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得納息第一之一

諸得過去法。彼得過去耶。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應廣分別。問何故作此論。答欲止他宗顯己義故。謂或有執。過未是無而說現在是無為法。為遮彼執顯過未有現非無為故作斯論。所以者何。若無過去未來者。應無有情成就彼法。及不成就如第二頭。第三手。第六蘊。第十三處。第十九界等。無有成就不成就者。然有成就過去未來。及不成就故知實有。或復有執。成就非實有法。如譬喻者作如是論。諸有情類不離彼法。說名成就此無實體。但是觀待分別假立。如五指合名之為拳。離即非拳故非實有。如是有情不離彼法說名成就。離即不成就故體非實有。問彼何故立此論耶。答依契經故。如契經說有轉輪王成就七寶。若此成就是實有者。應成就他身及非有情數。謂彼輪王若成就輪寶神珠寶者則法壞。亦是有情數法。亦是非有情數法。若成就像寶馬寶者則趣壞。亦是人趣亦傍生趣。若成就女寶者則身壞。亦是男身亦是女身。若成就主藏臣寶兵將寶者則業壞。亦是王亦是臣。勿有此過故成就非實有。為止彼宗顯成就體是實有故而作斯論。若成就體非實有者便違經說。如說有學成就八支。漏盡阿羅漢成就十支。若成就非實者。彼聖者有漏心現前。及無心時便不成就三世聖道。云何成就八支十支。以支皆是無漏法故。又若成就非實有者。復違餘經。如餘經說。此補特伽羅成就善法及不善法。若成就非實有者。彼起善法時應不成就不善法。起不善法時應不成就善法。起無記法時應俱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實有者。復違餘經。如說若苾芻成就七妙法者。於現法中多住喜樂。彼應成就一妙法或不成就。謂七妙法隨一現前。時彼苾芻但成就一。以七妙法皆慧為性。尚無二慧俱起況當有七。若起餘法現在前時則七妙法皆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實有者。復違餘經。如說如來應正等覺成就十力。彼應但說成就一力。或不成就。謂若隨起一力現前。餘九離身便不成就。以十力皆慧為體。無二慧俱起故。若起餘法現在前時。是則十力皆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實有者。復有餘過異生應名離三界染。諸阿羅漢應名異生。謂諸異。生起善無覆無記心。及無心時身中現無煩惱。復不成就過去未來。豈不名為離三界染。諸阿羅漢起有漏心及無心時。現無聖道。復不成就過去未來。豈非異生無聖法故若爾便為大過。是故成就決定實有。問若成就是實有者。譬喻者所引經云何通。答彼說自在名為成就。謂轉輪王於自七寶攝御自在。假說成就非如成就學八支等。或復有執。成就雖實有體。而不成就。無有實體。為遮彼執顯不成就亦有實體故作斯論。若不成就無實體者。成就亦無實體。觀不成就說成就故。如觀夜立晝。觀闇立明。皆實有體。此。亦如是。又不成就是成就近對治。更互相違。如貪無貪瞋無瞋癡無癡定亂等。若無實體何所相違成近對治。又不成就若無體者。應不施設斷諸煩惱。謂聖道起斷諸煩惱。非如以刀割物以石磨物但斷系得證離系得令諸煩惱不成就起說名為斷。故知實有不成就性。或復為欲斷疑網故而作斯論。謂雜蘊說過去法生老住無常當言過去。乃至廣說。勿有生疑。如相與法不異世。不異剎那。得與法亦爾。如得與法有異世有異剎那。相與法亦爾。為令此疑得決定故。明相與法定不異世。不異剎那。而得與法有同有異。謂三世法一一各有三世得故。問何故相與所相世及剎那決定無異。得與所得或同或異耶。答相與所相。必同一果。相隨行不相離。無前後。於同聚法不能棄捨。得與所得不同一果。非定相隨非不相離。或有前後。於同聚法或能棄捨。如諸樹皮性離於樹。是故為止他宗顯於己義及令疑者得決定故。設不止他顯己令疑決定。但於法相相應義中。應顯所明故作斯論。

