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幻住家訓

天目中峰明本禪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幻人一日據幻室。依幻座。執幻拂。時諸幻弟子。俱來雲集。有問松緣何直。棘緣何曲。鵠緣何白。烏緣何玄。

幻人堅起拂子。召大眾曰。我此幻拂。豎不自豎。依幻而豎。橫不自橫。依幻而橫。拈不自拈。依幻而拈。放不自放。依幻而放。諦觀此幻。綿亙十方。充塞三際。豎時非豎。橫時非橫。拈時非拈。放時非放。如是了知。洞無障礙。便見松依幻直。棘依幻曲。鵠依幻白。烏以幻玄。離此幻見。松本非直。棘元無曲。鵠既不白。烏亦何玄。當知此幻。翳汝眼根。而生幻見。潛汝意地。起幻分別。見直非曲。指白非玄。偏計諸法。執心橫生。曠古迨今。纏縛生死。

由是累及雪山大沙門。眼不耐見。方出母胎。便乃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指地指天。大驚小怪。將過去百千萬億劫所證第一義諦。向諸人淨潔田地上。狼藉殆盡。審如是奇特建立。耍且於幻法了無加損。老雲門謂。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貴圖天下太平。雖則增金以黃。其奈又添一重幻翳。當時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彼以幻問。此以幻答。文彩熾盛。音響沸騰。

其幻頓。幻漸。幻偏。幻圓。且置之勿論。末上以幻手。拈幻花。謂吾有正法眠藏。涅槃妙心。直得老飲光擘破幻顏。兩肩負荷。自爾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幻幻相因。授授不已。至少林面幻壁。安幻心。懺幻罪。解幻縛。問幻姓。書幻偈。磨幻磚。垂幻足。掛幻拂。聾幻耳。摑幻掌。就中引出個掣風顛漢。施一幻喝。如表天怒雷。乃至幻照。幻用。幻賓。幻主。縱橫交錯。與奪殺活。態千狀萬。莫窺其涯。

迨今諸方無面目老比丘。出其門。嗣其宗。承虛接響。置一幻於口門。藏諸幻於量外。文其言。巧其機。高其風。逸其韻。峻其令。大其家。更無有一人能出其幻者。

幻乎。其旨圓。其義備。其體大。其用周。與諸佛祖。相為始終。盡塵沙劫。不可窮盡。間有未能了此大幻於言象之表者。或以某師說禪簡明。或以某師說禪圓活。或以孰為高古。或以孰為峭峻。孰為細密。孰為文彩。孰為粗暴。孰為不工。尚其優而效之。鄙其劣而棄之。亂真機於巧偽之場。屈要旨於笙簧之域。見聞日博。是非日滋。大義日乖。真風日墮。

殊不知前輩深達大幻之士。凡吐一辭。出一令。其簡明也是幻。圓活也是幻。高古也是幻。細密也是幻。至若直捷文彩粗暴不工等。咸自廣大幻輪中流出。

此幻輪一轉。如水就決。似風行空。迥絕安排。了無揀擇。隨機任器。殺活臨時。使古人存一點分別取捨之情。潛於隨扣隨應之間。則與雜毒無以異也。豈甘露醍醐之謂哉。更有人將個禪冊子。廣讀博記。欲契祖師西來意。欲成實法流布。豈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道。果如是迂曲耶。

若是真實要證此大幻法門。便請全身直入。直下更無一絲毫障礙。苟或腳跟擬議。意地躊躇。切不可隨語生解。道一切是幻。本來現成。我但拍盲坐斷。更別有甚麼工夫可做。門路可求。是則固是。爭奈你依情帶識。墮在草窠。欲較他古人獨脫悟明。不啻天地懸隔。只如香嚴擊竹。靈雲見桃。太原聞角。洞山過水。如此輩。皆是偷心泯絕。脫落知解。能所兩盡。得失俱忘。如空合空。似水投水。既非勉強。安許拍盲。乃於有不不覺處。脫落根塵。自然語默動靜。不帶枝葉。此是大解脫門。惟心死識亡。情消見謝者。乃能涉入。或半點心意識不盡。縱使透過古今。超越言象。欲與古人握手於真寂之海。何異熒光之附太陽。非其類也。

