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一

問於如前所舉所開示出離地中。有幾品類補特伽羅。能證出離。云何建立補特伽羅。云何所緣。云何教授。云何學。云何隨順學法。云何瑜伽壞。云何瑜伽。云何作意。云何瑜伽師所作幾種瑜伽師。云何瑜伽修。云何修果。幾種補特伽羅異門。幾種補特伽羅。幾種建立補特伽羅因緣。有幾種魔幾種魔事。云何發趣空無有果。嗢柁南曰。

 諸補特伽羅  建立所緣教
 學隨順學法  壞瑜伽作意
 瑜伽師作修  果門數取趣
 因魔事無果  是皆當廣說

補特伽羅品類差別有二十八種。云何二十八。謂鈍根者。利根者。貪增上者。瞋增上者。癡增上者。慢增上者。尋思增上者。得平等者。薄塵性者。行向者。住果者。隨信行者。隨法行者。信勝解者。見至者。身證者。極七返有者。家家者。一間者。中般涅槃者。生般涅槃者。無行般涅槃者。有行般涅槃者。上流者。時解脫者。不動法者。慧解脫者。俱分解脫者。

云何鈍根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成就鈍根。於所知事遲鈍運轉微劣運轉。如前已說。此復二種。應知其相。一者本來鈍根種姓。二者未善修習諸根。云何利根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成就利根。於所知事不遲鈍運轉不微劣運轉。如前已說。此亦二種。應知其相。一者本來利根種姓。二者已善修習諸根。云何貪增上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貪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愛事。有勐利貪有長時貪。是名貪增上補特伽羅。云何瞋增上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瞋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憎事。有勐利瞋有長時瞋。是名瞋增上補特伽羅。云何癡增上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癡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愚事。有勐利癡有長時癡。是名癡增上補特伽羅。云何慢增上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慢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慢事。有勐利慢有長時慢。是名慢增上補特伽羅。云何尋思增上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其尋思。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尋思事。有勐利尋思有長時尋思。是名尋思增上補特伽羅。云何得平等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雖於貪瞋癡慢尋思。不修不習不多修習。而於彼法未見過患。未能厭壞未善推求。由是因緣於所愛所憎所愚所慢所尋思事。無勐利貪無長時貪。然如彼事貪得現行。如貪瞋癡慢尋思亦爾。是名得平等補特伽羅。云何薄塵性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貪煩惱。不修不習不多修習。已能於彼多見過患。已能厭壞已善推求。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愛事。會遇現前眾多美妙上品境中起微劣貪。於其中品下品境中貪全不起。如貪瞋癡慢尋思應知亦爾。是名薄塵性補特伽羅。云何行向補特伽羅。謂行四向補特伽羅。何等為四。一預流果向。二一來果向。三不還果向。四阿羅漢果向。是名行向補特伽羅。云何住果補特伽羅。謂住四果補特伽羅。何等為四。一預流果。二一來果。三不還果。四阿羅漢果。是名住果補特伽羅。云何隨信行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從他求請教授教誡。由此力故修證果行。非如所聞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觀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勢力隨法修行。