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卷第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第八

婆藪盤豆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中分別世間品之三

行有於業俱舍中當說。愛取於惑俱舍中當說。如此緣生。若略說唯三。謂惑業果類。此三義前已顯。偈曰。於中說諸惑。如種子及龍。如根樹及糠。釋曰。此惑與種子等。云何相似。譬如從種子芽葉等生。如此從惑惑業類生。又如池是龍所鎮住處恆不枯涸。如此惑龍鎮住生池相續不斷。又如樹未被拔根。斫斫更生。如此未拔除惑根諸道滅滅更起。又如樹時時生花生子。如此諸惑數數生惑業類。又如米為糠所裹。於生有功能非單米。如此業為惑至得糠所裹。於生別生有功能非單業。如此諸惑應知如種子等。偈曰。如有糠米業。及如稻並花。釋曰。於前已說惑似糠。今說業如有糠米。又如稻蕉等以果熟位為邊。如此諸業已熟不更生報。又如花於生子中是近因。如此業於生果報中最為近因。偈曰。如熟飲食類。釋曰。如已熟食及飲。一向為受用。不可更轉為生。如此果報類。不能於別生中更牽別果報。若更牽報無得解脫義。如此生相續依因依緣生。不過四有。謂中有生有先時有死有。此四於前已釋。偈曰。於四種有中。生有必染污。釋曰。此中幾有定不定染污。若一向染污。唯是生有。由何惑。偈曰。由自地諸惑。釋曰。若生有在此地。一切同地惑皆為染污。於三界無有一惑由此眾生不結生。阿毘達磨師說。如此此染污由大惑。不由小分惑。由自在故。若此位最昧鈍。隨有惑先數數起惑最近。是時於此位中此惑即起為染污。由先疾利故。接中有為必應知如此染污不。偈曰。餘三。釋曰。所餘三有。即中有等。各有三種。謂善染污無記。於諸有中幾有於何界相應。偈曰。無色三。釋曰。除中有所餘有。何以故。無色界非隔別處。為至彼故起中陰。於欲色界不數故。則知皆具四有。如眾生依因依緣生。此義已廣說。若眾生已生。云何得住。偈曰。世間以食住。釋曰。有一法世尊自通自知。為他正說。謂一切眾生以食為住。經言如此。此食有幾種。有四種偈曰。段食。釋曰。段食者有麁有細。細者是中有眾生食。以香為食故。及諸天劫初眾生食。以無變穢流故。此食悉入彼身。如油於沙。復次若細眾生彼食亦細。譬如發污蟲等。觸食第二。作意食第三。識食第四。此中段食者。偈曰。於欲界。釋曰。此食於色無色界無。由離欲此於彼生故。偈曰。以三入為體。釋曰。於欲界香味觸入。一切皆名段食。作段吞故。先以口鼻含之。後分分吞故。影光焰輝。此等云何成食。由從多故。作如此說。此等若非所食能令相續住。亦入細食數。譬如浴塗等。云何色入非食。若作段食必約於色。偈曰。非色入由此。不利自根脫。釋曰。食是何法。若能利益自根四大。色入者於正食時。不能利益自根及四大。何況能利益餘根及四大。非自境界故。有時見色即起樂及喜。此色亦非食。但緣此為境。能生樂受等觸。以此為食非色。復次已得解脫人。謂阿那含阿羅漢。見可愛飲食無利益故。偈曰。觸作意及識。三有流通二。釋曰。觸者從三和合生。作意者是心業。識者是意識。此三若有流必是食。此三通三界有。云何不立無流為食。由立食以能滋長諸有為義。無流生起能滅盡諸有。毘婆沙師執如此。復次於經中說食義。食有四種。為令已生眾生得住。及為愈相續。又為利益尋求生眾生。無流法不爾。是故非食。已生者於道中已生眾生。此義易解。何者尋求生。偈曰。意生尋求生。乾闥婆中有。對有。釋曰。世尊以此五名。說中陰眾生。何以故。此眾生從意生故。故說意生。不取不淨及血所有諸外為生依故。尋求生者。欲得生未得故。處處尋求生。乾闥婆者。由食香故。以香益身行向於道故。對有者。對向生處起故。如經言。對起有礙害自體。生有礙害世間。由此經言故。對有名中陰。復有別經言。有眾生對有結已盡。非生有結。此經中有四句。復次已生者。謂阿羅漢。尋求生者。謂有愛眾生。復次幾種食令已生眾生。住幾種食能滋益尋求眾生生。毘婆沙師說。一切食皆能為二事。何以故。段食亦於有愛眾生令得後有。佛世尊說。有四食為病根癰刺老死等緣。作意食亦曾見令現生住。先舊師說如此有一父遭飢餓難。以滿囊灰掛置壁上。慰喻二子語云是麨。二子數思麨囊。得多時安住。後時有人。為開彼知是灰。失先作意即便命終。復次於海中有多人。船敗見大濤聚。