今日既是與諸人應個時節。不可只與麼說了便休。借五須彌筆。蘸四大海水。向東弗於逮。打個直落。復於南瞻部洲。轉個曲角。徐於北郁單越。著一點。轉向西瞿耶尼。亞個半刀。並做一個幻字。懸向盡十方虛空之頂。使大地人有眼者見。有耳者聞。有身者覺。有意者解。乃知過去佛。久遠於此。已證涅槃。現在佛。今各於斯。成等正覺。未來佛。將於其中。開正法眼。以至微塵數諸菩薩。各各不離當處。修六度。運四心。度眾生。斷苦縛。乃至無邊聖賢。更無有一人不依此幻。具大神變。而獲自在者。奈何諸人。終日折旋俯仰。動靜語默。觸目無間。剛不自悟。將謂與他聖賢佛祖。有無邊法界之所間隔。自甘陸沈。徒受輪轉。

今日特為你起模畫樣。和盤托出。如前所云。便請全身直入。直教一切處點畫分明。一切處受用現成。與三世佛。歷代祖。契理契事。同出同沒。更有何物為障為礙。而尚存觀聽。猶滯功動者哉。古今之下。如有一佛一祖。不由此大幻法門而獲菩提解脫者。無有是處。更教你知。盡法界內無古今。但有情無情等。如有一物不依此大幻法門。而具生住異滅者。亦無有是處。當知幻無聖凡。幻無彼此。了得此幻。在彼不見有菩提涅槃。在此不見有生住異滅。一切幻幻圓滿。無二無分。無別無斷故。非是強言。法如爾也。苟或於此。未能脫白露淨。全機超入。且不要匆匆草草。但辦取一片鐵石身心。拌取一生兩生。向所參底無義味話頭上。拍盲立定丁字腳頭。心憤憤地。與之抵捱將去。正當抵捱時。都不要你向禪道佛法上。別求解會。只如撞著銀山鐵壁相似。除卻個咬嚼不破底無義味話頭之外。更無第二念蹲坐。其懸懸之心。如措足於百尺竿上。著腳於萬仞崖巔。前無可攀。後無可援。但與麼把教定。靠教穩。孜孜不兀。只如是去。當知大幻法門。在你腳底。不曾移動一絲毫。只待你情消見盡。蹉步踏著。則知太原聞角。洞山過水之時節。不我隔也。

到此。更須和個所入底大幻法門。一踢踢翻。不留聯跡。始是丈夫。脫或乍得入門。苟存一念歡喜之心。依舊與昨日之迷。無間然也。此事不是說了便休。亦不是見了便休。直須始終丈夫。不受一法籠罩。方堪為荷負大法之真實種草。邇來法道不古。人心懈怠。為師為徒。彼此只求解會。日夕相誘。築得一肚禪道佛法。其如生死命根。不曾於懸崖撒手處。絕後再蘇一回。墮在惡毒海中。不自知非。此誠可愍。參禪學道。何所圖哉。然本上座固非其人。惟是不肯自昧參禪正因。而況諸人幸不遭此邪謬。各各是不肯墮人窠臼底端人正士。既來這遮裡相從。我此間又非唱遵之師。建立門戶。彼此相依於半間茅屋之下。只圖真實。以辦平生。然此雖曰大幻法門。苟非神悟。決不可造次而入。只如說個幻字。今古共知。於中欲覓一人。於此幻中。掉臂而入。橫身而坐。肆足而行。任意而用。放開捏聚。一切自由者。極難其人。其故何哉。蓋由心存所知。而未嘗悟脫。於一切處。明知是幻。不待旋踵。而反為幻所縛。以若所知。則與不知者何以異也。只如教家道。一假一切假。無中無空而不假。此說之下。了無剩法。惟其不悟。翻成文字語言流布。豈佛法果有教禪之二哉。以其神悟。教即是禪。以存所知。禪即是教。

故圓覺謂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惟益多聞。增長我見。斯言殆盡之矣。只如會通和尚見鳥窠吹起布毛。應時脫略。德山見龍潭吹滅紙燭。當下超宗。今人但見前輩領悟如是之易。而不知其未領悟時之難。苟知其難。則古人之易。亦今人之易也。苟不知其難。欲效古人如此之易。未免為情識虛枉引入相似般若中。重生死之根塵。深輪迴之陷阱耳。且古人領悟之易。置之勿論。如何是未領悟時之難。只如二祖未悟之頃。立齊腰之雪。不知為寒。斷娘生之臂。莫知為痛。只遮一個樣子。不惟今人之難。在二祖分上。亦未嘗不難。以其求法之真。所以忘其難也。自二祖而降。其親師為道。痛為生死無常。而有契有證之士。於未領悟時。未有一人不如是之難。當知古人之生死即今人之生死也。