唯由隨他補特伽羅信而修行。是名隨信行補特伽羅。云何隨法行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如其所聞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觀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勢力隨法修行。不從他求教授教誡修證果行。是名隨法行補特伽羅。云何信勝解補特伽羅。謂即隨信行補特伽羅。因他教授教誡。於沙門果得觸證時。名信勝解補特伽羅。云何見至補特伽羅。謂即隨法行補特伽羅。於沙門果得觸證時。說名見至補特伽羅。云何身證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於八解脫順逆入出。身作證多安住。而未能得諸漏永盡。是名身證補特伽羅。云何名為極七返有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已能永斷薩迦耶見戒禁取疑三種結故。得預流果成無墮法定趣菩提。極七返有天人往來。極至七返證苦邊際。如是名為極七返有補特伽羅。云何家家補特伽羅。謂有二種家家。一天家家。二人家家。天家家者。謂於天上從家至家。若往若來證苦邊際。人家家者。謂於人間從家至家。若往若來證苦邊際。當知此二俱是預流補特伽羅。云何一間補特伽羅。謂即一來補特伽羅。行不還果向已。能永斷欲界煩惱上品中品。唯餘下品。唯更受一欲界天有。即於彼處得般涅槃。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名一間補特伽羅。云何中般涅槃補特伽羅。謂有三種中般涅槃補特伽羅。一有一種中般涅槃補特伽羅。從此沒已中有續生。中有生已便般涅槃。如小札火微星才舉即便謝滅。二有一種中般涅槃補特伽羅。從此沒已中有續生。中有生已少時經停。未趣生有便般涅槃。如鐵摶鋌炎熾赫然鎚鍛星流未下便滅。三有一種中般涅槃補特伽羅。從此沒已中有續生。中有生已往趣生有。未得生有便般涅槃。如彼熱鐵椎鍛星流下未至地即便謝滅。如是三種中般涅槃補特伽羅。總說為一中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生般涅槃補特伽羅。謂才生彼已便般涅槃。是名生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無行般涅槃補特伽羅。謂生彼已不起加行不作功用。不由勞倦道現在前而般涅槃。是名無行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有行般涅槃補特伽羅。謂彼生已發起加行作大功用。由極勞倦道現在前而般涅槃。是名有行般涅槃補特伽羅。云何上流補特伽羅。謂有不還補特伽羅。從此上生初靜慮已。住於彼處不般涅槃。從彼沒已展轉上生諸所生處。乃至或到色究竟天。或到非想非非想處。是名上流補特伽羅。云何時解脫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鈍根種姓于諸世間現法樂住容有退失。或思自害或守解脫。勵力勤修不放逸行。謂防退失增上力故。或唯安住自分善品。或經彼彼日夜剎那瞚息須臾勵力勝進。乃至未證最極勐利。是名時解脫補特伽羅。云何不動法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與上相違。當知是名不動法補特伽羅。云何慧解脫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已能證得諸漏永盡。於八解脫未能身證具足安住。是名慧解脫補特伽羅。云何俱分解脫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已能證得諸漏永盡。於八解脫身已作證具足安住。於煩惱障分及解脫障分。心俱解脫。是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云何建立補特伽羅。謂由十一差別道理。應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十一差別道理。一根差別故。二眾差別故。三行差別故。四願差別故。五行跡差別故。六道果差別故。七加行差別故。八定差別故。九生差別故。十退不退差別故。十一障差別故。