思謂是岸。隨往趣彼。至已觸之方知是濤。失先作意即便命終。於別誦中說。海中有大身眾生。從水登岸。於沙上生卵。以沙覆之還入海中。若母於此卵憶念不忘。卵則不壞。母若於中忘失憶念。此卵即壞。經部解不爾。勿由他食他食得成。若釋應如此。於中若卵緣母。憶念不忘。卵則不壞。若忘即壞。有餘師說。此憶在觸位中。云何說食唯四。為不如此耶。一切有流法。必能滋益有。雖然由勝故說。偈曰。為益此。能依所依二。能引生別。有次第說後。二釋。曰所依者。謂有根身。為滋益此身段食為勝。能依者。謂心及心法。為滋益此法觸食為勝。如此二食。於滋益現世已生有中勝餘。復立作意食者。於引後有為勝。是所引有。從業所薰修識種子生。如此後二。於引生未生有為勝。是前二食如乳母。能將養已生故。後二食如生母。能生未生故。由勝餘故唯立四。為一切所吞分段皆是。食不有分段是所吞而非段食。此有四句第一句者。若吞此分段。諸根壞損害四大。第二句者。謂餘三食。第三句者。是所吞分段能滋益諸根增長四大。第四句者。除前三句。如此與觸等如理應各立四句。為有緣觸等得諸根滋益。及四大增長。是諸亦非食不。有謂別地及無流。餘句應思。若人食此食。損食者根大。此物亦是食。由執初至故。何以故。段食於二時中作食用。若正食時對治本病。若消時增益身大。毘婆沙師說如此。於何道有幾食。於一切道有一切食。於生亦爾。於地獄云何有段食。有燃赤鐵段為食。錫赤鐵汁為飲。若能損害物亦是食。則違前四句。亦違分別道理論。彼論雲。何者為段食。若緣此分段滋益諸根。增長四大相續得愈。及識亦爾。廣說如論。由約能增益食說。故無相違。損害食於地獄中亦有食相。何以故。此食有能為暫遮飢渴等病。復次有別處地獄。如人道有段食故。是故段食遍五道中。有此義應然。佛世尊說。若有人施一百離欲欲界外仙人食。若有人施一凡夫人食。此人在剡浮密林中行。於此前施後施。福德百千倍勝。是何凡夫在剡浮密林中行。餘師說。住於剡浮。或云。是有福凡夫。此執不然。由說一故。此中何所以。施一凡夫食福德。多勝施多離欲凡夫。若施多凡夫食。此福德勝施一凡夫。是義可然。有餘師說。是近佛地菩薩。餘師不說此義。何以故。若施此菩薩福德最多。不可稱數。若施此人所得福德。乃至施百俱胝阿羅漢。亦所不及。毘婆沙師說。有凡夫已得四諦觀抉擇分能。此中說名在剡浮密林中行。此名與義不相稱。又不曾於餘處但假安立此名。謂經及阿毘達磨藏等中。說剡浮密林中行。必得四諦觀抉擇分能。是故此是自所分別。若爾云何。必約菩薩正在剡浮密林中行。故說此言。何以故。此菩薩於是時與凡夫離欲。欲界二義相應故。於餘仙人分別。令異此菩薩。於無邊眾生無量倍勝。而報百者。由隨前所立。此義必應爾。何以故。由除此人於外仙人格量須陀洹故。若不爾。應以剡浮密林中行格量須陀洹說眾生依因依緣生。及眾生得住義已。眾生死墮義亦已說。謂由福盡。不由命盡等。此義今當說。為於何識正起時眾生得死墮及託生。偈曰。斷接善離欲。退及死託生。此事於意識。釋曰。斷善根。更接善根。離欲下界。退失上界死生。如此六法。於意識中成。非於餘識。由說生故。託中有義亦是所說。若約受死生云何。偈曰。於捨受死生。釋曰。捨命及受生。此二心在不苦不樂受中。此受昧鈍故。餘受則明瞭。於明瞭識中死生不成。於此意識中。偈曰。非一無心二。釋曰。死及生雖復在意識。非一心及無心中。何以故。若人正在定心無死生義。地非同分故。功用所成故。能為利益故。於無心中亦不得死。何以故。若無心人則無橫害。是時依止若欲起變異。是時隨屬依止心。必定起現前。後方捨命非餘。若於受生時無心亦不應然。心斷因不有故。若離上心惑。不得受生故。是故於中無心不應道理。死有有三種。於前已說。偈曰。涅槃二無記。釋曰。於威儀心及果報心。若於欲界中。有果報名捨。若無於威儀心般涅槃。云何但於無記非餘心中。此無記。隨順心斷絕。由力弱故。若人正死。於何身。分中意識斷滅。若一時死。身根共意識一時俱滅。若人次第死。此中偈曰。次第死腳臍。於心意識斷。下人天不生。釋曰。若人必往惡道受生。及人道天道。如此等人。次第於腳於臍於心意識斷滅。不更受生是名不生。謂阿羅漢。此人於心意識斷絕。有餘部說於頭上。何以故。身根於此等處。與意識俱滅故。若人正死。此身根如熱石上水漸漸縮減。於腳等處次第而滅。復次若眾生如此次第捨命。於中多眾生。為斫末摩苦受所逼方死。云何斫末摩。偈曰。末摩水等。釋曰。末摩者。於身有別處。如偈言。