諸得過去法彼得過去耶。此中得言欲何所顯。謂獲成就。云何知然。如施設論說。得云何謂獲成就。獲云何。謂得成就。成就云何。謂獲得。得獲成就聲雖有別而義無異。所得法類有十一種。欲界有四。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界有三。除不善。無色界亦爾。及無漏法。欲界善不善無覆無記各具五蘊。有覆無記唯有四蘊。色界三各具五蘊。無色界三各唯四蘊。無漏法具五蘊。及擇滅非擇滅。除虛空無為非所得法故。此中欲界善不善色。若在過去有三世得。若在未來唯有未來得。若在現在有二世得。謂未來現在。善不善有覆無記四蘊。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彼得世雜剎那雜。謂在過去未來現在。皆具三世得故。無覆無記一切色蘊異熟生四蘊。及威儀路。工巧處。多分四蘊彼得世不雜剎那不雜。若在過去得亦過去。若在未來得亦未來。若在現在得亦現在。威儀路四蘊中。善串習者如佛馬勝。及餘有情所善串習。並工巧處四蘊中善串習者。如佛妙業天子。及餘有情所善串習。彼得亦皆世雜剎那雜。謂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色界善五蘊有覆無記。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彼得世雜剎那雜。謂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不定。善色蘊如欲界善不善色蘊。說一切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蘊。及威儀路異熟生四蘊。彼得世不雜剎那不雜。隨在彼世。即唯有彼世得。故無色界善有覆無記四蘊彼得世雜剎那雜。謂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異熟生四蘊彼得世不雜剎那不雜。隨在彼世。即唯有彼世得故。無漏五蘊彼得。亦世雜剎那雜。謂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此則總說。若別說者。諸未曾得無漏五蘊。及未曾得有漏修所成。並未曾得聞思所成。彼最初得。若在未來彼法唯有未來得。若在現在彼法則有未來現在得。若在過去彼法則有三世得。擇滅非擇滅法雖非三世攝而有三世得。然擇滅得有二種。謂有漏無漏。有漏擇滅得。由離欲界染乃至無所有處染故起。是世俗道類。若未離染彼滅唯有過去未來得。若已離染彼滅。即有三世得。無漏擇滅得。由離三界見修所斷染故起。是聖道類欲界見苦所斷法擇滅。若苦法智未現在前彼滅唯有未來得。若現在前彼滅則有未來現在得。若已滅。彼滅則有三世得。如是乃至有頂第九品法擇滅。若盡智未現前等如理應知。非擇滅得唯是有漏。彼最初得。若在未來彼滅唯有未來得。若在現在彼滅則有未來現在得若在過去彼滅則有三世得。此中初問答顯一一世法有三世得。第二問答顯一一世得得三世及離世法。是謂此處略毘婆沙。

諸得過去法彼得過去耶。答彼得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得過去法過去得者。謂過去三界一切諸蘊。及無漏蘊彼所有過去得。得過去法。未來得者。謂過去欲界善不善五蘊。有覆無記四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及威儀路工巧處一分四蘊。色界善五蘊。有覆無記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無色界善有覆無記四蘊。無漏五蘊彼所有未來得。得過去法。現在得者。謂過去欲界善不善五蘊。乃至廣說。如未來彼所有現在得。設得過去彼得過去法耶。答彼法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無為過去得。得過去法者。謂過去得。得過去三界一切諸蘊。及無漏蘊。過去得。得未來法者。謂過去得。得未來欲界善不善有覆無記四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及威儀路工巧處一分四蘊。色界善五蘊。有覆無記。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無色界善有覆無記四蘊。無漏五蘊。過去得。得現在法者。謂過去得。得現在欲界善。乃至廣如得未來說。過去得。得無為法者。謂過去得。得擇滅非擇滅。