云何由根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根差別故建立二種補特伽羅。一者鈍根。二者利根。云何由眾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眾差別故建立七種補特伽羅。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勞策男勞策女。近事男近事女。云何由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行差別故建立七種補特伽羅。謂若貪增上補特伽羅名貪行者。若瞋增上補特伽羅名瞋行者。若癡增上補特伽羅名癡行者。若慢增上補特伽羅名慢行者。若尋思增上補特伽羅名尋思行者。若得平等補特伽羅名等分行者。若薄塵性補特伽羅名薄塵行者。問貪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貪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愛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貪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貪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貪纏故為可愛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愛法。諸根悅懌諸根不強。諸根不澀。諸根不麁。為性不好以惡身語損惱於他。難使遠離難使厭患。下劣勝解。事業堅牢。事業久固。禁戒堅牢。禁戒久固。能忍能受。於資生具。為性耽染深生愛重。多喜多悅遠離顰蹙。舒顏平視含笑先言。如是等類應知是名貪行者相。問瞋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瞋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憎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瞋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瞋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此瞋纏為可憎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憎法。諸根枯藁諸根剛強。諸根疎澀諸根麁燥。為性好樂以惡身語損惱於他。易令遠離易令厭患。凶暴強口形相稜層無多勝解。事業不堅事業不固。禁戒不堅禁戒不固。不忍不受多憂多惱。性好違背所取不順。性多愁慼性好麁言。多懷嫌恨意樂慘烈。悖惡尤蛆好相拒對。得少語言多恚多憤。憔悴而住喜生忿怒。眉面顰蹙恆不舒顏邪精下視。於他榮利多憎多嫉。如是等類應知是名瞋行者相。問癡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癡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愚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癡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癡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此癡纏為可癡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癡法。諸根闇鈍諸根愚昧諸根羸劣。身業慢緩語業慢緩。惡思所思惡說所說惡作所作。嬾墮懈怠起不圓滿。詞辯薄弱性不聰敏念多忘失。不正知住所取左僻。難使遠離難使厭患。下劣勝解。頑騃瘖瘂以手代言。無有力能領解善說惡說法義。緣所牽纏他所引奪他所策使。如是等類應知是名癡行者相。問慢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慢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慢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厚重上品慢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又此慢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慢纏故為可慢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慢法。諸根掉動諸根高舉。諸根散亂勤樂嚴身。言語高大不樂謙下。於其父母眷屬師長。不能時時如法承事。多懷憍傲不能以身禮敬問訊。合掌迎逆修和敬業。自高自舉陵蔑他人。樂著利養樂著恭敬。樂著世間稱譽聲頌。所為輕舉喜作嘲調。難使遠離難使厭患。廣大勝解微劣慈悲。計我有情命者養者補特伽羅生者等見。多分上品多怨多恨。如是等類應知是名慢行者相。問尋思行補特伽羅應知何相。答尋思行補特伽羅。於諸微劣所尋思事。尚能發起最極厚重上品尋思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此尋思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由此纏故為可尋思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可尋思法。諸根不住諸根飄舉。諸根掉動諸根散亂。身業誤失語業誤失。難使遠離難使厭患。喜為戲論樂著戲論。多惑多疑多懷樂欲。禁戒不堅禁戒不定。事業不堅事業不定。多懷恐慮念多忘失。不樂遠離多樂散動。於諸世間種種妙事。貪慾隨流翹勤無惰起發圓滿。如是等類應知是名尋思行者相。如是名為由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願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或有補特伽羅。於聲聞乘已發正願。或有補特伽羅。於獨覺乘已發正願。或有補特伽羅。於其大乘已發正願。當知此中若補特伽羅於聲聞乘已發正願。彼或聲聞種姓。或獨覺種姓。或大乘種姓。若補特伽羅於獨覺菩提已發正願。彼或獨覺種姓。或聲聞種姓。或大乘種姓。若補特伽羅於其大乘已發正願。彼或大乘種姓。或獨覺種姓。或聲聞種姓。若聲聞種姓補特伽羅。於獨覺菩提。或於無上正等菩提。已發正願。彼是聲聞種姓故。後時決定還捨彼願。必唯安住聲聞乘願。獨覺乘種姓。大乘種姓補特伽羅應知亦爾。此中所有補特伽羅願可移轉願可捨離。決定不可移轉種姓捨離種姓。今此義中當知唯說聲聞乘願。聲聞種姓補特伽羅。如是名為由願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行跡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如所舉如所開示補特伽羅。依四行跡而得出離。何等為四。謂或有行跡是苦遲通。或有行跡是苦速通。或有行跡是樂遲通。或有行跡是樂速通。當知此中若鈍根性補特伽羅。未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苦遲通。若利根性補特伽羅。未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苦速通。若鈍根性補特伽羅。已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樂遲通。若利根性補特伽羅。已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樂速通。如是名為由行跡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道果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行四向及住四果。行四向者。一預流果向補特伽羅。二一來果向補特伽羅。三不還果向補特伽羅。四阿羅漢果向補特伽羅。住四果者。一預流果。二一來果。三不還果。四阿羅漢果。若於向道轉彼名行向者。由向道故建立四種補特伽羅。若得沙門果彼名住果者。由道果故建立四種補特伽羅。如是名為由道果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加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隨信行及隨法行補特伽羅。若隨補特伽羅信勤修正行。名隨信行補特伽羅。若於諸法不待他緣。隨毘柰耶勤修正行。名隨法行補特伽羅。如是名為由加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定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身證補特伽羅。於八解脫身已作證具足安住。而未獲得諸漏永盡。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於有色觀諸色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空無邊處解脫。識無邊處解脫。無所有處解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想受滅解脫。已能順逆入出自在。如是名為由定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生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極七返有。家家。一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及以上流補特伽羅。如是名為由生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退不退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由退故建立時解脫阿羅漢。彼於現法樂住容有退失。由不退故建立不動法阿羅漢。彼於現法樂住定無退失。如是名為由退不退差別建立補特伽羅。云何由障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慧解脫及俱分解脫阿羅漢。慧解脫阿羅漢者。謂已解脫煩惱障未解脫定障。俱分解脫阿羅漢者。謂已解脫煩惱障及已解脫定障。是故說名俱分解脫。如是名為由障差別建立補特伽羅。

