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七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大造納息第一之一

大種所造處。幾有見。幾無見。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應廣分別。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諸所有色皆是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雖作是說而未廣辯。大種所造處。幾有見。幾無見。乃至廣說。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未說者今應說之。故作斯論。有說。為止餘師所說。謂此部內有二論師。一者覺天。二者法救。覺天所說色唯大種。心所即心。彼作是說。造色即是大種差別。心所即是心之差別。彼何故作是說。依契經故。如契經說。眼肉團中。若內各別堅性堅類。近有執受名內地界。乃至各別動性動類。近有執受名內風界。彼依此經故說造色即是大種。又契經說云何等持。謂善心一境性。由此故說心所即心問彼復云何立界處蘊耶。答彼作是說諸四大種。有是能見。有是所見。乃至有是能觸。有是所觸。諸能見者立為眼界。諸所見者立為色界。乃至諸能觸者立為身界。諸所觸者立為觸界。心中有依眼根。乃至有依意根。依眼根者立眼識界。乃至依意根者立意識界。即六識身無間已滅立為意界。即心差別有名為受。有名為想。有名為思。並三無為立為法界。如界處亦爾。蘊者。諸四大種立為色蘊。諸心差別有名為受。有名為想。有名為思有名為識。立為四蘊。問彼云何通契經所說。諸所有色皆是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答彼作是說。非所造聲離四大種別有所因即於大種立所造聲。云何知然。如契經說。苾芻當知。觸由二緣。所謂眼色乃至意法。有六觸處是先所為是先所造。我說即是故業。應知無聞異生由此所觸受樂受苦。由此所造或此隨一。非離前六觸處別有第七觸處而可於中立所造聲。即於前六說為所造。前經亦然。非離大種別有所造。即於大種立所造聲。於我非難阿毘達磨諸論師言。彼所引經別有密意。不可引證前所引經。彼經前說六觸處者。謂密意說未明瞭位。後言由此所造或此隨一者。謂密意說已明瞭位。如未明瞭位已明瞭位。如是無分別位有分別位。未可顯位已可顯位。未可說位已可說位。應知亦爾。又六觸處者說中有位。由此所造等者說本有位。尊者妙音說曰。彼經前說六觸處者。謂密意說根無缺位。後說由此所造等者謂密意說根有缺位。脇尊者言。有六觸處者密意說欲界。由此所造者。密意說色界。或此隨一者。密意說無色界。經義如是。云何可證前經所說所造色言。又所造言若無異者。餘經所說。復云何通如契經說。尊者圓滿告尊者慶喜言具壽當知。所有我執誰之所造。是色所造。是受想行識所造我執即是薩迦耶見。若所造言無別義者。豈可身見即是色等。然離色等別有我執。故知經說所造色者非即大種。問若離大種別有造色。如何會釋彼所引經。於眼肉團中有地界等。答彼經說眼根所依大種不說眼體。又彼經說世所共知肉團名眼。非說眼根。世於肉團眼想轉故。尊者妙音亦作是說。世於大種立眼根名。以是眼根所依止故。有餘師說。彼所引經於義無妨。彼經但說眼肉團中有地等界。不言地等即是眼根。於義何妨。尊者法救說。離大種別有造色。說心所法非即是心。然說色中二非實有。謂所造觸及法處色。立蘊處界如對法宗。彼亦不然。諸所造觸如餘造色應別有故。若無法處所攝色者無表戒等不應有故。欲止如是二師所說故作斯論。有說。為止外道所說。謂外道說大種有五。即前四及虛空。今但說四明虛空非大種。問何故虛空不立大種。尊者世友作是釋言。以虛空無大種相故。謂有增有減是大種相。無增無減是虛空相。有損有益。是大種相。無損無益是虛空相有興有衰是大種相。無興無衰是虛空相。是故虛空不立大種。尊者妙音作如是釋。虛空大種其相各異。謂有情身中所有大種。多是先業異熟所生。虛空體無異熟生義。由此虛空不立大種。大德說曰。虛空雖大而體非種。不能生故。餘有為法雖能為種而體非大。相不遍故。由此虛空不立大種。為止如是外道所執及顯自宗故作斯論。有餘師說。非但為止他執顯自宗故而作此論。但於法相相應義中應顯所明故作斯論。問何故此中先辨大造。答彼作論者意欲爾故。謂本論師隨自意欲不違法相先辨大造。有說。有情觀此二種為入佛法真甘露門。一不淨觀。二持息念。不淨觀觀造色。持息念觀大種。有說。若觀大種造色漸次能證佛獨覺聲聞三種菩提。謂若以上智觀察彼者。起上品身念住。從此次起上品受念住。次心。次法。次起雜緣。次煖頂忍世第一法。次起見道。乃至起無學道。皆以上品。爾時名為上品善士。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若以中智觀察彼者。起中品身念住。廣說乃至起無學道皆以中品。爾時名為中品善士。證得中品獨覺菩提。若以下智觀察彼者。起下品身念住。廣說乃至起無學道。皆以下品。爾時名為下品善士。證得下品聲聞菩提。有說。若觀大種造色。便能降伏一切憍逸。謂諸有情以色族姓財寶自在眷屬等故生諸憍逸。若未觀察大種等時。隨一現前勢力強盛。若觀察已便能降伏。所以者何如輪王身所有大造。狗等所有大造亦然。由觀此故便捨憍逸。以如是等所說因緣。故此蘊中先辨大造。

