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彌勒上生經宗要

釋元曉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彌勒上生經宗要

釋元曉撰

將說此經。十門分別。初述大意。次辨宗致。三二藏是非。四三經同異。五生身處所。六出世時節。七二世有無。八三會增減。九發心久近。十證果前後。

第一述大意者。蓋聞彌勒菩薩之為人也。遠近莫量。深淺莫測。無始無終。非心非色。天地不能載其功。宇宙不能容其德。八聖未甞窺其[這-言+(序-予+手)]。七辨無足談其極。窈窈冥冥。非言非默者乎。然不周之山之高其跡可跋。朝夕之池之深其疆可涉。是知至人之玄。猶有可尋之跡。玄德之遼非無可□之行。今隨跡疆之近蹤。誠論始終之遠趣。言其始也。感慈定之光熾。發廣度之道心。浴八解之清流。息□覺之苑林。四等之情。等閏四生。三明之慧。明導三界。論其終也。度苦海於法雲。發等覺於長夢。卻二障之重闇。照四智之明鏡。乘六通之實車。游八極之曠野。千應萬化之術事啻百億□□□。今此經者。斯乃略嘆至人垂天之妙跡。勸物修觀之真典也。彌勒菩薩者。此雲慈氏覺士。賢劫千佛之內是其□□如來。弗沙佛時。無習慈定。熏修其心。遂成常性。從此已來。每稱慈氏。乃至成佛。猶立是名也。兜率陀者。譯言知足。欲界六天之中是其第四□□□□欲情重。上二浮逸心多。此第四天。欲輕逸少。非沉非浮。莫蕩於塵。故名知足。□受用具。不待營作。隨念自然。故名為天。菩薩從人昇天。故曰上生。行者靜慮思察名之為觀。聞金口。演玉句。澍法雨之沃閏。成佛種之華菓。故言佛說。若人受持此經。觀察彼天。則能生妙樂之淨處。承慈氏之至人。登無退之聖階。謝有死之凡塵。舉是大意。以標題目。故言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云云)。

次第二明經宗致者。此經正以觀行因果而為其宗。令人生天。永無退轉。以為意致。所言觀者。有其二種。一觀彼天依報莊嚴。二觀菩薩正報殊勝。專念觀察故名三昧。而非修慧。唯在聞思。此但名為電光三昧。而無輕安。是欲界因也。所言行者。略有三種。一者聞大慈名。敬心悔前所作之罪。二者聞慈氏名。仰信此名所表之德。三者行於掃塔塗地香華供養等諸事業。如下文說。此觀此行。合為一根。所生之果。略有四種。一者牙莖離土之果。二者華葉蔭涼之果。三者妙華開敷之果。四者芳菓成就之果。第一牙莖離土果者。伏滅前來所作眾罪。是因初行所得果也。第二華葉蔭涼果者。不墮三途邊地耶見。因第二行所得果也。第三妙華開敷果者。謂得兜率依正妙報。因第三行之所得也。第四芳菓成就果者。於無上道得不退轉。依前二觀之所得也。所以然者。觀察菩薩依正報故。生彼天時。親承聖導。永不退於阿耨菩提。故依二觀。得第四果。由聞慈氏之名。信其仁賢之德。遠離不聞賢聖名處。恆隨正見。成就眷屬。故依聞名。得第二果。餘二因果。相當可知。知是觀行因果成就。無上菩提自然而至。是謂上生之果之所致也。