由此所舉及所開示差別道理。如其次第應知建立補特伽羅。

云何所緣。謂有四種所緣境事。何等為四。一者遍滿所緣境事。二者淨行所緣境事。三者善巧所緣境事。四者淨惑所緣境事。

云何遍滿所緣境事。謂復四種。一有分別影像。二無分別影像。三事邊際性。四所作成辦。云何有分別影像。謂如有一或聽聞正法。或教授教誡為所依止。或見或聞或分別故。於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缽舍那行。觀察簡擇極簡擇遍尋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謂或不淨。或慈愍。或緣性緣起。或界差別。或阿那波那念。或蘊善巧。或界善巧。或處善巧。或緣起善巧。或處非處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靜性。或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誡。或聽聞正法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現前。即於彼法而起勝解。即於彼所知事而起勝解。彼於爾時。於所知事。如現領受勝解而轉。雖彼所知事非現領受和合現前。亦非所餘彼種類物。然由三摩呬多地勝解領受相似作意領受。彼所知事相似顯現。由此道理名所知事同分影像。修觀行者。推求此故。於彼本性所知事中。觀察審定功德過失。是名有分別影像。云何無分別影像。謂修觀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復觀察簡擇極簡擇遍尋思遍伺察。然即於此所緣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靜其心。即是九種行相令心安住。謂令心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靜。一趣等持。彼於爾時成無分別影像所緣。即於如是所緣影像。一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復觀察簡擇極簡擇遍尋思遍伺察。是名無分別影像。即此影像亦名影像。亦名三摩地相。亦名三摩地所行境界。亦名三摩地口。亦名三摩地門。亦名作意處。亦名內分別體。亦名光影。如是等類當知名為所知事同分影像諸名差別。云何事邊際性。謂若所緣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云何名為盡所有性。謂色蘊外更無餘色。受想行識蘊外更無有餘受想行識。一切有為事皆五法所攝。一切諸法界處所攝。一切所知事四聖諦攝。如是名為盡所有性。云何名為如所有性。謂若所緣是真實性是真如性。由四道理具道理性。謂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如是若所緣境盡所有性如所有性。總說為一事邊際性。云何所作成辦。謂修觀行者。於奢摩他毘缽舍那。若修若習若多修習為因緣故。諸緣影像所有作意皆得圓滿。此圓滿故便得轉依。一切麁重悉皆息滅。得轉依故超過影像。即於所知事有無分別。現量智見生。入初靜慮者得初靜慮時。於初靜慮所行境界。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者。得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時。於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所行境界。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者。得彼定時。即於彼定所行境界。如是名為所作成辦。如是四種所緣境事。遍行一切。隨入一切所緣境中。去來今世正等覺者共所宣說。是故說名遍滿所緣。又此所緣遍毘缽舍那品。遍奢摩他品。遍一切事。遍真實事。遍因果相屬事。故名遍滿。謂若說有分別影像。即是此中毘缽舍那品。若說無分別影像。即是此中奢摩他品。若說事邊際性。即是此中一切事真實事。若說所作成辦。即是此中因果相屬事。如佛世尊曾為長老頡隸伐多說如是義。曾聞長老頡隸伐多問世尊言。大德。