契經中說諸所有色。皆是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諸所有言。總有二種。一有餘義。二無餘義有餘義者。如世間說諸所有食我盡欲噉。此但欲噉隨得少分。無餘義者。如世間說諸所有法我盡欲知。此總欲知一切法相。此中所說諸所有言。總顯一切色法皆盡。謂所有色。總有二種。一四大種。二所造色。除此更無第三色體。問何故大種唯四。脇尊者曰。此不應責。所以者何。若增若減俱亦生疑。不以疑故便違法相。但隨聖教唯說四種。有餘師言。若減四者功用便闕。若過四者則亦無用。如方床座唯有四足。問何故名大種。答大而是種。故名大種。如言大地。如言大王。義別體同。應持業釋。問云何大義。云何種義。答能減能增能損能益體有起盡。是為種義體相形量遍諸方域成大事業。是為大義。問此四云何成大事業。答與大積聚造色為依。令壞令成是大事業。由此唯四不減不增。謂減不能成大事業增於事業復為無用。問餘法何緣不名大種。答餘無如是大種相故。謂無為法大而非種。其餘有為種而非大故。唯此四得名大種。

問造是何義。為是因義是緣義耶。設爾何失。俱見其過。若是因義。此四大種於所造色五因皆無。如何可言能造諸色。若是緣義諸所造色各除自體。餘一切法無不皆是此增上緣。如何但言大種所造。答應作是說造是因義。問此於造色五因皆無。如何因義。答雖同類等五因皆無。而別有餘五種因義。謂生因依因立因持因養因。由此能造。有餘師言。造是緣義。問諸所造色各除自體餘法皆是此增上緣。如何但言大種所造。答增上緣義。有親有疎。有近有遠。有合不合。有在此生。有在餘生。諸親近合在此生者說名為因。疎遠不合在餘生者說名為緣。由此義故說諸大種與所造色為因增上。亦不違理。

問地水火風何相何業。答堅是地相。持是地業。濕是水相。攝是水業。煖是火相。熟是火業。動是風相。長是風業。問地是堅相亦是色相。廣說乃至。風是動相亦是色相。如何一法有二相耶。答有亦無失。由此理趣於一法中。可得施設有多相故。如一有漏法。即有如病如癰等。廣說乃至。百四十句諸過患相而無有失。此亦如是。有餘師言。相有二種。一自相。二共相。堅濕煖動相是自相。色相是共相。如是二相互不相違。於一法立亦無有過。

