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二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二十(盡法界品)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第七遠行地知識內。

初舉法勸修中三。先指後位次。頌前法。三善財得利益。初中開敷樹花者。若約位此地是有行有開發無相住故名也。約事此天在香樹樓閣中故立此名。二頌前法者臨去慇勤囑付令修學故。於中十四頌半初二總頌境智法。次十一頌離垢光劫中供佛修行。於中初三總舉。次五別頌於初佛邊發大心等。次三頌明已後須彌塵等佛邊修行得法。後一頌半結轉剎塵劫中修行淨治此法。三爾時善財下明聞偈得益。於中二。先長行得法有六句。一總舉法體。二三昧。三總持。四通明。五辯海。六深法。後五是用。二偈讚夜天。於中十四頌分五。初四頌悲智甚深。次四頌度生廣大。次二離障攝德。次三見時眾除妄。後一用同佛果。

第二依教趣入中。初敬辭。二念法。三往後位可知。

第三見敬請中。初見依正主伴。二設敬。三申請竝可知。

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於中有五。一顯法義。二立法名。三明業用。四辨根深。五結自分。初中二。先明安樂眾生行。光救夜中眾生。謂日沒等夜中放光是夜天之義。令免世嶮路求一切智道。若於山等救難中眾生釋光明義。二又善男子下明利益眾生行。初化放逸眾生令修知足行。次授與十波羅蜜。令破十障釋成歡喜行可知。二我已成下立法名。依上三義遂立此名。天竺本名生廣喜處知足光明菩薩解脫。三業用中先問後答。以是業用分齊故云境界。答中二。先舉佛果力用益生彰己所學。於中先總後別可知。二我入此法門下明知菩薩因行業用顯已同成。於中二。先總顯。後我知下別辨。別辨中三。初知盧舍那佛本發心時修益生行。二知行菩薩行時修益生行。三通結一切所修行。初中五。先明大悲救物行。於中初見眾生苦。二起悲救攝。三結成慈悲。二以知足法下明大智益生行。三成就菩薩下成神通利物行。四以無上淨法下嚴土說法益生行。五分別一切未來下廣攝時處修攝生行。二佛子盧舍那下明行菩薩行時益生行中二。先見眾生具苦因苦果。謂初顯集因。常於生死等是苦果。二發起大悲等明救令出離授樂因果。謂初教修道因。滅不善下令得滅果。三佛子以如是下結中二。初結前初發心時益生。二以如是下結修行菩薩行時益生。竝可知。四善財白言下明法根深淺厚薄之義。於中先問後答。答中二。初嘆深難辨承力許說。二乃往古下正顯承力所說之法。前中亦二。先長行後偈頌。長行中三。初嘆境難辨非但久遠故難知。亦是當時發心即得深法滿佛境故是故難知。此中難者一非聞惠能知。二非思慧能信。三非修慧能入。上心行處滅。四言語路絕。五非二乘智能證得。若爾豈可善財亦不可得知耶。二除佛神力下明有因緣亦可得知。初一句佛力加持為緣。依善知識等明內行高勝為其因方可得知。善財正是其人故云能須佛力方能信等。翻難也。三何以故下責何因要須佛力方能知耶。釋以是佛境界故。若爾夜天云何得說。釋亦我承佛力說。頌中二十一頌半有五。初一舉境甚深頌前難說等。二有四頌明所不知人。頌前非諸天等能知。三有十四頌半頌前除佛神力等。於中初二頌前佛神力及依善知識成善根。次一頌前淨正直心。次一頌前哀愍眾生等。次六頌六度行及頌前拔煩惱樹等。次二頌半頌前滅諸染污得普照等。次二頌得如來樂入佛功德等。四有一頌勸善財學。五有一頌前我當承力說也。二正說發心久近中有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三。初明過去大王起行即是本事。二有童女下明夜天本生同修勝行。三結會古今。初中有五段。一總舉時處塵數佛興。二佛子彼世界海中。有世界性下別舉本處明輪王興化。以是鐵輪王故。雲彼閻浮提。三彼大劫中下明有惡劫起。於中五濁熾然者總舉也。謂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具如別章。行十惡等造苦因也。死入惡道明受異熟果也命短等明受等流果也。以諸貪著下明增上果。四彼時人民下明苦人於王上訴求救為大悲之境。五時彼大王聞下對境起心成大悲之行。於中三。先心得大悲法。謂百萬僧祇等。二口發大悲語。謂十種悲語等為愍眾生十種苦故。一地獄苦。二煩惱苦。三老病死苦。四恐怖苦。五見疑苦。六愚癡苦。七慳嫉苦。八生死苦。九生盲苦。十障礙苦。十種對治如文可知。三時彼大王下明身行大悲事。於中五。先宣勅普告。二時城東下設大施會。三爾時閻浮下大眾普集。四時王見已下明見乞者現前王大歡喜。是適悅意樂。於中四。一法說校量。二喻。三合。四何以故下釋大喜所由。文竝可知。五復次佛子時彼大王下正起勝想普施所須。第二時彼會中有一童女下明本生身同修勝行。於中六。初嘆女德勝。二作如是念下順善知識舍物。同願脫莊嚴具者示背世間榮華之報。置王前而發願者悕同出世菩薩大行。三時彼大王告此下王施與女者明菩薩攝受同行故也。四女人說偈讚王德者賀恩報故。五十二頌分二。初二十五頌總顯大王興世利益。後二十七別明本生利益之相。前中四。初六頌明王未興時損二。次二偈明王興益。三有十頌顯王興世翻捐成德。四有七頌明大王聲教利益。二從王父名淨下二十七頌別顯本生中五。初四頌明前王世末。二有八頌明王興先相。三有三頌父王游池。四有五頌明童子出生益。五末後七頌明王出利益。五爾時等明女讚已設禮。六王讚女德以衣授之主伴同益。第三結會古今中。略不結云爾時彼童女者今則我身是。第二重頌中十偈。初二天眼。次一天耳。次一他心。次一宿命。次四廣知諸佛因果等事。後一結勸修學。五我唯下結自分可知。

第五仰推勝進中五句。初明行廣。二大願滿。三攝多德。四行無礙。五法自在下結非已分。遠行地竟。

第八不動地知識中。

舉法勸修內。願勇光明守護眾生者以此地中願波羅蜜增上故云勇也。又準梵本是精進勇勐之義。非是勇出之狀。以此願勇之光饒益眾生故云守護。教問八地淨佛剎等行也。餘同前釋。

第二依教趣入中二。初辭前。二趣後。略無念法。

第三見敬申請中三。先見。二禮。三觀。略無申請。以理法於身見已無請。初中二。先見身所在下顯身相。於中二。初光明普照等總明身光深廣。謂稱理法界故遍事法界故。一切日月下別辨二十種身雲自在。於中初八是應機攝化身。二詣諸佛所下八是應法成行身。三離熾燃下四是應理平等身。二善財見下禮敬念觀。三於善知識下因觀得勝心。初總次別後結。別中十心皆先舉所得心名。後釋心義竝可知。