諸有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所緣安住其心。為何於緣安住其心。云何於緣安住其心。齊何名為心善安住。佛告長老頡隸伐多。善哉善哉。汝今善能問如是義。汝今諦聽極善思惟。吾當為汝宣說開示。頡隸伐多。諸有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所緣安住其心。或樂淨行或樂善巧。或樂令心解脫諸漏。於相稱緣安住其心。於相似緣安住其心。於緣無倒安住其心。能於其中不捨靜慮。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稱緣安住其心。謂彼比丘若唯有貪行。應於不淨緣安住於心。如是名為於相稱緣安住其心。若唯有瞋行。應於慈愍安住其心。若唯有癡行。應於緣性緣起安住其心。若唯有慢行。應於界差別安住其心。若唯有尋思行。應於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如是名為於相稱緣安住其心。頡隸伐多。又彼比丘若愚諸行自相。愚我有情命者生者能養育者補特伽羅事。應於蘊善巧安住其心。若愚其因。應於界善巧安住其心。若愚其緣。應於處善巧安住其心。若愚無常苦空無我。應於緣起處非處善巧安住其心。若樂離欲界欲。應於諸欲麁性諸色靜性安住其心。若樂離色界欲。應於諸色麁性無色靜性安住其心。若樂通達。及樂解脫遍一切處薩迦耶事。應於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安住其心。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稱緣安住其心。頡隸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似緣安住其心。謂彼比丘於彼彼所知事。為欲簡擇極簡擇遍尋思遍伺察故。於先所見所聞所覺所知事。由見聞覺知增上力故。以三摩呬多地作意思惟分別。而起勝解。彼雖於其本所知事。不能和合現前觀察。然與本事相似而生。於彼所緣有彼相似。唯智唯見唯正憶念。又彼比丘於時時間令心寂靜。於時時間依增上慧法毘缽舍那勤修觀行。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似緣安住其心。頡隸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緣無倒安住其心。謂若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所緣境安住其心。隨應解了所知境界。如實無倒能遍了知。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緣無倒安住其心。頡隸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其中不捨靜慮。謂若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如是於緣正修行時。無間加行殷重加行。於時時間修習止相舉相捨相。由修由習由多修習為因緣故。一切麁重悉皆息滅。隨得觸證所依清淨。於所知事由現見故。隨得觸證所緣清淨。由離貪故隨得觸證心遍清淨。離無明故。隨得觸證智遍清淨。是名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能於其中不捨靜慮。頡隸伐多。為此比丘於所緣境安住其心。如是於緣安住其心。如是於緣安住心已名善安住。世尊此中重說頌曰。

 行者行諸相  知一切實義
 常於影靜慮  得證遍清淨

此中說言行者行諸相者。由此宣說修觀行者於止舉捨相。無間修行殷重修行。若復說言知一切實義者。由此宣說事邊際性。若復說言常於影靜慮者。由此宣說有分別影像無分別影像。若復說言得證遍清淨者。由此宣說所作成辦。此中世尊復說頌曰。

 於心相遍知  能受遠離味
 靜慮常委念  受喜樂離染

此中說言於心相遍知者。謂有分別影像。無分別影像以心相名說。事邊際性以遍知名說。若復說言能受遠離味者。由此宣說於其所緣正修行者樂斷樂修。若復說言靜慮常委念者。由此宣說於奢摩他毘缽舍那。常勤修習委練修習。若復說言受喜樂離染者。由此宣說所作成辦。當知如是遍滿所緣。隨順淨教契合正理。如是名為遍滿所緣。