 於身有是處  由隨觸令死
 若優缽羅花  須微塵所觸

故知身中有別處若於中被損觸能引令死。此身份名末摩。此末摩。水風火中隨一大若起相乖。似利刃斫之。即便破壞。此不如薪等被斫即斷如被斫即無復動覺。故說名斫。云何不由地大第四病無故。風熱痰三病。如次第以風火水大為上首。與外器世界三災相似故。是故於內身有三災。此斫末摩苦受死者。多於此人起。謂能數數行。斫他末摩事。此人必由斫末摩苦受死。於諸天中無末摩苦受死。雖然若諸天子應有退墮事。先有五種小變異相現。一衣服及莊嚴具出不可愛聲。二身光闇昧。三正浴時水滴住身。四本心於塵馳動今住一塵。五眼有瞬動。此五或時不定。復有五種大變異相現。必不免死。一衣服染著塵穢。二花鬘萎燥。三腋下汗出。四臭氣入身。五於自坐處不得安坐。如此眾生世界如此生住退。佛世尊安立。屬三聚攝眾生。聚有三種。一正定聚。二邪定聚。三不定聚。於此中偈曰。正定邪定聚。聖人無間作。釋曰。何者為正。欲盡無餘。瞋盡無餘。癡盡無餘。一切惑盡無餘。故名為正。經說如此。聖者若此人相續中無流道已生故名聖。云何名聖。從惡墮法能遠出離故名聖。由至得必定永離滅果故。如此等人由於惑盡定故。故名正定。若人已得解脫分能。善根必定涅槃為法。云何不立為正定。此人後當墮於邪定。此人不由時定定於正中。譬如七勝等。何者為邪。地獄畜生鬼神道。說此名邪。此中作無間業人。於地獄道中定故。說名邪定。若異二定所餘非定。此義自成。是三聚觀因緣屬二不屬二。