問此四大種於一切時不相離耶。答如是。云何知然。如入胎經說。佛告慶喜。初羯邏藍。若有地界無水界者。便應乾散。今不散者水所攝故。若有水界無地界者。便應流治。今不流者地所持故。若有地水無火界者。便應臭爛。今不爛者火所熟故若有三界。無風界者應不增長。今增長者風所動故。問餘經所說當云何通。地界擾亂。或令至死或令有情受次死苦。乃至風界亦復如是。答此說大種隨一增時能為擾亂。非謂四種有時相離。

問此四大種品類有幾。答品類有四。謂異熟生長養。等流。變化。有餘師說。品類有三。謂異熟生。長養。等流。其變化者長養所攝。復有說者。品類有二。謂異熟生。及長養。變化大種入長養中。等流攝入異熟長養。評曰。於前三說中說為善。有四大種非二攝故。

問一四大種為但造一造色極微。為能造多。若但造一。如何不成因四果一。因多果少理不應然。若能造多。則一四大種所造色有多極微。云何展轉非俱有因。對法者說。有對造色展轉相望無俱有因。許則便違對法宗義。答應作是說。一四大種但能造一造色極微。問如何不成因四果一。因多果少理不應然。答果少因多理亦無失。世現見有如是類故。因四果一於理無違。有說造多。問若爾者一四大種所造色有多極微。云何展轉非俱有因。答非一果故非俱有因。以俱有因法必同一果故。此不成因同猶豫故。評曰如前說者好。

問大種造色云何而住。為大種在下造色在上。為大種在上造色在下。為大種造色相雜而住。大種在外造色處中耶設爾何失。一切有過。若大種在下造色在上。則諸造色近大種者。可以大種為能造因。所造色中有隔遠者。如何可以大種為因。若大種在上造色在下。則應造色為大種因。不應大種為造色因。若大種造色相雜而住。大種在外造色處中者。應斷截時見諸孔隙猶如斷藕。有說在下為因所依法應爾故。問若爾於逼近色可說能造。於隔遠者云何造耶。答不說一樹所有大種。都在其下造諸造色。但說一樹分分皆有大種在下造色在上。有作是說相雜而住。大種在外造色處中。問若爾應斷截時見諸孔隙猶如斷藕。答雖有孔隙而不可見。以諸大種非有見故所見孔隙是造色故。問諸內外事其相各別。內事別者。謂諸眾生若百若千集會一處威儀形相各各不同。外事別者。謂果石等。或青或黃或赤或白。香味等相各各不同。如是相別。為由業異。為由大種異。為由造色異。答俱由三種。依異熟因故說由業異。依生因依因。立因。持因養因故說由大種異。依同類因故。說由造色異。問外事差別由何業異。答若諸有情行諸妙行。感得外事形相平直。色香味觸皆悉美妙。若諸有情行諸惡行。感得外事形相險曲。色香味觸皆悉麁弊。問諸果石等其相各別。青黃赤白形貌等異。或有相似由何威力。答由三威力然大種強。謂諸大種不平等者。便有種種顯形等異。若平等者則便相似。

問諸有情類口所發聲。當言何處大種所造。有說。喉邊大種所造。有說。心邊大種所造。有說。臍邊大種所造。評曰。總說此聲一切身支大種所造。若別說者。輕小語聲應言喉邊大種所造。叱吒哮吼號叫等聲。應言遍身大種所造。現見此等舉身掉動故。

問頗有色非四大種。亦非四大種所造耶。答有。謂一二三大種。此雖是色而非四大種。唯一二三故。亦非四大種所造以諸大種非所造故。問何故大種非所造耶。答能造所造性各別故。因果異故。能成所成性各別故。如能成所成。如是能引所引。能生所生。能作所作。能和合所和合。能轉所轉。能相所相。當知亦爾。有說。大種若是所造。為三造一。為四造一。若三造一。體用闕少云何能造。若四造一。應地界等造地界等。則有自性觀自性過。然一切法他性為緣。能有所作不顧自體。由此大種不名所造。