諸得未來法。彼得未來耶。答彼得或未來。或過去。或現在。得未來法。未來得者。謂未來三界一切諸蘊。及無漏蘊。彼所有未來得。得未來法。過去得者。謂未來欲界善不善有覆無記四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及威儀路工巧處一分四蘊。色界善五蘊。有覆無記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無色界善有覆無記四蘊。無漏五蘊彼所有過去得。得未來法。現在得者。謂未來欲界善。乃至廣說如過去。彼所有現在得。設得未來彼得未來法耶。答彼法或未來。或過去。或現在。或無為。未來得。得未來法者。謂未來得。得未來三界一切諸蘊及無漏蘊。未來得。得過去法者。謂未來得。得過去欲界善不善五蘊有覆無記四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及威儀路工巧處一分四蘊。色界善五蘊。有覆無記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無色界善有覆無記四蘊。無漏五蘊。未來得。得現在法者。謂未來得。得現在欲界善。乃至廣如得過去說。未來得。得無為者。謂未來得。得擇滅非擇滅。諸得現在法彼得現在耶。答彼得或現在。或過去。或未來。得現在法。現在得者。謂現在三界一切諸蘊。及無漏蘊彼所有現在得。得現在法。過去得者。謂現在欲界善不善有覆無記四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及威儀路工巧處一分四蘊。色界善五蘊。有覆無記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無色界善有覆無記四蘊。無漏五蘊。彼所有過去得。得現在法。未來得者。謂現在欲界善不善五蘊。有覆無記四蘊。餘如過去得說。彼所有未來得。設得現在。彼得現在法耶。答彼法或現在。或過去或未來。或無為現在得。得現在法者。謂現在得。得現在三界一切諸蘊。及無漏蘊現在得。得過去法者。謂現在得。得過去欲界善不善五蘊有覆無記四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及威儀路工巧處一分四蘊。色界善五蘊。有覆無記。及無覆無記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蘊。無色界善有覆無記四蘊。無漏五蘊現在得。得未來法者。謂現在得。得未來欲界善不善有覆無記四蘊。餘如得過去說。現在得。得無為者。謂現在得得擇滅非擇滅。諸得善法彼得善耶。答如是以善法得必是善故。設得善彼得善法耶。答如是。以諸善得唯得善法故。不善無記問答亦爾。能得所得性必同故。諸得欲界法。彼得欲界耶。答如是。以欲界法得必是欲界故。設得欲界彼得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界。或不系。欲界者。謂欲界五蘊。不系者謂諸非擇滅。以生欲界補特伽羅。於三界系及不系法得非擇滅。彼得皆是欲界系故。諸得色界法。彼得色界耶。答如是。以色界法得必是色界故。設得色界。彼得色界法耶。答彼法或色界或不系。色界者。謂色界五蘊。不系者。謂諸擇滅非擇滅。擇滅者。謂欲界下三靜慮五蘊擇滅。彼世俗道類。得皆色界系。以下地擇滅有漏得皆上地近分攝故非擇滅者。謂生色界補特伽羅。於三界系及不系法得非擇滅。彼得皆是色界系故。諸得無色界法。彼得無色界耶。答如是。以無色界法得皆是無色界系故。設得無色界彼得無色界法耶。答彼法或無色界或不系。無色界者。謂無色界四蘊。不系者。謂諸擇滅非擇滅。擇滅者。謂第四靜慮地系五蘊。及下三無色地系四蘊擇滅。後世俗道類得皆無色界系。所以如前。非擇滅者。謂生無色界補特伽羅。於三界系及不系法得非擇滅。彼得皆是無色界系故。諸得學法彼得學耶。答如是。以學法得必是學故。設得學彼得學法耶。答彼法或學。或非學非無學學者謂學五蘊。非學非無學者。謂諸學得。所得擇滅。諸得無學法彼得無學耶。答如是。以無學法得必是無學故。設得無學彼得無學法耶。答彼法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無學者。謂無學五蘊。非學非無學者。謂諸無學得所得擇滅。