第四爾時善財一心下明現證法界。於中四。初證得法體。二顯法名義。三辨法根深。四結法本位。初中三。先得共法。二得正直心。三偈讚德。初中三。先觀此天。身得塵數等是總舉。若約自分是極位菩薩。共所得故名為共法。若約勝進同諸如來。共所得法故云共法。望下皆是不共。衍法師云。菩薩共法通論有四。一人法無二。與一切法界共。二因果無二。與一切諸佛共。三自他無二。與一切菩薩共。四染淨無二。與一切眾生共。二所謂下別列八十四種。一一中皆初標名後釋義。竝如文可知。三得如是下結。二爾時善財入如是下明因此共法更得直心無邊可知。三頌讚中十偈分二。初三頌前法。餘七請後行。前中初一頌所起十心標初心統於後也。次一頌所得共法。後一頌所得正直心。二唯願下請後行。初三請授法。次三請授行。後一結重恩。第二爾時善財說偈下顯法名義。先問後答。此中亦問法根深厚相通有三問。一問名義。二問發心久近。三問幾時成佛。答中不答後問故唯二答。初答名義中。先名者身隨應化智善開覺令物增善故云長養。二我入此下顯義用中四。初釋覺悟義。謂了法平等是正證故。二解一切下依證現用。釋隨應化義於中三。先無邊現色是總句。謂攝論等名土自在依止法界。當此地也。二所謂下別有一百種色。檢文欠二句。三於念念中現如是等總結。以是起信論中第八地名色自在地此之謂也。三或見或念下隨機滅不善法安立善法等。釋長養善根義。四佛子我住下結法門業用廣大。第三如汝所問下明法根深厚。於中二。一嘆深許說。二正說所說。前中三。初牒問許說。二菩薩圓滿下嘆顯甚深。於中約五譬喻以顯深義。初一日性無闇喻喻菩薩智無妄能破妄。二日光遍照喻喻菩薩寂而常用義。三虛舟濟物喻喻菩薩無住攝生義。四空性無礙喻喻菩薩無功益物義。五化無形質喻喻菩薩用而常寂義。三佛子菩薩智慧下明結承力許說。二乃往下正說所說中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三。先明善光劫中供佛修行。二明日光劫中供佛修行。三結塵數劫中供佛修行。初中有二。初明於最初佛所修行得法。二轉生值餘佛。初中有十四段。一古佛出世。二昔人造惡。三佛正開導。四王力治罰。五太子悲救。六臣議令死。七請代囚命。八王怒令誅。九母請王審。十太子確救。十一代獄放囚。十二王許修福。十三正設施會。十四佛救太子。於中有八。一國人已集。二佛眾雲赴。三見佛威光。四敬禮申請。五說法益眾。六太子得法。七結會古今。於中有四人。一太子。二惡臣。三獄囚。四大王。八出家得法。第二我於爾時下明轉生值餘佛略舉八佛。通結一萬。第二次復有下明日光劫中供佛修行。於中三。先總舉數。二別列十佛及轉受十生。三我諸趣受身下總結六十億佛一一得法。第三如一劫下總結塵數劫中供佛修行修此法門。二重頌中三十六偈分九。初一頌承力許說。次六頌古世佛興昔人造惡。次七頌太子悲救代命。次五頌初佛說法利益得法。次一頌結一萬佛。次一頌結塵數劫等。次四頌結會得法。次八頌法門業用。後三頌長時益物下結自分仰推勝進。竝可知。不動地竟。

第九善惠地知識內。

舉法勸修。初指處。此園在迦毘羅城東二十餘裡。是摩耶生太子處。流彌尼者無正翻。義翻雲花菓等勝妙事具足也。二示人。名妙德圓滿林天者謂善妙之德內備。發願守護此林故以為名也。天竺本雲有留彌尼天女。名妙圓光勝愛樂也。三教問中以是生佛處故教問生佛家等。

第二依教趣入中亦三。一敬辭。二念法。三至林推覓。

第三見坐下明見敬申請中。初見。二敬。三請可知。

第四答言下授己法界。於中作五門分別。一顯法義。二立法名。三明業用。四辨法根五結自分。初中二。長行與頌。長行中有四。初總標嘆德。二列十名。三釋十義。四結嘆益。初中三。先總嘆能行生如來家。二於念念下別顯修法成行。三具足下明行成趣果。二列十名者有諸德釋將配十地。一一別釋。今就通釋。一供佛願。二覺心支者依菩提心出生餘行名支也。三觀寂滅。四淨直心。五智普照。六生佛家。七佛光力。八達佛智。九嚴法界。十勤至佛。由行此十行令諸菩薩得生佛家故也。三提名別釋中。十種即為十段。一一各三。謂標釋結。初可知。二中有十種菩提心。皆有標名釋義。支者差別義有十種故。又是因義為餘行本故。三中有九種心。與前十心何別者。前是行本心。此是現行心故生佛家也。四中亦以十句釋成直心。謂正直趣法堅心不動故生佛家也。五中亦以十行釋成普照。初六可知。無礙眼者是方便。深入等是願力。智者等是智度。由十行普照得佛家。六中亦以十句釋生如來家。一隨佛教生證深法門。二同佛大願。三行同。四體同。五背向同。六長善同。七住法同。八得佛定。九攝眾生。十聞持法。七中以九句釋顯佛光明力。謂知諸法如幻等故成就如化通明之力。同佛光力遍游十方故也。八中亦十句釋分別薩婆若。一總觀。二於無量劫下別顯分別果智及智所知境等。竝分別可知。九中亦有十句釋莊嚴法界。謂嚴剎土化身嚴。起行嚴。攝生嚴等竝準可知。十中亦有十句。釋勇勐精進至佛。一總。二一切世界下別顯三世佛智所知及示成正覺教化眾生故也。四住是法下結成利益。於中先顯十種利益行成。後以一切法下隨應成佛。結生如來家。二重頌中十頌如其次第。各頌一受生法。文顯可知。菩薩具此下結二我成就下明立名。言無量境界自在者明菩薩為物現生故云自在。奇瑞非一名無量境。天竺本雲。我成就菩薩解脫名無量劫執持一切菩薩受生自在顯現。三善財白言下明法門境界。先問後答。答中有三。初明下生有十瑞應。二明生時有十光明。三明受生有十自在。初中三。先天神自顯本願生此。二菩薩下生所現十瑞相。三此相現時下見瑞知菩薩生。二佛子摩耶夫人出迦毘羅下明生時有十光明。有舉數列名總結可知。三摩耶於此畢利叉下明受生。於中有四。一總標。二別顯。畢利叉者具雲缽刺叉。義翻雲高顯樹也。有處名阿輸迦樹。此雲無憂樹也。又阿說他樹此雲無羅樹。謂遶三匝能滅罪障。此是菩提樹非是生處樹也。又名畢缽羅樹。此雲樒樹。在嶺南亦有此類可知。十自在者。一八部雲集光照息苦。二腹受三千遍坐百億。三毛孔現佛過去行法。四毛孔現佛過去本事。五毛孔現佛過去形色。六毛孔現佛往昔本施。七身中出佛本嚴土事。八身出八部宮殿滿林。九身出菩薩讚歎舍那。十金剛地輪生大蓮花以承菩薩。三摩耶生時下顯相狀。於中五。一朗耀挺特如空中日現。二威光赫奕如雷電光。三應機現身如山起雲。四現破無明如闇中燈。五雖生不生用常寂故。四我於一念下明夜天結自所知受生分齊。四爾時善財下明法根深厚。先問後答。答中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十。一古世佛興。二出往佛母。三攀樹生佛。四授與乳母。五乳母得定。六得此法門。七結會古今。八廣見受生。九知本大願。十供佛持法。二頌中二十三頌半分四。初一誡聽許說。二有八偈半明初佛所發心得法。三我於億剎下十三偈明更供多佛淨修增廣。四末後一偈結嘆無盡。下結自分及推勝進。竝可知。善惠地竟。

第十法雲地知識內。

初舉法勸修中。城名如前釋。瞿夷者古譯名明女。又勘諸梵本或名嶠比。此雲覆障。謂在家父母所護。不令人見等。或名瞿婆。此雲守護大地。佛為太子時有三夫人。瞿夷第一。耶輸陀羅第二。摩奴舍第三。又瞿夷是王女寶。今表因位終極慈悲之相顯著故取第一也。又以證法既滿法喜適悅是妻義也。