諸四大種有十一種。謂眼處所依。乃至身處所依。色處所依乃至法處所依。諸所造色亦有十一種。謂眼處乃至身處。色處乃至法處。問眼處所依大種。能造幾所造色。乃至法處所依大種。能造幾所造色。答應作是說。眼處所依大種唯造眼處。乃至法處所依大種唯造法處。有作是說。眼處所依大種能造三種。謂眼處身處觸處。耳鼻舌處所依大種亦爾。身處所依大種能造二種。謂身處觸處。色聲香味法處。所依大種亦爾。觸處所依大種唯造觸處。復有欲令一切大種皆能造色聲觸。欲界大種皆造香味。彼說眼處所依大種能造七種。謂眼處。身處。色聲香味觸處。耳鼻舌處所依大種亦爾。身處所依大種能造六種。謂身處色聲香味觸處法處所依大種亦爾。色處所依大種能造五種。謂色處聲香味觸處。聲香味觸處所依大種亦爾。有餘師說。眼處所依大種能造十一種。乃至法處所依大種亦爾。評曰。此諸說中初說為善。謂眼處所依大種唯造眼處。乃至法處所依大種唯造法處。

問云何異相大種能造同相造色。答觀別義故說亦無失。謂觀別義故。說異相大種造同相造色。觀別義故。說同相大種造異相造色。觀別義故。說異相大種造異相造色。觀別義故。說同相大種造同相造色。觀別義故。說異相大種造同相造色者。謂堅濕煖動相大種。造觸相造色。有說。此造見相造色等。觀別義故說同相大種造異相造色者。謂觸相大種。造十一種造色。觀別義故。說異相大種造異相造色者。謂堅濕煖動相大種。造十一種造色。觀別義故。說同相大種造同相造色者。謂觸相大種造觸相造色。有說。此造見相造色等。

問大種造色相別云何。尊者世友作如是說。因是大種果是造色。能生是大種。所生是造色。所依是大種。能依是造色。能相是大種所相是造色。和合是大種。和合所生是造色。能建立是大種。所建立是造色。大德說曰。堅濕煖動相是大種。若色大種為因。而無大種相是造色。有餘師說。大種如天帝。造色如天眾。大種如自在。造色如眷屬。大種如王。造色如臣。大種如日月輪。造色如日光月明。大種如樹身。造色如枝等。大種如牆。造色如影。大種如燈焰。造色如燈明。大種如藕。造色如花。大種如鏡。造色如像。是故尊者時毘羅言。

 根生從大種  如燈焰生明
 如藕生蓮花  如鏡生眾像

阿毘達磨諸論師言。大種無見。造色有見無見。大種有對。造色有對無對。大種有漏。造色有漏無漏。大種無記。造色善不善無記。大種欲色界系。造色慾色界系及不系。大種非學非無學。造色學無學非學非無學。大種修斷。造色修斷不斷。大種苦集諦攝造色苦集道諦攝。大種無異熟。造色有異熟無異熟。大種不染造色染不染大種非業。造色業非業。諸如是等大種造色。二相差別有無量門觸處實事有十一種。謂四大種。及七種造觸七種造。觸者。謂滑澁輕重冷飢渴。滑謂細軟。澁謂麁強。輕謂不可稱。重謂可稱。冷謂此所逼便起暖求。饑謂此所逼便起食慾。渴謂此所逼便起飲欲。問何大種增故滑。乃至渴耶。有作是說。不由大種偏增故滑。乃至渴。但由大種性類差別。有生滑果。乃至有生渴果。有餘師言。水火增故滑。地風增故澁。火風增故輕。地水增故。重故施設論作是問言。何緣活時身輕調順。死便身重不調順耶。答言活時火風未滅故身輕調順。死後身中火風已滅故。重不調順。水風增故冷。風增故饑。謂風增故擊動食消引饑觸生便發食慾。火增故渴。謂火增故煎迫飲消。引渴觸生便發飲欲。