諸得非學非無學法。彼得非學非無學耶。答彼得或非學非無學。或學或無學。非學非無學者。謂有漏五蘊四蘊。得一切非擇滅。得諸擇滅世俗道類。得學者。謂諸擇滅。學道類。得無學者。謂諸擇滅。無學道類得。設得非學非無學。彼得非學非無學法耶。答如是。以諸非學非無學得。唯得非學非無學法故。諸得見所斷法。彼得見所斷耶。答如是。以見所斷法得必是見所斷故。設得見所斷彼得見所斷法耶。答如是。以見所斷得。唯得見所斷法故。諸得修所斷法。彼得修所斷耶。答如是。以修所斷法得必是修所斷故。設得修所斷。彼得修所斷法耶。答彼法或修所斷。或不斷。修所斷者。謂修所斷五蘊。不斷者謂一切非擇滅。及世俗道類所得擇滅。諸得不斷法。彼得不斷耶。答彼得或不斷。或修所斷。不斷者。謂無漏五蘊得。及諸擇滅無漏道類得。修所斷者。謂一切非擇滅得。及諸擇滅世俗道類得。設得不斷。彼得不斷法耶。答如是。以不斷得唯得不斷法故。已隨本文辯諸得相。當更隨義顯諸非得。若法有得。彼法有非得。若法無得。彼法無非得。獲成就非獲非成就說亦爾。由此一切有情數法。及擇滅非擇滅。有得非得有獲非獲。有成就非成就。一切非有情數法。及虛空無為。則皆無有得非得等。又於自相續法。有得。有非得等。於他相續法。無得非得等。此中過去未來法。各有三世非得。現在法唯有過未二世非得。以可成就法在現在世必成就故。得與非得更互相違不俱起故。善不善無記法非得。皆唯無記。三界法非得皆通三界。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非得。皆唯非學非無學。見所斷修所斷不斷法非得。皆唯修所斷。是謂非得略毘婆沙諸不得過去法。彼非得過去耶。答彼非得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不得過去法。過去非得者。謂過去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無漏五蘊。彼所有過去非得。此中斷善根者。善五蘊離欲染者。不善五蘊。諸阿羅漢有覆無記五蘊。一切有情多分無覆無記五蘊。以無覆無記法。已過剎那及未至剎那。多分不成就故。諸異生類無漏五蘊。是謂總相所不得法。不得過去法未來非得者。謂過去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無漏五蘊。彼所有未來非得。如前釋。不得過去法現在非得者。謂過去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無漏五蘊。彼所有現在非得。隨所應如前釋。設非得過去彼不得過去法耶。答彼法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無為。過去非得。不得過去法者。謂過去非得不得過去善乃至無漏五蘊。如前釋。過去非得不得未來法者。謂過去非得不得未來善。乃至無漏五蘊。如前釋。過去非得不得現在法者。謂過去非得不得現在善乃至無漏五蘊。如前釋。過去非得不得無為法者。謂過去非得不得擇滅非擇滅法。謂具縛者。於擇滅。一切有情於非擇滅。諸不得未來法。彼非得未來耶。答彼非得。或未來。或過去。或現在。不得未來法。未來非得者。謂未來善乃至無漏五蘊。彼所有未來非得。如前釋。不得未來法過去非得者。謂未來善乃至無漏五蘊。彼所有過去非得。如前釋。不得未來法現在非得者。謂未來善乃至無漏五蘊。彼所有現在非得。如前釋。設非得未來。彼不得未來法耶。答彼法或未來。或過去。或現在。或無為。未來非得。不得未來法者。謂未來非得。不得未來善。乃至無漏五蘊。如前釋。未來非得。不得過去法者。謂未來非得。不得過去善乃至無漏五蘊。如前釋。未來非得。不得現在法者。謂未來非得。不得現在善乃至無漏五蘊。如前釋。未來非得。不得無為法者。謂未來非得。不得擇滅非擇滅。如前釋。諸不得現在法。彼非得現在耶。答彼非得或過去。或未來。非現在相違故。不得現在法。過去非得者。謂現在善乃至無漏五蘊。彼所有過去非得。如前釋。不得現在法。未來非得者。謂現在善乃至無漏五蘊。彼所有未來非得。如前釋。設非得現在。彼不得現在法耶。答彼法或過去。或未來。或無為。非現在相違故。現在非得。不得過去法者。謂現在非得。不得過去善乃至無漏五蘊。隨所應。如前釋。現在非得。不得未來法者。謂現在非得。不得未來善乃至無漏五蘊。如前釋。現在非得不得無為法者。謂現在非得。不得擇滅非擇滅。如前釋。