第二依教趣入中。一敬辭。二念法。三至後。

第三見敬申請中三。先方便推求。二見其勝報。三致敬請問。初中四。先天眾迎讚。二善財印述。三天眾供嘆。四昇堂推覓。初中二。先迎二白言下讚。此是守堂神讚中四。初讚行究竟。二我觀下讚精進得果。三我觀下嘆精進得法。四何以下釋成可知。二善財答言下印述中二。初一句印其所說。二欲令下述自所作。於中四。初於惡眾生起大慈行。有法喻合可知。二於修善眾生起大喜行。三何以下釋成所由。四若有菩薩下結行利益。於中十六句皆有標釋可知。天神下總結可知。三善財將昇下明天眾供嘆中。先供散其身。二頌嘆其德十偈分四。初三嘆利生行。次一求友行。次三無礙行。後三勇勐行。四爾時下昇堂推覓可知。二即見下明見勝報。於中一見正報。二見眷屬。三顯眷屬同行德。於中有十句。一本行同。二四攝同。三大悲同。四大慈同。五大智同。六不退同。七行滿同。八離障同。九普行同。十成果同。三致敬請問中。皆問悲智等。逆順無礙行有九句。一在染不污。二得理不證。三得果住因。四出世恆入。五處理現事。六無言現說。七知空攝化。八知寂恆供。九知真行俗。

第四爾時瞿夷下示己法界中二。初嘆問許說。二正示己法。於中作五門分別。一法義。二法名。三法用。四法根。五法位。初中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亦二。先十法顯因陀羅行。有總標別辨及結可知。二勤修十法值善知識。亦有標釋結可知。二頌中十三偈。初二頌前依善知識。次九頌餘九行。後二結嘆行用。二我已下立法名者。謂一切菩薩三昧深廣以勝智觀察分別。天竺本雲成就菩薩解脫。名觀一切菩薩三昧海境界。三善財白言下明法用中。先問後答。答中三。初知此娑婆世界中境。二知十方世界中境。三盧舍那下釋能知所由。初中四。先知眾生善惡耶正。二彼諸劫中下知佛因果。三知二乘眷屬。四知彼眷屬菩薩下明知菩薩眾及其行位。亦是知菩薩三昧海。有諸句可知。二如此娑婆下知十方界。各十十世界者是無盡故也。三盧舍那下明能知所以中。有標徵釋竝可知。四善財白言下顯法根中。先問後答。答中有四。一明於初佛修行聞法。二更值六十百千億那由他佛修行供養。三於最後佛所得此法門。四後於塵數劫中修治此法。初段中長分有十五段。一古世王都。二太子福報。三寶女端嚴。四太子求娉。五時彼園下明佛興女夢。六天勸詣佛。七女求天子。十偈分二。初三自述己德堪為行侶。後七偈嘆太子德請其納受。八太子問女說十一偈分二。初四彰己離過。後七勸成勝行。九女母偈答。女有勝德。願為納受。有二十四頌分六。初二總說女緣。次六說女生處。次五具勝色聲。次四智德過人。次二遠離世患。後五具出世行。十太子答母。能不障道我當納受。於中先長行有九句。一發心積德。二淨修度行。三供佛護法。四嚴淨剎土。五利樂眾生。六修行具地。七行檀。八出家。九汝莫障我。二偈中七頌半。初一頌初行。次一起頌第六。次一頌第二。次一頌第四。次一頌第五。次半卻頌第三。次一頌第十。後一頌第八九可知。十一時女答言下順命同志幸唯見納。有十四偈分三。初三求慕心堅。次六悕同勝行。後五說佛勸詣。十二太子聞佛歡喜贈寶。十三女母遂意重嘆女德。十偈分四。初三嘆德同太子。次三嘆身業勝。次一語業勝。後三意業勝。十四時太子下相與詣佛。於中三。初見佛勝相。二致敬供養。三聞經得益。十五還告父王。於中八。初總白佛興。二問答所聞。三王喜告言。四舍位詣佛。五聞法獲益。六出家得法。七太子紹位弘其佛法。八結會古今。於中一會太子。二會父王。三會女母。四會眷屬。五會女身。第二彼佛滅後下更值六十百千億那由他佛。文中略列四十佛名。悉皆敬養。第三其最後佛下明於末後佛所得法因緣。第四我得此法門下更於已後塵數劫中值塵數佛修治此法。於中四。初供養多佛行猶未滿。二佛子下聞多佛法未至普賢。三何以下釋非普賢所以。四何以故者重責雲既未能知普賢所行。何以得知齊佛境界。釋以於彼毛孔中念念悉見等故。此則彰己但能見彼所現不能作彼現事。於中三。先見器世間及智正覺世間。二復次下見眾生世間。三我於菩薩一一下總結所見。下結自分及推勝進竝可知。法雲地竟。上來總四十一人明大段第一寄位修行相竟。

第二大段摩耶夫人下明會緣入實相知識。謂會前諸位差別之緣。令歸平等一實法界。生於佛果如摩耶生佛故次明也。此中有十人分之為二。初一是總。餘九是別。以初摩耶得智幻法門末後童子童女亦得幻住法門。以始終相會總別相融無二故也。

就初中亦五義同前。

初舉法勸修中二。初長行指後。次說偈頌前。就長行中。摩耶者此雲幻生菩薩。夫人者梵名提婆多。正翻應名天後。古人就義名曰夫人。問餘經論說。摩耶生佛七日命終生忉利天。云何此中指迦毘羅城。答化相示滅。實報常存。若爾迦毘豈非化處。釋此亦深非常人可見。如菩提樹下即蓮華藏等。又如雙林示滅常在靈山等。又摩耶等諸眷屬。若小乘中是實非化。若始教大乘中是化非實。若終教中亦實亦化。謂實是大菩薩示現為化故。若頓教中非實非化。以即相無相故。若圓教中竝是法界實德。是人亦是法門故。又是舍那海印定中所現故屬佛實德攝也。餘竝准之。二汝詣彼問下教問可知。二偈頌前法中三十三偈分三。初一總顯己行。次十七偈遠說前劫事佛因緣。前長行所無。次於後所過劫下十五偈正頌前長行所說因緣。於中先十頌前於諸佛所所得法門。次我於菩薩身下五頌前於菩薩毛孔所見等事。第二依教趣入中六。初辭前。二念後。三引導。四見勝。五致敬。六申請。就念後中三。初總念知識德。二具淨法身下別念其身有十九種。三如是等下結成難見起四種念。一云何見。二云何親近。三云何知其相。四云何聞法受持。三作是念已下明伴善知識方便引導。於中三。初城天教守心城。二妙德天讚德加持。三羅剎王教令起行。初中三。先供養善財。二教守心城有二十四種。一一各初勸所作。後釋作所以。初中應守護心城者忍不起妄念也。離生死者由無妄念不起惑造業故云離也。又云應修無壞心城者以信法不壞故。又持法不妄故。又云應放心城普照光明者。以根欲性力智光照達群機故。餘竝准釋可知。三菩薩摩訶薩下釋成利益。於中先總標。二何以下釋所以。三佛子下結。

第二爾時有天下明妙德天讚德加持中。一讚歎摩耶令其欣樂。二放光加持。三善財獲益。於中得十種眼。一一各先標眼名。後顯眼義。竝准釋可知。

第三時有守護下明羅剎王教令起行。於中三。初教十法得近知識。初總次別後結。別中一直心。二悲心。三智心。四不退心。五堅信心。六深心觀性故。七大心普覆故。八廣心了法界故。九巧心應病與藥故。十常心行不斷故。二復次下教十三昧。見善知識者以入三昧知佛菩薩平等法身故。又依三昧得見諸佛菩薩故。又以摩耶是三昧境故。初總次別後結。竝可知。三爾時善財答下明教求善知識。先善財領前問後。二答言下正教求處。以摩耶所在遍十方故令禮十方求也。

第四爾時善財隨順下明見勝依正。於中先見依報中。古德雲。見大蓮華從地出者是所詮法界名大蓮花。如從心顯名地湧出。又釋前城天等三位。調鍊善財令心至徹。慧眼得開方見摩耶實報境界故。雲地湧出等有四。一蓮花。二樓觀。名攝取法界方藏者。攝取十方各盡法界蘊在其中故云藏也。古德雲。五位自分勝進故名千柱也。三師子座。四於金鈴中下出音聲等九種法門流化。二善財見此下明見正報身有二。初見身故。二見身業用。初中三。初總舉。次正見法界身雲。後結勝。就正見中有五十七種法界身雲分三。初二十種直列身名。二從不去色身下三十種皆先出身名後釋身義。三如是色非色下七句簡非世間五蘊所攝。三善財見摩耶下結其所現殊勝身雲。第二善財見如是等下明身業用。謂此身雲能增長眾生十波羅蜜行。然不次第。初長其檀行。二出生下明精進行。三知一切下明忍行。四具足下明禪行。五皆悉嚴淨下明方便行。六以明淨下明般若行。七淨佛道下明戒行。八得淨法身下明願行。九一念充下明力行。十如來智下明智行。