問十一觸中極多緣。幾發生身識。有作是說。一一別緣發生身識。以十一種相用增故。有餘師言。極多緣五發生身識。謂四大種滑等隨一。復有說者。總緣十一亦生身識。問豈不五識唯取自相境耶。答自相有二種。一事自相。二處自相。依事自相說緣十一種觸生於身識。依處自相說五識身取自相境。是故無過。如是說者。緣十一事亦生身識。如緣色處二十種事。亦生眼識此亦應爾。故五識身通緣總別。而無五識取共相過。多事自相一識能緣。然不明瞭問緣五色根所依大種發身識不。有說。不發。如五色根不可觸故不發身識。所依大種理亦應然。問若爾何故說為身識所識。答依法性說身識所識。未來世中身識境故。然無現在發身識義。有說。除身根所依大種皆能發身識。以身根所依極隣近故不能發身識。然他身識所緣境故。亦得名為身識所識。問十一種觸幾在欲界。幾在色界。答二唯在欲界。謂饑與渴。九通欲色界。問若色界中有重觸者。以何義故。施設論說。北俱盧洲衣重一兩。四大王眾天衣重半兩。三十三天衣重一銖。夜摩天中衣重半銖。覩史多天衣重一銖中四分之一。樂變化天衣重一銖中八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衣重一銖中十六分之一。此上天衣皆不可稱耶。有說。色界衣雖不可稱而餘物可稱。有說。彼界一衣雖不可稱多衣積集即可稱。如細縷輕毛積集便重。問若色界中有冷觸者。彼施設論何故復說。如人欲天所有冷暖。可了知者上界俱無耶。答冷有二種。一能為益。二能為損彼無能損。有能為益。又即彼說所有冷暖上界俱無。豈以此言即說彼界亦無暖觸。若爾則彼大種應唯有三非闕功用。而能造色故。色界中冷暖俱有。問飢渴二觸為是長養。為是等流。為是異熟。健陀羅國西方師言。通長養等流。非異熟生。以飲食能斷故。阿毘達磨者不許異熟色斷已復續。有說。飢渴亦通異熟生。性以飲食暫斷非永斷故。斷有二種。謂永斷暫時斷。永斷不可續非暫時斷。如地獄中暫截身份。異熟生色斷已續生。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飽時彼亦不斷飲食障故不可覺知。飲食消已還可覺知。問若是異熟者。為善業果。惡業果耶。答是二種果。是故富者飢渴是善業果。貧者飢渴是惡業果問飢渴何處大種所造。有說。腹邊大種所造。入胎經說。在母腹中。有時臍邊彼有情類。有業異熟微風初起。即彼處大種能造飢渴。有餘師說。遍身份中大種能造於飢渴。時遍身擾惱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七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闡。...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

薩婆多宗五事論

薩婆多宗五事論 大番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於甘州修...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心賦註

注心賦卷第一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覺王同...

密菴和尚語錄

密菴禪師語錄序 密菴禪師示寂之三年。其得法真子。住...

【註音版】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普門會

文殊師利普門會...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

佛說漏分佈經

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大方廣如來藏經

大方廣如來藏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

注華嚴法界觀門

注華嚴法界觀門序 唐綿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眾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

【佛教詞典】不淨觀

梵語 a-?ubhā-smrti,巴利語 asubhānupassin。又作不...

【佛教詞典】永出

【永出】 p0495 雜集論八卷十四頁云:何故名永出?永出...

原諒別人等於解脫自己

我的一個朋友,這麼多年來,一直生活在憤怒、沮喪、仇...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

貪慾之心永遠也裝不滿

佛教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遇到各種煩惱和痛苦,是因為...

放逸的禍害

過去,有一長者專門將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

聖嚴法師:奉獻越多,成就越大

有位居士來見我,因為他覺得老闆給他太多工作,對他不...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

佛知見與眾生知見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華會上才把他實際的事情...

黑社會變蓮池海會--佛號功德觸動宿世善種子

這是發生在我當內科住院醫師時的一件事那個月輪到我照...

聖嚴法師《怎麼樣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徒?我經常有機會與各界人士相...

《普門品》和《金剛經》不能一起誦嗎

問: 現在每天早晨我誦《金剛經》,《普門品》,《大...

把財色關過了,修學佛法才算入門

古來大德經常說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貪財的,一種...

【視頻】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男聲念誦)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男聲念誦)

【視頻】早課(靈泉禪寺版)

早課(靈泉禪寺版)