次第三明二藏是非者。諸說不同。或有說者。此上生經是小乘教。聲聞藏攝。所以然者。說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又說彼果為十善報。以之故知非大乘教。或有說者。此經正是大乘之教。菩薩藏收。略以四文而證此義。一者智度論說。聲聞藏中。無菩薩眾。猶如川流不容大海。菩薩藏中。有菩薩眾及聲聞眾。猶如大海容於眾流。今此經中既有聲聞及菩薩眾。故知是大而非小也。金剛般若序中。雖無初菩薩眾。後流通分列菩薩眾。是故不應以彼作難。二者經下文中說牢度大神禮十方佛發弘誓願。故知是大而非小也。以小乘教中無十方佛故。三者下文說言。晝夜六時。常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逕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令不退於阿耨菩提。此言實非小乘教所容。故知是大而非小也。四者聞說是經。他方來會十萬菩薩。得首楞嚴三昧。八萬億諸天發菩提心。准此得益菩薩行願。故知所聞是大乘教也。評曰。此教通被大小根性。如言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乃至廣說。故但小不容大。大能含小。故隨所宗。菩薩藏攝。所以後師所說是也。問若如後說。初所引文云何和會。解雲。所言具凡夫身等者。是舉小乘所執釋作問。而答文言身圓光中有首楞嚴三昧波若波羅蜜字義炳然者。是表菩薩位登十地。以此三昧在彼地故。又言十善報應者。欲明菩薩十善之報。實遍十方。非直在此。但應物機。局示彼天。以之故言十善報應。由是道理。彌合大教。如下文言。若我住世。一小劫中。應說一生補處菩薩報應及十善果者。不能窮盡。故知非直十善果義說名報應。亦示以淨報應於物機。依如是義。故言報應。非直實報名十善果。由是不違大乘道理也。問此中菩薩依正莊嚴。為是萬行所感實報。為是隨機所應化相。若如前者。非凡所見。是報非應。若如後者。不遍十方。是應非報。云何得言菩薩報應。解雲。彼一一相。皆有分齊。不壞分齊。各遍十方。遍十方邊。非凡所見。其分齊邊。是凡所覩。然分齊即遍。遍即分齊。無障無礙。無二無別。如是功德。無非實報。隨分所見。無非應化。由是道理。故說報應。就實而言。因具萬行。果圓萬德。但今局說在天報應。故說其因直取十善也。

次第四明三經同異者。上生下生及或佛經。相望略有三種同異。一所為同異。二所詮同異。三所攝同異。言所為同異者。修觀行也。有其三品。上品之人。或修觀佛三昧。或因懺悔行法。即於現身。得見彌勒。隨心優劣。見形大小。此如觀佛三昧海經及大方等陀羅尼經說也。中品之人。或修觀佛三昧。或因作諸淨業捨此身後。生兜率天。得見彌勒。至不退轉。是故上生經所說也。不品之人。修施戒等種種善業。依此發願。願見彌勒。捨此身後。隨業受生。乃至彌勒成道之時。要見世尊三會得度。是如下生成佛經說。是即上生所為。為中品人。餘二經者。為下品人也。

第二所詮有同異者。上生所詮。是天報應菩薩功德。餘二經者。詮於人報成佛等相。此後二經。互有廣略。其所詮理。大意同也。

第三所攝有同異者。上生經者。菩薩藏攝。義如前說。餘二經者。聲聞藏收。所以然者。其成佛經。出長阿含。下生經文。深淺不異。又說成道。未明應現。依經得益。證小乘果。以之故知。非菩薩藏。然縫衣之時。短針為要。雖有長戟。而無所用。避雨之日。小蓋是用。普天雖覆。而無所救。是故不可以小為輕。隨其根性大小皆珍者也。

次第五明生身處所者。說處不同。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彌勒菩薩告善財童子言。我於此閻浮提南界摩離國內拘提聚落。婆羅門家種性中生。為欲滅彼憍慢心故。化度父母及親屬故。於此命終。生兜率天。為欲化度彼諸天故也。賢愚經第十二卷雲。爾時波羅奈王。名波羅度達。王有輔相。生一男兒。三十二相。眾好備滿。輔相增悅。即召相師。令佔相之。因為立字。相師問言。自從生來有何異事。輔相答言。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懷妊已來。悲矝苦厄。慈潤黎元。相師喜曰。此是兒志。因為立字。號曰彌勒。其兒殊稱。令土宣聞。國王聞之。懷懼言曰。今此小兒。名相顯美。儻有高德。必奪我位。寧其未長。當豫除滅。作是計已。即勅輔相。聞汝有子。容相有異。汝可將來。吾欲得見。其兒有舅。名婆婆梨。在波梨富羅國。為彼國師。於時輔相。憐哀其子。懼被其容。復作密計。密遣人乘。送與其舅。令彼長養乃至廣說。今此經言。波羅奈國劫波梨村波婆梨大婆羅門家本所生處。此三種說。云何相會。解雲後二經文。文異意同。所以然者。賢愚經意。寄父表生。故言輔相生一男兒。此非的出其生之處。上生經文。的明生處。彼土之法。婦懷妊已。還本家產。本家在於劫波梨村。知此二經文不相違也。華嚴經意。別顯異處。大聖分身。隨機異見。處處異生。不足致怪。由是道理不相違背也。