說眾生世界已。器世界今當說。偈曰。此中器世界。說於下依住。深十六洛沙。風輪廣無數。釋曰。三千大千世界。諸佛說深廣。謂依於空住下底風輪。由眾生增上業所生。此風輪厚十六洛沙由旬。縱廣無複數。堅實如此。若大諾那力人。以金剛杵懸擊擲之。金剛碎壞而風輪無損。於風輪上。偈曰。水輪深十一復有二十千。釋曰。於風輪上。由眾生業增上。諸雲聚集雨雨滴如大柱。此水輪成。深十一洛沙二萬由旬。云何於中水輪不傍流散。由眾生業增上力故。譬如所食所飲。是諸食飲若未消時。不墮熟藏。餘師說如此。或如食道理故。由風所持故不流散。餘部說如此。復次此水由眾生業勝德所生。有別風大吹轉此水。於上成金。如熟乳上生膏。偈曰。水厚八洛沙所餘皆是金。釋曰。所餘有幾許。三洛沙二萬由旬。是名金地輪。在水輪上。水輪並金地輪。厚量已說。偈曰。徑量有三千。復有四百半。有十二洛沙。水金輪廣爾。釋曰。此二輪徑量是同。偈曰。若周圍三倍。釋曰。若以邊量數則成三倍。合三十六洛沙一萬三百五十由旬。金地輪在水上。於此地中。偈曰。須彌婁山王。由乾陀羅山。伊沙陀羅山。佉特羅柯山。修騰婆那山。阿輸割那山。毘那多柯山。尼旻陀羅山。釋曰。如此等山依金地輪上住。八大山中央有須彌婁山。所餘山繞須彌婁住。一由乾陀羅。二伊沙陀羅。三佉特羅柯山。四修騰婆那。五阿輸割那。六毘那多柯。七尼旻陀羅。此須彌婁山七山城所圍。最外山城名尼旻陀羅。偈曰。於四大洲外。復有輪圍山。釋曰。於第七山外有四大洲。於四大洲外復有鐵輪圍山。由此山故。世界相圓如輪。於中偈曰。七金此是鐵。釋曰。由乾陀羅等七山皆金所成。此最外圍山唯鐵所成。偈曰。四寶須彌婁。釋曰。約四邊次第。金銀琉璃頗梨柯四寶所成。諸邊隨能成寶。類光明故。於諸方中空色顯現似於本寶。對剡浮洲須彌婁邊。琉璃寶所成由此寶光映故。見空青色似於琉璃。復次云何如此等寶得生。於金地上。復有諸雲雨。水滴如車軸。此水為種種種子胎藏。有種種威德差別。風吹變此水。轉成種種類寶。如此轉變為生別種類事總別。由不先有及不並有。道理能作因緣。不同僧佉外道所立轉變義。僧佉轉變者。此物先已住。轉成別法。若爾有何失。此有法不可解。此法已住。由有於中分別諸餘法。何人說如此。從法有法異。此法類不異。唯成異相說名轉變。若爾亦非道理。云何非道理。此物即是即此不是。先未曾有。此言說道理。如此方便。金等諸寶已聚集生。有別風由業威力所起。此風能引取諸寶。集在一處。即成山成洲。所取處成內外海須彌婁等山。鐵輪圍為後。偈曰。入水八十千。釋曰。於金地上有水。深八萬由旬。此中諸山次第入中。偈曰。此山出水上。亦八萬由旬。釋曰。如此須彌婁山。高一十六萬由旬。偈曰。八山半半下。釋曰。由乾陀羅山。從水上高四萬由旬。半下須彌婁山。伊沙陀羅山。半下由乾陀羅山。如此於諸山應知次第半。下乃至鐵輪圍山半下。尼旻陀羅山。高三百一十二半由旬。偈曰。高廣量平等。釋曰如諸山從水上高量。廣量亦爾。偈曰。其中間七海。釋曰。尼旻陀羅最為後。於彼中間有七海。遍滿八功德水。此水冷美輕軟清香。飲時不咽逆。於喉飲已利益內界不損於腹。此七海中。偈曰。初海八十千。釋曰。由乾陀羅內是第一海廣。八萬由旬偈曰。說此名內海。釋曰。海有二種。一內。二外。此二山內海。偈曰。一一邊三倍。釋曰。已說此海廣八萬由旬。若約乾陀羅內邊數。一一邊三倍。此廣合成二洛沙四萬由旬。偈曰。餘海半半狹。釋曰。由乾陀羅。伊沙陀羅。此二山中間是第二海。半狹初海。廣四萬由旬。半第二廣為第三由。此半半狹。應知餘廣量。乃至第七廣一千二百五十由旬。長量不說。由多量差別出故。偈曰。所餘名外海。釋曰。何者為餘。尼旻陀羅鐵輪圍。二山中間名外大海。此海醎遍滿醎烈味水。此海約由旬數廣。偈曰。三洛沙二萬及二千。釋曰。大海量如此。偈曰。於中。釋曰。有四大洲。對須彌婁四邊。偈曰。剡浮洲二千。三邊相如車。釋曰。於此海中剡浮洲一邊二千由旬。三邊等量。其相似車。於此洲中央。從金地上起金剛座。徹剡浮洲地。與上際平。一切菩薩皆於中坐。修習金剛三摩提。何以故。更無餘依止及處能堪受此三摩提。偈曰。一三由旬半。釋曰。此第四邊廣量三由旬半。是故此洲似車相。偈曰。東洲如半月。釋曰。從此洲向東。對須彌婁邊有洲名弗婆毘提訶出海上。其相如半月。若約邊量。偈曰。三邊如。釋曰。此洲三邊如剡浮洲三邊。量各二千由旬。偈曰。一邊。三百半由旬。釋曰。是第四邊。廣三百五十由旬。偈曰。瞿陀尼相圓。七千半由旬。釋曰。從此洲向西。對須彌婁邊有洲。名阿婆羅瞿陀尼洲。邊量七千五百由旬。此洲相圓如滿月。偈曰。徑量二千半。釋曰。中央廣二千五百由旬。偈曰。鳩婁八千等。釋曰。從此洲向北。對須彌婁邊有洲。名欝多羅鳩婁洲。邊量八千由旬。四角畟方其相似比陀訶。四邊量等。如一邊二千由旬。餘邊亦爾。無微毫增減。隨諸洲相。於中住眾生面相亦爾。此四洲中間有諸別洲起。諸洲何名何處。偈曰。二提訶鳩婁。遮摩羅遮羅。中間有八洲。捨訶北[璊-王+月]陀。釋曰。此中有洲。一提訶。二毘提訶。屬東毘提訶。是彼類故。又有二洲。一鳩婁。二高羅婆。屬北鳩婁。是彼類故。復有二洲。一捨陀訶。二欝多羅[璊-王+月]陀。屬西瞿陀尼。是彼類故。復有二洲。一遮摩羅。二阿婆羅遮摩羅。屬剡浮洲。是彼類故。此諸洲皆是人所住處。唯阿婆羅遮摩羅一洲。是羅剎住處。偈曰。此中向北地。九山邊雪山。釋曰。此剡浮洲中。向北地有三黑山。度三黑山復有三黑山。度三黑山復有三黑山。此山悉下故名蟻山。九山北邊有雪山。從雪山向北地。偈曰。香雪二山間。五十由旬池。釋曰。雪山北邊。香山南邊。此處最勝。其中有池名阿那婆怛多。從此池流出四大河。一恆伽。二辛頭。三私多。四薄搜。此池縱廣各五十由旬。遍滿八功德水。非人所行處。若有通慧人乃可得行。此池南邊山高二十五由旬。北邊山高五十由旬。此二山雜物所成。從香山北邊最勝處。有岩名難陀。七寶所成。縱廣各五十由旬。唯是象王所住處。從此度六國土。及度七重林。七重河度第七河更有二林形如半月。此林北生剡浮樹此樹高百由旬。此樹子若熟味美無等。由此樹最高子味最美。故洲因此立剡浮名。地獄在何處。其數量復云何。偈曰。向下二十千。阿毘指廣爾。釋曰。於此剡浮洲。下二十千由旬有地獄。名阿毘指。深廣各二十千由旬。若從底向上。四十千由旬。於中苦受無間故名阿毘指。何以故。於餘地獄苦受有間。如更活地獄中眾生。身已被斫破及撞擣。有冷風吹其還生故。名更活地獄阿毘指中無如此事。有餘師說。於中無樂間苦。故名無間。何以故。於餘地獄雖無樂果報。不遮等流果故。偈曰。上有七地獄。釋曰。從此阿毘指地獄上。有七種地獄。次第重累。一大燒。二燒。三大叫喚。四叫喚。五聚磕。六黑繩。七更活。餘部說。此七地獄在阿毘指地獄四邊。此八地獄。偈曰。八十六園。釋曰。此一切地獄。各各有十六園佛世尊說。