第五善財見摩耶下明見已致敬中四。初牒前所見。二變身等彼。三禮已得定。四起已遶住。

第六白言下申請中二。先申其本情。二願為下請其為說。以此門是都會於前諸位法故。是故舉初文殊教發。乃至於今至大聖所。總敘始終。欲同會平等故也。第四大段答言下示己法界。於中四。一標名體。二明業用。三辨根原。四結自分。初中大願者宿願力。由此生生常為佛母。如悲花經說也。大智者即般若為母也。幻者是願智所作生佛之義。謂於己身不壞小。而廣容於佛身。實無生而現生。天竺本雲。我住菩薩解脫名大願智幻莊嚴矣。二得此法門下明其業用。於中二。初為舍那佛母。二總為賢劫千佛母。前中長分有十。一得法生佛。二光入我身。三因見八相。四身容十方。五眾同入胎。六胎內遊行。七又念念下十方同入。八悉皆容下明大小無礙。九於此世界下結通十方。亦不分身者以此處身即是彼身故不須分也。十何以故下釋所由。謂攝用歸體也。二總為賢劫千佛母中二。先略列二百七十九佛。佛子如是下總結千佛。二亦於十方下明此處。為佛母不廢自身。於十方界教化眾生。三辨得法根原中。先問後答。答中六。一往時輪王。二臨欲成佛魔來惱亂。三輪王降魔菩薩成佛。四願為其母復供多佛。五結會古今。常為其母。六廣顯過現為十方佛母。四我唯下結自分。第五推勝進可知。會緣入實相知識中總門竟。

第二明幻智念力知識者。自下九位知識皆是舊翻於奠本所欠。應是西域覺賢之所略耳。餘共日照三藏。勘天竺諸本及崑崙本並於奠別行本竝皆同有此文。是以於大唐永隆年。西京西太原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唐云日照。共京十大德道成律師等奉勅譯補。沙門復禮親從筆受。

文中亦五。初舉法勸修中。初示處內。何故此中上三十三天者。顯是摩耶。

後所住故。人間諸位會相盡故。二示人內。正念天者顯大智自在。入理不忘故。童女者慈悲離染故。天主光者。顯淨義光明義是天義。最勝義自在義是主義。破闇義照現義是光義。即顯悲智勝用以立斯名。三教問可知。

第二依教趣入。及第三見敬申請竝可知。言誘誨者。依梵本應雲善能教誡教授諸菩薩等願為我說。

第四天女答下示己法界。於中四。初標法名體。二顯法根深。三明法業用。四結己自分。初得菩薩解脫者以人簡法。不同佛解脫。解脫即是法門。名無礙念者隨所憶念無不現前。名為無礙。所念分明名為清淨。念佛境具德名莊嚴。以宿命念智為體。二善男子我念過去下明法根深固。於中二。初明所供諸佛有三。初憶青蓮劫中。先總明供佛。二又彼下別記八相。念力分明。二又憶下略列九劫中所供諸佛。三善男子下總結恆沙劫中常不離佛。二從彼一切下明所得法門。於中二。先總舉所得。二受持下明修治明淨。三如是先劫下明業用中。謂以此念力憶前諸劫及佛法。明瞭現前。無有闇障故以立此名。四我唯下結己自分。第五仰推可知。念力知識竟。

第三幻智師範知識中。初舉法勸修內。童子師者顯教導師範故也。名遍友者。謂遍於一切學類眾生悉為師訓故以為名。二依教趣入中。先得法利益。二禮足辭退。三見敬申請可知。四答言下應示己法界。為與童子法門同故。是故示彼童子令往問之。又釋此童子則是法門以名。無二故。人法無礙故。

第四幻智轉藝門知識中。初三可知。四時彼童子告下示己法界。於中三。一標名體。二顯業用。三結自分。初名善轉眾藝者。眾藝者是所知所解世間技藝則文字等也。善轉者是能知巧智善。謂善巧轉。謂轉變以善巧智轉世眾藝成出世般若故以為名。以善巧量智為體。二我恆下明業用。於中三。初總舉根本。二唱阿字時下別顯四十二門。初唱阿字時入般若門名威德等者。梵語威德名阿答摩。是故唱世阿字時便即轉入般若威德。以阿聲同故。即此得彼以為難故。餘門竝皆多悉如是准釋可知。三善男子下總結多門。言根本字者有二義。一以此等字竝是世字之中根本字故。依此以入般若門故云為首。理實無量。二以此等字為所依根本。仗之以顯般若法門。三我唯下結自分。第五如諸菩薩下仰推勝進中二。初總標通達世及出世二位章門。二別釋二門。先明世法有十門。一知文字。前約此方。此通殊方故。是所推也。二知醫療。三別珍寶。四相住處。五觀天地。六能相人。七解畜音。八別雲霞。九知豐德。十識安危。如是下總結世法。皆是於此而顯般若。非但文字知是推也。上來諸位善財所求。於此世法竝皆舍棄。令此悉成般若法門為甚難故。是故示之。二又能下釋出世法。初總與所知之法。謂釋名出體。言隨順修行者明說法之意。二智入下明能知深證故無過失也。我當下總結非分。

第五幻智無依門知識中。

初舉法勸修內。婆呾那者此雲圓。謂具德圓備。出生無盡故以為名。又以調柔至順超過餘位故名賢勝。

二三可知。

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於中亦三。一標名體。二顯業用。三結自分。初中法門依梵名那阿賴耶蔓茶羅。那雲無也不也。阿賴耶雲依處也依止也。蔓茶羅雲道場也圓場。謂無阿賴耶染分依處而有淨分圓滿道場。出生勝德不可窮盡。即轉依究竟顯德無盡也。二業用中。初一句標業用意為利眾生故云既自等也。二得無盡三昧等總舉。三以能下別顯十種無盡。初六六根。後四勝德。一明。二通。三德。四光。三結自分。五推勝進竝可知。

第六幻智無著門知識內。初舉法勸修中。城名沃田者。是南天竺近水下濕田稼甚茂故以為名。與下海澗國同。亦名賢陂城。又於所得解脫堅固安住故云堅固解脫。又一得永脫故云堅固。又所得菩薩真實解脫更無所求故以為名。四示己法界中三。一標名。正念現前離所知障故云無著。離煩惱障故云清淨。謂順理之念不雜二障故以名焉。二我自下明法具德備足無求。既是因人何得乃爾。釋設更所解不異於此。但須修行故。無復求下結自推勝竝可知。

第七幻智光明門知識內。初中妙月者悲德清涼故以為名。上文雲菩薩清涼月游於畢竟空。此之謂也。宅有光明是法門之用。四示己法界中標名。內證離障為淨智。後智攝物故曰光明。又光明者對治無明故。淨者治惑染故。餘文可知。

第八幻智無盡門知識內。初中城名出生者。城中出生人物故。長者無勝軍者行德超過名為無勝。當體具德從喻如軍。

下示己法界中三。初標名。無盡相者所成德相無盡窮故。二我以下明業用可知。三結自分及推勝進竝可知。

第九幻智誠語門知識內。初中聚落名法者。在此弘法故。表此即法故。尸毘最勝者梵本具言名達磨濕毘阿羯。達磨雲法。濕毘雲空營。謂如軍眾去後空營之所也。阿羯雲最上。應雲最上法空營。營則是聚落處也。從處以立人名。