次第六明出世時節者。欲顯彌勒世尊何劫何節幾時出世。言何劫者。在第十劫。如藏論雲。二十住劫中。有五佛出世故。前五劫中無佛出世。第六劫中拘留孫陀佛出世。第七劫中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第八劫中迦葉佛出世。第九劫中釋迦牟尼佛出世。第十劫中彌勒佛出世。後十住劫中亦無佛出世。乃至廣說。言何節者。劫減時出。如論說雲。為劫上時諸佛出世。為於劫下。偈曰。成佛於劫下。減八萬至百。云何不於劫上時出。此時眾生難教厭離。從百歲至十。厭離心重。最應易生。何故不出於此時中。五濁熾盛故。又云人壽無量時。乃至八萬歲。輪王出世。不減八萬時。何以故。減八萬時。非此吉祥福樂品故。問依此論文。輪王與佛出世時異。云何輪王與佛同世。解雲。輪王生時。未減八萬。末及始減。故得相值。如賢劫經言。稍增至六萬歲時。有轉輪王。輪王相次。經第七王時。人壽八萬四千歲。彌勒出興。大彌勒成佛經亦云八萬四千。阿含經及賢愚經中。止論八萬。俱舍論雲。長極八萬。短至十歲。桉雲。言八萬者。舉其大數。不至九萬。故言極八。又佛出時。始減數十。大數未闕。所以猶言八萬四千。若依此經。六萬歲時。亦有輪王。如何論說不減八萬者。經說增時。論說減時。由是道理。不相違也。言幾時者。經論不同。賢劫經言。人壽二萬歲時。第六迦葉佛出世。人壽增減至千二百歲時。釋迦始上兜率天。於天四千歲。人間得五十六億七千七萬歲。人壽百年時。下閻浮提。雜心論雲。彌勒菩薩。滅後生第四天。壽四千歲。一日一夜。當人間四百年。即准人間。合五十七億六百萬歲。然後下閻浮提。成等正覺。賢愚經云。五十六億七千萬歲。菩薩處胎經亦同此說。一切智光仙人經云。五十六億萬歲。今上生經亦同此說。定意經云。彌勒五億七十六萬歲作佛。桉雲。彼天四千歲。准人間歲數。得五萬七千六百之萬年。此是以萬為首。而數至於五萬七千六百。此中若依千萬為億。即為五十七億六百之萬歲。當於雜心之文。若依萬萬為億之數。即為五億七千六百之萬歲。近於定意經說。而言七十六萬歲者。算位誤取之耳。七千為七十。六百為六也。其餘三經。皆云五十餘億等者。並依千萬為億之數。而隨翻譯之家。頗有增減之雲耳。天人歲數。相配如是。而於其中。多有妨難。何者。俱舍論說。如是此壽長遠究竟極此八十千歲。是時諸人安坐受樂無所馳求。壽八十千歲。住阿僧祇年。乃至眾生未造十惡。從起十惡集道時節。壽命因此十十歲減。度一百年。即減十歲。乃至廣說。今於彼天四千歲數。不滿人間阿僧祇年。況從百歲稍減至十。從十稍增至於八萬。乃至減時。准此而言。不得相當。是一難也。又依彌勒。百歲時上。至於八萬。減時下生。此於中劫。才過其半。若論釋迦。人壽千二百歲時上。稍減至十。增至八萬。還減至百。方乃下生。此過一劫。倍長於前。而於二處。齊言於天四千歲人間得五十餘億等。如是相違。是二難也。若言釋迦逕多死生。彌勒於彼逕少死生。非但受彼四千一生。故不違於半劫一劫者。即違經說一生補處。亦違五十餘億等文。是三難也。如是相違。云何和會。此中。真諦三藏解雲。補處菩薩生於彼天。雖無中夭。受多死生。所以然者。一由旬城所有芥子。百年去一。乃至盡時。是一兵刀劫量。是即人間四百年。為彼一日一夜。一日一夜中。除四芥子。一月除百二十芥子。乃至四千年中。除五十七億六萬芥子。不過二三升。然釋迦菩薩下生之時。一由旬城芥子已盡。彌勒菩薩下生之時。彼城芥子除其半餘。故知於彼逕多死生。而於剡浮。唯有一生。故說此為一生補處。三藏法師作如是通。若依此義。通餘經論者。諸說五十餘億等文。直理當於彼天一生之數。不說上下之間唯有爾許之年。由是道理。故不相違也。若准論文。於彼天中。逕多死生。其有道理。如瑜伽論第四卷雲。四大王眾天滿足壽量。是等活大那落迦一日一夜。則以此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壽五百歲。如是以三十三天壽量。成黑繩壽量。以時分天壽量。成眾合壽量。以知足天壽量。成號叫壽量。以樂化天壽量。成大號叫壽量。以他化自在天壽量。成燒熱壽量。應知亦爾。極燒熱大那落迦有情壽量半中劫。無間大那落迦壽一中劫。准此而言。彼知足天滿足壽量。是號叫大那落迦一日一夜。即以此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壽四千歲。如是大號叫壽量。燒熱壽量。轉倍於前。極熱半劫。無間一劫。亦轉倍之。然今彌勒菩薩。在知足天。逕半劫餘。釋迦菩薩。在於彼天。逕一劫餘。且經號叫一壽量時已逕彼天無數死生。況逕半劫及一劫乎。