 如此八地獄  我說難可度
 滿極惡業人  各有十六園
 四面有四門  害具及量等
 鐵城所圍繞  六方皆鐵板
 鐵地悉焦熱  勐火恆洞燃
 無數百由旬  遍滿焰交徹

何者為十六園。偈曰。熱灰及死尸。刃路等烈江。於彼四方異。釋曰。此八地獄四面。各各對門有四種園。一熱灰園。深皆沒膝。眾生於中若下腳血肉即皆爛盡。如臘滴赤鐵上。舉腳血肉還生。二死尸園。此園死尸遍滿。地皆是糞。於中有蟲名攘鳩多。身白頭黑口利如針。破彼眾生皮肉及骨。噉食其髓。三刀刃路園。有大路遍密有利刀刃。眾生於中若下腳血肉皆斷壞。舉腳血肉還生。復有劍葉林園。於中有赤利劍等仗。風吹墮落斫刺彼眾生身及身份。復有鐵苫摩利林。利刺長十六寸。於中眾生或上或下。若上刺頭則向下。若下刺頭則向上。刺彼眾生身血肉皆盡。於中復有烏色及駮色狗。各取彼眾生食之。復有鐵觜烏。啄食彼眾生心眼。此刀刃路等三眾生。同為杖所害故。合為一園。四烈灰汁江園。江名鞞多梨尼。遍滿極熱烈灰汁水。眾生若入其中。於兩岸上有人捉劍槊叉等仗。遮斷不令得上。眾生在中或踴向上或沉入下。或傍迴轉被蒸煮熟。譬如大鑊滿其中水下燃勐火。於中有米豆麻麥等被蒸煮熟。彼眾生亦爾。此江園似大地獄塹。此四園由方有異故成十六。是最極殺害困苦事處故名園。有餘師說。從地獄內出入。彼更沒於苦故名園。從問更生別問。此地獄卒為是眾生。為非眾生。說非眾生。若爾彼云何行動。由眾生業。譬如成世界風等。若爾云何大德達摩須部底說偈言。