今人之道業即古人之道業也。蓋古人負真誠而忘其難。所以致其易。今人逐虛妄而棄難。必欲效其易。故於此一法中。雖同知是幻。而其利害優劣。所以異也。此是從上佛祖不易之論。一時老婆。引援及此。在本色道流分上。喚作惡口。亦名實法法綴人。亦名教壞人。又喚作瞎學人正眼。今日彼此不獲已也。然而遮許多做功夫底露布。在當人為法之誠。自然步步踏著。豈是起模畫樣教得人底道理。其或為法之心。不真不誠不苦不切。縱使百千方便。束縛得他。儼然如個死人。何異吹網欲滿。又如溈山充典座。雪峰做飯頭。寶壽作街坊。演祖為磨主。此猥屑之務。豈真龍象所當為哉。蓋亦為道之真。忘其鄙陋。有如此者。今人稍負聰敏。或叢林補職不稱。掉臂譏主法者之誤。於此觀之。則古今之真妄判然矣。幻人於幻法。實未曾悟。今日但路見不平。竊論如此。到遮裡索性將平昔所解底大幻法門。重為發露去也。過去是已去之幻。現在是目前之幻。未來是將至之幻。一大藏教。依幻而說。千七百則陳爛葛藤。由幻而生。菩提涅槃。根幻而成。真如般若。倚幻而現。慈悲喜捨。即幻而興。六度萬行。憑幻而立。三乘十地。仗幻而等差。戒定慧。貪瞋癡。煩惱塵勞。無常生死等。從幻而出。以至明暗色空。見聞覺知。未有不稟吾幻而有者。豈但松直。棘曲。鵠白。烏玄是幻。乃至天以幻蓋。地以幻擎。海以幻涵。春以幻育。桃以幻紅。李以幻白。迷以幻難。悟以幻易。我以幻說。爾以幻聞。森羅萬象。一幻所印。

此大幻印中。固是不留剩法。只如幻人手中拂子。即今與須彌山王眉毛廝結。且道是幻耶。非幻耶。若謂是幻。帶累幻人。墮在幻網中。萬劫出不得。若謂非幻。請去卻語默動靜。出來露個消息。


上篇:付法藏因緣傳

下篇:高僧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受用三水要行法

受用三水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准依聖教。及西方現...

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虞山普仁院淨業比丘 行策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佛說四諦經

佛說四諦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

梵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梵飜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序 [燉煌出 S. 700]...

佛說治意經

佛說治意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

佛說五大施經

佛說五大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阿彌陀經疏鈔問辯

《疏鈔》既出,有不愜者,致辭詰難。其可從者,忻然從...

【佛教詞典】精靈棚

日本佛教用語。指於盂蘭盆會期間所設之壇,其上放置飲...

【佛教詞典】三十二應

指觀世音菩薩為濟度眾生,順應各種機類而示現之三十二...

汝能返照,密在汝邊

那時六祖惠能還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

【佛學漫畫】妄念如灰塵

莫厭妄念多,應嘆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善意可貴,不要傷了好人的心

故事發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個小城。 一個風雪飄飛的...

聖嚴法師《平安的人間》

自序 法鼓山推動「建設人間淨土」的社會運動,是以心...

布施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法

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一百零八首)

(一) 我教原開無量門,就中念佛最為尊。 都融妄念歸...

八種治心的方法

佛教經典處處都在說我們的心,以及如何解決或者說安慰...

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方

問:信行願三,既聞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起跟大...

不準時的公雞

從前,在波羅奈國的西北地區,有一位全國聞名的老師,...

如何化解當下的情緒

所謂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會有情緒,但是在平常生活...

【視頻】大悲懺儀軌(比丘尼唱誦)

大悲懺儀軌(比丘尼唱誦)

【視頻】地藏經讀誦(85分鐘)

地藏經讀誦(8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