次第七明二世有無者。慈氏出世在於賢劫。賢劫千佛。諸經同說。過去未來二劫之中千佛有無。經說不同。如觀藥王藥上經中。釋迦佛言。我昔於妙光佛末法中出家。聞是五十三佛名。以心喜故。後轉教人。乃至三千人同音讚歎。一心敬禮。即時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其初千人者。華光佛為首。下至毘舍。於莊嚴劫成佛。過去千佛是也。中千人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於賢劫中次第成佛。後千人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佛。於星宿劫當得成佛。依此經文。三世有千佛也。大智度論第九卷雲。前九十劫有三佛。後一劫有千佛。九十劫初劫有毘婆尸佛。第三十劫中有二佛。一名尸棄。二名鞞怒婆附。第九十一劫初有四佛。一名迦羅鳩飡陀。二名迦那含牟尼佛。三名迦葉佛。四名釋迦牟尼。賢劫經言。從拘留秦佛。至九百九十九佛。共出前半劫。後有樓至佛。獨用半劫。樓至滅後。更六十二劫。空過無佛。過爾有一佛興。號曰淨光稱王。壽十小劫。過此佛後。復三百劫。亦空過無佛。依此經論。去來二劫應無千佛。云何和會。解雲。有無二說。皆實不虛。所以然者。隨機見聞。有無不定。故說有無。皆不相妨。問。賢劫之量。以何為限。樓至如來獨用半劫。為一相續。故是一壽為多。過去故為多壽。解雲。金剛力士經言。昔有轉輪聖王。千子發心。願求作佛。王欲試其誰先得佛。於是取千籌。以香湯洗之。令千子取。得第一者。最初成佛。如是至九百九十九佛。最後一子。為第千佛。諸兄譏言。我等成佛化人已盡。汝後作佛。何所度邪。於是小子聞此悲泣。後復思惟。世界無邊。眾生不盡。我今發願。願我後作佛時。壽命與諸兄等。所度眾生。其數亦同。於是地動。佛與其記。是因緣故。獨用半劫。以啼泣故。名啼泣佛。於是諸兄即願作金剛神護樓至佛。賢劫經中亦同此說。依此經文。一壽之量。等諸兄等。言一壽者。數多為一。一本所垂一名出故。賢劫量者。相傳說言。六十四劫為一大劫。名賢劫等。所以然者。火水風劫一週轉訖。合六十四。以此為限也。

次第八三會增減者。然通論一化說法之會。有無數會。何得唯雲而說三會。度爾許者準度前佛所遺弟子。通論諸佛度先所遺。此亦未必唯在三會。或一二會。度先所遺。或有四五乃至十會。然今釋迦彌勒二佛。齊有三會度先弟子。但其所度有多小耳。如菩薩處胎經。佛語彌勒言。汝生快樂國。不如我累苦。汝說法甚易。我說法甚難。初說九十六億。二說九十四億。三說九十二億。我初說十二。二說二十四。三說三十六。汝所說三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億人。受持五戒者。九十四億人。受持三歸者。九十二億人。一稱南無佛者。汝父梵摩淨將八萬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所開度。乃至廣說。桉雲。三會唯度小乘弟子。以皆證得阿羅漢果故。若論大乘根性之人。令得無生忍等果者。無非先佛之所化度。故無限於三四會等。於中委悉文處當說也。