 恆瞋最麁業  於惡起愛樂
 見他苦生樂  必作閻摩卒

是彼獄卒。由王教擲眾生於地獄中。故說彼為閻摩王羅剎。非前能作殺害事立為眾生。餘部說。彼悉是眾生。若爾此業復於何處受報。當於此處受報。何以故。彼由宿惡業報故。於此處生。於中更作惡業。即於中受報。若爾作無間業眾生。所受果報處。彼在其中何法遮令不受此報。云何彼在火中而不被燒。汝作如此思。不業為彼屬火。故不被燒。生於此中。與餘不異。云何為卒。如此八種說名熱地獄。偈曰。八寒地獄頞浮等。釋曰。復有餘八寒地獄。一頞浮陀二。尼剌浮陀。三阿吒吒。四阿波波。五漚睺睺(香候反)。六欝波羅。七波頭摩。八分陀利柯。於此八中眾生極寒所逼。由身聲瘡變異相。故立此名。此八是剡浮洲下。大地獄傍。剡浮洲如此廣量。云何於中得容阿毘指等地獄處。諸洲向下廣。譬如穀聚。是故大海次第漸深。如此十六地獄。一切眾生。增上業所起。有別處地獄。由眾生自業所起。或多人共聚。或二人或一人。此別地獄差別多種處所不定。或在江邊。或在山邊。或在曠野。或在餘處。地獄器本處在下。畜生行處有三。謂地水空。大海為本處。從海行於餘處。鬼神以閻摩王處為本處。此王處於剡浮洲向下深五百由旬。有大國土。縱廣亦五百由旬。是鬼神本所住處。從此本處散行餘處。於鬼神道中。有大福德業神通。受用富樂如天上所。餘諸鬼神如餓鬼。本業經說。