下示己法界中三。初標名。誠願語者此有二義。一從初發心立弘誓言。後必如言而行。不乖先言故名也。二菩薩行行時如施眼時有問悔不答言不悔。此言誰信。則立誓言。若實不虛令眼平復。如言則善故云誠願語也。二過去下明業用中釋上二義。先釋初義。二我以住於下釋後義。以能成滿行故。下結自分推勝進可知。

第十幻智歸幻門知識內。初中城名妙意花者梵名蘇滿那也。以彼城門之側有此花故立以為名。此亦在南天竺。童子童女表智悲相資。智則依德而起。悲則蘊德以成。舊本名妙德。當此德生也。妙德惠當此有德也。以本語名室利末此雲有德。室利末底此雲德惠。以聲字相近故。二譯不同也。

下示己法界中三。初標名。幻住亦二義。一明所知諸法依緣虛立名為幻住。二能知之智住幻境中。此則住幻故云幻住。二以斯下明業用中二。初略知十種幻住。一一皆先標名後釋。初六知世間法幻住。一總知。次二知人法幻。次二知三界生滅幻。次一知國土幻。後三知三乘幻。初一二乘。次一菩薩後一菩薩所作。下結幻境。自性不思者則有則空無二故不思議。又以自性亡二邊亦不住於中故云不思議也。下結推可知。下利益善財亦可見。上來十人總明第二大段會緣入實相知識竟。

大段第三。彌勒位是攝德成因相知識者。前既會緣入實。定堪成佛故。辨一生補處成因之義。五分同前。

初舉法勸修中亦三。初指處。二示人。三教問。初指處中此是南天竺近海岸故名海澗國。天竺本名海岸門國。園林具德名大莊嚴。林中有樓觀顯耀名明淨藏。梵本毘盧遮那莊嚴藏。次菩薩往昔下出樓觀因。二彼園林下示正報。彌勒者梵語具言名迷帝隷。此雲慈。是其姓也。以姓為名。名曰慈氏。然有三緣。一由本願。謂過去值大慈佛。因則發願。願我成佛亦得斯名。二由三昧名。下云見彌勒。初得慈心三昧。因以為名。三就相立名。母懷時有慈心。相師佔曰由所懷子慈令母慈也。如母懷鶖子能論義等。又名阿逸多。此雲無勝。以生具相好更無過者故云無勝。下嘆其所作中四句。初化親眷屬。二化餘人。三為善財。四通為一切。三汝詣下勸往教問中三。初教起十問。二何以下釋廣問所以。於中二。初明所求彌勒德廣。二善男子下勸彼能求。亦起廣心。前中二。初通顯彌勒德成位滿。二別辨彌勒是汝真友。以設若德滿非己有緣亦不可求也。二勸善財廣心中。初略舉十事中不應足想。二何以故下釋所以。既不於一善根生足。未知作幾許耶。釋雲無量等也。文中總有八十句無量分七。初二十句明救生斷障行。二淨修無量下十句成己心志根欲行。三發起無量大精進下九句明力用自在行。四悉分別下十句明攝法治惑行。五詣佛剎下十句明供佛攝生行。六不惜壽命下十句明求法攝生行。七攝持下十句攝成菩薩深願行。三略說下九句一切結顯無盡。三是故善男子下正勸求善知識。於中七。初總勸敬求。二何以故下明行因善友。三何以故下釋友能成行。四復次下顯善友要勝。五又善男子下教起勝心。六何以故下釋勝想所由。七善男子略說下明順友成益。初中由前勸起廣心。是故勸敬求善友也。第二何以故者但起廣心。何須敬求善友。釋以因善友廣行方成。於中四十句行。初十句明願行堅心行。二一切菩薩總持下十句明備具勝德行。三出生一切下十句明攝法益生行。四遠離惡道下十句明殊勝超過行。第三何以故者何以此行皆因善友成耶。釋以善知識能令行人除障起行故。於中三。初能滅障礙。二示導下能成行位。三滅一切下能令得果。第四復次下顯善友要勝。於中十句約喻顯德。皆有標釋可知。二是故下結勸。第五又善男子下教起勝心。於中三。初二十二句教於善友起此勝心。皆有標釋。明心下下堪見善友堪為法器。二又善男子應於下明於三處順於法想。於中初有十句。一一皆有三想可知。三善男子詣善知下結勸。第六何以故下釋勝想所因中先徵。但求善友則得成行。何須起此心想。釋因淨此直心方堪見善知識。順教增善故也。於中十句。一一皆法喻雙舉。第七善男子略說下明順友成益。於中三。初得十重十不可說願行。二略說下九句一切結因善友滿。三如是等下八句明依善友起行之義可知。

第二善財聞如是下明依教趣入中。略無敬辭念法。至後可知。

第三以過去際下明見敬申請。於中三。先見。二禮。三請。初見中二。先見依報後見正報。前中三。初起勝念。二禮觀察。三遶念讚。初中亦三。先念勝願行。二作是念下明信智轉增。三善財如是下結觀勝境。二五體等明身禮智觀。觀中四。初於法界樓觀起三寶福田想。二作是念下明等觀樓觀照三無性法界。初觀圓成性。次等觀如如來除妄等明觀遍計性。後等觀如影等明觀依他性。三深心信下明觀成得益。於中二。先總信解。謂觀見無性平等理而不失緣起業果故云信解也。此中有七句。皆空無性而因此起彼。二解了迴向下別辨解益中五。初解迴向法。二舍離下明離倒執。初從自在而生者是外道執梵天自在天等生諸法也。本有實性次第生者有二釋。一是外道冥諦之中本有其性後次第出也。二是小乘一切有部未來藏中。先有體性次第待緣而生也。三離我我所下明大乘正緣起法。四見有為下明見空有無礙法。五悉知下明見法稱實。多喻證成。四善財禮未起下結益分齊。三稽首畢下明身遶念讚念讚。於中有三。初身業遶旋。二意業念觀。三語業偈讚。就第二念有八十句。一一皆舉能住者德嘆所住處樓觀。以初二句具顯餘竝略之。於中分十。初約境顯勝。二住甚深下約德顯妙。三以一劫下約用顯自在。四普照下約行顯勝。五可尊重下約對治顯勝。六住四禪下約定自在。七一切煩惱下約利他行。八得九次第下約護小乘行。九觀陰下明染淨無二行。十如是下結德住處。三語業偈讚中有五十五偈分七。初二偈總顯彌勒德勝。二有八偈嘆自行勝。三有九偈嘆利他勝。四有八偈嘆功德勝。五有九偈嘆方便勝。六有十一偈嘆三昧勝。七後八偈嘆願行勝。二見正報中三。初欲見。二遙見。三嘆德。言從外來者攝化就機故。還來歸本故。威德下嘆德中。初挺特普照。二超世魔染。三深入下德齊因果。四住大智下嘆受位灌頂。二致敬。三請問竝可知。