云何名為淨行所緣。謂不淨慈愍緣性緣起界差別。阿那波那念等所緣差別。云何不淨所緣。謂略說有六種不淨。一朽穢不淨。二苦惱不淨。三下劣不淨。四觀待不淨。五煩惱不淨。六速壞不淨。云何名為朽穢不淨。謂此不淨略依二種。一者依內二者依外。云何依內朽穢不淨。謂內身中發毛爪齒。塵垢皮肉。骸骨筋脈。心膽肝肺。大腸小腸。生藏熟藏。肚胃脾腎。膿血熱痰。肪膏肌髓。腦膜洟唾。淚汗屎尿。如是等類名為依內朽穢不淨。云何依外朽穢不淨。謂或青瘀或復膿爛。或復變壞或復膖脹。或復食噉或復變赤。或復散壞或骨。或鎖或復骨鎖。或屎所作或尿所作。或唾所作或洟所作。或血所塗或膿所塗。或便穢處。如是等類名為依外朽穢不淨。如是依內朽穢不淨。及依外朽穢不淨。總說為一朽穢不淨。云何名為苦惱不淨。謂順苦受觸為緣所生。若身若心不平等受受所攝。如是名為苦惱不淨。云何名為下劣不淨。謂最下劣事最下劣界。所謂欲界。除此更無極下極劣最極鄙穢餘界可得。如是名為下劣不淨。云何名為觀待不淨。謂如有一劣清淨事。觀待其餘勝清淨事便似不淨。如待無色勝清淨事。色界諸法便似不淨。待薩迦耶寂滅涅槃。乃至有頂皆似不淨。如是等類一切名為觀待不淨。云何名為煩惱不淨。謂三界中所有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一切名為煩惱不淨。云何名為速壞不淨。謂五取蘊無常無恆不可保信變壞法性。如是名為速壞不淨。如是不淨是能清淨貪行所緣。貪有五種。一於內身欲欲欲貪。二於外身淫欲淫貪。三境欲境貪。四色慾色貪。五薩迦耶欲薩迦耶貪。是名五貪。為欲令此五種欲貪斷滅除遣不現行故。建立六種不淨所緣。謂由依內朽穢不淨所緣故。令於內身欲欲欲貪心得清淨。由依外朽穢不淨所緣故。令於外身淫欲淫貪心得清淨。淫相應貪復有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承事貪。由依四外不淨所緣。於此四種相應淫貪。心得清淨。若於青瘀或於膿爛。或於變壞或於膖脹。或於食噉作意思惟。於顯色貪令心清淨。若於變赤作意思惟。於形色貪令心清淨。若於其骨若於其鎖。若於骨鎖作意思惟。於妙觸貪令心清淨。若於散壞作意思惟。於承事貪令心清淨。如是四種名於淫貪令心清淨。是故世尊乃至所有依外朽穢不淨差別。皆依四種憺怕路而正建立。謂若說言由憺怕路見彼彼尸死。經一日或經二日或經七日。烏鵲餓狗。鵄鷲狐狼。野干禽獸之所食噉。便取其相以譬彼身。亦如是性亦如是類。不能超過如是法性。此即顯示始從青瘀乃至食噉。若復說言由憺怕路見彼彼尸。離皮肉血筋脈纏裹。此即顯示所有變赤。若復說言由憺怕路見彼彼骨或骨或鎖。此即顯示或骨或鎖或復骨鎖。若復說言由憺怕路見彼彼骨。手骨異處。足骨異處。臗骨異處膝骨異處。臂骨異處肘骨異處。嵴骨異處髆骨異處。肋骨異處。頷輪齒鬘頂髑髏等各各分散。或經一年或二或三乃至七年。其色鮮白猶如螺貝或如鴿色。或見彼骨和雜塵土。此即顯示所有散壞。如是依外所有朽穢不淨所緣。令於四種淫相應貪心得清淨。由苦惱不淨所緣及下劣不淨所緣故。令於境相應若欲若貪心得清淨。由觀待不淨所緣故。令於色相應若欲若貪心得清淨。由煩惱不淨所緣。及速壞不淨所緣故。令於從欲界乃至有頂諸薩迦耶若欲若貪心得清淨。是名貪行淨行所緣。如是且約能淨貪行。總說一切。通治所攝不淨所緣。今此義中本意。唯取朽穢不淨。所餘不淨亦是其餘淨行所緣。云何慈愍所緣。謂或於親品或於怨品。或於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樂。能引下中上品快樂定地勝解。當知此中親品怨品及以中品。是為所緣。利益意樂能引快樂定地勝解。是為能緣。所緣能緣總略為一。說名慈愍所緣。若經說言。慈俱心者。此即顯示於親怨中三品所緣利益意樂。若復說言無怨無敵無損害者。此則顯示利益意樂有三種相。由無怨故名為增上利益意樂。此無怨性二句所顯。謂無敵對故無損惱故。不欲相違諍義是無敵對。不欲不饒益義是無損害。若復說言廣大無量。此則顯示能引下中上品快樂。欲界快樂名廣。初二靜慮地快樂名大。第三靜慮地快樂名無量。若復說言勝解遍滿具足住者。此則顯示能引快樂定地勝解。又此勝解。即是能引快樂利益。增上意樂所攝勝解作意俱行。若於無苦無樂親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與其樂。當知是慈。若於有苦或於有樂親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欲慶其樂。當知是悲是喜。有苦有情是悲所緣。有樂有情是喜所緣。是名慈愍所緣。若有瞋行補特伽羅。於諸有情修習慈愍令瞋微薄。名於瞋恚心得清淨。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