復次月日在於何處。住於風中。何以故。是風於空中由眾生共業增上所生。繞須彌婁山轉。如水洄澓。能制持日月及星。從此洲向上。日月行高幾由旬。偈曰。日月彌婁半。釋曰。與由乾陀羅山頂齊。彼行如此。月日量云何。偈曰。五十一由旬。釋曰。月輪徑五十由旬。日輪徑五十一由旬。諸星輪量。若最小徑一俱盧舍。若最大徑十六由旬。日輪下面。外邊頗梨抲寶所成。皆是火珠。此寶能炙能照。月輪下面外邊月愛寶所成。皆是水珠。此寶能冷能照。由眾生業。於眼身果花穀苗草藥等損益中。如應有能。於四洲中唯一月能作損益事。一日亦爾。此一日於四洲為俱能作。日所作事不。不爾。云何不爾。於中偈曰。夜半日沒中。日出同一時。釋曰。若於北鳩婁正半夜。是時於東毘提訶日正沒。於剡浮洲日正中。於西瞿陀尼日正出。於餘處例皆如此。於此洲中由日行有差別。夜剎那有時增有時減。日剎那亦爾。此中復偈曰。雨際二後九。夜則漸漸長。釋曰。雨時第二月第二半第九日。從此去夜漸漸長。偈曰。寒際第四月夜短。釋曰。於冬時第四月第二半第九日。從此去夜漸短。偈曰。日翻此。釋曰。是時夜若增。是時日即減。是時夜若減。是時日即增。幾量增幾量減。偈曰。日夜長羅婆。釋曰。夜若增增一羅婆。日增亦爾。此增次第應知。偈曰。日行南北時。釋曰。若日行剡浮洲南邊夜則長。若日行剡浮洲北邊日即長。於白半初。云何見月輪不圓。此有何因。偈曰。由自影近日。故見月不圓。釋曰。若月宮殿行近日宮殿。是時日光侵照月宮殿。由此日影覆月餘邊。是影顯月輪不圓。分別世經說。如此先舊諸師說。日月行相應有如此。有時見不圓及半。復次日等宮殿何眾生於中住。四大天王所部天。此諸天為唯住此中。更有別處。若住宮殿唯住此處。若依地住在須彌婁山諸層中住。此山有幾層。一一層其量云何。偈曰。山王層有四。相去各十千。釋曰。須彌婁山。從水際取初層。中間相去十千由旬。乃至第四層。相去亦爾。由此四層山王半量。層層所圍繞。此四層次第出。復有幾量。偈曰。十六八四二千由旬傍出。釋曰。初層從須彌婁傍出十六千由旬。第二八千。第三四千。第四二千由旬出。何眾生得住此中。偈曰。俱盧多波尼。持鬘恆醉神。諸四大王天。釋曰。有夜叉神名俱盧多波尼住初層。復有諸天神名持鬘住第二層。復有天神名恆醉住第三層。如此等皆是四大王天軍眾。四天王自身及餘眷屬。住第四層。如於四層中四大王天眷屬住。偈曰。於餘山亦爾。釋曰。於由乾陀羅等七山小大國土。四大天王所餘眷屬住皆遍滿。是故四天王天眾皆依地住。三十三天住須彌婁頂。偈曰。三十三住頂。縱廣二十千。釋曰。於須彌婁山上。帝釋及三十三天住此最勝處。此處縱廣云何。有餘師說。一一邊各八萬由旬。如下際。此名最勝處。有餘師說。於須彌婁頂中央。一一邊各二萬由旬。周圍八萬由旬為最勝處。三十三天於其中住。偈曰。方角有四峯。金剛神所住。釋曰。須彌婁四維各有一峯。此峯徑五百由旬。高量亦爾。有夜叉神名金剛手。於此中住守護諸天。此須彌婁頂。偈曰。中央二千半。高一由旬半。有城名善見。金軟多愛相。釋曰。須彌婁山王頂。中央有大城名善見。縱廣各二千五百由旬。高一由旬半。皆金所成。百一種類寶之所莊飾。城地亦爾。地觸柔軟猶如綿聚。下足即沒舉足還滿。此城是帝釋所都之處。偈曰。一邊二百半。皮闍延多殿。釋曰。天帝釋所住宮殿。在大城中央。名皮闍延多。由種種寶類所莊飾故。此處最勝。能映奪諸天宮殿可愛相貌。此殿縱廣各二百五十由旬。於大城內有如是等最勝可愛相。偈曰。外眾車惡口。雜喜園莊嚴。釋曰。城外四面最勝可愛處。有四種園。是諸天所遊戲處一眾車園。二惡口園。三相雜園。四歡喜園。此園於外莊嚴大城。偈曰。中二十由旬。四善地四方。釋曰。眾車等園四方各有別處名善地。中間相去二十由旬。是諸天最勝希有遊戲處。如互相妬生可愛想。餘園所不及。大城外邊。偈曰。東北波利園。西南善法堂。釋曰。天中有樹。名波利闍多。是三十三天欲塵遊戲最勝處。樹徑五由旬。高百由旬。枝葉至杪四邊各出五十由旬。周圍覆三百由旬。住此樹華開敷時。香順風薰滿百由旬。香逆風薰滿五十由旬。若順風薰。此乃可然。說逆風薰云何可信。有餘師說。不過樹界故。故說此言。何以故。無香得逆風薰故。有餘師說。此一樹花香威德有如此事。謂天上調和香風所遮隔。此香猶相續不斷。餘香若為風所吹。則漸歇薄乃至都盡。是故餘香去不得遠。相形比勝餘樹。故說此言。花香相續。為依止自四大能薰餘處。為但薰風不出餘處。此中無定。諸師許有二種。若爾云何。世尊說此偈。