第四爾時彌勒下授己法界。於中二。初嘆善財法器利益。二正令入己法界。前中有六。初為己眷屬嘆善財德令人倣習。二正為善財嘆德令喜。三勸歸文殊彌勒攝受。四善財自慶重請彌勒。五彌勒以偈重嘆善財。六具嘆無盡大菩提心。就初段中文有八。初指示大眾。二嘆善財精進德。頻陀伽羅是猶覺城也。百十者。古師有三釋。一雲上來至此應有一百一十。但文中脫漏故不具列也。一雲上來所列是正善知識。若通取主伴方便導引等則百一十也。是故上文未欠。滿足王及大光王等。前皆云漸經人眾聚落城邑曠野等。故知通取所經處有一百一十也。一雲信等五位則為五十。後摩耶彌勒文殊普賢及佛為五此五十五。各有自分勝進故有一百一十也。此等竝為舊經不足有此諸釋。今既文具。不勞異釋。此是總括前後知識有五十四位。分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則為五十五人。各有自分勝進故有百一十也。三如是童子下嘆善財直學大乘德。文中有十句。文可知。四如是之人下嘆行勝希有德。於中二。先標。二何以下釋成。釋成中三。初總釋。二度無智海下別釋。於中化二十一種眾生。三救護下總結釋可知。五諸善男子下嘆善財菩提心希有德。六諸善男子若有菩薩下嘆善財堪為勝軌德。七此童子者入威儀下嘆善財如海深廣行。八顯現一切下明一切處遍修行。第二善財汝今得下正為善財嘆德令喜。於中四。初嘆善財本見文殊益。於中先總。二所謂下別遠離惡導等入十信益。過童蒙地者入十住益。住功德地者入十行十迴向益。具智惠地者十地益。下明入勝進佛智益。二若能如是下嘆善財見功德雲等已後諸善知識益。於中初總辨見勝人益。二隨彼下別顯聞妙法益。三善財汝應發大下嘆善財超劫速成行。於中初總舉得果速。次別顯修因速。謂進行超群也。餘菩薩約隨位差別說。一生皆具者約普門該攝說。又此一生亦攝多劫。如上仙人執手成多劫行等。又此普賢法雖圓融相攝一位則一切故一生皆得。然亦要由直心精進方得速成。直心者心中不雜異念故。趣入勐盛故。精進者稱心而作故。後其有下嘆成利益。四善財當知下嘆普行希逢德亦二。初嘆行希成。謂過去佛往修行時。無有於一生身得逢爾許善知識者。是故汝今極為希有。二其有眾生下亦嘆利益。第三爾時彌勒下勸歸文殊。彌勒攝受於中五。初勸往文殊。二善財悲泣以念深恩故。三文殊授瓔。四善財奉散明以智導令成福行故也。五彌勒摩頂明加持攝受之義也。第四爾時善財下明善財自慶重請中。先說偈自慶。後設敬重請。於中三。初總敬請。二大聖下嘆德請。於中初嘆行位成滿。次為煩惱下嘆攝生濟物德。三唯願下結請。第五彌勒以偈重嘆德中有六十八頌分六。初一總嘆專求。次有十偈別嘆善來。次有八偈嘆其來意。次有十偈明行位成立。次有二十二偈嘆利他兼自行。下有十七偈隻結自他行。第六爾時彌勒下廣嘆菩提心無盡德。中有四。初結前生後。總嘆發心。二汝得善利下嘆得十種善利。三何以故下廣顯發心功德有二百一十八句。初一百一十五句明菩提心殊勝功德高齊佛果。二譬如有人得自在藥下一百三句明菩提心自在功德廣多無量。前中依光統師。分配十二住科為十二段。今謂此中一一各顯菩提心中。一種勝德皆通始終。此亦不可別配諸位。一一皆約世喻顯德准釋可知。天德瓶者於中所索悉皆得故如如意珠也。恆娑者此雲鵝毛。以此為衣水澆不著。喻菩提心塵垢不染。七使者貪等五鈍使。復取身邊二見故為七也。波羅提毘叉藥者此雲燈照藥。毘樓那風者應是毘嵐風。此雲旋勐風也。次佛子菩提心者如是下結其功德等。於因果下釋以菩薩諸位功德及佛果功德並皆從此心中所出生故。是故此心等彼所出。第二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自在藥下明菩提心功德廣多無量。於中一百三句。亦有諸德配十地分之。今亦通辨。一一各顯一德。皆先喻後合。准釋可知。以此說者聽者俱是大人皆廣見故。是故所舉譬喻多非人間所有。頻伽陀藥者具正雲毘笈摩。此雲除去。謂能除去毒惡剎故。刪陀那大藥王樹者此雲續斷藥。謂此樹藥能令所傷骨肉等皆得後續故云也。藥草名阿藍婆者具雲阿羅底藍婆。此雲得喜藥。謂得塗身令身患心惡皆止生悅故以為名。憂陀伽婆羅栴檀者具雲地毘烏羅伽娑羅也。地毘此雲妙。烏羅伽此雲腹行。即龍蛇之類。娑羅此雲勝。亦云堅固。謂此栴檀堅固勝生在龍宮故以為名。波利質多樹正雲波唎耶咀羅拘毘陀羅此雲香遍樹。謂此樹枝華實一切皆香故立此名。又此樹香氣於忉利天處一切普熏故名香遍。那利羅樹者具雲[木*奈]唎羅吉唎。此雲莖等有用樹。[木*奈]唎此雲莖也羅是多聲。謂莖等枝葉花果也。吉唎此雲能作。謂此樹莖等悉有用益眾生故。此樹出海中。其形甚高。似多羅樹。其菓甚美。於中有汁。似椰子樹。阿羅娑藥者具雲呵吒迦阿羅娑。此雲金光汁藥。呵吒迦雲金光明。阿羅娑雲汁藥。出於山中井內。諸龍守護。若有得飲皆成仙人。迦毘伽鳥者具雲迦羅頻伽。此雲美音言鳥。謂迦羅雲美音。頻伽雲語言。謂雪山中一切鳥聲皆悉不及。又在卵中則能出聲。阿夜健多鐵者具雲阿夜塞建那。謂阿夜此雲鐵。塞建那此雲勝伏。謂此鐵能伏碎餘鐵故名勝伏鐵。摩伽羅魚者此雲極大之魚。謂是巨鼈魚也。四善男子下結前功德廣多無量。初通舉。後別結。善財何故在此廣嘆菩提心者。以是位終極故。功成德立。由本大心故須嘆也。

