東陽義烏,為天台宗第八祖。法師三學兼通,解行相應,宴坐左溪,名重天下,是故求學者無遠不至,擁室填門,使沉寂多時的天台教門轉而鼎盛,也為後來的湛然「中興」奠定了基礎。

玄朗法師經常行頭陀苦行,他常居住於岩石溪澗旁,因號左溪尊者。法師常居住一室,室內雖小卻常覺有法界之寬。一件祖衣,四十餘年不曾換新的;一件尼師壇(臥具),終身沒有重新更換。若不是查閱經典,不輕易點燃一支蠟燭;若不是朝禮聖容,從不妄自行走一步。每當法師洗缽盂之時,常有一群猿猴爭相捧缽;每當誦經之時,則眾鳥交相飛翔。刺史王正容屢次請師入城,玄朗法師都以生病為由婉言謝絕。

唐代高僧通慧法師,三十歲出家,受具足戒之後,到太白山結茅隱居。法師入山時沒有帶任何糧食,餓了就到山中摘取野果吃,渴了就飲用山泉水,若睏倦時,就靠在大樹下休息,法師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禪思中度日。

通慧法師在山中經過五年隱居修行,一次因為用木頭打土塊,土塊破碎消散,法師因之廓然大悟。法師平時生活十分惜福節儉,多年一衣一被簡朴度日,所穿的麻鞋二十年不曾更換,當鞋破舊時,就以布重新縫補一下,繼續穿著,不論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都不換新的。

宋代高僧慈受懷深禪師,經常警示弟子惜福節儉。禪師一次小參示眾說:「淡泊名利,世間的心就會變得輕微,道念自然會變得濃厚。比如扁擔山和尚,一生從不乞食,長期以橡樹栗子為食物;永嘉大師從不吃鋤頭耕種的菜;高僧惠休禪師,三十年只穿著一雙衲鞋,遇到軟地則赤腳而行。你們現在衣食無缺,還沒有飢餓就吃飯,沒有寒冷就穿衣,身體還沒有塵垢就洗澡,還沒有到睡覺的時間就睡覺:生死之道尚且沒有弄清楚,心境污染未盡,惑障不斷,如何能夠消受以上種種福報呢?」

蓮池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僅博學多才,精通三藏教典,而且還具有高深的文學才華。在為人處世方面,大師不僅以德行高尚為人崇仰,而且還特別教化弟子養成惜福節儉的好習慣。大師在《竹窗三筆·僧宜節儉》一文中,勸誡僧眾要惜福節儉,大師說,宋代張子韶侍郎從做秀才時起,至狀元及第,以至於位登樞要,依然惡衣菲食,保持著惜福節儉的習慣。即便是做侍郎時,家中也沒有完好的器物,一支筆因長期使用也殘禿破舊。大師又以宋代宰相胡克仁為例,指出胡克仁雖然身居高位,但終身茹蔬,常在一紙帳中睡眠。胡克仁可稱得上現宰官身,行比丘行的官宦,更何況我們身為比丘之人呢?

蓮池大師指出,佛陀住世時的頭陀比丘,以乞食為生,穿糞掃衣,常於塚間或樹下露宿。而今日的比丘有檀越送供,衣食豐足。自身安居於蘭若中,更求華麗,能行嗎?古德有一缽乞食,一雙芒鞋穿三十年。而自己與古德相比卻自慚形穢,並以此傚彷高僧大德的節儉之行,

弘一法師是現代有影響的高僧,他的惜福節儉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他平時的穿著都是破舊的,1937年他到青島湛山寺講律時,只帶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繩紮著口,裡面一件破海青,破褲褂,兩雙鞋。一雙是半舊不堪的軟幫黃鞋,一雙是補了又補的草鞋。一把破雨傘,上面纏好些鐵條,已用很多年了。

弘一大師平時飲食最為簡單,一般是白開水煮熟菜吃,並且每次用齋不超過兩樣菜。1937年夏天,弘一法師應邀到青島湛山寺講律。俠虛老和尚在《影塵回憶錄》中記錄了法師當時的一些生活片斷——「屋中部是他自己收拾,不找另外人收拾,窗子地板都弄得很乾淨,因他持戒,寺院也沒有給另備好菜飯,頭一次給弄四個菜送寮房裡,一點沒動,第二次又預備一點,還是沒動,第三次預備兩個菜,還是不吃,末了盛去一碗大眾菜,他問端飯的人,是不是大眾也吃這個,如果是的話他吃,不是他還是不吃。因此,廟裡也無法厚待他,只好滿願!」他還有個習慣,就是每次吃過粥之後,他都會用開水倒人碗中,然後將碗晃幾晃,再喝下,生怕浪費一點糧食。