 花香非能逆風薰  根實諸香亦皆爾
 善人戒香逆風薰  正行芳流遍國界

依人中香氣。故說此偈。何以故。此香是世間共知。無如此能。彌嬉沙塞部說。此香順風薰百由旬。逆風薰五十由旬。有諸天集會堂名善法。對大城西南角。諸天於中坐。論量世間應作不應作事。四大天王及三十三天。安立器世其相如此。偈曰。從此上宮殿。天住。釋曰。三十三天上各有宮殿。所餘諸天依其中住。何者所餘。謂夜摩兜率多化樂他化自在梵眾等。如前所說。合有十六處。如此若略說。合二十二部諸天所。此等皆有別器世界。偈曰。六受欲。釋曰。於二十二中有六欲界天。能受用塵欲非餘。謂四大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此六天。偈曰。身交抱捉手。笑相視為淫。釋曰。依地住相應故。皆二身交為淫。謂四大王天及三十三天。與人道不異。是諸天由風出故心熱即息。以無不淨故。夜摩天以相抱為淫。心熱即息。兜率陀天以捉手為淫化樂天以共笑為淫。他化自在天以相視為淫。一切欲天同以二身交為淫。後相抱等四。從譬時量得名。分別世經說如此。向上諸天。如欲塵次第轉勝妙。欲樂亦爾。向上轉重。於男天膝上及女天膝上。若有童男童女天生。此童男童女即是二天之子。初生身量云何。偈曰。譬五年乃至。譬十年初生。生中。釋曰。次第於六欲天處。第一天新生天子。如人中五歲童子。乃至第六天新生天子。如人中十歲童子。此新生天子速得身量圓滿成就。偈曰。皆具根。有衣色界爾。釋曰。色界諸天具足身量。衣裳被服自然著體。以慚羞重故。一切天同中國語。說婆羅門言。於欲界中此義應知。偈曰。於欲生有三。欲界天及人。釋曰。云何三有諸眾生。自然至得欲塵。於自然得欲塵中。作增上自在。如諸人及諸餘天。諸餘天者。謂前四部天。有諸眾生化作欲塵。於化作塵中作增上自在。謂化樂天。有諸眾生他化作欲塵。於他化作欲塵中作增上自在。謂他化自在天。此生由能受用。如自然生塵故。由能受用如意自所化作塵故。由能受用如他化作塵故。約此欲塵故。欲界生有三。於色界中。偈曰。樂生亦有三。於三定九地。釋曰。於三定中有九地。是名三種樂生。何以故。是諸天由離生樂。由定生樂。由離喜生樂。長時安樂住。無苦長時樂故。故名樂生。於初定中間生無喜樂故。是樂生應思。是諸天二十二處。如前所說。從下向上相去幾許。是一切處不可皆以由旬數量其遠近雖然。偈曰。如此至彼量。向上例皆爾。釋曰。從剡浮洲等向上處。從此處向剡浮洲等。如相去量。從此處向上相去量亦爾。如第四層。四大天王所住處四萬由旬。從此如向剡浮洲相去量。從此向三十三天亦爾。從三十三天向剡浮洲相去量。從此向夜摩天亦爾。從夜摩天向剡浮洲相去量。從此向兜率多天亦爾。如此一切廣例皆爾。乃至從善見向剡浮洲相去量。從此向阿迦尼師吒亦爾。從阿迦尼師吒向上無復餘處。由此義故。此處勝於餘處無處勝於此處。故名阿迦尼師吒。有餘師說。此處名阿伽尼師吒。色聚集住名阿伽。此處究竟名尼師吒。復有餘師說。此處名阿迦尼師吒。謂所行究竟。生下處眾生。為得往上地見上地宮殿不。偈曰。下天無能昇。離通慧依他。釋曰。三十三天或由通慧得往。夜摩天或由依他故得往。謂有通慧人所引接。或由上天所引接。所餘諸天亦爾。若諸天生在上地來下界。下地得見上天。若往上地則無所見。以非其境界故。如不能覺上地觸。於見色亦爾。是故彼不由自身來。雖然由作下地化身故來下地故。下地隨意得見。上地隨意得見下地。餘部說如此。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第八

 

上篇: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下篇: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曇五法行經

阿毘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阿毗曇甘露味論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

五苦章句經

五苦章句經(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失譯 佛在舍衛祇桓阿難邠坻阿藍。...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坐禪三昧經

坐禪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導師說難遇, ...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教詞典】諸天所受樂

【諸天所受樂】 p1350 瑜伽四卷十四頁云:復次諸天受其...

【佛教詞典】護法心

(術語)菩薩十信位之第七。能保護任持一切佛法之心。...

一日無常到,唯有業隨身

我們眾生現在夢中,在這裡造業,在這裡壽命短暫,在這...

慧律法師《佛教心理學》選摘

因為佛法這種東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極樂淨土去此不遠

沒有得念佛三昧的眾生,帶業往生的眾生,他臨終感應道...

打開生命寶藏的鑰匙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這天早上,小和尚發現師父得到了6個饅頭,大師兄也得...

未成佛前,要先結人緣

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被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看...

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

人類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鳥問它的母親,世界上最高級的生靈是什麼?母親...

跳脫愛慾輪迴苦

佛陀在羅閱祇耆闍崛山弘化之時,國內有一位名尸利躓的...

逆境煩惱,最怕你下定決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決心,當你下定決心,這個時...

什麼是水陸法會

一、什麼是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最大,...

小偷與三皈依

從前有個老和尚,也沒住在廟裡,自己找了個破屋子單門...

【視頻】《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善音居士念誦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善音居士念誦

【視頻】佛經精華摘錄(聆志居士念誦)

佛經精華摘錄(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