第二大段善男子汝先所問下正授己法界。於中有四。一授法體。二顯法名。三辨來處。四明生處。初中五。先明攝入方便。於中二句。所牒問勸入令其趣證。二請其開門為求證方便。二彌勒彈指下加令入證。謂若就因力即是善財修無間道斷除妄想。所證理現名曰門開。解脫道中正證法界名為即入。若就緣力即是彌勒加持。今約緣力說也。證已反顧本來性滿非新得故。更無入處之門故云還閉。又以一證永得無有退失。更無復出故云還閉。三爾時善財觀察下明證所見境。於中五。一見依報。二見正報。三見諸佛。四聞法音。五見出生。初見依報淨土。中先見後益。見中此是彌勒實報所成樓觀。次於內具百千樓觀者明一土則一切土主伴具足也。二爾時善財覩見下明得益。於中先心喜障除益。後身遍樓觀益。二又見無量下明見正報因果。於中有六。初總舉本緣。初發心時。二或見初得慈心下明發心已後修行得記時。三或見為輪王下見本生隨類生身有十三種。四或為四天王眷屬下明見本生說法益物有十種。五或見滿足下明本行成滿德。六或見正受下明見業用自在德。於中先毛孔出身雲。後復見下明毛孔出法門。三或於樓觀見諸如來下明見諸佛攝化之德。於中三。先總通見。後爾時善財諸樓觀中下別見八相成道攝生之相。以自在力無障礙故一中見也。三善財自見下結所見利益。四又聞下明聞法音。於中二。先聞五種法音聲。一總辨所聞行法音。謂金鈴中聲及餘嚴具亦聞此音。二聞初發心聲。三聞成正覺聲。四聞財法二施聲。五聞成佛攝生聲。二聞如是等下結聞聲益得十種行門可知。五見寶鏡中下明見出生。於中有六。初見寶鏡中三世間。初見智正覺。次淨世界下器世間。次又見下見眾生世間。二又見寶柱中放光網。三見珠瓔珞瑠璃出水及光。四見花中人物。五見寶樹中凡聖。六見半月像中行用。於中有十四種。一放光。二見彌勒本行施行。餘十二種現身化導可知。又釋通前總有七種法門。一鈴現音聲法門。二鏡現形相法門三柱現住持法門。四瓔現莊嚴法門。五花現開敷法門。六樹現建立法門。七半月現住位起行法門。四彌勒告下問答辨定中三。先問。次唯然答。三譬辨定其見。於中有十喻顯示。一夢見山海喻喻善財超妄見勝境。二臨終業現喻喻難思境冥現。三非人所持喻喻加持見勝法。四龍宮奄久喻喻長劫謂須臾。五寶藏廣現喻喻一中現多事。六遍處定境喻喻勝境隨心現。七乾城無礙喻喻所見無礙法。八昇天見人喻喻見法得自在。九海現三千喻喻所見明瞭德。十幻現無礙喻喻威力現奇德。五爾時彌勒下攝威令起。於中三。初攝威警起。二先問所見。三稱實而答並可知。授法體竟。第二顯法名中。先問後答。以攝前後際故云入三世智。此即九世中三現在也。正念思惟者顯能見之智明瞭無倒。莊嚴藏者明所見之境具德含藏。即樓觀中攝一切劫一切剎各具勝德。皆有出生故立此名。又以此人位極不言我唯知此又是法行成滿故云得如是等不可說法。第三大聖下辨來處。於中二。先明依報。初問後答。問意雲。此小樓觀內有爾許奇特事為是從外入來為不爾耶。答中有二喻。先明神力出生無從喻。二智願所現無本喻。二善財白言下顯正報。於中二。先問後答。問意前見彌勒從外來不知來處故問也。答中有三。初就實無趣。二從行說有。三隨事辨來。又釋初約法身。次就報身。後約化身。又初體。次德。後用。就初中有十句無趣。趣者是處義。謂無從來處亦無所至處。又趣是趣向義。亦無來去發趣故。二善男子下從行說有中。明法身隨緣從行說趣同。淨名雲。吾從道場來。相似有七句。一悲。二戒。三願。四通。五體。六用。七化可知。三汝所問下隨事說來中。以海澗樓觀是修道處摩離國是本生處。暫住生處。化人故從彼還此也。摩離者具雲摩羅底數也。摩羅此雲鬘。底數此雲中。謂鬘中國此近摩羅耶山故名相同也。瞿波羅此雲守護地。第四明生處中二。先問後答。問意前既雲前生處來。未知何者是菩薩生處。答中二。初明依法家生行德處。二依事家生化身處。前中有五。一顯所生處。二生緣眷屬。三校量顯勝。四所知自在。五體用廣大。初中十種俱是生起行處故。一行因。二行緣。三行相。四願扶。五化他。六觀理。七隨事。八益物。九無住。十順古。二善男子下明生緣眷屬中二十句。初七明生育。次四為長益。餘九為成立同太子可知。三如是菩薩超凡下明校量顯勝有十句。初一句超凡證性是總。生如來家下別九句可知。四摩訶薩生如是家下明所知自在。於中七句。一知趣空現受生。二了趣如化在有不著。三達無我化眾生。四了生死能長時。五知陰幻。六了一切法。七得法身離染。五善男子我淨法身下明業用廣大有十句。初一法身充法界。餘九德身滿法界。二若諸同行下明依事家生化身處。於中有三。初生人中。拘提聚落者具雲拘吒迦羅。此雲樓觀。即次前文名樓觀聚落也。為三類眾生。一為同行。二為滅慢。三為父母等。二生兜率為四種眾生。一為化彼天。二集一生說法。三化宿世同行。四開佛所化。謂釋迦遺法所化眾生根未熟故如花未開。又利益未得亦如花合。待彌勒佛令其開發故也。三下生成佛汝及文殊俱見我者釋有三義。一雲我當來成佛時亦說此花嚴。彼時亦有文殊善財所說之法故云也。二雲我成佛時汝與文殊俱來。助我宣揚法化。三為表法。謂善財何故上於佛會但求諸善知識而不求佛者。以善財此生是修因之身未成果故不至佛所。非謂不求。但成果隔因故說當見佛。以是滿位故無仰推等也。上來攝德成因相知識竟。

第四智照無二相知識者。顯前因法生果體無分別絕境智等諸二相故。

初舉法勸修中。初勸往教問。以位極故教問。具足普賢行也。二彼當下嘆德勸往。於中有二。初通顯勝德。先徵責後十句釋成。一能滿他行。二為佛母。三菩薩師。四勤化生。五大名聞。六大法師。七佛所讚。八住深智。九多劫修。十滿普行。二善男子下別嘆其是善財本緣。於中三。初明善財所成功德皆文殊力。二是故下結勸令往。三何以故下釋顯所由。是故上來所見所成皆是文殊也。

二時善財下明依教趣入。於中三。初設敬辭退二爾時下造詣其處。今從彌勒卻向文殊還行百一十城。故知從初至彌勒定經百十故也。至普門者攝別歸普故。謂攝前諸差別位歸此文殊普門故也。三觀察下起念推求。此中漢本經欠十七行文。今勘梵本竝翻補訖。

三作是念時下明正證法界以表智照無二平等義故。無見敬申請等也。於中初申手摩頂。言過一百一十由旬者徹過如前差別之位至此平等普門之所。摩善財頂者示以普法灌其頂也。二而作是言下明語示教誨。於中二。先舉所作行闕。後顯不能入理。則顯善財無此失故能得斯法。前中十句。一無信根者以闕行本故。二心沒憂海者行心不發故。三功行不具者不修加行故。四已起精進竝退失故。五不期多行故。六於一住著故。七不善發起菩薩行願者此中二句。一不發願。二不起行。九善友不護。十如來不念。二是等下明不能入理有十二句。初四舉所知理法。二若週遍下顯不能知分齊。三是文殊下明所成益。於中二。初讚慰令喜。二令得下明得法。於中初令得廣多差別法有七句可知。二復令得入下令得普賢廣大法。四既置下明攝用歸本。以普賢道場是文殊自所住處。還安善財置於此處。同己所得。所作既畢。是以不現也。五於是善財下明成德究竟。於中初廣見勝友。皆能順教明其行緣。行緣既多。明成德非少。增長下顯所成德有十句。一成悲智德。二寂用德。三深廣德。四正勤德。五證教德。六行願德。七照境德。八破障德。九成位德。十修普德也。智照無二相知識竟(又亦上來總是文殊當般若門竟自下普賢當法界門故也)。

第五顯因廣大相知識以前照理無二顯其甚深方堪成佛廣大之因故。於中三。初舉法勸修。二依教趣入。三正證法界。

初中聞普賢名等者是何處聞。謂前文殊言聲說故。又亦是前文殊所置善財於普賢道場。是故於彼聞此名等。於中初總顯普賢德位。二地具下別辨普賢地位有十句。一地具者助道法等。又釋信等行為成地法。二地法者諸地所行法如初地十願二地戒法等。三地得者諸地所得果。謂調柔等。四地次第者諸地連接等。五地修者諸地中不住道仰修上地等。又是攝論中五修等。六地住處者功德住處故。又證智相應故。七地境界者二諦為境故。又遍行真如等為所證境故。八地持者任持所餘諸功德故。又瑜伽三持中是圓滿持故。九地共者三種同相智。諸地同行故。十地正道者根本後得二智為體故。

二爾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中四。初起勝心。二見瑞應。三見光相。四結所見。初中起十種心者此十心之境竝是普賢境界。是故起心還稱彼境。方可得見普賢故也。二見十瑞應中先明得見所因有自他二力也。十瑞相者謂見普賢依報也。於中攝為五對中。先明土淨。後住處眾生淨竝可知。三見十光相者謂見普賢正報相。又前但直見。此中重見。又前麁相見。此中微細見。又前但見其體。此中見業用。於此十中初二但放光明。次四放光麁供具。後四人物利益可知。四結前所見必見普賢。