 

上篇:瑜伽師地論(100卷)

下篇:瑜伽師地論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無相思塵論

無相思塵論 陳那菩薩造 陳西印度三藏法師真諦譯  若...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卷第一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王法正理論

王法正理論 彌勒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佛世...

瑜伽師地論釋

瑜伽師地論釋一卷 最勝子等諸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大乘玄論

大乘玄論卷第一 胡吉藏撰 二諦義有十重。  第一標大...

佛說意經

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作佛形像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闕譯人名出後漢錄 佛至拘鹽惟國。有諸...

【註音版】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

八吉祥經

八吉祥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

【註音版】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教詞典】二種偈

(名數)偈有二種:一通偈,二別偈。別偈者,四言五言...

【佛教詞典】四身

系佛身之四種分類。諸經論中於其名稱、種別等各有說法...

在家居士的兩種誤區

佛教徒分為出家人和在家人兩種,出家人是以修學佛法為...

菩薩到這世間就是讓我們醒夢

菩薩在這個時候,由觀照眾生的苦來發菩提心。所以菩薩...

修淨土最忌諱夾雜

大凡修淨土人,最忌是夾雜。何謂夾雜?即是又諷經,又...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

如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如來有十種力量,具足十種力。 (一)處非處智力: 他知...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謂畜養奴婢僮僕牛驢車乘田宅、種植園...

感恩、懺悔可以清除業障垃圾

修藍博士說,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要想因為什麼問題...

在家佛教徒可以經商嗎

佛教徒可以經商。而且佛陀釋迦牟尼在世時就有許多經商...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獲罪無量

菩薩謂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兒孫,時常...

極樂世界的見聞獲益

《華嚴》喻藥王樹,若有見者,眼得清淨,乃至耳鼻六根...

追求名利的心永遠都沒有盡頭

許多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老鼠意外地掉進一個半...

【視頻】《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

《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

【視頻】《佛說八大人覺經》傳喜法師念誦

《佛說八大人覺經》傳喜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