諸不得善法。彼非得善耶。答不爾。以彼非得是無記非善性故。設非得無記。彼不得善法耶。答彼法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以無記非得不得三性法故。諸不得不善法。彼非得不善耶。答不爾。以彼非得是無記非不善性故。設非得無記。彼不得不善法耶。答彼法。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以無記非得不得三性法故。諸不得無記法。彼非得無記耶。答如是。以諸非得唯無記故。設非得無記彼不得無記法耶。答彼法。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以無記非得不得三性法故。諸不得欲界法。彼非得欲界耶。答彼非得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不得欲界法。欲界非得者。謂生欲界。欲界諸蘊非得。不得欲界法。色界非得者。謂生色界欲界諸蘊非得。不得欲界法無色界非得者。謂生無色界。欲界諸蘊非得。設非得欲界。彼不得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或不系。欲界非得。不得欲界法者。謂生欲界不得欲界諸蘊。欲界非得。不得色界法者。謂生欲界不得色界諸蘊。欲界非得。不得無色界法者。謂生欲界不得無色界諸蘊。欲界非得。不得不系法者。謂生欲界不得無漏諸蘊。及擇滅非擇滅。諸不得色界法彼非得色界耶。答彼非得。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不得色界法。欲界非得者。謂生欲界色界諸蘊非得。不得色界法。色界非得者。謂生色界色界諸蘊非得。不得色界法。無色界非得者。謂生無色界色界諸蘊非得。設非得色界。彼不得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或不系。色界非得不得欲界法者。謂生色界不得欲界諸蘊。色界非得。不得色界法者。謂生色界不得色界諸蘊。色界非得。不得無色界法者。謂生色界不得無色界諸蘊。色界非得。不得不系法者。謂生色界不得無漏諸蘊。及擇滅非擇滅。諸不得無色界法。彼非得無色界耶。答彼非得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不得無色界法。欲界非得者。謂生欲界無色界諸蘊非得。不得無色界法。色界非得者。謂生色界無色界諸蘊非得。不得無色界法。無色界非得者。謂生無色界無色界諸蘊非得。設非得無色界。彼不得無色界法耶。答彼法或欲界。或色界。或無色界。或不系。無色界非得。不得欲界法者。謂生無色界。不得欲界諸蘊。無色界非得。不得色界法者。謂生無色界。不得色界諸蘊。無色界非得。不得無色界法者。謂生無色界。不得無色界諸蘊。無色界非得。不得不系法者。謂生無色界。不得無漏諸蘊。及擇滅非擇滅。諸不得學法。彼非得學耶。答不爾。以彼非得是非學非無學非是學故。設非得非學非無學。彼不得學法耶。答彼法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以非學非無學非得不得三種法故。諸不得無學法。彼非得無學耶。答不爾。以彼非得是非學非無學非是無學故。設非得非學非無學。彼不得無學法耶。答彼法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以非學非無學非得不得三種法故。諸不得非學非無學法。彼非得非學非無學耶。答如是。以諸非得唯是非學非無學故。設非得非學非無學。彼不得非學非無學法耶。答彼法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以非學非無學非得不得三種法故。諸不得見所斷法。彼非得見所斷耶。答不爾。以彼非得是修所斷非見所斷故。設非得修所斷。彼不得見所斷法耶。答彼法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以修所斷非得不得三種法故。諸不得修所斷法。彼非得修所斷耶。答如是。以諸非得唯修所斷故。設非得修所斷。彼不得修所斷法耶。答彼法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以修所斷非得不得三種法故。諸不得不斷法。彼非得不斷耶。答不爾以彼非得是修所斷非不斷故。設非得修所斷。彼不得不斷法耶。答彼法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以修所斷非得不得三種法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五十七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註音版】華嚴經梵行品

華嚴經梵行品...

長壽王經

長壽王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般泥洹後灌臘經

般泥洹後灌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八識規矩通說

八識規矩通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禪宗永嘉集

禪宗永嘉集序 唐慶州刺史魏靜述 聞夫。慧門廣闢。理絕...

佛說輪王七寶經

佛說輪王七寶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寶雲經

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佛教詞典】迦陵頻舞

(雜名)又作迦樓頻,迦樓賓,伽樓賓。舞曲名。譯言鳥...

【佛教詞典】三信

(術語)真宗謂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所說至心,信樂,欲生...

不彰別人的短處,不炫自己的長處

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應該要為他極力的隱瞞;不要炫耀...

戰象自拔淤泥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當時的國王波...

漫談佛教的齋飯

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溫飽...

五念門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又一重要內容。 第一禮拜門, 身...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

真正的富貴

佛陀入涅槃五百餘年之後,在古印度地區有一位國王,修...

只要有這個慾望,想出離就沒有辦法

佛要我們修道人著慚愧衣,服慚愧藥。慚和愧,確實我們...

大安法師:死後如何才能把財富帶走

按: 很多人在命終的時候都想把今生擁有的一切帶到後...

魚籃觀音的故事

《舊唐書》上面記載,在唐朝末年,陝西有個金沙河。河...

讀《金剛經》一年,卻看不破情字怎麼辦

問: 大師您好,我讀《金剛經》近一年了,外貌變的愈...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曾經有一個去過非洲的人問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現實的避...

【視頻】《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