三爾時善財下明正證法界。於中有八。一見身得益。二摩頂得益。三因深果厚。四舉益勸觀。五觀見奇特益。六校量所得。七結齊佛果。八偈頌因果。

初中二。先明所見法身。後明見已得益。前中有四。一總見普賢。二別觀毛孔。三重觀支節。四結遍十方。初中依前十心所念稱境而見。初依前第一心見在道場如來前者表普賢齊佛果故。因果位同故。二心如虛空者依第二心見。三無染著者依第三心見。四除障淨剎者依第四心見。五以無礙法者同前心。六充滿十方亦同。七住一切智者是第七得薩婆若境心。八入諸法界者是深入法海心。九教化眾生者是教化成就眾生廣心。十於一切劫下明前末後具因果心。亦攝前莊嚴道場心。二明見毛孔業用者前亦初總見淨土。後見塵中業用今亦先總見正報。後見毛孔作用。於中二。十種分五。初一光救法界眾生。次五出法界供具供養諸佛。次四出法界身雲利益眾生。次三出法界土調伏眾生。後六出法界菩薩諸佛雲。三重觀支節等中。初見一三千界。次十方下通現十方世界風輪等。皆悉現顯。四如此娑婆下結通十方中有四重普遍。初舉舍那結賢首。二舉賢首結東方三舉東方結十方。四舉十方結微塵。是故當知。前即身中苞容法界。廣無邊故顯其普義。今即明此含法界身潛入微塵調柔無礙。明其賢義。是即內外週遍限量斯盡故名也。二爾時下明善財得益中。初總舉因見所得。以究竟位中智故云不可壞也。下別顯十智中。初四身遍見聞。後六智內充實。初五是佛智。後一是普賢智竝可知。

第二摩頂得定中二。初明此處一世界中摩益。先摩頂。次得定中三。初舉定。二攝眷屬。三明定用成益。有八句所益可知。二如此下結通十方世界佛所摩益同之。以善財等普賢故週遍十方也。

第三爾時普賢下明因深果厚中三。先問答審見。二明因深遠。三明結因成果。就因中初明所修之行有四句。初總明多劫修。二明修起大心。三在家修施行。四出家修道行。二善男子下結十句行。明說不可盡可知。三善男子我得下結因成果。於中先結因有成果之功故云力。有十句可知。二得是力下所成果德。於中初由了因得法身果。後由生因得色身果。

第四汝且觀我下明舉益勸觀。於中二。初總明難聞見。二別成不退益。於中五句。一聞名益。二見等益有七種相可知。三思念益。先約時後約生。四以如是下總結益用。五明轉生益二句。一聞修因生淨土。二見聞身生法身。

第五汝復觀我下明觀見奇特。於中二。初身份之內見三種世間。竝各無邊。二又見下明見從身所出佛果業用。

第六爾時善財逕由下明校量所得。於中二。初正校量顯多。二何以故下釋顯多義。於中六句。一所入多。二所得多。三所知多。四所度多。五所修多。六不此沒等明平等普遍同普賢境。

第七爾時善財能自下明位滿齊佛。於中有十六句。初一句總顯因圓。二不久下總明等果。三一身充滿明得普賢身。下有十三種等於諸佛。此是因位圓滿更無所修。是故但云與諸佛等。不辨更求知識修因。普賢位竟。

第八偈頌中有九十九偈半。問既雲重頌未知頌何處文。答有人釋。此是頌前善財當得十三種所等佛境。即科此文亦為十三段次第配釋。此釋不便。前善財所得是結集者說。非是普賢說。何因乃為重頌。又有釋雲此頌前普賢說自往因所事諸佛等。此亦難用。以偈文中總無此意。今釋前長行中唯明因行。未說果用。今明重頌說果非因。文綺互顯故也。又釋今頌舉果顯因。是顯發釋故也。何故唯顯佛德者為善財因行窮滿不為可說因門。是故說佛果業用。又為普賢對佛前坐承力攝化其用究竟。推功在佛。偈中分六。初有五偈。誡聽許說。略嘆佛德。二時諸菩薩下三偈明眾領勸嘆說聽受。三諸佛微妙下二十偈半通嘆十方報佛勝德。於中五。初三明大智無著照機德。次四嘆形言隨感隱顯德。次七嘆主伴嚴土自在德。次五半嘆遍轉法輪微細德。後一總結十方諸佛德。四或見釋迦下別嘆釋迦化身功德。於中四。初二十半嘆佛意業作用。二安住下十九嘆佛語業作用。三具足智功德下十五嘆佛身業作用。四譬如工幻師下八偈半喻顯無礙。就初意業作用中有五。初五明六度行智用。次三天身八相用。次二常在恆滅用。次四巧化隨機用。次六半用身光壽剎用。第二語業中四。初五明轉三乘法輪。並業用無生等是大乘法也。次五明六度覺品對治法。則釋前三乘唯一圓音也。次五明五乘總別乃至多乘。次四明平等語業而應一切。第三具足下十五偈明身業作用中五。初三示凡身。次二現聲聞身。次三現外道身。次三現示大力身。後四現諸天身及結。第四譬如下八偈半喻顯三業中。初五偈明喻身業。一幻師喻二月現四德喻。一體圓淨。二示增減。三應淨心。四映二乘。三海現二能喻。一出寶。二現影。次一喻前意業。謂智日滅闇喻。後二半喻語業。謂法雨無從喻。化身竟。第五如來淨法身下六偈嘆法身德。於中四。初二明法身相。先法說後喻況。前中攝論法身具五種故。此中同彼。謂初句是白淨法身為相。以是果圓滿轉故。二次二句是不思議相。謂於世間無物比故。三非有無者是無二為相。以非有為無為故。四次一句是無依為相。謂無所依故。五次一句是常。住為相。以無來去常住故。次二句舉夢見及空畫為喻。二有一偈明法身離相。亦先法說三句。一約用。二約德。三約體下一句喻顯如空也。三有二偈明法身用無積聚。初一舉二喻。謂摩尼出寶喻。二光明無體喻。謂諸天菩薩等皆名眾生。悉有光明故云眾生諸光明也。辨此等光各無停積處。同摩尼所出寶。亦無本相似。下一偈合法可知。四大仙下一偈圓法身。即相常寂。於中大仙現者明佛出現。於世虛空下舉七喻以顯。一空。二如。三自性。四實際。五涅槃。六離欲。七寂滅。謂佛現世則同此七義。是故即寂以顯法身也。第六末後二頌即結說勸持。先舉四喻可知。以顯佛德深廣。一心慮無限喻。二微塵難量喻。三海滴難知喻。四虛空無際喻。此下一舉益勸信。謂信此普賢自在法者。究竟要當終齊佛果如善財與諸佛等等也。上來於下本十萬偈花嚴內釋前分三萬六千偈竟。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二十

 

上篇:華嚴經探玄記

下篇:華嚴經文義綱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序 朝請郎飛騎尉賜緋魚袋晁說之撰 陳...

入楞伽心玄義

入楞伽心玄義一卷 西明寺沙門法藏撰 將釋此經十門分別...

楞伽經義疏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義疏上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序 金紫光祿大夫守中書侍...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昔佛在世時...

禪源諸詮集都序

重刻禪源詮序 道不能自鳴。假人而鳴。鳴雖不同。道則...

佛說文陀竭王經

佛說文陀竭王經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寶雨經

佛說寶雨經卷第一(顯授不退轉菩薩記) 唐天竺三藏達摩...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華嚴一乘十玄門

華嚴一乘十玄門 大唐終南太一山至相寺釋智儼撰承杜順...

佛說略教誡經

佛說略教誡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緣起聖道經

緣起聖道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佛教詞典】八大奈落

(名數)八大地獄也。奈落者,地獄之梵語。...

【佛教詞典】金剛山

位於韓國江原道淮陽府東方,臨日本海,為韓國第一名勝...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

聖嚴法師《人生的意義》

《心經》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識字的老菩薩們...

善加利用你的「缺陷」

一位挑水夫,有兩個水桶,分別吊在扁擔的兩頭,其中一...

莫問前程不求回報,這是最好的

什麼叫佛,佛一開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國3000年,就把陀...

「大乘善根界」與「二乘種不生」

這個二乘種不生是出在天親菩薩《往生論》。《往生論》...

帶業往生釋疑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

淨土祖師們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 唐善導大師說十念法是念夠十句的佛號。北魏曇...

《大寶積經》中佛陀開示修行的四十法

第一、想得到端正的身體,要做到: 一、對惡友不起嗔...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問: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大安法師答: 要成就...

八種後悔

過去有一位雲居大師,曾經說過人事上的八種後悔,勸告...

內心解縛之要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向比丘們開示:...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異相

人家說聰明不過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說的。你不要...

【視頻】《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出家緣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隨念三寶經(聆志居士念誦)

隨念三寶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