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還有明天

2011/04/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話說有一天閻羅王召開地獄的幹部會議,商討如何才能讓地獄的人口增加,牛頭首先發言:「我會告訴世間的人們沒有天堂,如此大家就不想去行善。」接著馬面則說:「我要告訴世間的人們沒有地獄,如此大家就會放心地去做壞事。」閻羅王聽了覺得這兩個想法還不是很好,此時有一位小鬼舉手發言,他說:「我要告訴世間的人們還有明天。」閻羅王聞後深表讚同。

這則故事寓意善巧但卻發人深省,足以警惕人心。我們常因滿腦子妄想未來而忽略了今天,也常因一味地追求天長地久而沒有把握現在所擁有。我們都是從放逸自己的那一刻開始懈怠,也都是自懈怠的那一刻開始造業,惡業積少成多,因緣成熟自然沉淪地獄。

「還有明天」的消極心態會侵蝕一個人的進取心,也會腐蝕一個人的鬥志。因為還有明天,所以有些人不急著行孝;因為還有明天,所以習性與個性不急著去改;因為還有明天,所以要等孩子長大,事業有成再行善、造福。然而世事難料,當無常示現福報享盡時,「明天」將不再是希望、理想或憧憬,而是遺憾、後悔、埋怨、自責……等的懲罰,除非本具善根,能藉境啟發慧性,或有緣結識善知識,隨緣啟發良知,否則「還有明天」的懈怠心理,將使我們錯失了該把握卻沒有及時把握的好因緣,而讓每一個明天充滿了消極、悲觀或遺憾,嚴重時甚至痛苦後悔一生。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明天對某些人而言是充滿希望,希望美夢成真。對另一些人而言卻是苦難的延續,希望早日解脫。而對把握光陰,分秒不空過的人來說,明天卻是另一個警惕,它警惕我們不知是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到,也警惕我們把握今天就是把握當下。因此,未來事不可得,過去事也不可得,唯有活在當下才是踏實的人生。古諺:「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它提醒我們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與現在無關,未來的則尚未與我們有關,只有現在、當下和今天是與我們最有關。有些人常常以回憶過去來煩惱自己,也有些人常妄想未來而困擾自己,由於雜念與妄想充滿心田,以致心思紛亂,而無法讓日子過得輕安悅樂。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在於生命過程中發揮了多少良知與良能」。要發揮人生功能,心態上最好不要太期待明天,不是明天不重要,而是今天更重要。把握今天遠比期待明天來的可靠。過去的已成雜念,未來的仍是妄想。昨天的明天正是今天,而今天的明天就是明天的今天,我們與其期待「還有明天」,不如「把握今天」,畢竟「妄想明天」與「發揮今天」終究還是止於一念之間。因為妄想明天,會不知是哪一個明天,也有可能沒有明天,而把握今天則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應該說:「沒有明天」,因為每一個明天都是今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設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時,語子孫曰:舊聞地...

常拳公主

某日,佛陀帶領阿難尊者及眾比丘入王舍城托缽乞食,在...

走在五欲六塵的客途上,滿面塵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進,就會捨這個輪迴、這個南閻浮提的塵途。 塵...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

對現在的三寶很失望,保證你來生會更失望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什麼?叫減劫,諸位知道嗎?我們的劫...

不要把修行修到內心產生嚴重的反彈

第二個很重要,保護你的善根。這個地方有些時候要暫時...

人生哪有來日方長,時時刻刻是無常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現在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人生一...

於出入息中,精勤思維死想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一天,佛告誡...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貪執睡眠以待來日墮落

佛陀在舍衛國傳法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心智昏鈍不明,完...

目犍連-神通第一

佛陀最初的侍從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寶殿的中央,蓮...

面對誘惑,孿生兄弟不同的命運迥異

今天這則故事,出自《人鑒》,編者為李圓淨。李圓淨(...

貪小失大的夫婦

有個村莊座落在海邊,村民們平時務農,有時也到海里捕...

東渡弘法的鑒真大師

唐代律學高僧鑒真大師,又稱過海大師、唐大和尚,律宗...

沒有三皈依能往生嗎

問: 沒有三皈依能往生嗎? 大安法師答: 一般來說,...

虛雲老和尚法語

○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才算修行...

割耳救雉

智舜禪師,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腳參禪。有一天,在山上...

任性嬌養孩子,則與殺其身過無量倍多

來書所說,皆從自己身心習氣上究竟,不勝欣慰。然在凡...

佛家之孝與儒家之孝

儒家講孝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說的戒律,最終歸結到...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學佛法的完整體系是戒定慧三學。用淺顯的話來說:戒...

從心底至誠懇切念佛,才能感佛相應

我們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們要發長遠心、精進...

彌勒菩薩應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齊明帝時東陽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業為...

生死苦海六道輪迴

眾生由於妄想執著,起惑造業,豈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國嗎

在《大智度論》講一個故事,龍樹菩薩說有一個車伕,這...

如果利益不到眾生,也要盡可能不傷害他們

昨晚,我住進深圳一家海邊的酒店,享受著怡人的風景,...

【佛教詞典】極喜地

【極喜地】 p1197 瑜伽七十八卷三頁云:世尊!緣何最初...

【佛教詞典】一向

梵語 ?ama-eka-ayana-mārga。(一)乃專心之意,故有一...

【視頻】淨慧法師《佛教的正信與正行》

淨慧法師《佛教的正信與正行》

【視頻】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白話文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