次第九明發心久近者。佛本行經第一卷雲。昔有如來。號曰善恩。彌勒菩薩。於彼佛所。最初發心。彌勒菩薩。在於我前。四十餘劫。發菩提心。然後我發道心。昔有佛名示海幢如來。我於彼佛國。作轉輪王。名曰窂□。弓初發道心。智度論第二十四卷雲。釋迦牟尼佛。與彌勒等諸菩薩。同時發心。精進力故。超越九劫。桉雲。釋迦彌勒各有眾多。同時前後。皆無妨也。問論說釋迦所超九劫。為是大劫。為是小劫。若是大劫。同劫成佛。何得言超。若是小劫。在前一劫。云何超九。若言釋迦應在彌勒之後九劫成佛。而今同在一劫成道。所以得言超九劫者。云何而言同時發心。解雲。此中所超。準是大劫所以然者。言超劫者。非就實行。但依獲准。示其超耳。謂三僧祇已滿之後。脩相好業。應逕百劫。而於九十一劫。修滿故。言超九也。論說第九十一劫中千佛出世故知其九亦是大劫。然此二菩薩同時所發。是不定心。若論決定發心之時。彌勒發心九劫已後。釋迦乃發決定之心。故應在後九劫成道。而今超九。同在一劫。此論約彼最初發心。故言同時發心之耳。由是道理不相違背也。餘處所說超十二劫。准此應知也。

次第十明證果前後者。如十住結結經云。彌勒菩薩方習菩薩行乎。莫造斯觀。所以者何。慈氏積行恆沙數劫。先以誓願成等正覺。吾方習行而在其後。桉此而言。彌勒之本在先證果。然釋迦證果經說不同。如因果經言。善慧菩薩。功行成滿。位登十地。在一生補處。生兜率天。名聖善白。梵網經言。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台。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乃至廣說。桉此而言。寄跡表本。善慧菩薩生兜率本在十地。釋迦如來坐樹下時。本方證果。又法華經壽量品雲。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乃至廣說。桉此而言。釋迦證果。有久有近。彌勒成道。例亦應爾。良由多本共垂一跡。所以異言。莫不皆實。由是道理。不相違也。

彌勒上生經宗要(終)

波羅捺(此雲江遶)劫波利(此雲捉髑髏鬼)波波利(此雲守護)祇陀(此雲戰勝)須達(此雲善溫)。

元慶二年七月十日定心院政所交了

             釋圓敏


上篇: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讚

下篇:三彌勒經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捨...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一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

菩薩戒羯磨文釋

菩薩戒羯磨文釋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譯 明...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並序 釋氏教《金剛經》,世所由來尚...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序 吾祖智者著疏申經其文彌廣。而荊...

佛說盂蘭盆經疏

佛說盂蘭盆經疏上 充國沙門宗密述 始於溷沌。塞乎天地...

觀無量壽經義疏

無量壽經序 胡吉藏撰 夫法身虛玄非名相之形。淨剎妙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佛說諸行有為經

佛說諸行有為經...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

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

佛說鴦掘摩經

佛說鴦掘摩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

菩薩生地經

菩薩生地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於...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佛說犢子經

佛說犢子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佛教詞典】思惟手

(術語)五手之一,如如意輪觀音右手當其頰,標思惟之...

【佛教詞典】過分取衣戒犯緣

戒本疏·三十捨墮法:「六緣成犯:一、比丘失奪三衣。...

多吃紅薯有6個好處

甘薯(紅薯)的營養價值超乎想像。根據美國農業部國家營...

凡夫的障怎麼就這麼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國,聞佛法。 這裡我等也就印祖說把...

彭鑫博士:損傷元氣的三個方式

生活方式中,損傷身體的方式有很多,針對現代人的普遍...

認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個人。他...

越是你困難的時候、越要這樣去發心

無災無害地過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這個誰都得...

欲生淨土不得怕死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

穿腸毒藥---酒

作為五戒之一的酒,被俗稱為穿腸毒藥,這種提法,不是...

維摩詰經的不可思議

說到這部《維摩詰經》,很好!能讓我們悟入不二法門,...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

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知名的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長者,到長者...

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我們修念佛法門,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這樣告訴我們,...

初學者如何選擇入門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內容瀚如煙海,對一個初學者來說,...

【視頻】《華嚴經淨行品》佛光山唱誦

《華嚴經淨行品》佛光山唱誦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