弘一大師一直堅持惜福苦行。弘一大師的學生劉質平在《先師的生活情況》一文中寫道:「先師入山初期,學頭陀苦行,僧衲簡朴,赤腳草履,不識者不知其為高僧也。中期身體較弱,衣服稍稍留意。晚年身體更弱,乃命餘代制駱駝毛襖褲,以御寒冷。先師所用僧服,大都由餘供奉。尺寸函開示,照單裁製。回憶先師五十誕辰時,餘細數其蚊帳破洞,有用布補,有用紙糊,堅請更換不許。入閩後,以破舊不堪再用,始函命在滬三友實業社,另購透風紗帳替代。為僧二十五載,所穿僧服,寥寥數套而已。作為一代弘律大師,弘一大師生活竟是如此簡單清苦。」

弘一法師常對弟子說:「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弘一大師認為,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為什麼呢?法師曾說:「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種意思啊!」

現代禪門巨匠虛雲和尚也時常開示弟子:「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參禪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頭。如果想參禪用功,但是路頭摸不清楚,對參禪的道理未能領會,那麼工夫便很難用得上了。至於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哪裡有錢來培福呢。其實「造福莫如惜福」,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緣。

古人說:「井涸而後知水之可貴,病而後知健康之可貴,兵燹而後知清平之可貴,失業而後知行業之可貴。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肆意浪費糟蹋,福報很快就會享盡,那時你就會一無所有,有的甚至還會為自己的浪費行為付出代價。因此,對於我們所享受到的福報,我們都應當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懊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道生長老:終身受持法華經

終身受持法華經 道生長老終生受持《妙法蓮華經》,並從...

夢參老和尚舍利照片及分揀情況

2017年12月03日於五台山舉行上夢下參長老荼毗法會。次...

弘一大師自述出家的因緣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東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

慈舟大師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禪定功夫,不是坐禪坐出來的,乃是念佛念出...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細觀察,很會嫌棄和抱怨的,都沒有多少福報...

為梁武帝說法七晝夜的僧達法師

南北朝時的高僧僧達法師,曾受到當時四個皇帝的禮遇,...

有佛法就有辦法

在我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養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勞苦,...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提婆達多的妙行方便

一天,比丘們齊聚一堂,同聲讚歎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提...

五陰乃幻化虛偽,沒有真實體性

古印度時,釋迦牟尼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居住在羅閱城...

誰是你的添柴人

一天,一個男孩從監獄裡參觀回來,他問爺爺:為什麼監...

最逍遙的人生

人若學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才能過著逍遙又自在的人...

為什麼愛到後來都是苦

愛情的真諦是自私的,我愛自己所以才愛你,你適合我所...

口德決定運勢,聰明人不說的10種話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運勢好,...

念佛法門就是「菩薩之父」

菩薩父者,《華嚴》十一經:威光童子睹如來相,獲十種...

敲木魚

年輕的父親嚴厲地責打孩子,驚動了正在屋裡念經的祖母...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內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

離開阿彌陀佛,難靠自力了生死

多生多劫我們負債負了眾生的命債、情債、這個錢債,這...

如果你是我(圖)

株洲市石峰公園內的動物園,獼猴用力地咬著柵欄,雙手...

佛制殺戒是最善的功勳

佛教和儒、道二教設教化導的初心,都是勸人向善的。但...

【推薦】十種惡行會讓你來世變丑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

財富從付出中來

我們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東西很多,希望擁有更多,...

【佛教詞典】貧女施氎衣生天

(傳說)雜寶藏經四曰:須達長者,欲供養三寶勸化乞索...

【佛教詞典】相續差別

【相續差別】 p0838   瑜伽一百卷十五頁云:云何建立...

【視頻】「燈供養」的具體事項

「燈供養」的具體事項

【視頻】慧律法師《放下貪瞋癡,步步往極樂》

慧律法師《放下貪瞋癡,步步往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